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莲花的经典散文作品******余秋雨经典作品散文

莲花的完美,超凡脱俗之气被视为永恒超越的精神象征。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描写莲花的经典散文作品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描写莲花的经典散文作品篇一:梦回莲花池,莲花心

一曲清幽,一池无根水,净遍了满怀天下雄心的豪情壮志,万花丛中陌落了腼腆羞涩的少年幽情,千古梦回淡然了绵延亘古的悠悠情思,一次放纵疯狂忘却了多少归途,一次花落荡涤了千古浮躁,留下了一梦的迷茫,暮然回首,满路沧桑泪。

初次梦回,梦中惊醒。

婆娑世界,修罗地狱,时光轮轻转,幽篁的生死簿,阎罗殿下的莲花池,奈何桥下的细水,桥上的孟婆,来来往往的旅者,玉溪里的哀鸣,一熟悉身影的飘动,苍白的脸颊,轻声的呢喃,淡忘不了的叮咛,枯瘦的身躯,归去时最后的残影。时空变幻,断壁残垣,血染疆场的梦魇,老留声机的放映,破旧摇椅的摆动,老歌曲的清唱,黄梅戏的回播,回荡着的空谷话语,惊醒了梦中人,遗落下了一秋的惊悚,终难忘却,却不知春华秋实的变换,时代的更迭,朦胧雾中的彷徨,早已飘散。

思乡梦,难回首,一梦悲一秋,终难让人忆。怕,怕,怕。

再次梦回,难忘今宵。

亭亭玉立一垄玉荷,葱葱茏茏莲花池上,亭台阁楼,长裙风动,长发飘香,洒一把美人泪,观一抹朱砂痣,抚平那锦绣罗裳的吻痕,轻浮那白皙透亮的香茗,紧搂那细腰,紧贴着那胸膛的滚烫,回味着嘴唇上的残香,任由如丝的秀发抽打着脸颊,慢抚那俏脸冰霜,带来一丝的颤动,留下一波的涟漪,陶醉在那温柔乡,夜不寐。只因在那留恋,留恋那燕儿归来,鸳鸯戏水,比翼双飞,换来的只是多次流连梦,千年回首,沧海桑田,翻开那泛黄的扉页,难忘那时的今宵,只能一曲飞扬。

美人泪,忆断肠,纵然歌一曲,总难让人忘。唉,唉,唉,

三次梦回,豪情满怀。

老山深处,桃花盛开,采一萝桃花瓣,满怀空灵,竹林小筑,流水一曲,舀一瓢清水。让人馋香,清幽荷塘,塘上珠帘,酿一壶桃花酒,待好友畅叙,闻一塘荷花香,沁人心脾,更览荷叶浓荫,伴着曲水,看以鸟语花香,其乐融融,待好友来到,温一壶桃花酒,取盏细酌,一杯倾诉衷肠,二杯话古今往事,三杯畅谈人生理想,岂不乐哉,论天下事,不求身后名,只得此山美景,好友之情,或悲或喜,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个个大醉伶仃,直乎,快哉快哉,更有甚者放歌,豪情满怀,让人梦中感叹,此番豪情壮志,岂是现实中能比,不如一杯终到老,老死在今朝。

豪情宴,酒盏香,一杯浪一生,总难让人怜。干,干,干。

如今梦回,一盏茶香。

不仅是魂牵梦绕,更多次尝试,期待着的梦乡,一套茶具,烧一壶开水,听着水的滚烫沸声,来一曲古筝悠扬,焚一段檀香,伴随着香雾环绕,万千思绪放下,静心独坐,泡一壶清茶,看茶叶碎末在清水中飘荡,涤荡着杯壁,更涤荡在心灵深处,四处的飘荡,看着清水泛黄,忘了回忆,忘了烦恼,四处一切皆是静,无尘世的打扰,慢慢享受属于自己的天地。夜还是那样静,梦中一切还是那么安详,小恬着,星辰转,流星闪,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只剩下脑海里的一句晚安!和梦中的那片荷塘。

梦里香,莲花绽,千里飘香梦,总难让人醒,静,静,静。

莲花梦,梦难醒,梦中忘却人世,空留一段破晓,待得归故乡,与佳人共叙,与友人畅谈,方能静心一眠梦中醒。白日梦,梦终破。到不如挖一池塘,塘中栽上藕,待得来年水暖藕发芽,收获莲花梦,莲花心。

描写莲花的经典散文作品篇二:心莲花开

心似虚空,开遍莲花。那浅浅的粉红,纯净的洁白,都是那么淡,淡得超凡脱俗,不染一丝尘埃。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佛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想,淤泥莲花不二,都是最真最善最美的梵唱。

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佛。莲心读万物,万物都是莲。自性即是佛,万物唯心造。莲,真实不虚,盛开在每一粒微尘中。它的清芬,弥漫了整个虚空。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净土。

宇宙在我心中,不过是一朵花,一粒沙,一片叶,一朵浮云。瓶中水,天心月,虚空云。一句佛号,一片禅心。佛说,人生呼吸间。刹那即永恒。

人人莲花净,个个阿弥陀。这是佛的境界。红尘漫步,狂蜂舞浪蝶,流水逐落花。却常常震撼于俗世凡尘中每一朵莲的盛开。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朱槛月明中,清香为谁发。心空花静,月无影,香无痕。莲,冰魂玉魄,性空灵净,超然物外。

塞尚苹果的冷,梵高向日葵i的热,陶令菊的悠然,板桥竹的瘦劲。带给我们灵魂的绝唱。唯有佛的莲,是超越灵魂之外的永恒、寂静与光明。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诗,莲即是。书,莲即是。画,莲即是。歌,莲即是。莲在心中,亦不在心中。走进莲花,闭目静听虚空无声的梵唱,回归自己真正的家。佛祖慈悲地召唤我们:归来吧!归来吧!你我本一体。

君不见,巫山云雨,华清池空,霸王别姬,断桥残雪。爱缠绵,离凄迷。一寸相思一寸灰,流水落花空悲切。

君不见,皇城宫阙,帝王将相,商贾巨富,莫不尘土。只余断壁残垣,荒草斜阳,寒鸦数点。自古红颜多薄命,英雄枉自空遗恨。

爱恨情仇,不过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游戏。名闻利养,终归是南柯一梦。

佛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一切都如梦幻泡影。既是梦,罪善都是幻。既是幻,执着又有何意义?不如青灯古刹,晨钟暮鼓,木鱼梵唱,一袭袈裟了生死。

佛说:放下吧,一切随缘。

放下,无心亦无尘,处处皆净土。随缘,无我亦无欲,无时不极乐。闲看天上云卷云舒,自在无碍。静观尘世花开花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莲花开,花开见佛。

描写莲花的经典散文作品篇三:莲花荷叶

偶尔会到植物园看荷花,如果是白天,赏荷的人总是把荷花池围得非常拥挤,生怕荷花立即就要谢去。

还有一些人到荷花池畔来写生,有的用画笔,有的用相机,希望能找到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一角,留下一个不会磨灭的影像,在荷花谢去之后,能回忆池畔夏日。

有一次遇见一群摄影协会的摄影爱好者,到了荷花池畔,训话一番,就地解散,然后我看见了胸前都背着几部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如着魔一般地对准池中的荷花猛按快门,有时还会传来一声吆喝,原来有一位摄影者发现一个好的角度,呼唤同伴来观看。霎时,十几位摄影的人全集中在那个角度,大雷雨一样地按下快门。

约摸半小时的时间,领队吹了一声哨子,摄影者才纷纷收起相机集合,每个人都对刚才的荷花摄影感到十分满意,脸上挂着微笑,移师到他们的下一站,再用镜头去侵蚀风景。

这时我吃惊地发现,池中的荷花如同经历一场恶梦,从恶梦中活转过来。就在刚才摄影者吵闹俗恶的摄影之时,荷花垂头低眉沉默不语地抗议,当摄影者离开后,荷花抬起头来,互相对话——谁说植物是无知无感的呢?如果我们能以微细的心去体会,就会知道植物的欢迎或忧伤。

真是这样的,白天人多的时候,我感到荷花的生命之美受到了抑制,躁乱的人声使它们沉默了。一到夜晚,尤其是深夜,大部分人都走光,只留下三两对情侣,这时独自静静地坐在荷花池畔,就能听见众荷从沉寂的夜中喧哗起来,使一个无人的荷花池,比有人的荷花池还要热闹。

尤其是几处开着睡莲的地方,白日舒放的花颜,因为游客的吵闹累着了,纷纷闭上眼睛,轻轻睡去。睡着的睡莲比未睡的仿佛还要安静,包含着一些没有人理解的寂寞。

在睡莲池边、在荷花池畔,不论白日黑夜都有情侣在谈心,他们是以赏荷为名来互相欣赏对方的荷花开放,有时我看见了,情侣自己的心里就开着一个荷花池,在温柔时沉静,在激情时喧哗,始知道,荷花是开在池中,也开在心里。如果看见情侣在池畔争吵,就让人感觉他们的荷花已经开到秋天,即将留得残荷听雨声了。

夏天荷花盛开时,是美的。荷花未开时,何尝不美呢?因为所有的落叶还带着嫩稚的青春。秋季的荷花,在落雨的风中,回忆自己一季的辉煌,也有沉静的美。到冬天的时候已经没有荷花,还看不看得见美呢?当然!冬天的冷肃,让我们有期待的心。期待使我们看到未来之美。

一切都是美的,多好!

最真实的是,不管如何开谢,我们总知道开谢的是同一池荷。

看荷花开谢,与看荷畔的人,我总会想起禅宗的一则公案。有一位禅者来问智门禅师:“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说:“莲花。”

禅者又问:“出水后如何?”

智门说:“荷叶。”

——如果找到荷花真实的心,荷花开不开又有什么要紧?我们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一池荷花,比会欣赏外面的荷花重要得多。

在无风的午后,在落霞的黄昏,在云深不知处,在树密波澄的林间,乃至在十字街头的破布鞋里,我们都可以找到荷花的心。同样的,如果我们无知,即使终日赏荷,也会失去荷花之心。

这就是当我们能反观到明净的自性,就能“竹密无妨水过,山高不碍云飞”,就能在山高的林间,听微风吹动幽微的松树,远听,近闻,都是那样的好!

二、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

苏轼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因为他品出了西湖的绝妙韵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西湖夜雨

雨渐渐小了。

沿着湖滨,漫步在西湖的夜雨中。

远远地望见,泛着晕黄的灯光,镶嵌着整个沉睡的西湖,像璀璨的项链。

路灯下,是一对恋人在接吻。旁若无人。此刻雨中的西湖,的确没有人,除了我之外。蓦然的想起一句: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雨还在下,细细密密的斜织着,我不喜欢打伞,沐浴着清凉的雨丝,汲水岸边。卵石铺就的小路,坑坑洼洼的,路灯倒影在积水中,摇曳不定。而站在水边,湖水变得凝重而沉淀,将一切的光芒消化掉,所以没有倒影。一切都是黑色的,水中,夜空中。

环绕的路灯,圆圆的,像是十五的月亮。倘若没有这石柱擎着灯,高高的悬垂着,倒也跟月亮差不多。绵延着,像一孔孔漂浮的元月。十里绵延,络绎不绝。而在这雨夜中,显得分外的静谧而悠远。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啊。我喜欢这样的“月亮”,为这样的夜色增添了生动的光辉。星星散散,玲玲珑珑。杜牧有句名言: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这样的雨夜西湖,也恰如其分的多了种诗韵。

雨丝拍打在岸边的香樟树上,夜风拂过,林风飒飒,骨子里窸窸窣窣的,像是给耳朵挠痒痒

。湖水中,嵖岈的枯荷梗,格外多峻冷。湖面上,尚有粼粼的波光。沿着九曲桥漫步,想起朱先生的话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的月色,朦朦胧胧,脑海里弥漫西湖夏日的清香。沿着九曲桥走着,菡萏的湖水拍打着石岸。这时,离南山路已经稍有些距离。树荫,湖水,夜空,将我浓浓的包裹着。雨丝毫无遮拦的轻抚着脸颊,倒也不觉得彻寒。抬头,看到一大朵厚厚的白云,像棉花糖,漂浮在西湖之上。远处的宝石山依稀可见保俶塔的倩影。湖光山色,消逝了色彩,被雨水浸润着,如同晕开的水墨山水。倘若撑一叶扁舟,涤荡到湖心亭,更像是画中游。

跺过岸边的码头,木船早已消逝了身影。仅剩下画舫矗立着。一如悬浮在湖面上的空中楼阁。再折过孔桥,已近了涌金门。咖啡吧和茶馆外的屋檐,树梢,闪耀着彩色的霓虹,勾勒出模糊的轮廓。而南山路的露天咖啡馆,主题餐厅,菲林酒吧,淹没在星亮亮的白光里。如水帘的装饰灯,将这条路,映照的灯火通明。悬挂的灯笼,欧式的教堂,古老的牌楼,古色古香的茶楼,精致的咖啡吧,像是长安街的酒楼,像是巴黎左岸,像是梵高《星空》中的场景。而这一切,白天淹没在喧哗里,淹没在人群里。在晚上,带领着你,看到一种格外静默的美好。它一点也不喧宾夺主,映照着西湖。

白天匆匆的路过,不肯细细打量眼前的一切。唯有在这晚上,西湖只属于我。只属于夜色。正如朱先生所说,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我无法不去热爱这美丽的星球上,让我着迷的杭城。西湖的夜雨,是足够让你好好沉思的。脑海里意象万千,闪烁着涌涌不断的灵光。这湖水,这雨丝,这桥,这人,这云,这树,总会幻化作诸多的符号,气吞氤氲。江南的夜色,想起西湖的雨夜,想起姑苏的雨夜,莫不是无声无息的寂寥着。

漫步西湖,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各有各的惬意,各有各的温情。在那一低头的刹那,在那一低眉的瞬间。

关于杭州西湖的经典散文:西湖情缘

初到杭州,什么也没有准备,匆忙间便想起游历西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百度了路线,迫不及待的奔驰而去。

东坡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朱自清又说,西湖的波太明了,郁达夫说,西湖的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我带着忐忑走近这笑看风云世事变迁的西子湖畔.

最先到达的地方是白堤,是当年许仙和白娘子邂逅的地方,堤内堤外都是湖,并将孤山和北山相连,隔株杨柳隔株桃,波光潋滟,游船点点,远处山色空蒙,青黛含翠,1000多年前,50岁的白居易被贬杭州,心情自然不好,但他看到西湖积满淤泥,捞时水满杭城,旱时湖水干凅,于是立即着手修筑工程,用葑草淤泥所筑,既解决了淤泥的去处,又增添了西湖的美感,可为一举俩得,白居易在杭州为官三年,兴水利,建石涵,治西湖,疏六井.后人评说时,都认为他政绩卓著功德无量,多年以后,他亦对杭州念念不忘,“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可见,但凡游了西湖的人,心头便留出了西湖的位置,任时光倏尔而逝,也挥之不去,更有甚者,经过杭州时,感慨”故乡无此好湖山”决定举家搬迁杭州,做一回真正的杭州人,他在西湖买地,将老家豪宅刘庄的楠木门窗,红木家具都搬迁过来,建成“水竹居”可谓楼台水榭,曲桥廊亭,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

岁月悠悠,悠悠岁月,翻开历史的篇章,不难发现在西湖边生活了二十多年,面对西湖美景却没有一句诗词留下,“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无人知”,可见,在一个国家动荡不安名不聊生的惨境面前,再美的景色,再醉人的波光,也是无暇欣赏的,我伫立在”清照亭”看着楹联,“清高才女流离词客照灼文坛点染湖风”。正是李清照惆怅漂泊一生的写照。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作为儒家楷模的岳王庙上的一副楹联,长跪在岳飞墓前的四位奸臣,秦侩王氏万俟莴张俊,由此我们分清了,忠肝义胆赤血丹心,什么叫无耻钻营奸恶小人,在众多的中国人的骨子里,斑驳的影射出英雄理应受游人的顶礼膜拜,对佞臣就该憎恨唾沫,800多年过去了,又有多少人,去憎恨那个昏庸残忍的皇帝,他才是主宰民族英雄性命的操作手,他是对生命和尊严赤裸裸的谋杀者,千年的道德千年的劣根性,是不是我们中毒太深,习惯了人云亦云。同样在2000多年以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系统的表达了这种所谓的思想,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有理性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们是天之骄子是最优异最高贵的血统,是天生的统治者,那么群众就是天生的愚民佣人贱民是人类最卑贱的种族,只配接受别人的统治管理和训导,而这些昏庸无能的该死的暴君无疑是制造人类灾难和痛苦的侩子手,可笑的是,居然没有人去指责他们。如果说当年鲁迅先生对平民大众抱着一种”爱之深,恨之切“恨铁不成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并最终找不到现实的出路而抱恨终天,可现在的我们还要一味的忍气吞声吗?还要做那个不敢反抗的弱者吗?

在过去,我们的先人没有反抗的勇气,或是大彻大悟,林和靖便是最好的证明,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吟出的诗也是颇具风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悠然自得,中国隐士太多太多,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的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无不称得上风流千古,他们放下一切的红尘杂念,缘来缘去皆寄情于山,爱恋于水,余秋雨说,但凡追随林和靖等人并不难,在哪儿都能找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在现代社会要是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还是最容易不过的,用现代时髦的语气来说就是,你要是伤不起了,就找一宁静的山涧休息几日,过后继续回到争斗中来,我们会光荣的说成这是一种旷达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君子的礼仪,儒家的风度,所以很多人愿意沉浸在这短暂的宁静中放松自己,同时也在麻木自己,正如鲁迅说的那样,湖光山色虽好,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不知道是环境消磨了人的志气还是志气消磨了人,时光匆匆,春去秋来,人类的思想似乎没有改变,梅妻鹤子也好,斜风细雨不须归也罢,都留在历史长河的印章里,任人随意装扮。

米高的小山,却是一座藏龙卧虎的山,山上山下遍布名胜古迹,如纪念欧阳修的“六一泉”西冷桥下的女革命家秋瑾,百年老店“楼外楼”当年周恩来陪外宾来杭州,多次在此请他们品尝杭州的特色菜,等等。孤山被西湖的碧波环绕,花木葱郁,亭台阁楼,小径通幽,登上孤山,西湖风景,尽收眼底。从宋代大书法家米芾自刻第一枚印章开始,到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独创篆字“圆朱文”入印,从而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印学,到明清时期就有吴门派,婉派和浙派之分,西冷印社的第一位社长吴昌硕就是浙派的代表人物,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属印学社员张鲁庵,他本是“张同泰”店铺第五代掌门人,生意红红火火,他却不十分在意,只有这古香古色的小印章让他为之倾倒,曾以1000银元收购整套《十钟山房印举》印谱,当时,一银元能买80斤大米,县长的月薪是20银元,他收集了433部印谱,1500余枚印章,我们无法估计当年张鲁庵为收藏这些珍品所付出的代价,而现在的历史价值,又岂是用金钱所能衡量的,当然我也是不会忘记来到这个雅致的园林呼吸穿越了百年的金石气息。

三、笔墨春秋写人生

散文标题:笔墨春秋写人生

关键词:人生春秋笔墨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嫩江县的第一本书画作品集,在“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为人们捧出一片春的绚烂。尽管这绚烂未免来得晚些,尽管这片北国的春色中难免有去秋的败叶枯枝,然而,毕竟在书画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她仍然是目前黑河这片寒地黑土上暨各市县中最先绽放出的第一本美术之花。因此,大家推举我为这本书画集题写书名并作序,我把她名之为“笔墨春秋”。

春秋,是时光、是岁月、是历史、是人生,是播种、是收获。而笔墨,则不仅仅是书画艺术本身,也是书写人生,记载历史,描绘时代,展示心灵。不管你是用墨笔还是彩笔,不管是淡雅的墨分五彩,还是厚重的油彩斑斓。

历史上的嫩江县,素以重武轻文,“精能善射”著称于世,因此,早期的嫩江人,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笔痕墨迹。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有新中国前后几个廖者晨星的书法作者的名字,而且,用今天的书法艺术创作的眼光审视,除了土改期间拆毁的老爷庙上的草书大匾“丹心千古”,以及嫩江八十老人蒋小山“蒋文牍”上世纪60年代曾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过一幅书法作品外,其余无论是佟云樵还是张阳春。包括名噪一时的蒋小山,人们认识他们和他们的书法,都是通过他们题写的牌匾,即所谓实用书法。从机关到学校,从医院到商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留在两三代人记忆中的那座风格独特的全县文化中心“嫩江县电影院”上六个立体木雕大红字,而后来用现代材料有机玻璃重新制作后,虽然恢复原始书写时的平面状态,但却风骨顿失,就像同样由他题写的“嫩江县人民医院”一样,还原于那种四平八稳的馆阁体后,便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并已悄然地湮灭在新时代的“倾情巴黎园”中。

嫩江县书法艺术的滥觞,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的嫩江县第一中学这所“嫩江最高学府”,当时的嫩江一中,不但集中了几位颇具传统楷书功力的老教师,而且还有题写过“嫩江旅社”和“嫩江一中”以行草出名的王友军和草书功力深厚却并不为社会所知的杨超,青年教师则有行书瘦硬的李明石,更有经名师指点书体多变的大学毕业新任教师姜保荣等。我们这些爱好书画的学子无不受到他们的直接影响或间接熏陶,后来以我所在班级为主体发起的全校师生书法作品展览,是目前所知的嫩江县最早的一次书法展。而且这个边城中学书法展中,竟然还有好几幅如今千金难买一字的书法大师由寿先生的墨宝。学生作品中虽然以我的各种字体书法最获好评,当时的我却对姜保荣老师提供的那些由寿作品不知好在哪里,但是她那大气磅礴的碑书不但拓宽了我们的眼界,而且一直影响着整个黑龙江甚至全国的书坛。80年代中期,我为嫩江县夺得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书法奖项——首届全国青年钢笔书法竞赛奖。同时,参加《人民日报》关于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讨论文章《北京应建一座书法公园》,得到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并由北京市文物管理局给我回信,告知此建议正在落实之中,后来,我有机会去浏览了一下这个“石刻千碑我欲痴”的北京小碑林,座落在明代“真觉寺”遗址以保护历史碑刻为主的景区,显然与我最初关于建一座融知识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园林设想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我的方案却颇受当时县委书记李星的青睐,并决定在城西建设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书趣园”。虽然这一设想后来因为李星同志的升迁而空留遗憾,但在他的直接关怀支持下,嫩江县却在黑河地区率先成立起第一个书法协会(同时成立的还有摄影和气功协会),省纪委书记兼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章林为“嫩江县书法协会”题写了会名牌匾。一个“笔走龙蛇墨吐香,光影叠韵谱新章,中外文明融一气,神州异彩耀东方”的艺术氛围就此拉开了序幕。为了促进嫩江书法艺术正规化,我为第一批骨干会员分别篆刻了印章。并首开篆刻艺术与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的先河。其中用嫩江沸石为曾在嫩江战斗过的抗联老战士、老省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雷篆刻的“老泉秋韵”印章,不但获得老省长喜爱,而且亲题“艺林山家”条幅,对我的书艺篆刻给予高度评价。第一批书协领导成员中不但有已故县人大主任王怀人和清代首任北路站官崔枝蕃的后人崔运厚、崔忠茂,以及擅写华世奎风格颜楷的张玉亭等人,而且有至今仍活跃在嫩江书坛上的老干部书协主席龙云峰、副主席王兴革,以及刘放、刘乡田、尚殿玺等老同志,他们或在黑龙江书协举办的活动中分别赢得等级奖,或在有关部门举办的全国性各类专题大赛上摘金夺银。而90年代由嫩江书协推荐的我县农民书法家庞金栋书写的《全唐诗》“最长的行草书卷”不但被誉为“龙江一绝”,而且被评定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纪之交,时任县人大副主任又兼文联和书法家协会主要职务的我受县委书记田力范、县长亢稚林嘱托为《玉带金珠》县标广场所撰文书写的《玉带金珠序》、《嫩江赋》和《古榆雄风》等诗文碑碣,以及《世纪龙门》题字,和后来陆续应邀为省级高峰森林公园、九龙山庄、革命老区白云乡、以及矿山学校等题写的景观石刻,加上近期为重修革命烈士墓以草书挥写的县委书记王伟刚(石濛)创作的《满江红》诗墙等等,不但填补了嫩江书法史上的空白,同时也为提高城乡文化品位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而代表市人大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全国市长书画会”作品,则为北京申奥成功贡献了一份力量。

嫩江书法家队伍中的新生代代表人物,主要有曾入展全省第二届书法精品展的张文和入选全省妇女书法展的阚嫩艳,以及独擅女书的盛玉华。以“武夫”自诩而成绩斐然的黑河市书协韦有民调入嫩江,无疑将为嫩江书坛增添新的生气。

一年一度的“迎春书会”,自书法协会创立之初举办以来,一直能延续二十多年到今天并已形成制度化,实在是书坛少有的一大幸事,而近些年又不断扩展到画界,更使这一活动添色增辉。

嫩江县的美术创作,起步比实用性很强的书法就更晚一些。记得小时候街头店面上那画着罐头水果月饼之类署着与我同一个名字的邬庆山所画的商业牌匾,是新中国初期嫩江的最早一批“画作”。

而嫩江美术创作的真正兴起,则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孙国礼为代表的“科班出身”的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县文化馆和学校任教。孙国礼当时便已有黑白版画《嫩江激流》参加过东北三省的美展,后来他又陆续创作出版过年画《军民痛打“乌龟壳”》以及毛主席画像和政治宣传画等许多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作品。并且培养带动出一批美术人才,包括至今活跃在嫩江画坛上的美术骨干。以刘庆祝为代表的商业广告设计和李宝功、潘林育等人的电影戏剧海报宣传画成为影响70年代嫩江城市文化面貌的另一道风景。

80年代初,曾在《解放军画报》发表过水粉画《连续作战》并与人合作出版过连环画《乌兰花开》的军旅画家赵德福转业到县文化馆任馆长,掀起了嫩江新一轮美术创作热潮。并且扶植起以孙国礼为领军人物的黑白木刻创作群体。包括我本人和后来接任馆长、副馆长的李刚、张春艳等,都在那时创作和展出发表了一些很有创意的版画作品。这一时期,我和许文吉还曾以《黑河日报》为阵地,发表了许多刊头黑白装饰画,后来许在出版了《艺用装饰小品集》的基础上,跳出嫩江到山东去闯天下,并应邀回乡创作了一批外墙画。我为《玉带金珠》县标雕塑基座创作的《古老的墨尔根》及另两面经我修改的红色花岗岩浮雕装饰画,则是边城嫩江的第一批室外墙美术雕刻作品。

8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以来,嫩江县美术队伍中巩固发展起来的特色群体主要是漫画和国画。嫩江漫画曾经和“漫画之乡”富裕县一样,成为全省的两个著名创作群体。做为成员之一我曾有幸为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办的《嫩江冰花漫画展》题写展标、撰写前言,并向前来参观画展的老省长陈雷介绍嫩江漫画的特点和主要作品,陈雷同志高兴地为画展做了长篇题词。嫩江漫画不但在黑龙江电视台连续配诗播出,《工人日报》还为嫩江漫画发了专版。曾以作品《典型》获全国新闻漫画大赛铜奖的袁平,是继许文吉之后今天嫩江漫画创作队伍的领军人物,近几年仍不断有新作获同类奖项。

巧合的是,对嫩江县国画创作影响较大的,竟然也是一位由先生。我省著名画家由甲申生前到嫩江北部山区写生创作,曾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我县国画创作尤其是对北方山水画的探索。我的一幅《春山情》曾在全区美展中被省里画家做为书画结合的成功范例。李刚则是在学习由先生技术基础上又探索出自己路子表现家乡山水的成功画家。他的《兴安人家》是嫩江第一幅在国家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兴安嫩水情》曾获黑龙江省“群星杯”金奖,在全省首届山水画展上,他又以一幅《嫩江春》荣获了优秀作品奖……李刚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广泛团结嫩江的新老美术书法爱好者,并经常参加各类活动让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增进友谊,多出好作品。

在花鸟画创作方面,盛玉华与邸德仁分别以工笔和写意在嫩江画坛上双枝并秀。以“农民画家”起步的邸德仁善于把农村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变成自己作品中的粗笔大墨,并以打油诗风格的题记使一些作品意境升华,因此,他的《黑鱼护子图》等多幅作品曾得到著名花鸟画大师孙其峰的品题和赞赏。而线描工细、设色典雅的盛玉华花鸟作品,不但为他赢得一些国内相关组织举办的不同奖项,而且逐渐开始为某些画商接受。目前他正在精心创作的《兴安山花扇面百图》,不仅是他本人也应该是嫩江花鸟画创作的一个新的收获。

人物画创作方面,象孙国礼这样的师辈主力退出画坛十分令人惋惜。近年来,吴树仁从写生入手,创作一些贴近生活,贴进群众,贴进时代的作品,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并且在全省的一次书画评展中荣获铜奖。

而教师队伍中,除了领军的马振铎正在努力探索一种风格淡雅的北方山水画外,象李小雨、王秀华等人虽然功力不错,但都把精力放在教学上。即使被原省政协副主席谭方之赞为“嫩江双燕,比翼齐飞”的张春艳和阚嫩艳,她们的主要精力也都是“办班”。

这些年,众多的美术班、书法班确实为嫩江培养送出去一大批专业考生,而且,有的考生甚至原来没有一点相关爱好和基础。但是,嫩江县的书画界却后继乏人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尽管有那么多走向社会的学生曾经在某某书画班学过。因此不得不强调一下关于“书画艺术”与“书画技术”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又往往在实践中被混为一谈,这便是我们的艺术教育的症结所在。“书画技术”的单调重复,只能培养砌砖抹墙一样往往挣够一口饭便不想再干这一行当的工匠,而“书画艺术”带给人的则是设计师工程师一样的创造性的终生享受与快乐。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艺术创作,无论你的学生将来当画家、搞动漫做美工搞装修还是也当一名教师,即使当一名好的工人农民也离不开其码的艺术修养,试想,如果把我们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艺术成份全部抽掉,那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可怕和不堪设想!因此无论你是艺术家还是教师学生,无论你是领导者还是普通公民,为了追求完美的人生就必须知道什么是美和美是什么,进而知道如何发现美和怎样创造美。这是一种广义的“艺术人生”,这是每个人都要描绘书写的“笔墨春秋”。因为“从人类发展的总体而论,军事、政治、经济等等再重要,也带有手段性和局部性,唯独艺术,贯通着人类的起始和终极,也疏通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童年与老境、天赋与经验、敏感与深思、内涵与外化,在蕴藉风流中回荡着无可替代的属于人本体的伟力”(余秋雨)《访谈录——关于艺术修养》)。因此,当年“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徐渭,在忍饥受冻中却为我们今天留下一串串《水墨葡萄》这样的国宝;因此,生前因卖不出去画竟发狂地割掉了自己耳朵的梵高,却为人类留下了比黄金还要灿烂的《向日葵》。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画法字法”虽“本于笔,成于墨”(包世臣),而“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刘熙载)。“没有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鲁迅)。因此,我们嫩江的艺术家,绝不能满足于“春蚓秋蛇”的画来划去。必须多方面加强艺术修养,全方位完善艺术人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个人与时代之间,在人生与艺术之间,在金钱与价值之间,不断地寻找自我,找准自己的座标和定位。画出时代的“春云浮空,秋水行地”,写出人生的“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为艺术的人生,为人生的艺术,留下自己的“春秋笔墨”,用精品和精典,用精力和精神,再写新的“笔墨春秋”。

2008年5月5日,伏案于立夏之夜,举目已东方既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