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律格律诗词检测工具

常见的七律格律诗词检测工具如下:

1、平水韵:平水韵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不同声调的汉字的平仄和韵脚。平水韵工具可以根据输入的文字,检查其是否符合平水韵的规则。

2、诗词家:诗词家是一款在线的诗词创作和检测工具,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创建符合格律的七言律诗或词。同时,它还可以对输入的诗词进行格律校验,确保其符合规范。

3、诗词助手:诗词助手是一款专门为诗词创作者设计的工具,它提供了多种功能,包括格律校验、韵脚检查、平仄分析等。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诗词的文字,使用诗词助手来检查其是否符合七言律诗或词的格律要求。

4、诗词天地:诗词天地是一款集创作、欣赏、交流于一体的诗词软件,它内置了多种功能,包括格律校验、诗词评析、相似度比对等。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作品,使用诗词天地来检测其是否符合七言律诗或词的格律规则。

七律格律诗词检测工具的重要性:

1、保证诗词的规范性:七律格律诗词是一种具有严格格律要求的文学形式,其字数、平仄、韵脚等都有一定的规则。使用七律格律诗词检测工具可以确保诗词符合这些规则,保证其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维护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2、提高创作效率:对于初学者或者不熟悉七律格律诗词的创作者来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和研究这种文学形式的规则和技巧。而使用七律格律诗词检测工具,可以快速地检查和纠正作品中的问题,帮助他们节省时间,提高创作效率。

3、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七律格律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严谨的格律和韵脚规则使得作品在形式上更加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通过使用七律格律诗词检测工具,创作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这种艺术形式的规律,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美、具有表现力的作品。

4、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七律格律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用七律格律诗词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这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二、诗词韵律

押韵、四声、平仄名词解释

1)【押韵】也叫叶韵(音协)、协韵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简单的理解就是现代汉语里同韵母的字。

但凡是诗,都讲究押韵的,纵然是现代诗,没有定性要求,但大凡是好的、优美的现代诗,都有押韵。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韵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它可以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读起来很通顺。

不单是诗,很多相声里的段子、平常的顺口溜,还有一些格言里的句子,它都有押韵。

如:

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犸。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经典绕口令》(a韵)

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莫生气歌》(i、ü的韵)

当然了,韵也有严格与宽泛之分。在古诗里面,上诉的“来”和“彩”不能通押(通押:也就是互相押韵的意思),而近体诗对韵的要求又要比古体诗细致的多。至于没有押韵的文言文诗,那就只能列为自由诗一类了。

2)【四声】

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在的普通话里,入声已经消失,平声分为阴阳,成为新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俗的说就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原来的入声字则分别转入了后来四个声调里面去了。

所以在我们研读古代文人的作品或者学习古诗词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个声调的变化,有些我们现在读一声、二声的字,以前是入声。

(入声,短促、音调高,现下很多方言里都能体会,如:白、屋、月、读、夕等。)

如:杜甫《春夜喜雨》最后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湿这个位置,是不能用平声字的,而湿字刚好就是古入声字。

3)【平仄】

所谓平,指的就是旧四声里面的平声(包括新四声的一声、二声);所谓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也就是上、去、入三声(新四声的三声、四声)。

比如五言绝句的一种句式:平平仄仄平。

这个意思是:这五个字必须先两个平声,再两个仄声,然后一个平声。

如:黄河入海流。

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韵,是《广韵》,《广韵》的前身是《切韵》,宋代时期,江北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是为“平水韵”,清代改称“平水韵”为“佩文诗韵”。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用的韵,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也就是用平水韵。平水韵共106部,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篠(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古同叶),十七洽。

注:

a.上平声、下平声是因为平声字多,而分为平声上卷和平声下卷的意思,跟阴平、阳平不能类比。

b.一东的意思是:第一个韵部,为东字部,它还包括了同、童、空等等。

c.一东、二冬等等这样类似的,为什么分成两个韵部,我估计只有天晓得了,最有说服力的说法就是说很早的时候读音是不一样的,也就分成了两个韵部。

举个例子: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按普通话来看,“期”和“儿”,明显不能通押;但是古代汉语“期”念“qí”,“儿”念“ní”,这样就可以通押了(现在的上海话也是如此)。它们都是属于上卷第四韵部支字部。

2【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用韵较宽,可以用平水韵,也可以用更宽的韵,即以邻韵合用。

古体诗也一定要押韵,但是它不止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上去声韵(且上去通押)和入声韵。(上去通押,下文再作解释)

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尾荠;去声实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第九类:平声歌;上声哿;去声个。

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第十二类:平声蒸。

第十三类:平声尤;上声有;去声宥。

第十四类:平声侵;上声寝;去声沁。

第十五类:平声覃盐咸;上声感俭豏;去声勘艳陷。

入声可分为八类:

第一类:屋沃。

第二类:觉药。

第三类:质物及月半。

第四类: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类:陌锡。

第六类:职。

第七类:缉。

第八类:合叶洽。

这个表什么意思呢?比如第一类,把平水韵的一东二冬,合二为一,可以通押了。

而上去通押的意思,用第一类来说明,就是:上声董肿和去声送宋,平水韵中这四个韵部的字都可以通押了。

但是任何声调都不能和入声通押!

1【入律的古风】

古体诗就五言和七言的三字脚(句末三字)来说,有: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四种格式。

如:开荆扉、吟松风、河星稀,这都是古风三字脚。

但是不普遍,也没有全部遵循,有很多反例,所以只能算是一种说法。

而这里要说的是一种入律的古风,其特点是:

a.全诗用律句(指后文中格律诗的基本句型),或基本上用律句;(通常是七言)

b.换韵,而且往往是平仄韵交替。

c.往往是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好像是许多首不同韵的七绝的组合。

王维的《桃源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都属于入律的古风,这里为篇幅所限,不具引。

2【体诗的正格、变格及拗救】

2.1[正格(五言律诗为例)]

(0表示可平可仄,1表示平,2表示仄,A表示平声韵)

五言律诗一共四个句型。

仄起仄收:22112(12112)

平起平收:11221

平起仄收:11122(21122)

仄起平收:22211(12211)

这么写其实是为了突出两个重要的地方:

a.一三四句的首字都可平可仄,只有第二句不行。

b.左边的格律,是最标准且最正规的,但是括号里的也是完全允许的。

所以这四个句型可以合并成:02112、11221、01122、02211。

第二句型的首字如果用了仄声,这是近体诗的大忌,叫做“犯孤平”,孤平的理解众说纷纭,但是意思是一样。

我的理解是:其他句,首字不管是平还是仄,都还是有两个连续平声的存在,而这一句,首字一旦用仄声,就没有连续的平声了。所以谓之“孤平”。

由于韵脚是平声,且放在偶数句,再加上句子的对应关系(专业术语叫:黏、对,有意者可以看后面得出来的四种正格的每句第二字,能找出规律,这里不深入说明),所以律诗的前四句,得到了两种排列方式。

02112,1122A。01122,0221A。或01122,0221A。02112,1122A。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或: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然后各自再补上一组,就得到了律诗两种最标准的平仄格式。

首句仄起仄收式:

02112,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首句平起仄收式:

01122,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这两种格式的首句换成平收式,于是又得到律诗的另外两种平仄格式。

首句仄起平收式:

0221A,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首句平起平收式:

1122A,0221A。

02112,1122A。

01122,0221A。

02112,1122A。

以上便是五言律诗最基本的四种格律,我说前两种“标准”,只是因为它的对仗非常工整,其实四种都是正规的,都叫正格。(后两种,也可以算是前两种的变格,不过后来诗人用的很普遍,便视为正格)

而七言律诗,则是在四种句型前分别加两个字,即:

0102112

0211221

0201122

0102211

通过类似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四种格律,就不一一列举了。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分别是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的上半部分,也可以类比之,这里就不赘述了。】

押韵的位置,已经用A标出,但是后两种格式下的首句押韵,可以用邻韵,这叫做借韵。(这里为什么规定宽了些,因为本来首句用其他句式是不用押韵的,当然,也押不了韵)

如: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中,是一东韵部的,峰是邻韵二冬韵部的。

2.2[变格(绝句为例)]

(0表示可平可仄,1表示平,2表示仄,A表示平声韵)

(02)01122,(01)0221A。

(01)02112,(02)1122A。

用上面这个格式的绝句举例说明,变格一共有四种(一说有五种,但是可以算特例,最好不要用)

1)第一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但是有一个条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能再可平可仄,一定要平,也即是:(02)11222。

(这里也可以用我之前对“孤平”的说法来理解,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想法:如果不用平的话,也就没有连续的平声了)

如:常建《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上一句的“悦”字处本该是平声,变格成了仄声;“山”字处则一定要用平声。

2)第一句中五言第三四字(七言第五六字)互换。和上面一样,也有一个条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能再可平可仄,一定要平。

即变成:(02)11212。且出现于绝句(律诗)的第三句(七句)为常。还是类比去理解。

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二字平仄对调。

3)第四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仄声为正格、平声为变格。

如杜甫《登楼》: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梁”字宜仄而平。

4)第三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出现的话,往往会和第三种情况同时用。即下一句的同一位置改仄为平来补偿,这称为“拗救”,后文细讲。

如: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字宜平而仄。(“一”、“别”为古入声)

5)第二句,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如果改仄为平,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上文说了这是古风的特点,作近体诗时视为一种禁忌。(但是有罕见的特例中的特例,所以这第五种到底有没有还待商榷)

2.3[拗救]

拗,也就是出律的意思,不合格律的句子称为“拗句”。

拗救有三种情况,而且都是出现在一联中。(用五言为例)

02112,1122A。(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小拗救:即指上文说的变格的第四种情况和第三种情况的合用。此拗救可救可不救。

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孟”字处本该平,用了仄,所以在本该仄的“天”字处用了平声。

2)大抝救:出句中第四字拗(平而为仄),必须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字作为补偿。

即:02122,1112A。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注:不,乃古入声)

“不”字处本该平,用了仄,所以必须在本该仄的“吹”字处用平声。

3)孤平拗救:前面说的犯孤平的句子:2122A(仄平仄仄平),可以在本句中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声作为补救。即:2112A(仄平平仄平)。

而在许多情况下,孤平拗救是和其他两种同时使用的(甚至三种一起)。即原句变成:02222,2112A。

如:

杜甫《藩剑》中首联:至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珠”字的平声,分别救了本句的“又”,出句的“自”、“僻”。

三、怎样检测诗词格律

怎样检测诗词格律如下:

1、句数。格律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下又分五言、七言。还有六言的。五绝和七绝是四句。五律和七律是八句。

2、韵脚。格律诗的用韵必须一韵到底,不能像词意样可以换韵。

3、平仄必须合率。

4、绝句必须符合起、承、转、合的写作程式。律诗第二和第三联必须对仗。

扩展资料:

骈散结合,骈,即对偶句,要求对仗工整。在律诗中,将八句分为四组,两句一组,称为一联,从上到下,分别为首、颔、颈、尾四联。骈,就是指一联中上下两句,词性相同或相近,平仄相反。

散,就是说,上下两句不需要词性对仗,但平仄还是有一定遵循。我为什么说是一定遵循,而不是必须全部遵循,这是因为,格律诗中每一联下句,必须平收且同部押韵。

举个例子:

第一句如果是“仄仄仄平平”,那么按平仄完全相反,第二句则变成“平平平仄仄”,成了仄收,这显然不符合下句平收押韵的要求。所以需要变为“平平仄仄平”。反过来,如果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那么第二句相反则为“仄仄平平仄”,也成了仄收,不符合,则需变为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

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

四、诗词格律检测软件

诗词格律检测软件如下:

诗词格律检测组件,是一些电脑软件开发商针对诗词写作者检测诗词格律的实际需要,开发的一款用于诗词格律检测的专业性电脑软件。简单方便,可以利用电脑的快捷性,迅速的检测诗词的格律问题,自己进行调节,很有益于诗词创作。利用人机结合的办法,解决了困惑诗词创作者的诗词格律初步检测的问题,简化了诗词检测的复杂性,提高了诗词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利用电脑组件减少了诗词创作的劳动量,提高了诗词创作者的创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