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雍正心疼张廷玉到了什么程度
张廷玉一生从事的主要工作虽然只是文字方面的,但由于他“周敏勤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一工作上来,因而就“尤为上所倚”。雍正对张廷玉的宠信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雍正五年(1727年),张廷玉生了一场小病,雍正便对近侍说:朕的胳膊疼了好几天。近侍和大臣们纷纷惊问缘由,并争先恐后上前请安。雍正笑着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岂非朕股肱耶?”
雍正对张廷玉可谓宠爱备至,优赏有加。雍正知道张廷玉爱喝茶,便将地方上进贡来的极品茶叶赏赐于他,所赐给的茶具也是万里挑一。在雍正统治的十三年中,曾六次赏赐金帛给张廷玉,每次数量都很大,数以万计。
张廷玉每次在得到雍正赏赐后,都极力推辞,有一次,面对雍正赏赐的两万两白银,张廷玉实在觉得不好意思收下,雍正就说:“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当体朕心,不必再辞。”执意要张廷玉收下。
在《啸亭续录》中记载了一件穿衣戴帽的小故事,从中也可看出雍正是如何宠爱张廷玉了。清朝的皇帝在悠闲的时候往往会戴着一种镶嵌有红宝石的红绒结顶的帽子,皇子、皇孙作为礼服穿戴,以显示其尊贵。
满族的亲王、贝勒只要是皇上赐予这种帽子,也可以穿戴出来。其他的满洲贵族、汉大臣也会得到皇帝的赏赐,但没人敢戴出来,只能放在家里供奉着,只有张廷玉得到了皇帝的特许,可以在元旦那一天戴上这种帽子,所以当时的人都非常羡慕他,他自己也颇为得意。
二、雍正去世时,张廷玉心急火燎地让太监拿了什么
先来回答一下吧,雍正去世的时候,张廷玉让太监拿的是一套密旨。熟悉历史的网友肯定说雍正不是制定立储的方法了么?把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了。其实雍正有两道传位密诏,一份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另一份则一直带在自己身边。
这道密旨传位之人和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密旨都一样,都是乾隆。但是内容却多了四个人,这四个人分别是果亲王允礼、庄亲王允禄、鄂尔泰、张廷玉。这道密旨是雍正八年写的,当时雍正得了一场病,差点一命呜呼。他担心自己的儿子乾隆太过于年轻(当时二十左右),处理政务不行,所以就留了一道密旨在自己身边。这四个人自然也是他安排的辅政大臣,而且还让鄂尔泰和张廷玉都知道有此密旨。但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病好了,所以这道密旨就没有张扬。等到雍正去世那一天,这张廷玉和鄂尔泰俩人都吵吵着找这份密旨。
他们俩也不知道密旨上写的什么内容,反正就是要找到,万一出点差错也是罪责难逃。这道密旨内容先是说庄亲王,说他为人谨慎,心里善良,虽然不能担当大人,但是不会犯错。再说果亲王,说果亲王性格忠直,才识都具有且对国家有用处。但是体弱多病,不能操劳过度,要是处理政务劳累到自己,导致患病不能继续为国效力就很可惜。后又说张廷玉,说他是个有能耐的人,写书是把好。手圣祖仁皇帝实录,都是他一手包办。我的旨意他非常清楚,他办事我放心。最后鄂尔泰这边,说他非常忠诚,而且会搞经济体察民心,让他管理边疆是个能臣。
这道密旨本来就是托付的意思,不过后来乾隆年龄也大了,自己有能力处理政务。所以这道密旨宣读出来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三、雍正都赏赐了张廷玉哪些财物
张廷玉深受雍正皇帝恩宠,赏赐极多。雍正元牟恩赐府邸一所,雍正七年又另赐较大府第一所。雍正三年以圆明园南面一座旧园赐之居住,以便皇帝移居夏宫小住时就近奉召。此园曾为索额图所有,张廷玉人居之后以"澄怀园"知名。张致仕后,人值南书房的官员入居其中。这座为众多文人赋诗赞誉的园林毁于1860年的英法联军。此外,皇帝还不时赏给银两,有一次赏他一所值三万五千两银的典铺。张还得到少保头衔及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此世职后由其子张若霭承袭。
四、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张廷玉
皇帝通过种种手段,将中央集权玩到了极致,朝廷大臣无不战战兢兢唯唯诺诺,以自称奴才为荣,黎民百姓更是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这一被后世史学家称为“盛世”的时代,其实是在政治斗争和文字狱的高压下,强行粉饰出来的。
沉闷的时代,所有的人都在戴着枷锁跳舞,黎民百姓很苦逼,皇帝也很累,而跟在皇帝鞍前马后效劳的奴才,更是个个都像小脚媳妇,生怕一言一行不慎,万劫不复。
在这种情形中成长起来的汉臣张廷玉,就是这样一个闺中人,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做人做官宗旨,在康熙,雍正两朝,深得皇帝信任,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亲切地被观众称为“康熙的贴心小棉袄”。
张廷玉聪明绝顶,又谨言慎行,能够看到皇家的许多内幕,却从来不轻易发表意见,只在适当的时间,对强势的康熙和雍正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张廷玉的功绩,不像年羹尧或者隆科多那样尽人皆知,许多时候只有皇帝心里有数,而他自己则不敢居功。
这样的风格,让两代皇帝很受用。而张廷玉也自以为深得做官精髓,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一直能够荣耀下去。
雍正八年六月,为了表彰张廷玉对两代皇帝的精心辅佐,雍正皇帝下旨,恩准张廷玉百年之后,配享太庙。这个荣耀是清朝所有汉臣中独一无二的,连先前的范文程洪承畴,后来的曾国藩李鸿章都没有享受到。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这个配享太庙的待遇,差点让政坛常青树张廷玉死无葬身之地。
雍正驾崩后,张廷玉的处境马上就不妙了。新上任的乾隆皇帝,对这位老臣并不感冒,在工作中,屡次给张廷玉穿小鞋。
张廷玉何等聪明?虽然年老,但头脑照常灵光,在发现新皇帝越来越多的冷眼之后,决定以年老体弱的名义,上表请辞。
不久之前,张廷玉的老同事马齐辞职的时候,乾隆很爽快地便答应了。可轮到张廷玉,乾隆却打起了哈哈:先帝给你配享太庙那么大的恩惠,你不应该再给皇家多当几年奴才吗?
皇帝打的哈哈也是圣旨,张廷玉不敢违拗。可是明明他已经失去了乾隆的宠幸,工作越干越不顺心,只好再次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辞职信,上表乾隆。
这次乾隆倒是批的痛快,可是批完之后就没了下文。张廷玉深怕这位年轻皇帝忘了老皇帝给他配享太庙的承诺,就提醒皇帝,还想让皇帝给他写个凭证。
乾隆耐着性子写好了圣旨,下给张廷玉,然后就等着张廷玉来谢恩。
可谨慎了一辈子的张廷玉,此时却乱了方寸,只派儿子前来给乾隆谢恩,于是乾隆怒了,命令张廷玉第二天亲自来。
内阁的汪由敦给老张送来了小道消息,不料乱了方寸的张廷玉,成了个糊涂人,连夜就进宫向皇帝请罪------这等于是把汪由敦出卖了,而乾隆也因为内阁走漏消息更加生气,不仅罢了汪由敦的官,还直接将张廷玉剥夺所有官爵,顺便把配享太庙的待遇也给剥夺了。
三朝名相张廷玉,以庶民身份,落魄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