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沧海一粟的拼音

沧海一粟的拼音[cāng hǎi yī sù]。

解释: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近义: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九牛一毫、牛之一毛、寥寥可数。

反义:恒河沙数、盈千累万。

造句

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

个人的成绩在整个社会建设中只是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也许此刻寸步难行,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的承诺。

这笔生意只不过是他所拥有的生意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和无限的宇宙相比,我们只是沧海一粟。

我们个人做出的任何成绩,和伟大的革命事业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不过只是沧海一粟。

二、春种一粒粟中粟的拼音怎么写

春种一粒粟的粟拼音:[s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三、沧海一粟拼音

沧海一粟拼音:"Cāng hǎi yī sù"。,相关内容如下:

1."沧海一粟"的解释

这个词组常用来形容微小卑微,例如在大海中只有一粒谷子那么渺小。它通常用于强调巨大事物与微不足道事物之间的对比,以及生命的短暂和人类存在的渺小。

2."沧海一粟"的来源

沧海一粟最早记录于《汉书▪马援传》。相传,马援大将军曾率军征伐西域,在漂洋过海时遭遇了剧烈的风暴,海水波涛汹涌,士兵们如坐过山车,马匹慌乱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马超义、杨学等人镇定自如,体现出他们韧性坚毅、胆识过人的特质。当马援问他们怎么做到的时候,他们回答说:"沧海之中,方得一粟"。

3."沧海一粟"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沧海一粟经常被用于形容人物命运的转折或人生轨迹的变迁,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自诩为"沧海一粟";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阿Q虽然是一个小人物,却壮烈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捍卫了尊严;在鲁迅的小说《药》中,小药也是一个微不足道、坚韧而勇敢的人物。

4."沧海一粟"在现实中的意义

"沧海一粟"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用语,依靠的正是其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可以鼓舞人们勇往直前,增强信心和决心,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同时也提醒我们,我们是多么的渺小,要谦虚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5."沧海一粟"和其他类似的词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与"沧海一粟"类似的词组,例如"锦上添花"、"九牛一毛"、"黄粱一梦"等等。这些词组也充满了幽默感,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性。

四、春种一粒粟全诗拼音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说起水稻大家都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的超级杂交水稻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杂交水稻是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叶片面积系数要比常规水稻的大,穗比较多,光合作用比较强,制造的有机物自然也就多一些,稻谷产量得到很大提升。

由于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就在1984年6月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被袁隆平看作突破亩产1200公斤“天花板”关键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以首次公开测产方式全面亮相。

重大意义:

1、杂交水稻的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单位粮食产量的增加,为我国农业大幅度增产开辟了新途径,进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福音。国际上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世界粮食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2、袁隆平通过自己长期的实践,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的的培育成功,证明了科学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巨大作用,使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通俗的说,杂交水稻的成功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让我们一起致敬“国之脊梁”袁隆平。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袁隆平这个重如山的名字将永远铭刻于中国科技史的丰碑上,标注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后呼吁大家珍惜粮食,杜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