一、什么是情感承诺

一、问题的提出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是指组织成员对自身所处组织的一种承诺。Becker最初提出组织承诺这个概念时把它看成随着员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而使其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

1990年阿伦和梅耶对以往的各种组织承诺量表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研究,表明它至少存在三种形式的承诺:感情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这个研究结果在很多研究中得到验证,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

感情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指组织成员被卷入组织、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的程度。它是个体对一个实体的情感,是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包括价值目标认同、员工自豪感以及为了组织的利益自愿对组织作出牺牲和贡献等成分。

继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是指员工为了不失去已有的位置和多年投入所换来的福利待遇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内的一种承诺。它是建立在经济原则基础上的、具有浓厚交易色彩的承诺。

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是指由于受长期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我国学者余凯成等认为,组织承诺有五个内容层次,由低而高分别为:功利性承诺,参与性承诺,亲属性承诺,目标性承诺,精神性承诺。这五个层次的生存和发展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过程,不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机械运动,

而是既可能呈现跳跃性发展,也可能呈现几个内容层次的承诺共存于一个行为主体之中。

二、组织承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当前,组织承诺对于任何组织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也是逐步提高,同样,组织成员的组织承诺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那个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1.组织承诺是离职率的良好预测指标

Porter, Becker等认为员工的组织承诺越高,离职率越低,组织承诺越低,离职率越高,组织承诺与离职率呈现负相关。Amold认为,组织承诺的影响更多表现在工作满意度、期望、工作安全等因素上,离职只是最终的表现。Meyer和Allen发现,组织承诺虽然影响许多工作表现变量,但对离职的影响最大。

2.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工作满意度是指由于自己工作和工作经历的评估而带来的喜悦和积极的态度。工作满意度表示在组织内从事某一工作的满意水平。Allen发现,情感性承诺较高,工作满意度也较高;继续性承诺较高,工作满意度反而较低。不过,对两者关系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来自于Lance, Wakefield, Price和Muller的研究,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多个共同的预测变量。Currivan运用比较理想的三阶段纵向数据,证实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本质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3.组织承诺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承诺水平的高低还影响上级、同级对员工的评价和员工对自己晋升机会的评价。承诺水平越高的员工,上级、同级对他的评价也越好,他对自己晋升机会的评价也越高,反之亦然。不过,这种影响主要来自情感性承诺。

三、影响组织承诺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影响组织承诺水平的因素来源,将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主要分为三类:

1.环境层面因素

个人和组织所处的环境状况对个人的组织承诺水平存在很大的影响。首先,从劳动力市场看,失业率的高低决定了个人就业机会的多少,失业率与个人的组织承诺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其次,从文化角度看,文化中的静态因子和动态因子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组织承诺水平。例如,在主张创业、冒险、单干的动态文化中,组织中的不安定因素受到这种文化的激发,降低了个人的组织承诺水平。

最后,从行业性质看,人才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个人的组织承诺感较低,同行的人才争夺使得个人更换工作的收益提高,推动个人在行业内部流动。

2.组织及工作因素

(1)组织变革:如公司合并、企业裁员等。在此种情况下,员工通常会担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及是否被解雇等问题,此时组织承诺可能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2)组织特性:调查表明,大部分员工认为,企业效益和发展前景、工资资金福利、企业领导的素质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组织文化、管理运行机制,是影响到员工的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

(3)职业工种:调查表明组织承诺与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相对稳定、没有多大风险、劳动负荷不是很大的工作,而且有愉快的工作经历,相应的组织承诺较高,相反工作环境恶劣、风险较大的工作,其组织承诺就低。

(4)人际关系:组织中员工之间合作非常愉快、气氛融洽,员工之间沟通无障碍,此种情形下,员工组织承诺高。

(5)工作投入:工作投入是组织行为学中较新的概念,是指成员对其本职工作的积极主动态度和热爱迷恋程度。工作投入测量的是一个人在心理上对他的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他的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1976年Sale和Hosck对各家之言作了总结,并以因素分析获得了工作投入的三个关键因素:主动参与精神、工作是生活的核心兴趣、工作绩效在人的自我概念中居核心地位。他们认为工作投入是以认知、感情和行为三者为基础的复杂概念。工作投入程度高的员工对他们所做的工作有强烈的认同感,并且真的很在意他们所做的工作类型。

3.个体因素

根据影响组织承诺水平的个体特征来源,可以分为三类:

(1)年龄和任期。Cohen对组织承诺与离职间的关系、如何随时间而改变进行研究。他发现新老员工与组织承诺和离职间有微妙的关系:年轻人组织承诺高,但离职率也高,与此相反老员工组织承诺低,但离职率也低。研究表明员工流动与年龄及资历的负相关关系是一贯性的。工作年限越短,员工的流动率越高。这是因为年轻员工对所在企业的依附性不强,自身适应性强,有更多进入新工作岗位的机会。另外年轻人调动工作的成本较年长者低。一个人在企业内工作的时间越长,其社会联系的纽带越来越强,与之相应的离开企业的社会交往损失就越大。

(2)种族、性别。一些研究资料表明,性别差异会造成组织承诺水平的差异,女性比男性的组织承诺水平高,这是由于女性存在养育孩子的任务,可能形成职业中断,许多组织在接纳新成员时对女性构筑了壁垒,因此,女性进入组织的成本要高,更换工作的成本也高,她们一旦进入某个组织,就会产生较高的组织依赖感,逐步形成较高的组织承诺水平,相比较而言,男性成员则不存在女性的困扰和顾虑。

(3)婚姻。由于已婚员工的各种顾虑,例如,配偶、子女等的工作、学习问题,都影响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水平。而且,一般来说,已婚员工的组织承诺明显高于未婚员工,离职率也低于未婚员工。

四、提升企业组织承诺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招聘合适的人才

所谓“合适”人才,首先是要对企业价值观认可的人,其次是个体自身的特质与能力要与组织的需求相匹配。企业可以运用现代人力资源测评手段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进行全面测试,不仅要考察他们从事某岗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测评出他们是否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员工工作能力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但要改变他们对企业的价值观的态度是非常困难的。

2.完善企业培训机制

给员工提供完善、公平的培训机制,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度、对本岗位的适应性,还要着眼于提高员工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及竞争能力,扩大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加强企业内部直接上司对下属的指导力度。研究发现,直接上司对下属的组织承诺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组织价值观的体现、组织政策的实施都是通过直接上司,下属对组织的知觉主要来自对直接上司的知觉,所以直接上司对下属的行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下属在获得业务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考虑问题的思路、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导后,在不断进步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被尊重,自然会提高自己的组织承诺水平,愿意为组织全身心的投入。

3.建立体系化、系统化的晋升机制

由于员工对职业的忠诚度高于对某个组织的忠诚度,组织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支持非常重要,因而企业需要系统化、体系化地对员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具体而言,企业应以人力资源测评与员工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为每个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为依据为员工提供配套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项目,开发多通道的员工职业生涯,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

4.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良好的薪酬机制,提高员工的经济承诺

员工的薪酬和福利,是继续承诺的最直接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薪酬和福利政策对感情承诺也有很大影响,某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和福利水平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结果,折射出企业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认可程度,会影响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理解与认识。

绩效评价的公平、公正、公开对于员工的组织承诺存在很大的影响。大多数员工认为,薪酬的多少是衡量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企业付给员工薪酬的比例应以他们的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合理拉开分配差距,是营造企业的公平感和员工的对组织认同感的需要,是留住和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

5.打造强势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感情承诺和规范承诺

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使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工作,还能加速组织同化的过程,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企业精神和厚实文化底蕴的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着优秀人员的加盟,同时也充当着优秀员工保留的强有力工具,员工对企业感情承诺的高低取决与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

参考文献:

[1] Allen N J,Meyer J P.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90,63:1-18.

[2] Meyer J P,Allen N J.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s and Occupations: Extension and Test of a Three- 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3,78:538-551.

[3] Irving P G, Cooper C L. Further Assessments of a Three-Component Model of Occupational Commitment: Generalizability and Differences Across Occupa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7,82:444-452.

[4] Ko Jong- Wook,Price J L. Assessment of Meyer and Allen' s Three-Component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South Korea.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7,82:961-973.

[5]马金,库拍,考克斯.组织与心理契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二、学习***女性心理学与健康生活***这门课程讲的主要是哪些内容

一、性别意识的内涵性别意识,是近年国际社会流行的一个新概念即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现象,对性别进行分析和规划,以便防止和克服不利于两性发展的模式和举措。这是观察社会的一种新的视角,是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男女两性及其规范,对其加以重新思考和评价。目的在于消除两性成长中的文化壁垒和障碍,避免两性差异的扩大和加深,促进两大性别平衡、协调发展它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特征,与人口意识环境意识、人权意识同属于现代意识的范畴。性别意识是一种觉醒,是对传统父权社会规范下性别关系的挑战。性别意识对性别的分析和规划,主要从性别特质、性别角色方面进行。性别特质是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性别特征,包括不同性别的表象、行为和人格等;性别角色指社会基于性别的不同,赋予两性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由于性别特质最能反映社会性别的本质,所以在性别的分析和规划中,人们更多地是分析传统性别特质,规划新的性别特质。二、建立性别意识是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的人格形成与性别有密切的关系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是支配行为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关系最为密切,积极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同时,不良的人格特征也往往成为心理疾病的基础。大学生与其他人一样,其人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受教育和与他人相互交往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理基础即为性别。性别本身仅仅是作为区分不同性质个体的自然要素,却在社会环境的作用下,给个体的心理、行为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个体的人格。在大学生人格形成的进程中,性别因素一直在起重要作用。根据社会性别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性别可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即每个人除了自身的因生理差异而形成的自然性别之外,还有社会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包括群体特征、行为方式、职业分工和社会地位等。这种社会性别不仅仅是男女的不平等,而且在男女之间划分出泾渭分明的性别人格沟壑。男性要具有工具性!、主动性!的人格特质,而女性则要具备表达性!、被动性!的人格特质。有性别之分的大学生,出生之初就生活在社会对他们性别的不同期望和塑造之中,来自于家庭、社会,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性别上的教育,男女应该各自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已经内化为其思想。近年来对于大学生人格所作的调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男性应具备勇敢、刚强、独立、豪放等特质,而女性应具备细心、整洁、温柔、顺从等特质。这些人格特质带有典型的性别因素,和社会性别规定的人格属性模式不谋而合。同时,大学生性别人格思想也积淀成与性别角色期待相一致的人格,即所谓的性别类型化人格。他们依据社会性别来认知应有的人格内涵,依据社会性别来评价自身行为的合理与否,努力使自己的人格符合社会文化的规定。社会性别图式成为思想和行为的指导标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尽管存在着个体的性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差异,但作为男女两大性别类型的人格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大多数表现出社会所期望的与性别相符的人格。大学生的性别与人格之间呈现出互为的关系,人格通过性别来表现,而性别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性显而易见,大学生的性别因素对人格塑造有重大影响。这是否是好事?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答案是令人遗憾的。健全人格的显著特点是个体有着体贴、关心、善解人意、利他的共性特质,包容、豁达、民主、尊重的开放特质,积极、活跃、敢为、精力充沛的自信特质,其外在的思想、行为、情感表现与内心是协调一致的。否则,就会出现认识扭曲、情绪变态、行为失控等问题。大学作为走向社会的前沿阵地,学生们从进入大学之日起,就开始为走向社会作准备。逐渐成熟的性心理作用,使他们潜意识里的性别人格特质概念更加明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他们也学做真正!的男人或者女人,追求男人味!或者女人味!。殊不知,这种学习、追求,是强化了传统的性别特质文化,人格上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定位发展,实质是片面发展、扭曲发展。根据健全人格标准来考察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发现他们不仅头脑里的性别人格特质观念强烈,而且行为上有的表现也很明显。他们认为男人是太阳、是山、是天,女人是月亮、是水、是地!;男人为金钱、地位、家庭而奋斗,女人为爱而活着!。他们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闲暇活动、性别特征、职业和发展期待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当多的人甚至认为这些差异是自然的、正常的。![1]1-2大学生中流传着一句话,哲学叫女人走开!,意思是充满理性的哲学领域是男性的天地,女性是不能涉足的。显然,大学生把健全人格特质分解属于不同的性别,过分张扬作为自然性别的人格特点,人格的发展方向上认同于传统的性别类型化人格。人格片面性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冲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身上都兼有男性与女性的人格特质。人格片面发展,无形中会极力压抑异性人格特质的发展。这样一来,个体容易自我设限、自我压抑,在生活及精神上产生困扰,负面情绪体验较多。传统性别人格认为男性应该孤傲、沉默,于是为了树立大众期望的男子汉形象,男大学生们极力掩饰自己的脆弱,极有可能出现焦虑、低自尊和心理压力,甚至人际交往也出现问题。一些男大学生乐群性低,不易与人沟通和合作,适应集体的人际关系环境较慢,在成长过程中易受环境不适应的干扰;传统性别人格认为女性应该依赖,可是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又不允许女性柔弱,于是有的女大学生忧虑、抑郁、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时常感到困扰,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这正如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研究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时发现的,由于特定社会中两种社会人格及性别支配、性别限定人格的存在,使出生在这个社会的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2]268由此可见,性别心理的社会化,使大学生人格成长,并不是按照人!,完整意义上的人塑造,而是带着性别的标签操作,从而形成了片面的人格。社会性别的培养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个扭曲人格的过程,把一个完整的人培养成为一个不完整人的过程。 3.性别意识教育是纠正大学生人格片面发展的手段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学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看,此时的大学生处于身心?89?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阶段,因而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与定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所受的教育对学生人格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当然,大学生是成年人,多年的受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已经使之形成了一定的人格倾向性,他们的心理面貌在不同的生活情况中都可以显示出相同的品质,构成稳定的人格。但是,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如前所述,社会环境是性别人格特质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可见人格也具有可塑性,它随着现实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推断出,通过一定有效的教育策略改变大学生的片面人格是可行的。性别意识教育就是促进教育有效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方面,大学生已有对性别问题探讨的向往与自觉。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对性别人格的认识尽管有传统文化的沉淀,但现实的环境变化还是使他们对性别人格的定位充满了困惑和焦虑。为了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他们十分向往明确的答案,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缘由的现状,证明他们特别需要正确的人格知识和观念。如果没有有意识的专门教育,他们仍然只能象以前那样,从传统文化、个人经验、社会职业及其分工的现实中,吸取仍是错误的性别人格规范,再次轮回到历史的经典之中,形成扭曲的人格。因为科学的人格知识是不可能自然生成的。更何况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正确的性别人格定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还将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未来家庭的质量和未成年人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男女平等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够带来新的文化气息。由性别意识概念的本身,人们自然地认为性别意识教育的目标是最终实现男女性别平等、男女和谐相处。目前高校的性别意识教育也紧紧围绕此种理想状态操作。毫无疑问这没有错,作者只觉得仅此是不够的。性别意识教育还可以拓展到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上来。这种塑造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里的心理素质教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而是从性别人格的健康发展角度进行塑造。换句话说,大学里的性别意识教育应该立足于大学生的人格现实状况,对大学生现有的人格特质进行性别分析,剔除大学生前期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利于其心理成长的扭曲人格,着眼于大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规划,使之逐渐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极有必要尝试从性别意识教育的角度入手推动人格塑造。性别意识教育要注意从人!,而不是单纯的男人!或女人!的角度出发,不要有预定的发展模式,要将大学生从传统性别规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发现个体人格优势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引导和帮助,尤其是将他们隐藏或者退化了的异性人格特质开发出来,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化时拥有优秀的人格特质。简言之,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逻辑起点是完整的人!,大学性别意识教育应该而且可以成为纠正大学生人格片面发展的手段。从性别意识角度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主要是抛弃性别类型化人格,培养双性化的人格特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贝姆的双性化概念,每个人皆具备男女两种性别特质,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境有弹性地展现出不同的人格特质,表现适合该情境的合宜行为。男性可以不安,可以哭泣,可以表达情感;女性也可以果断,可以主动,可以发挥理性。男女性都兼有传统意义上的男女两性的人格优点,既坚强独立,又温柔细心。许多研究显示,能够展现出双性化特质的人,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人际关系处理上都有着较佳的能力,心理发展也和谐。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学习社会性别理论,拓展其视野。修正大学生在性别角色和性别特质上的认知系统,并加以重新建构,社会性别理论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其次,赋权于大学生,不断增强掌控人格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大学生重新检视自己的成长过程,剖析、质疑既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其性别意识的觉醒。最后,鼓励大学生重新建构新的人格特质,完善健全人格。要指导大学生破除性别樊篱,不受性别的限制和压抑,尽力发挥自身的潜能,培养双性化的人格特质,使人格全面发展。三、性别意识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育主体的性别意识现在,高校要对大学生实施性别意识教育,已经是呼声朗朗。但教育主体的性别意识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政府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2010)?中提出的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已有所反映,但高校的回应单薄。

三、女性情感心理学

女性情感心理学

女性情感心理学,人们常说,女人心海底针,女人是世界上非常难以捉摸的生物,而男人懂得一些女性的心理,那么才能追到心仪的女性,下面为大家分享女性情感心理学。

女性情感心理学1

1、首先,任何节日的惊喜。

女性最关心什么?只是为了让你回忆起一个对她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事实上,女人不需要你为她买多珍贵的东西,只要在某一天,你就可以给她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让她感觉到你的心意,相信以后她就会更喜欢你。

2、其次,就是生活细节。

女性是一种感性的动物,对于细节,她比任何人都注意得多,所以此时的你,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做实事远比嘴上花言巧语更有效果。细枝末节决定成败,你做的每一件小事,对方都看得见,渐渐地,对方对你的信任和依赖也会日益增加!

3、在不快乐的时候陪伴。

事实上,在女人情感心理学中,许多恋爱都不必如何轰轰烈烈,吃过鲍鱼海参的人也可以尝试一下清淡的白米粥,甚至认为这种粥更适合自己。一句话,女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另一半是否能经常陪伴在身边,在她不快乐时,哪怕是无声的陪伴,对方都会感到你给了她的温暖。说到底,女人在不开心时一般是心智最脆弱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

女性情感心理学2

一、女性心理学:让你更了解女人的心理

1、女性愿意平等地礼尚往来

真正珍惜爱情的女性。一般对贵重的礼物持审慎态度,因为一件贵重的礼物会让她想到、这个男人是在试图收买她的感情、将她看成是奇货而不是一个恬生生的人。女性欣赏年轻美貌的恭维这对已婚有子女的妇女尤为重要,无论到何时,年轻美貌都使她们占尽便宜。

于是要年轻要有魅力的渴望变成巨大的压力,使她们感到只要体重多了几斤,脸上出现几许皱纹,便觉得自己已被时代淘汰,精神随之颓废,她们往往需要男人用一句特别赞美的语言去鼓励她们说:我喜欢你这种发型,或说“你穿这身衣服真美”等等。

2、女性在乎事业的成功

当今女性很清楚,没有事业的成就和职业的收入就谈不上男女平等。因此她们希望自己的丈夫或男友认真重视她们的工作,哪怕是稍微一点点的成就。

二、女人心理学:女人的心理成长

1、情绪的控管:

Girl:当女孩生气不开心时,就像个小孩子一样的大闹脾气,任性的尖叫、大哭,所作所为完全不顾对方的心情。

woman:当不开心时或是生气时的情绪虽然还是会沮丧与难过,但女人已经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不闹脾气的冷静与对方坐下来说明什么事让她不快乐。

2、自身的价值:

Girl:女孩时时刻刻都以为自己是个公主,所以她觉得大家理当要把她当做公主一样的对待及呵护。

Woman:但女人不同,成熟的心智让她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价值在何处,而不是期待着别人的赞美或是嘘寒问暖。

3、金钱的价值观:

Girl:女孩希望不论大大小小的所有账单,都由男人来买单。

woman:女人则是希望自己的经济独立,尤其是当女人准备投入一段感情时,她也希望她的伴侣有不错的经济能力,但不是要求买单,而是希望在一起之后的未来能少一点经济上的担忧。

4、对待感情的看法:

Girl:女孩想得到的是关注,她要的是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她、爱她,甚至不惜为了让其他人也喜欢她,会玩弄其他男性的感情。

Woman:但女人要的爱情只想要被一个人真心地爱着,忠贞不二,只要她认定了,那么她将全心全意的同等付出对你的爱。

5、身体的尊重:

Girl:女孩还不懂得怎么尊重自己的身体,她尚未明白,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是多么的珍贵,也不知道怎么选择对的人让他住进自己的心里。

Woman:而女人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才能视为最宝贵的资产,就算是谈感情也是由心先谈起,而非身体。

三、女性心理学:恋爱女人的心理难琢磨!

1、女人喜欢用假意来转移真心

女性在恋爱时,常常希望自己的男朋友说:“亲爱的”,“没有你和我在一起,我很寂寞”,“我永远离不开你”等甜言蜜语。然而男性很少了解女人心理学这一点。

正因如此,女生会有意识地在男朋友面前与其他男性友好、亲热,企图激起男友的醋意,以考验男友的真诚程度,但现实中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大多数男性对于女性的这种“移情”会信以为真,而主动退出恋爱,从而导致双方结束美好的恋情。

2、女人经常会不受控制的`妒忌

女性对周围的人或事甚为敏感,尤其在恋爱中,她会不断地将自己和他人作一比较,脑海里总担心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对方的承认,因此便产生嫉妒,有时会使自己无法得以解脱。嫉妒心理是有害的,它不仅有损他人,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3、女人时常会有奇奇怪怪的施虐心理

恋爱中的女性具有一种施虐的意识,如与恋人约会时,会故意姗姗来迟,或有意不赴约,让久等的恋人焦急、烦燥、疑惑、担心,甚至痛苦备受煎熬,以得到男友为她付出苦楚的快乐。

恋爱中,这种轻微的偶尔的“施虐”也是不可缺少的“作料”,就像辣椒酱一样,适量的辣椒酱能够让饭菜开胃,但经常、过分的施虐却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是万万不可取的。

4、女人喜欢说反话,往往用“不是”表示“是”

女性在恋爱过程中表达自己欲望的方法一般比较含蓄、委婉,有时还会是反向。她说“不”的时候,内心往往是“好而愿意”。如约女友去看电影时,男友要去买票,女友说不用,男友就不去了,等女友去买,那么,这场电影肯定看不成。

女性的这一奇特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计策。当然,有时也是女性真正内心的表示。男性在恋爱中掌握女性的这种异常恋爱心理,仔细斟酌,真正领悟,从而会有助于恋爱成功。

女性情感心理学3

女人恋爱心理学分析

心态一、恋爱中女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这种心态的人,只要求恋人围着自己转,听自己的话,为自己服务,迎合自己的性格需要,而不顾对方的需求、兴趣、爱好和价值。因而也就很难得到异性的爱。有这种心态的人,要学会尊重、关心别人,才能说是具备了恋爱成功的基本条件。

心态二、恋爱中女人爱莫明其妙的嫉妒。尤其在恋爱中,女性对周围的人或事甚为敏感,会不断地将自己和他人作一比较,脑海里总担心自己得不到对方的认可,因此便产生嫉妒,有时会使自己无法得以解脱。嫉妒心理是有害的,它不仅有损他人,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心态三、恋爱中女人过于现实。由于现在社会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门当户对”自然是恋爱婚姻的首选,可以避免婚后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太过“务实”,铜臭味过浓,会让对方搞不清爱的是钱还是人?搞不好连自己都辨别不出把爱情放在了哪里?如果爱情在心里,粗茶淡饭一样可以壮体养颜、甜蜜幸福。

心态四、恋爱中女人易口是心非。恋爱中的女性通常是在自己欲望强烈的时候,变得心口不一,想要又不好意思说,想得到又拒绝。女性的这种奇异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计策,也是一种试探。当然,有时也是女性真正内心的表示。

心态五、恋爱中的女人浪漫、虚荣、任性、撒娇。出现小事无理取闹,大事没头没脑的现象。女人的情感丰富细腻,时而来点孩子气的调情无可厚非。但若是过于纠缠,让人捉摸不透,如让久等的恋人焦急、烦躁、疑惑、担心、甚至痛苦煎熬,以获取男友为她付出苦楚的快感,就会造成过犹不及的悲哀,很多时候导致双方结束美好的恋情,到时候,你再会折腾也没人陪你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