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暗示的句子

1.在艰难的日子里,我把所有的精力都留给自己。

2. 6班:青春活力,团结友爱,尊敬师长。

3.了解体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财富。

4.重视身体的痊愈能力和活力。

5.永远保持年轻和健康的心。

6.我非常感谢那些人生路障,因为它们帮我找到了真正属于我的道路。

7.这样,你就不会放弃取得微小胜利的努力。

8.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9.谦受益,满招损。

10.当我不堪重负时,我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

11.感激的心激励我不断地追求无限的财务成就。

12.精明地处理、投资所有钱财,每天均将获益。

13.没有创造价值的生活不能算生活,只能算活着。

14.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15.思想保持健全。

16.路障代表着捷径,意味着计划之外的好事将会来临。

17.每天晚上睡前对身体充满健康活力满怀感激。

18.只要更好,不求最好!奋斗是成功之父。

19.如果一本书就改变了你的人生观,只能说明你读的书太少了。

20.我现在可能很伤心,但没关系。

二、如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追古溯今,读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基本的行为方式。《诗经》中曾谈到:“吟咏情性,以风气上”,古人对它的阐述为:“动声回音,长言为咏,做诗比歌,故言吟咏情性。”所以在古代无论是文人墨客因诗性大发而“朗咏长川”,还是私学书堂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都说明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行为方式,即使是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朗读仍然是教师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新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当前的素质教育更要求“校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从而充分发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既然如此,作为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发挥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出了几种方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一)创设一个自由、轻松、能够展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

进入课改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朗读也是这样,在本学期,我充分利用课后的五篇文章,抓住点滴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完了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刚开始,孩子们有点不知所措,但渐渐地,他们都能很主动地下位找学习伙伴读书了,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这时候,我就积极地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孩子们的兴趣也浓厚起来,读书时都想把故事读得更生动些。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内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课外朗读、诵读,提高朗读水平,积累语言。可举行朗读比赛、课本剧展示会、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朗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甄别能力有限,起始阶段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朗读篇目,可联系家长辅助学生朗读。

(二)把握利用教材,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音乐性,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1.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月儿”“船儿”(用“~~”表示),指导学生读出轻声。2.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表示),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3.确定朗读的重音(用“·”表示)。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

的确,在朗读中,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久而久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生成了“词的音乐家”。

二、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

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古人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然而,作为小学生,他们不会创造性的读,但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朗读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师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

三、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

(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

(3)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

(4)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

(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

(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7)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

(8)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9)展示朗读。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

四、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经过观察,我发现,班里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孩子能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孩子却读得干干巴巴。尤其是一些认字慢,学前教育不充分或者家里没有相应学习环境的孩子。怎么能让他们的朗读能力得到发展呢?我想,只要从这些孩子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就是成功。所以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这一观点,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孩子读每篇课文后,家长们都会很认真地签字,但签的不仅仅是姓名,而是关于孩子读这篇课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每天打开孩子们的课本,我都能了解到他们在家读书的情况:“小宇前两遍读得没感情,但越读越好。特别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希望你能读得更好二’“瑶瑶读得很流利,就是有几个字音不准确:称、兴、艘。”“鹤鹤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表情也不错。”“亮亮读了课文,可以得五颗星。”“今天读得不够认真,还要努力。”……

2.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如当学生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读得有滋有味时,教师真诚地夸奖:“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真的看见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快活地游来游去!”即便是要指出学生朗读的不足之处也要巧用评价用语。如在上《要下雨了》一课时,一位学生在读燕子告诉兔子的话时很轻很轻,教师就这样说:“说得很明白,可惜有点轻,小白兔可听不清,你能再大声地告诉小白兔吗?”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作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3.朗读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引导学生角色移位。根据学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参与朗读。如教学《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姥姥说的话“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时,教师边点评边引导:“这位姥姥,你刚才脸上笑眯眯的,外孙女帮你挠痒痒,你有什么感觉呀?”这位朗读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自己就是奶奶了:“我觉得很舒服,很幸福。”“有这么个懂事的外孙女,奶奶你真是好福气呀!还有哪位幸福的奶奶愿意夸夸你懂事的外孙女?”角色移位后的朗读更具真情,更有情趣。

除此之外,课堂上,对于有进步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的成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夸夸他。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暂时有困难的孩子充满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读得不认真和退步的孩子,不指出也不行。我常常说,“老师一直相信你能够读得更好”“你完全可以读好”“只是再用心一点就更好了”之类的话。因为,相信学生,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他们的成功也会使你感到惊喜。

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人的朗读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三、小学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有哪些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自信心强的孩子做事就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喜欢和同伴相处,而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自惭形秽,做事拘谨畏缩,浅尝辄止,对于能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任务也感到高不可攀、不可企及。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自信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而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让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拥有自信心,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健康茁壮地成长,应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榜样引路,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古今中外,乃至学生的身边,有不少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努力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的人。我就充分利用班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崇拜英雄的特点,选取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事例介绍给学生;也举一些虽然有优越的天赋条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但由于自信心不足而导致自己打败自己的反面事例,来证明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给学生讲“当代保尔”张海迪的故事:她5岁时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她坚信常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她坐在轮椅上发愤自学,学完了小学、中学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写小说,画油画,跳芭蕾,拍电视,唱歌,读硕士……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2008年11月13日,张海迪当选新一届中国残联主席。这一切都是因为张海迪对人生充满自信,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不断努力,最终会获得一定成就的。

二、在课堂上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自信心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告诉我们,学生能否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与教师的鼓励、信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笔者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课堂上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作业等积极的学习行为,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里每个学生,看似在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实则在为其他学生做行为导向,树立学习的榜样。有句话说得好: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这样做既可以赞扬那些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获得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又深深地激起那些学习后进的孩子模仿的愿望,使他们获得了自主学习、自我促进的情绪体验。

当然,也有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如,学生回答问题说错了,但我也会表扬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再一起探讨正确的观点或说法。让孩子在思辨中求知,在争论中明理,在鼓励中积极参与。

实践证明,学生因为被肯定,被尊重,而在课堂上倍感亲切,倍受鼓舞,自我表现积极,畅所欲言,努力展现自我,体现出自信满满的样子。随着自我效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加浓厚,表现欲更加强烈,学习能力逐渐增强。

三、在班级管理中挑战自我,显示才能,培养自信心

(1)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要为这个“大家庭”出谋划策,争着为班级服务。

如,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的主题、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均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筹划。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操纵自如,活动中孩子们体会到为大家服务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再如,出黑板报时,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勾勒轮廓。设计好后,有的着手整体排版,有的在网上找相关的板报资料。然后画的画,写的写,大家分工合作,板报很快就出好了。

还有,平时引导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要保持环境的整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老师不在场,学生也能认真打扫教室,而且能自觉做到不乱丢乱扔垃圾,自己注意周围的环境整洁,还督促别人努力做到……

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为班级服务,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才会越做越好。这样做,既让学生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自信。

(2)建立“值日班长制”。常规的班级管理中,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生”往往独领风骚,而那些“后进生”只有当观众的份。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锻炼机会多,能力也就越强;能力弱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因此他们对各种活动往往冷眼旁观,更缺乏自信。

为改变现状,作为班主任,我建立了“值日班长制”。每日两名学生做值日班长,从早上到校开始上岗,直到最后离开教室。每位值日班长都要制定自己一天的管理目标,处理班级一天内的大小事情,记好“值日班长日志”,并且每天早晨利用几分钟对前一天值日的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好人好事,指出同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值日班长制”的实行,给每个学生创设了极具挑战的机会,在学习管理中品尝到了苦与乐,鞭策自己平时也要遵守规则,促使自己要向好行为、好习惯学习,远离坏习惯。最重要的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我是班长,我能行”,帮助每个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四、正确面对竞争,进行挫折教育,培养自信心

当今社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

我经常在班里搞一些活动: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辩论赛、成语大比拼、古诗擂台等,鼓励学生以自信的热情投入到各项活动,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做竞争的强者,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但失败了,千万不应该丧失自信心,告诉学生,“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把失败当作奠基石,找出失利的原因,并不断努力,成功往往就会随之而来。

有的学生还把责任推到家长的身上,说家长不会指导自己如何写好作文。每次双休日的周记,往往要留到最后,等另外的作业都写好了,才像挤牙膏一样,费力地完成。有不少学生对写好作文几乎完全丧失了信心。我接六年级这个班不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就马上着手帮助学生分析作文落后的原因,通过反思、分析,大家认识到主要是因为:(1)缺少课外阅读和积累,多数孩子不能静心阅读;(2)上课参与不积极,思考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从范文中学到一些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3)不善于观察生活,等等。

找准原因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指导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走进书的海洋,静心阅读,品味经典,领悟写作技巧;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学生把所见、所思、所想记下来,进行练笔,每天记心情日记,可长可短,字数不限;同时了解他们在写作中的困难,并给以具体指导;学生有所进步,就给予热情鼓励,表扬肯定,并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反思、总结。

如,平时,学生作文或周记写得不够理想,是常有的事,我见怪不怪。通常的做法是,在肯定其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不足之处,或开头平淡,或结尾缺乏新意,或细节描写不够细腻,或内容不够真实,或题目缺乏吸引力……有时是几个缺点兼而有之,我就逐一提醒、引导,指明方向,但一般不给予具体的句子。有了目标,修改就不再盲目。当然,因为缺少阅读等原因,有些学生往往词不达意,这时我往往会及时伸出援手。不过,我往往会让学生自己说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促使其自己要去阅读,去观察,去积累,去提高。此时,学生的心中是美滋滋的。于是趁热打铁,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有了信心,有了兴趣,下一次作文会写得更认真,质量也就随之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慢慢地,很多学生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

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几乎全班每个同学的作文都有明显的进步,写出的文章不再是原来的流水帐,而是内容具体、充实,有了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环境等细节描写,并有真情实感。五、家校合作,发挥教育合力,培养了自信心。

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表明:多数才智出众的人,追溯其成长过程,一般都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长善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条件,教育得法,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示出智慧和才能的光彩。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自信的重要阶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