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灵随笔《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我们从中选择九个最重要、最能给我们带来感悟和启示的部分进行分享。

一、认识苦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它们摧残着我们的身体,折磨着我们的心志,令我们感到备受煎熬、身心俱疲甚至痛不欲生。根据佛陀的开示,获得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

第一种苦是苦苦,指的是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给人身体或者精神上直接带来的痛苦。比如手被割破受伤了,肉体疼痛,苦;孩子闯祸了,劳心劳力,苦;老人生病住院了,忧心奔波,苦……这类典型的、每个人都认同的痛苦就是苦苦。

第二种苦是变苦,就是我们通常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其实它的本质是痛苦的,而快乐也终将演变成痛苦,就是变苦。比如我们喝可乐,吃炸鸡,吃的时候很愉快;但是吃多了后随之而来的是暴增的体重、身体上一圈一圈的肥肉、水桶腰、大象腿、麒麟臂……身材越来越臃肿肥胖,行动越来越迟缓,还可能面临三高、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危害。又如,谈恋爱时候是很快乐的,但是遇到矛盾、猜忌、争吵、相互指责或者分手了,就变成痛苦了。另外,有些人因此采取非常手段报复对方还有可能造成更大的痛苦,轻则名誉受损,重则致伤、致残、毁容乃至死亡,此类案例常常见诸报端,已是屡见不鲜了。因此,诸漏皆苦。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所有的快乐最后都会演化成痛苦:相聚的快乐隐含着分离的痛苦;年轻的快乐隐含着衰老的痛苦;为人父母的快乐隐含着养育子女各种操心和殚精竭虑的痛苦……这就是变苦

第三种苦是行苦,陷于轮回之中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身心受到业力牵制,被种种烦恼束缚的细微的痛苦,就是行苦。

具体而言,人间的痛苦又分成了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其中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是精神上的痛苦,来自于人们在不同条件、情况下的各自感受。怨憎会是憎恶的、仇恨的人总是会碰到,就是常说的“冤家路窄”;爱离别是再爱的人最终一定会分离;求不得指的是人的欲求无法得到满足,想得到的东西永远得不到;不欲临是不想发生的事情常常会发生。

以上痛苦涵盖了我们从身体到精神层面不同类型的苦,堪布告诉我们: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起来是一件消极悲观的事,实则不然。对痛苦的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承认痛苦是正常的,我们就能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本身,而不是纠缠在愤愤不平的情绪当中。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执着在痛苦当中,觉得“为什么这样的事要发生在我身上?”、“我不应该承受这样的东西”……不愿意面对和接受已然发生的痛苦。结果痛苦反而会拼命纠缠你,使你更加痛苦和纠结。

寂天菩萨曾说过:“问题如果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如果没有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一旦我们能够认识痛苦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我们面对和处理就可以坦然处之,反而大幅减缓了我们的痛苦。因此,只有了解痛苦,我们才能够直面痛苦,痛苦也就会变得更简单。

二、克服恐惧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觉得恐惧?书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原因:焦虑和恐惧的核心是我们拒绝无常的发生。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不会永远存在和永远保持不变。当我们明知道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内心却拒绝接受,比如,我们必然会衰老、会长皱纹、身体会越来越差、会走不动路,那么我们就会觉得焦虑。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我们往往把幻化的东西当成是实际的东西。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和恒常性。不具固有性是无我,不具恒常性就是无常。

人们往往误认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而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克服这种恐惧有两个办法,一是熟悉无常,二是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面对无常,观察它、熟悉它,你会发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因为整个世界都是无常的。熟悉无常能令我们内心真正放松和开阔,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因此而更加珍惜人生,懂得修行佛法的意义。

有一个特别好的修炼方法是把每一天都当成是最后一天,这样你会发现只有平安、喜乐、发自内心的开心才是最为重要的。

无常的发生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当一个人能够不对自我过于执着,不去纠结为什么偏偏针对我,真正做到相信无常、认识无常、面对无常的时候,恐惧感才能够逐渐消失。

三、人身难得

佛法特别强调人身难得。佛经上用一个比喻让我们了解投胎为人有多难:假设在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广阔的海洋上,漂浮着一根木轭,上面有个小孔,木轭在海面上随意漂浮。海底有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盲龟浮出海面的时候头刚好从木轭上面的小孔穿过的几率,比我们获得人身的几率还大。

为什么人身难得呢?因为在六道轮回中,天道阿修罗和地狱的饿鬼畜生都没有顿悟成佛的机会。地狱饿鬼畜生每天生活在痛苦愚痴之中,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关注心灵修炼的问题。天人、阿修罗因为没有烦恼也没有修炼的动力。只有人,生活当中需要经历大量的痛苦,同时还有修炼的机会和可能。因而,六道中唯一最接近了悟最接近成佛最接近了脱生死的就是人身。因此常言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所以,我们要善用我们的人身。抓住机会做一些修行,认识自己的心灵,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知道这个世界的道理所在,是很可能从六道轮回的痛苦里面摆脱出来的。

四、安乐

放下执着就会安乐。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

堪布说,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其实,痛苦消失就是快乐。如果人们能够像观察自己的皱纹一样去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如果不把快乐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人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的。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只有得到了什么、拥有了什么才会快乐,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瞬息万变的,每分每秒都可能会不一样。如果不把快乐建立在外部的东西上,那么你此刻无论是坐着,站着,走着……都能体会到淡淡的喜悦,这种感觉就是清安,这是所有修行人都追求的一种境界。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我执是对自己的执着,认为自己很重要,自己很强大,自己不能被侵犯;法执则是对周遭事物的执着。其实,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我们耗费一生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让我们很不快乐。注意观察你的各种情绪,能够帮你安住在负面情绪中,而不是压制它,这能帮我们培养菩提心。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五、自律

修行不是去追求神秘的体验或获得某种超常的功能。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精神品质,也就是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不忍心看到另一个生命痛苦,就是恻隐之心。在此基础上参与、分担另一个生命的痛苦,就是悲心了。虽然我们有时候表现的自私冷酷,但这种能力始终存在。

从长远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必须做到自律。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所谓的想开一点,就是不强化对事件和情绪的负面认知,不在心里编故事夸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无益的想象中。负面情绪的存在就意味着幸福感的缺失。

没有自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大家,都没有好处。自律不是压抑情感,而是考虑他人的感受。我们的目的是:不伤害。

六、皈依

本书有句名言:“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点,不是一个仪式,它是整个修行。佛陀关于无常和因果的开示给了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哪怕最穷的、目不识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能无惧地接受无常。人们逃避无常是因为人们以为无常只是人生的一种遭遇,只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就可以规避。无常不是人生的一段过渡期,而是整个人生。

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否则,我们不会那么精进修行,去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当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众生的安乐都考虑进来时,你就能够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难。

死亡只是目前这个生命的结束,而这段生命所承载的因果仍将继续下去。

堪布说:现代人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假设,我有时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不假设有来世。这并不比假设有明天或者明年更荒谬。对轮回半信半疑的人们,不妨采取“科学”的态度,承认自己不知道轮回是否存在,同时不排斥了解更多关于轮回的知识。追求觉悟的过程,就像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迷宫里突围,没有佛法的指引,我们永远都将被困在里面,原地打转。

皈依佛法需要胆识,因为佛法不向你承诺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实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对安全的幻想。持续的觉察训练,会让我们逐渐习惯这种不迎不拒的做法。

七、出离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就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

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我们把全副精力投入生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中握着的沙,抓的越紧流逝的越快。所以,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

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心头一紧,必须立即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我们自以为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顺境如此,逆境更是可怜。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趋利避害是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替代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强的习惯。从抓取到舍弃,仿佛是一个重大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自以为是不仅割离了我们与当下,而且还使我们更容易受侵犯,也更容易侵犯别人。

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卑。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这就是出离。

真正的出离不是到庙里出家,而是改变我们当下的习惯。

八、菩提心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语、意的所有活动,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如果我们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依然不忘记知足和感恩,做到这点很重要,因为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体念他人的感受;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能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

大乘佛教徒为了一切众生的最终解脱而发愿修行佛法、证得无上正等觉,这种发心称为菩提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以及安乐因”,希望所有众生都快乐,这就是慈心;“愿诸众生远离痛苦以及痛苦因”,希望所有众生都远离痛苦,这就是悲心;对自己感恩,对他人随喜,这就是喜乐;对一切欣然接受,自然平等地对待众生,包容一切,毫无偏见,就是舍心。这四个合在一起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九、六度

修炼的方法就是常说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六度,梵语称六波罗蜜,意为“渡到彼岸”。

布施: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我们通过布施来破除自己的贪爱和执着,所以并不存在施惠于人这回事,也就没有必要居高临下沾沾自喜,或为布施的结果牵肠挂肚。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就是最好的布施。

持戒:戒律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戒律指适当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

忍辱: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能接受。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

精进:精进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如果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就一辈子欢欢喜喜走在求知的路上,不因为漫长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禅定:禅定是舍弃散乱。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为都可以是禅定。

智慧:般若空性超越文字,它比较接近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执、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

结语

《次第花开》告诉我们,修行对我们来说,是次第而行,平凡而具体、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是修行,就像吃饭、睡觉那样。

书中有很多非常优美、极具智慧和哲理的语言,如:

“承认痛苦的普遍性,看起来是一件消极悲观的事,实则不然。对痛苦的逃避反而会加重我们的焦虑和恐惧。”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其实,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

本书从正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概念,如果能深入阅读和感悟,必然会使得我们收获更多,内心也更加平静和喜乐。

二、以时间都去哪了为题写一篇小随笔二百字左右

人生有几个十年?当春晚的演播厅响起那首悠扬的乐曲《时间去哪儿了》,有多少人为之动容。朱自清曾说:“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十年,它可使一个地震后的灾区重回繁荣,同样可使一个繁华都市变成一座空城。它可使一位年轻的姑娘双鬓发白,同样可使一位老人长眠于心中。它可使一个乞丐变成百万富翁,同样可使一个事业有成的亿万富翁倾家荡产。时间是无情的,它匆匆的走过。

回望过去:在经历的数千的日子里,有过离合,有过哭笑,有过烦恼,有过忧愁••••••我们经历过那些风风雨雨,那些坎坷挫折都早已成为过去。我们做过许多令我们后悔的事情,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不能挽回那时的尴尬、痛苦、无奈,只能期待未来,期待未来的自己会怎样。

珍惜现在:时间不断流逝,就像光一样,你抓不住它,只能任它走过,跑过,你也无法预知它终将要跑到哪儿去,会在哪儿施展它的魔法,你能做的只有在现在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创造奇迹,改变自己的未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算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时间,你别指望着未来会有时光机,载着你飞过唐宋元明清,飞过侏罗纪,飞过白垩纪,改变历史,如果你真想有台时光机,就好好珍惜现在,好好学习,自己发明,自己创造,不要让宝贵的时间就这么源源地流逝了。

畅想未来:未来是由你的现在决定的,你现在的努力决定你未来的成败,努力的分量与成功的分量是相等的。与其你整日幻想做那幼稚的白日梦,不如利用这时间来完成你的幻想,使它变成现实,你现在的放纵必定会成为你未来的牢笼。

人生有几个十年?你无法现在就知晓这个答案,但将来有一天你必定会懂得,自己到底浪费了多少宝贵的青春,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十年

三、描写时间的作文

亲爱滴同学们,我们为您精心整理了《描写时间的作文》的内容,希望为您在这方面的写作提供一定帮助参考,描写时间的作文主要选8篇优质原创文章,每片结尾还带专家点评。

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春节联欢晚上我听到了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勾起了我的联想:是啊,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是不等人的,当我回想起童年的时候,它已经成为过去的回忆,永远不会变成今天了。从天真活泼的我变成了勤劳懂事的女孩,是时间造就了我,让我慢慢成熟。

时间在改变,我也在改变,岁月如流,转瞬即逝,人生走过了又一个十四年。时间是伟大的,它不仅可以重塑一个人,而且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和意志。人们始终在感叹时光不再,希望回到从前。然而年少的单纯与青涩总是与迷茫脆弱相关联,人只有经历时间的洗礼,才会经历,豁达,从容。淡定自若我也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时间的修炼。小时候,我总喜欢跟爸爸斗嘴,玩耍,现在,爸爸的头发白了,脸上也有了许多皱纹。音韵的韵律,是什么时候带了淡淡的忧伤?是什么时候,那些欢乐的笑声,变得悲伤?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为什么不知道?时间到底去哪儿了?那青涩的黑发,什么时候变得斑白,那年轻的父母,什么时侯有了皱纹?时间都在我的每个动作间溜走了,都走了……只留下我一个孤独的人,徘徊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时间是不曾留下踪迹的!其实日子很平凡,几乎每天都在起床,吃饭,上学,玩耍,睡觉这些琐碎的小事之中度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是这样平凡。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我们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毫无价值的事毕竟时间不等人的!

专家点评:

作者在春晚上听到了《时间去哪儿了》这首歌,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感触,深情的歌词让作者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是如此的让人感慨,情节曲折起伏,情感真挚。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的时光如轻烟,被微风吹散;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也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位六年级的学生了。着名作家朱自清写的:八千多个日子,我何曾留下游丝般的痕迹呢?是呀!在我四千多日的时间里,我做了些什么呢?

回忆着小学那充满欢乐的日子,我不禁感到了丝丝遗憾。在六年的时光里我何曾留着像游丝般的痕迹呢?没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来填补种种遗憾。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要学好英语和电脑。记得有一次,我与妈妈在商店买东西,看见一个老外正指手画脚,嘴里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可是没人知道他在说什么,急得售货员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又束手无策。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叔叔,经过叔叔与老外的一番谈话,我才知道,这个老外看上了一台电脑,想把它买下来,结果没人知道他在说什么,闹了大半天。哎!如果我懂英语,不就可以为他们当翻译吗?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还要把体育成绩搞上去。每当我看见同学们在校运会上那潇洒得意的样子时,我总是暗暗想:要是我也像他们那么棒,那该多好啊!可是,我以往并不重视体育,到了运动场上我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只要时间能倒流,我一定天天早晨起来做运动,也锻练出一个好身体。这样,在运动会上我也能参加各种活动,也为班级争一份光。

四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边溜去,遗憾永远是遗憾,再也不能弥补。但今后,我一定会抓紧一分一秒,不让自己多留一份遗憾。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作者感慨时间飞逝,希望时间可以倒流的文章,开头是文章的亮点,引用朱自清的话引发了作者对时间的思考,接着作者陷入了回忆,也对过去的时间进行了一番自我教育,情感自然真实,同时发出了珍惜一分一秒的号召。

时间在流逝

高山幽谷中蜷缩的最后一撮雪终于绷不住身子,融化于草丛中,化成了一丝水,汇成了一股泉,流成了一条溪。时间与它结伴而行,也流逝到光阴深处……

是啊,还有什么能像河水那样连绵不断地诠释着时间,又有什么能像河水一样在宇宙间“三态”切换得那么自如?不可捉摸的时间,人们无法直接描述,只好借助神奇的河水来形容了。于是就有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北雁南飞时,我们知道了季节的更替;从青丝到白发,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少年不识愁滋味”,大多因为对时间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混沌状态,等弱冠不再,自然有了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已晚的悔恨。所以有许多憾事与时间有关,如在某个时间段,爱没说出口,他(她)却成了他人所爱;在流逝的时间中,孝未尽,亲人却已不在。

时间给予每个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可每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却迥然不同。有的人说自己的时间太多,多得整把抛撒也无所谓,于是在灯红酒绿里泡着,在纸醉金迷中躺着,在“桌上长城”边坐着,就这样时间在酒杯中流走了,在奢靡里消逝了,在赌桌边输尽了。这些人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只是季节的轮回,春已不是昨日春,花已不是先前花了。

智者们明白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宽度可以伸展。钱学森,这位科学界泰斗,一生不题字,不参加宴请,不出席鉴定会。他说,我时间不多了,我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做。是啊,人的差别在于是否珍惜时间,若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也就在生命体里注入了内核。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人们会说,他的一生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想当年辛弃疾报国无门,叹时间流逝,尽管将“栏杆拍遍”,也无人知晓其“登临意”。于是他吟出了“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的诗句。真是英雄泪洒吴钩,岁月不堪回首。

时间在流逝。虽然雪年年有,春年年在,但这些只不过是飞逝的时间列车沿途丢下的旅客而已。因为水是去年的雪,春是昨天的冬。

时间在流逝,我们必须将爱说出口,将孝尽到位,将事做到好……抓住机遇,只争朝夕。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激起时间长河中的浪花,哪怕只一朵。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随笔,作者有感于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珍惜现在,将想做的事做好。开篇自然,举例典型,有说服力。语言含蓄,富有丰富的意蕴,引起读者的思考。

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不禁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着枯叶落入泥土被时间的长河冲洗变成一堆泥土,看着父母满脸微笑的脸渐渐布满皱纹,看着小时候稚嫩的脸庞变得渐渐成熟,我心里充满了说不尽的苦楚,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

记的以前乡下的后山上有许多的绿树,小时候常常与伙伴们上山乘凉,捉迷藏,但是现在却只剩下那一小片,周围全是光秃秃的土地。记得以前常与乡里的老人家长里短,而现在该走的走了,没走的也被疾病缠身,别说说话了连下床都困难。记得以前的那些小伙伴们都长大了,不再稚嫩我而变的成熟,而他们也把我从记忆中忘却了。我不禁对时间而感到恐惧,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时间又从叹息里闪过了。时间都去哪了?翻开那些旧照片,翻开自己小时候的模样,翻开小时候的作业本,却发现照片上的脸已经模糊不清了,发现永远也会不到那个时刻,发现作业本的纸已经泛黄,自己再也写不出那样的字。

清晨的太阳照射在我的脸上,他也是有脚的啊,轻轻的从我身上挪移,我觉插他去的匆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当我也化作一堆土时,也许没人会记得我存在过这个世界。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是一个无形的杀手,他每天无情的杀害着地球上的人们,他唯一行凶的证据就是人们脸上一道道的皱纹。让我们与时间斗争到底,虽然这场战争我们已经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时间,但是不要让自己白白的走这一遭,不要让自己愿望变成永远的遗憾,不要做一个懦弱的人,让我们大声的喊道:“时间!我们与你斗争到底!”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作者以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感慨贯穿全文。文中作者通过对比“从前”和“现在”的人与事的变化,在物是人非的感叹中突出了时间流逝的匆匆性,表达了作者“与时间赛跑”的心情。

时间去哪儿

无意间在校园中看到柳树新抽出的绿芽,感叹道:春天又快到了。想起上次站在这里,已经是六年前了吧?以前是和伙伴们在这里玩耍,如今呢?只有我自己孤零零的坐在这曾经带给我欢乐的大树下。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啊,你到底去了哪儿?

青春充满活力,却也抵不过时间的诱惑。

青春年华,再美好的青春,也只是过往。犹如秋日里的落叶,一片又一片砸在沉睡的泥土上。时间的诱惑,造就了树叶的顽皮;树叶的顽皮,引起了泥土的不悦;泥土的不悦,触发了大树的哀伤......想起,终于有一天,我们毕业了。六年的时间竟然如此之快,就这样过去了。

时间诱惑了青春,却也消失了生命。他们不懂,在它们诱惑时间的同时,它们也在慢慢的流逝。时间啊,不要再诱惑青春了,真的很想说。可是,时间,你到底去了哪儿?

青春充满幻想,却也抵不过时间的哀伤。

总是埋怨时间的流逝,却不懂,是我们没有好好珍惜。总是幻想着,自己是童话里的王子公主,幻想着童话里的美好时光。只是,梦醒了,童话不在了,人也变得伤感了。多少次想要回到童话,却不懂,每一次的梦醒,都会造就自己的哀伤。如果永远生活在童话,会不会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哀伤?

每一次的童话,都会让时间流逝得更快,因为时间也会流泪,他们会随着泪水,流到更远的地方。也许,不该做梦了。梦醒时,时间不在了,流泪了,后悔了。时间,你到底去了哪儿?

青春充满希望,却也抵不过时间的过往。

总是在考试时,抱怨时间不够。可是,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是自己不够努力呢?总是在考试前自信满满,就算不自信,也还是抱有希望。但是,就算有希望,如果不努力,希望也会随风飘散。看着考场上同学的奋笔疾书,看着自己冥思苦想的样子,看着眼前的钟表时针与分针追赶的样子,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再好的成绩,也只是过往。看着没答完的试卷收上去,苦笑,时间啊,你到底去了哪儿?

时间总是那么匆忙,不论是什么希望,希望破灭时,对时间来说,都只是过往。

青春充满爱,却也抵不过时间的挥霍。

“门前老树张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一首时间都去哪了震撼了人们的心,让无数人流下了眼泪。当看到母亲的白发日益增多,当看到父亲每日在外奔波,心中也感叹着:时间为什么总是这么快?有时候在想,爱我的人,为什么总会老的那么快?某一天恍然大悟,是时间,她总是走得那么快,带走了我们一部分的爱、温暖,却也带走了青春。

时间,慢些走吧,不要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再变老了。可是,逝去的时间啊,你到底在哪儿?

时间,你诱惑了我们的青春;时间,你让我们变得哀伤;时间,你让我们希望破碎;时间。你让爱我们的人慢慢变老。真的好想和你谈谈,可是,时间啊,你到底去了哪儿?为什么我还是找不到呢?

专家点评:

青春充满活力,却也抵不过时间的诱惑。青春充满幻想,却也抵不过时间的哀伤。青春充满希望,却也抵不过时间的过往。青春充满爱,却也抵不过时间的挥霍。时间,你诱惑了我们的青春;时间,你让我们变得哀伤;时间,你让我们希望破碎;时间。你让爱我们的人慢慢变老。真的好想和你谈谈。

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每当我读到朱自清写的《匆匆》时,就会感到时间正在匆匆逝去。

记得有一次,正遇上明天要小测验,我回家将作业全部写完后,随随便便地将复习资料乱翻一通,做了几道练习题,便骄傲地认为考100分不在话下,开始无所事事。于是,我就采取用“磨洋工”的做法,这边看看,那边望望,思绪也随风飘荡,飞到了九霄云外去了。当妈妈站在房门的时候我便假惺惺地拿着笔在纸上乱涂乱画,远看好像在认真地复习,做练习题。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而隔天测验的结果也可想而知,错得一塌糊涂。自从这次小测后,我彻底觉悟了,荒废时间,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浪费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地复习一个小时,好比我们在桌子前熬上一天的复习量。“磨洋工”也是一种非常幼稚的做法,这样不但使自己得不到全面的复习,还会使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所以“磨洋工”是一种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时间流逝得无影无踪,来的快,去的也快。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陶渊明说过:“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让我们都珍惜时间吧!到那时,让这个匆匆的过客——时间,永远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专家点评:

这篇文章小作者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珍惜时间。并且能够综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阐述时间的重要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珍惜时间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令人后悔的是什么呢?对,就是时间。珍惜时间是我的原则。如果说,空间不那么公正,那么,时间却是相当公正的。上天赐给我们每个人的最丰盛的礼物就是时间。因为无论多么富裕的人都无法用金钱买到更多的时间。然而,就有一句话就体现了用金钱是买不到时间的,那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而再怎么贫穷的人一天也有24小时的时间供他使用。

时间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能够挽留朋友,却不能够挽留时间,正所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江水一样一去不回头,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时间。而珍惜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决定如何使用时间之前,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自己曾经做过了什么,这一刻正在做什么,下一刻将要做什么;喔们也将会知道如何来对待别人的时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而不会利用时间的人,会抱怨时间不够。有人说过,时间可以获得金钱,金钱却买不到时间;也有人说过,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鲁迅很珍惜时间,把时间当作生命。他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是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文章,写日记。他有一句名言:“要赶快做!”赶快做,就是不让时间白白流去。

从现在开始,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时间呢?

专家点评:

小作者以设问的方式开篇,突出时间的宝贵。并将鲁迅先生对待时间的方式呈现在纸上,行文思路清晰,含义深刻。不禁让我们进行自省,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时间呢?

我的时间去哪了

今天又是星期三了,真是光阴似箭啊!想起一件件陈年往事,就像翻阅了一本本老相册。

记得朱自清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人呢?人生只有一次,过去了将永远过去。我翻起那一张张刚一两岁的照片时,再看看现在的“酷照”,就会感觉到我长大了。以前我是一个奶声奶气的小孩,而现在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我一直盼共青团很久了,现在入团了,想想自己这几年的努力也没白费。时间不等人啊,这么快我们就小学毕业了。啊!六年呀!就这么过去了!它带走了六年的多少日日夜夜,却带不走我们在校园里的欢声笑语。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同学们!六年了!我们的友谊像一壶陈年老酒,浓而香;像一杯清香淡茶,清而纯;像一瓶浓浓的咖啡,苦而甜。回忆过去,如品尝一杯陈年老酒,如品味一杯清香浓茶,如吟诵一首无韵小诗,如咀嚼一颗苦涩酸果。

时间真的好快,我真想抓住他,使他停止,可时间很是顽皮,到处戏耍。当我早晨起来穿衣服时,时间从我身边溜走;当我刷牙时,我宝贵的时间悄悄走开;当我吃晚饭时,时间从我口中逃走。

我想几十年后,我们都要变成老人了,几十年听起来是很漫长,可能你也这么认为,你越是认为时间像蜗牛,他就快得越像火箭。聪明的人是不会放弃一分一秒的,他们会争分夺秒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然后细细品味人生,就如莎士比亚所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达尔文也这么认为:“我从不认为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微不足道。”这些名人之所以迈向成功之路,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而愚蠢的人很随便,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游戏,他们尽情的挥霍青春。我不知道时间为何如此匆匆,为何不等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

有没有谁能告诉我:属于我的宝贵时间去哪了?正是颜真卿《劝学》里所说,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错过再也不可能回头,时间老人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国奉献!

专家点评:

我的时间去哪了,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讲述着成长的苦涩和喜悦。本文夹叙夹议,感情真实,发自肺腑。结尾处感情得到升华,深化主题,抒情性很强。文章语言自然流畅。

假如时间罢工了

怀旧,只是一个词语,经典,也早已被人忘记。时光如梭。钟表,也许只是一个摆设;日历,或许只是一个提醒。可能,被遗忘的,不是时间,而是人们自己。

在街上,人群来来往往,拥挤不堪;赛场上,选手争先恐后,汗泪直流;河面上,游人划着小船,摸鱼逮虾;商场里,顾客走来走去,四处闲逛。可是,如果有一天,时间停住了,停在了事情的前奏,人们只能等待,等待着下一秒的到来——在街上,空无一人;赛场上,热身运动;河面上,寂静平坦;商场里,空无一物。事情都还没有进行,可却都停留在了前奏,难道我们就得坐以待毙吗?如果时间罢工了,他厌倦了我们的行动,离开了我们的生活,独自远去,我们还要等待着他的回归吗?难道我们就不能突破时间,去做下一步吗?人们总是被时间左右,任时间所摆布,可人们却总是以时间的名义为自己列好了清单,并以“不到那个时间,绝不做另一件事”为宗旨。这是一件看似高明有正确而实际很愚蠢的方法,人们依赖于时间,认为时间决定终身,可我却想说“时间不只是生命,而生命也并不依赖于时间”超越时间,做自己的主人,才是正确的,挣脱时间的束缚,做你想做的事,没有必要为自己去列清单,依赖于时间的人是没有主见的人,而那些要去突破时间的人才是真正有主见的人,不惧怕的人!我们应该相信自主想法,冲破时间,同时间赛跑,拒绝对时间的依赖,做真正的自己!

钟表还在那个阴湿的墙角“滴答”“滴答”地响着,墙头的日历也早已被蜘蛛网所覆盖,桌上的一杯水,还是刚刚离去的温度,沉重而又破旧的沙发也布满了灰尘。

时间,很庞大,也很渺小!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初一学生写的散文,文中构思大胆新颖、有独创性,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超越时间,做自己的主人。叙事条理,娓娓道来,有感染力,结构严谨。

生命的时间

那可恶的小鸟用它尖利的喙使劲那么一啄,我便脱离了母体,后来又侥幸从鸟嘴中逃脱,跌进了山间的石隙中--我是一粒饱满的松籽。

石缝间萌发的命一场凶猛的大雨惊醒了我的酣梦,在暴风雨的磨砺中,一个信念在我心中萌发了。是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一定要长成参天的生大树,成为大自然最壮观的景色。我汲取足量的水,身体变得雍肿不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我那瘦小的外衣给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子叶和柔弱的须根,我拭了一下眉上的汗水,心中无比雀跃,我的生命诞生了!

不屈的生当我奋力一搏,破石而出的时候,我知道我在石下所做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从此我的生命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四周满是有棱有角的石砾,我新生的躯体被石棱割得伤痕累累,但是我并没有屈服,没有放弃,因为那信念的幼芽,已经蕴藏了巨大的能量。我知道所有的磨难只能使我变得更加坚韧和顽强。子叶脱落了,又重新抽出嫩叶;嫩皮蜕落了,又长出新肤。阴冷的风像刀一样将我的皮肤摧残,使我龟裂得像老人们的脸,但是我渐渐茁壮起来了。

我所处的位置在悬崖边的峭壁上,高陡的石壁遮挡了阳光,使它只能照射到离我三丈远的地方。但我不屈服于峭壁的盛气凌人,努力地使自己的枝冠向着阳光的方向伸展,我的身躯和手臂越来越长,直到触摸到阳光,于是我的大半个身子便悬空了--像半架悬浮的桥。

我那坚韧的根须伸向岩层的更深处,为了汲取足够的维持生命的水,根须便像一张柔韧的网,紧紧地缠绕住半个山头。正是因为如此,我不怕风雨的侵袭,不惧狂风的肆虐,不畏暴雪的欺压,我一直向着阳光在生长,展示着我不屈的生命。

专家点评:

这篇作文有二个亮点:1.是作者以童话的形式塑造了一粒饱满的松籽在困境中成长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生活,主题鲜明并富有哲理。2.是语言清新优美,娴熟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亮色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