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大学校园的散文精选

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有关大学校园的散文精选,以供大家参考。

有关大学校园的散文精选篇一:校园的风

门前,小草动了。窗外,柳条飘着。哦,这就是风,是校园的风,每一缕都是如此清新,如此温馨……

风在这里

我来到学校的阅览室里。一股清风从窗外吹进,吹乱了少女的那一丝丝秀发,可她却无动于衷,反而把书捧地更紧了。“风在这里。”我高兴地想,“我终于找到它了。”这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了似的,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书。一双双眼睛集中在书上,一只只手轻轻地翻动着书,一颗颗心与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同学们仿佛在与伟人对话,知识的火花闪耀在他们的心头。

风在那里

倚在窗前,眺望远方,哦,那是一片小树林吧。风在小树林里流动着,一边唱着优美动听的歌,一边敏捷地从树叶缝隙中穿过。同样,风也拂着孩子们的脸颊,吹得孩子们笑开了花。“风在这里。”我笑了,“我又找到了它。”那是一群“绿化植树小队。”他们都在热火朝天地干着。挖土,栽苗,倒水,虽然很累,可是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劳动的快乐。他们无时不刻不在微笑着,笑着把一棵棵小树栽好。小树仿佛也在笑,感谢赋予它生命的人们。

风,无处不在

站在学校的阳台上,我看到了整座学校。虽然眼下的一切都是如此渺小,但我仍然可以清楚看到,校园的风,从这里吹到那里,吹到了每个角落。林间小路上,一阵阵欢笑声与风一起,长了翅膀似的在飞翔;运动场上,运动员们挥洒汗水,与风一起赛跑;花园里,老师正在与同学们谈心,亲切的话语像春风一样温暖着同学们的心;办公室里,教师正在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风儿在与他们做伴……哦,着就是校园的风。我们沐浴在春风中,吮吸着春风的气息,我们在风中健康地成长。

我爱着校园的风。

有关大学校园的散文精选篇二:校园一角

校园,我们学习生长的地方,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让我留恋,其中,一个美丽的小花园常常让我流恋忘返。

刚走进小花园,映入眼帘的是巨大、高耸的松树,站得笔直笔直的,好似一位威武的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棵松树背后还立着许多矮小的的茂盛的树,成排成列,整整齐齐,就像我们做操时的方队,似乎想和我们一争高下。它们站得笔挺,如同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战士,又仿佛那一位位站岗放哨的警卫。

走进“主道”——风雨长廊,它可是我们的“避风港”。每当风雨来袭,我们总是躲到“风雨长廊”里去避雨。下雨时,雨滴敲打在长廊的玻璃上,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如同一位音乐家在深情的演奏。顺着长廊走去,沿途的风光美不胜收。在长廊的右侧,是一个小小的水池。小水池里装满了清澈的水,水池底部铺满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鹅卵石。俯视水底,底部的鹅卵石形态各异,像山羊、像苹果、像斧头,色彩明丽,在阳光透过水面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金光闪闪,那一块块鹅卵石好比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美丽极了。

在长廊的左侧,绿草如茵。草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地毯;草真密啊,密得连一丝阳光都无法射进去;草真软啊,软得让人们踩下去就仿佛踩在海绵上一样。而最美的要数紫藤花,一片紫色,还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走过长廊的尽头就来到小亭子,小亭子的顶居然是空心的。向上望去,一根长长的天桥挂在天边,天桥的栏杆如同一根根紧绷的琴弦。站在天桥上鸟瞰,小花园又是另一番景象,水池就像一个大脚板,亭子上的顶像一个个琴键,美不胜收……

这个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让我留恋,我爱这里——我美丽的校园。

有关大学校园的散文精选篇三:忆·校园

学校,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有辛勤教育我们的老师,有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还有陪伴我们成长的一草一木,也有属于我们的丝丝回忆和怀念……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每当读写描写春天桃花的诗句时,就会想起我们学校里的桃花,它足以让你久醉于其中那粉红色的桃花中还星星点点的夹着一点红。每一朵盛开的桃花都仿佛是一张孩子的笑脸仔细看看,咦,她说话了:“你们觉得我漂亮吗?”“漂亮,你最漂亮了。”我总是会用心去回答她。她也笑了,你听到了吗?“莫嫌绿刺伤人手,自有妍姿劝客杯。”夏天来了,我们学校那茂密的花丛中,最显眼的要数那一株株月季了。风一吹过,带来了阵阵清香。那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和绿色的茎叶,简简单单的构成了一株月季。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秋天是我最喜欢的一季了,可能是因为学校的桂花吧!桂花姐姐,你的香味多么的与众不同,却又是那么的迷人,一袭秋风吹过,飘来阵阵桂花香。你很娇小,但你们似乎很团结,一朵桂花没什么香味,但是一簇簇花儿在一起却是香气醉人。金黄色的你陪我们走过多少秋天。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诗,我想送给在风雪中毅然开放的的冬梅。啊!梅花呀!为何在植物大多枯萎时,唯有你,毅然的开在墙角?你在百花中,显得很平凡,但是你的精神和那骨子里的气节,却是不平凡的。你是那么美,红红的小圆点开在枝头。你的开放,难道不是冬天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你的美,不仅局限在外表,更体现在骨子里的精神!

二、描写大学校园的优美散文

《大学初体验》

倚在窗前,百无聊赖,左手托腮,右手无意识地扣着窗台,一下一下。窗外,黄绿相间,只剩几片叶子几近光秃的梧桐树干在这个南国的冬天显得单薄。树下,落叶累积,风一吹,缱绻而起,似金色的蝴蝶,翩然起舞,极致的漂亮。

时间就像那翩翩落叶,打给旋儿悄无声息地偷偷溜走,等到察觉到早已不复存在。转眼间已经三个月了,说长不长,还不足一个学期,说短不短,以前对大学的狂热已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平复,淡化。就像梧桐树叶那样浓烈的绿褪成灰黄。现在,我的大学像一杯温水,不冷不热,褪去激情。

想起那时,真真有些感慨。几个月前才接受了高考的洗礼,紧接着就迈入了大学的校门。手里拿着包包,跟在拖着行李的父母身后,略显稚嫩的脸上透着欣喜,好奇稍带激动的四处观望。面前的那条路,似乎很长,长的好似没有尽头,路两旁的树真的好绿,绿的要将人淹没。来来往往的人不间断,有的同我一样,父母陪着上学,有的是学长学姐,帮提行李,接待新生,熙熙攘攘。

报到,交钱,领生活用具,寻找宿舍大楼。在一位学姐的引导下,不停地转悠,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上还不时地,用自己蹩脚的普通话与之交谈,竟还自我感觉良好。晚上,一个人躺在刚刚铺好的床上,有些恍惚。虽然累一天了,可这个时候却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这一天,云里雾里,还没从已经是大学生的事实里回复过来。就这样,辗转反侧,大学的第一晚就这样结束。

接下来,学生会招新了,火急火燎地报名。随即,面试。站在台上,在学长学姐的注目礼下,心里紧张的声音发抖,机械地重复那背了一遍又一遍的自我介绍。学长发问,问题有些犀利,无措地绞着衣下摆。口齿不清,思维混乱,乱答一气。听到学长的一句“你可以先出去了”,如蒙大赦,迫不及待地说声“学长学姐再见”,拉门而逃。

第一个记者节,第一次上台。十几天的排练,踏着旋律,一遍一遍的重复,从毫无章法到气定神闲。站在舞台上,微微着妆的脸面无表情,即使要求要面带微笑。旋律响起,静静等候,那一刻,紧张地迈出第一步,一步步像悬浮空中,没有丝毫的真实感,却依然努力地踏着节拍。

三个月,点点滴滴,就像过电影般,彩屏一闪,一晃眼就过去了,但并非没有痕迹。开始的陌生早已成熟悉,习惯开始成自然。渐渐的,狂热也退去,开始平静的环着校园看风景,坐在图书馆里看书。三个月完成了蜕变,完成了大学的`初体验。

三、描写大学生活的散文

大学生活是很多人向往的,所以有很多文章就是写美好的大学生活的。以下就是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活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大学生活的散文1:我的大学生活

我的大学在辽宁省的大连市,暑期入学时叫师范学院,春季入学改作师范大学。

我考师范院校纯属偶然,那时,我对高校了解得非常少,甚至于在填报志愿时对专科和本科都区分不清,更不用说自己选择学校了。我们高考那年是先通知考试成绩后填报志愿,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一切都听从班主任老师的。我问老师,我报什么志愿好呢,老师说那得看你自己有什么理想了,我说:没啥理想,不当农民就行。这个回答至今回想起来还有些汗颜,觉得思想境界竟然连小朋友都不如。我经常在电视上看见主持人问小朋友:你将来的理想是做什么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当科学家、当航天员、当医生……没有一个人说想当官的,也没有一个人象我‘没啥理想,不当农民就行’的。我并没有诋毁农民朋友的意思,因为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家世代为农。我深知农民的苦衷,父兄们终日地劳作尚且连温饱都不能解决。

在填报志愿时母亲给了我一个原则:花钱一定要少。因为当时我家里的生活已经极其困难了,父亲在我上大学的前一年就去世了,家里还有一位90岁的奶奶需要母亲照顾。所以我非常理解母亲当时的心情。经过询问,师范院校不收学费、书费,每月还有22元5角的伙食补助。

就这样我就来到了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师范学生。那些年人们都不愿意读农、林、水、医、师范院校,参加工作以后社会地位也很低,尤其是作为教师。以至于在我参加工作以后,我的一位同事想给我介绍一位女朋友,她是国营商店卖货员,人家一听说是教师,连我的基本情况都没打听,就委婉地回绝道:不想找老师。这是后话了。

后来我就来到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地理系,至于我为什么选择地理系,当时心里也有个小算盘。因为听说地理系的野外实习多,可以到处逛,游山玩水,我很喜欢的。果真如此,我们的野外实习确实不少,四年当中真的游历、考察了很多地方,南边到上海,北面到哈尔滨,内地到呼和浩特,至于省内或大连附近的地方是经常去的。让其它系的同学们羡慕的不得了。记得刚到大学的头半年我们就去山东半岛实习,从大连乘船到烟台,然后分别去灵山、栖霞、蓬莱、崂山等地。每天学校还要给我们发一些补助费。老师们怕我们男生在实习时乱跑出现意外,每每在出发前都给我们放一个烟幕弹:这次实习,根据同学们的表现来评定成绩,每个班级有两个成绩不及格的指标。这句话最管用了,相当于紧箍咒一样,吓得我们天天围在老师的身边:帮助老师背包裹,上山的时候给老师探路,时不时地向老师请教些问题,记在本子上。尽量装出虚心的样子来。从山东回来以后,老师对我们说,鉴于各位同学的表现及上交作业情况,通过向系里申请,这次实习全部通过。

我们在实习时,装扮起来很像一位地质工作者:头戴一顶遮阳帽,左肩斜挎一部军用水壶,右肩斜挎小背篼,兜里装着罗盘,卷尺,笔记本,画图工具,有的手里拎一把小锤子,穿着胶鞋和运动服,显得很干练。外人以为我们是勘探人员呐。有一次,我们在千山实习,有一条登山的石阶,很窄,人们正在那里排队,忽然来了很多警察把那条路封上了,让大家靠边把路闪开。有人问发生了什么事,警察说来大领导了。后来我们凑到了警察跟前,说我们不是游客是来工作的。结果那个警察用对讲机和上面的人喊道:让搞科研的先过去。

我们的校园分为南北两个校区,中间被一条主干线的马路一分为二。地理系在南校区和数学系同在一栋三层楼里。二楼走廊的两端分别为阶梯教室和阅览室。阶梯教室是我们上课的地方,阅览室是看书写作业的地方。阅览室里的图书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图书是随便借阅的,高兴得我这个山里的孩子不知如何是好,简直就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说实话,在没上大学之前,除了小时候看到的小人书以外,我很少看到课外书籍。所以我的知识储量少得可怜,以至于我的同学经常奚落我:啥也不知道。当时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是哪几个都不清楚,中国历史上有几个主要的朝代说不出来,因为我没有学过历史。有些模模糊糊的历史知识也是听别人说的或者听说书的讲的。甚至于在刚入学时我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薛宝钗读成薛宝叉,引来大伙的哄堂大笑。为了弥补过去的缺失,我拼命的读书,除了完成必修的功课之外,我阅读了很多课外的书籍,人物传记,历史小说,四大名著,中国的和外国的什么都看,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

相对来说我们地理系的课业负担较轻,经常是上午半天大课,午后半天自由学习,晚上没有晚课,所以,我们几个人便经常去学校的小礼堂看电影,为了不花钱还能看到电影,我经常替他们卖电影票,得到的报酬是免费看一场电影。周六晚上系里经常组织舞会。因为知道自己身段横粗短胖的,跳起舞来只能给大伙增加增加笑料,所以这类活动我一直不太积极。

前年,我回母校一次。看见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分高兴。现在由过去的两个校区变成了三个,我们的教学楼也变成了崭新的高楼,图书馆也变得更加宽敞了,图书更加丰富了,校园更加整洁了,绿地也增加了,招生数也变多了,我们的地理系改成了城市管理学院了。

感谢母校!

关于大学生活的散文2:精彩的大学生活

偌大的校园,时尚的服装,匆匆的身影,有一种象牙塔的自由感觉,原本也在脑海中浮现过千万次这样的画面。大学生活是美好的,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做你想做的事,想你所想的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可是也总有那样的一些时候,当你处在安静的寝室,一下子身边没有了欢笑声,没有了打闹声,没有人可以说话,在阳台看着道路上那么多人结伴三三两两的回家的回家,出去玩的出去玩,感觉分外的落寞,心里一阵空荡荡的感觉。这时候总会想很多,想念以前的朋友,想念以前的学习生活,想念好多好多以前不知道去珍惜的事。有句话说的很对,人总是在失去一样东西后才会感到这样东西的可贵。是啊,在拥有时不知道如何去珍惜,在失去后才明白这样东西对自己的重要。

时髦的着装曾是多少女孩所想要的,寒窗苦读了二十载只是为了来这大学享受几年的轻松自由生活,想想还是挺不容易的吧,然而莫名的原因又觉得自己很可笑,想想自己在高中的`努力全在一次高考中决定了我的现在,我感到不公平,可是那又怎样,过去的还是过去了,好像也没什么提一提的必要,当初进了这个大学前是焦虑不安,伤心难过的。到了大学后,也许是时间真的可以治疗我们的伤痛吧,渐渐地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对这个结果也在慢慢地淡出我的生活了。大学的生活和高中的确是两个样,在这里最重要的或许是适应吧。其实每个大学生都清楚,只是都不愿正视这个问题罢了。即使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也不一定是一颗快乐满足的心,外表的讲究不等于心里的明白,比起面对清醒的有目标的生活,仿佛我们都更宁愿混混沌沌的过日子,就好比是一艘船,有动力,却不知驶向何方,行行停停,终究最后也不知道会驶向何方,在它的的心中就没有彼岸存在过。

偌大的校园,靓丽的身影,在一个处于安静中的女孩看来,好像可以看到好多好多情感与感受,虽然是好多人都不愿提及的。

落叶洒满地,凉风习习,注定是每年的秋季景象,只是今年的秋季分外孤寂。

关于大学生活的散文3:大学初体验

倚在窗前,百无聊赖,左手托腮,右手无意识地扣着窗台,一下一下。窗外,黄绿相间,只剩几片叶子几近光秃的梧桐树干在这个南国的冬天显得单薄。树下,落叶累积,风一吹,缱绻而起,似金色的蝴蝶,翩然起舞,极致的漂亮。

时间就像那翩翩落叶,打给旋儿悄无声息地偷偷溜走,等到察觉到早已不复存在。转眼间已经三个月了,说长不长,还不足一个学期,说短不短,以前对大学的狂热已随时间的推移,慢慢平复,淡化。就像梧桐树叶那样浓烈的绿褪成灰黄。现在,我的大学像一杯温水,不冷不热,褪去激情。

想起那时,真真有些感慨。几个月前才接受了高考的洗礼,紧接着就迈入了大学的校门。手里拿着包包,跟在拖着行李的父母身后,略显稚嫩的脸上透着欣喜,好奇稍带激动的四处观望。面前的那条路,似乎很长,长的好似没有尽头,路两旁的树真的好绿,绿的要将人淹没。来来往往的人不间断,有的同我一样,父母陪着上学,有的是学长学姐,帮提行李,接待新生,熙熙攘攘。

报到,交钱,领生活用具,寻找宿舍大楼。在一位学姐的引导下,不停地转悠,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上还不时地,用自己蹩脚的普通话与之交谈,竟还自我感觉良好。晚上,一个人躺在刚刚铺好的床上,有些恍惚。虽然累一天了,可这个时候却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这一天,云里雾里,还没从已经是大学生的事实里回复过来。就这样,辗转反侧,大学的第一晚就这样结束。

接下来,学生会招新了,火急火燎地报名。随即,面试。站在台上,在学长学姐的注目礼下,心里紧张的声音发抖,机械地重复那背了一遍又一遍的自我介绍。学长发问,问题有些犀利,无措地绞着衣下摆。口齿不清,思维混乱,乱答一气。听到学长的一句“你可以先出去了”,如蒙大赦,迫不及待地说声“学长学姐再见”,拉门而逃。

第一个记者节,第一次上台。十几天的排练,踏着旋律,一遍一遍的重复,从毫无章法到气定神闲。站在舞台上,微微着妆的脸面无表情,即使要求要面带微笑。旋律响起,静静等候,那一刻,紧张地迈出第一步,一步步像悬浮空中,没有丝毫的真实感,却依然努力地踏着节拍。

三个月,点点滴滴,就像过电影般,彩屏一闪,一晃眼就过去了,但并非没有痕迹。开始的陌生早已成熟悉,习惯开始成自然。渐渐的,狂热也退去,开始平静的环着校园看风景,坐在图书馆里看书。三个月完成了蜕变,完成了大学的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