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一)
根据夹教办发(**)1号文件精神和夹江县教师进修校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研修中长期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课程理念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建立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手段,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结构合理、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甘小学习团队。
二、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计划,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研带动为重要途径的校本研修,应建立以课堂教学分析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以教师自评和反思为主,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模式。
1、通过校本研修,使全体教师树立与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及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观;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态,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具有从事教育科研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
2、通过校本研修,改进和提高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角色地位、能力水平和教育教学策略等。使其掌握新课程标准,探索高效能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剖析和深入研究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带动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通过校本研修,让全体教师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基本掌握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手段,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制作实用的课件,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整合能力,不断丰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
三、培训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采用正确的方法,通过多种有效途径,科学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施培训必须紧密联系我校教师的实际,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又要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师实施培训一定要遵循培养规律及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集中培训与自培自练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培训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鼓励教师自己经常学习和反思,达到提高之目的。
5、层次性原则:实施培训要针对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层次进行,不搞“一刀切”。力求通过系统培训既要让年龄偏大、起点较低的教师得到提高,又要让年轻的或起点较高的教师得到更大的发展。
6、可行性原则:所制定的培训目标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培训途径和方法要实用、可行,同时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有效地对教师进行评价。
四、培训内容:
(一)师德培训:
1、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2、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二)基本功培训:
1、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水平达二级乙等以上。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能制作适用课件在教学中使用;学会上网查阅资料并保存,适时运用。
(三)教学能力的培训:
1、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研究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2、开展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检测、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培训。
(四)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
1、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培训。
2、以市级课题研究的实施和县级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开展小课题研究。
五、具体措施:
(一)创办校内刊物《甘小教研》,为教师的经验交流搭建平台,同时传递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校刊开辟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以下版块并作出具体学习交流的要求:
【课标学习】针对教师平时对课程标准学习比较薄弱的实际,在校刊上每期刊登新课标中一个主题的内容,要求各年级教研组组织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
【课题研究】刊登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及科研方法,促使教师参与其中。
【学科探索】刊登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成果(论文),与其它教师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案设计】精选其它刊物或本校教师的优秀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并附教学反思,供教师学习借鉴。
(二)因地制宜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上网查阅资料并保存;简单课件的制作、课件的使用。
1、专题辅导:每学期确立一至二个内容进行操作培训。为了保证质量,我们把全体教师分为三个组,每组每期接受培训不得少于两次。
2、关于课件的使用问题,我们可以用34英寸的彩电代替多媒体屏幕。这两年已经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
3、培训结束后,组织对参培教师进行检测。力争参培教师人人都能积极上网查阅资料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积极开发与使用课件。
(三)以教研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实践性研修活动。
1、建立以年级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的研修小组。
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教师研修小组,完成以下任务:第一,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第二,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第三,组内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第四,结合年级学科实际开展小课题研究。
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的教师互助小组要努力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之目的。
2、开展课例研究。基本环节为“课前设计——课堂观摩——课后研讨”。具体做法是:
(1)研修小组事先就共同关注的主题,围绕主题学习理论,然后选择一个课例设计教学方案。
(2)综合各种资源,备好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观察课堂,共同诊断,引发对困惑的解释、分析和思考。
(3)课后共同反思教学方案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深入反思、讨论中,思考教学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到位,寻找改进策略。
(4)研修小组要把反思的结果形成文字连同教学方案一起整理好后上交学校教科室。
3、进行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以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采用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普通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每位教师进行“说课——上课——反思”全程性的演练,每学年进行一次这样的演练活动。
4、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案例,给予奖励。
(四)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1、利用计算机网络为教师的自我学习拓宽渠道,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载体。
2、学校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杂志,与全国各地实验教师进行零距离的研讨、学习;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本科学习。
3、加强图书室建设,购置新课程改革的书籍、杂志,图书室随时向教师开放。学校硬性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到图书室借阅一本以上的书籍进行阅读,阅读后要写好不下于2000字的读书心得,期末上交学校。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引路子,架梯子,压担子”这个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采用“外派内培、分层安排”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请进专家指导,促使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在新课程校本研修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使新课程校本研修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因此,我们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建立对话交流制度,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教研人员、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与我校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以促使培训工作有效开展。这样的活动每期至少一次。
(六)发挥典型作用,带动全体参与。
树立典型个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带动一般(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教师各一名)。发挥典型教师作用,帮助组内教师制订教学研究计划;协助组织本研修小组的理论学习;按学校要求为本学科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观摩课;积极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七)狠抓教师教学科研培训,促使教学研究课题化。
教学科研能力即教师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理论,运用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农村小学教师来讲,主要表现为课题设计能力、研究实践能力和总结提炼能力。我校在校本研修中要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课题,深入探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要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在实践的摸索与总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全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总课题的指引下,各学科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教育科研与实践。今后几年内,我校将立足于市级课题研究的.实施和县级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开展小课题研究。
1、进一步做好县级课题《农村小学语文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
2、抓好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培养研究》的研究实施工作。建好教师个人专项档案袋,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
3、结合市级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具体做法是:学校下达课题指南,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小课题开展研究。也可以和他人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每个小课题的成员最多不超过三人。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要实实在在参与其中。力争全校能立项15个以上校级课题,并通过研究,有实质性的研究成果展示。
4、组织开展好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每期至少两次。
(八)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师德修养。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强化教师自我修养,促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2、组织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教师自觉遵守。
3、要求教师在学习中认真作好笔记,每学年不少于8000字,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每期写一篇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
六、时间安排:
本阶段安排培训时间为三年:**年起到**年新教材在各年级使用为止。
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我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管理规定》有西安市教科所《西安市安市校本研修实施指导意见》等式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研修目标
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继续坚持“突出骨干、深化校本”的既定方针,以学习型团队建设为载体,以“三新一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校本研修建设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途径,力求在校本研修、培训模式创新、管理与评估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改,提供有力支持。
三、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做法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坚持“三个为本,四个结合”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自身素质、年龄情况决定校本研修的形式和内容,采取有效的研修方式,努力形成自己的研修特色。具体做法如下:
1、自主学习。学校开展教师每月写一篇学科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育叙事或一篇学科案例评析,每学期写一篇2000字左右学科经验总结材料。
2、专题讲座。利用本校骨干教师资源,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开展问题式讲座。
3、专业引领。通过树名人典型和身边典型人物,内外结合,激发教师向典型人物学习的热情。
4、小组研讨。每月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人人学习有关书目,每周进行一次自评自结,组内人员每月进行互评交流,确保校本研修实效。
5、网上论坛。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叶家寨小学博客群QQ群”开设教师论坛,定期就某一课题进行研讨、探究,开阔教师视野,增长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
6、师徒结对和同伴互助。组织新老教师之间双向选择,拜师带徒,签定协议,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实现师徒共同发展进步。其他教师自结队子,就存在的问题,互相商讨、交流、不断研究,共同解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7、教学观摩。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引路课、入门课、达标课、展示课、优质课、观摩课、汇报课、研究课和说课活动,形成制度。
8、名师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指导。
9、参观考察。组织校内、校际之间教师教学交流,传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出考察学习,取长补短。
10、重点研修。对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水平突出、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要与有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重点培养。
11、自我反思。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成长为科研性教师。
12、课题依托。以市级科研课题《城乡结合部农村薄弱小学阅读与汉长安文化嫁接研究》为依托,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校本研修的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每位在岗教师应参加校本研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规定的研修活动该参加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修。
2、层次性原则: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把教师分成不同梯次,对不同梯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研修要求。针对时代的需要,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提升才能有效地从事素质教育。
3、激励性原则:对积极主动和按时参与校本研修的教师给以肯定;对通过校本研修成长快的教师给予奖励;对研修持消极态度,且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教师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土”洋结合的原则:走出去听专家讲学,本校学有专长的教师讲专题,请专家到校办讲座,组织校内教师“师德思想报告会”和“教育思想报告会”,及时塑造身边的典型。
5、集体研讨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困惑出发,由学校教研组集体研讨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再由教师具体在教育教学中去实践,去反思。
五、校本研修的内容、对象、形式:
学校是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每名教师要在学校的计划和组织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进行自学和集中培训,通过反思和专题研究,促进教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1、研修形式: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需要,将校本研修内容设计成菜单式,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坚持以校本研修为主,以自培自练为辅,通过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教育教学活动等形式,以教师自学——反思——交流的模式进行研训,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保证学习效果。在研修中,要把培训内容与教师师德、业务结合起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结合起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价值观,把“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的培养自己”作为教师的主要责任;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每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查找问题,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先进教学经验指导自己,做到学用结合,及时写出心得笔记,教育随感。
2、研修时间:保证研修时间。**年5月一**年3月。利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安排的寒暑假教师集中学习;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校内周二下午政治学习,周三下午业务学习;学科教研组教研活动;学校专题教育与培训活动;教师读书活动和业余学习。学校提供各类学习笔记供教师用,其中包括教育随笔、案例分析、自学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
3、研修内容:
A新时期师德修养,行风建设、教育政策法规专题。
B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及新教材的把握。
C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校本研修组织机构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薛小泥(校长)
组员:高小红吕变妮各教研组长
职责:①制定学校校本研修的总体规划。
②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深入校本研修第一线。
③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④适时聘请专家来校指导校本研修工作。
七、校本研修后勤保障措施
1、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校本修研服务的意识。
2、积极创造条件为校本研修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3、后勤人员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4、每期为校本研修筹措一定经费,以保证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正常进行。
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三)
为了切实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确保各项学习、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3-2014年度校本研修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实际,特制订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学时审核领导小组:
为保证校本研修收到实效,使教师学时确定公正、合理、有据,特成立继续教育学时审核领导小组。
组长:杨云峰
副组长:李小霞、翟卫云
成员:赵薇薇、侯艳青、赵芳、李维强、牛艳玲
二、学时审核对象及要求
全体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在编教师从**年7月1日至**年5月30日,校本研修学时达到72学时为合格。
三、学习形式:
参加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为主,个人自主研修为辅。在学校安排下,统一内容,统一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并进行实践。在自学的同时,要做好学习笔记。
1、阅读(40学时):本年度,我校的校本研修阅读内容分为专业阅读和人文阅读。专业阅读(20学时):根据本校实际,我校选择了《静悄悄的革命》和《童年的秘密》作为教师的专业阅读书目,“人文类阅读”(20学时):教师根据阅读目录自己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要求教师进行摘抄,每月至少两页,每月在交流平台至少跟帖一次,每篇不得少于500字,每少一次扣1学时。
2、主题研修(30学时)采取集体研修与个人研修相结合的形式,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同组互助的观课议课活动,教师每学期至少在全校进行一次公开课,按时参加每次的观课议课活动,每少一次扣1学时;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个性化的主题研修活动,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
3、教育电影(10学时)本学年,学校将组织教师对推荐的五部电影进行统一观看,每月一部电影,固定时间,要求教师看完后,要写出观后感,每少一次扣2学时。
四、保障措施
由校长任总责,加强过程性检查与考核。教师要及时完成布置的任务,学校对校本研修的过程实行量化管理,通过对教师培训时的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笔记、交流情况等进行记录,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进行过程考核。学习态度、成绩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工资相联系。
二、观课随笔怎么写
观课随笔如下:
围绕学习语言这个核心,抓住了关键。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人文性的发掘和感悟也要从语言文字着手。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来说,既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来理解内容,感悟人文性内容,也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本节课很好地实践了这两点。
理解、感悟内容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句子,来引导学生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在感悟幻想部分,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句式写一写,这就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从总体来看,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又落脚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吸收,有运用。
运用巧妙方法品味语言,走进了课文。以感悟夹竹桃的韧性为例。在品悟第一个句子时,首先让学生看看从哪些词语里看出夹竹桃的韧性,这是典型的自读自悟,没有灌输给学生。接下来,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妙处,变化语序,学生对比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句子有何不同。
背景衬托体会状物咏怀,升华了思想。状物散文尤其是带有哲理性的状物散文,多数带有借物喻人、状物咏怀等特点。但是,怎样让学生自己自然地感悟到这一点,而不是牵强附会地去生硬说空话,至关重要。本节课的教学,较好地处理好了这一点。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课随笔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计算机教学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创设出生动有趣、跨越时空、交互性强的教学环境,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答各种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课随笔》,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课随笔【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
上了几次一年级学生的自然课,发现有一个有趣的想象。每当老师使用多媒体配套光盘教学时,大多数学生兴致会非常高。制作精良的光盘在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起了不小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相应的教学课件,可以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的学习材料,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创设出生动有趣、跨越时空、交互性强的教学环境,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答各种问题,判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状,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和辅导,实现因材施教,教与学的效果显著。同时,软件技术的突飞猛进,又使得制作多媒体课件简便易行。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开辟了趣味教学的天地,使学生们能够从书本上、黑板上所无法表达的动感、声音和视频信息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加快学习的进度。这种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寓教于乐,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自然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有许多题材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所要表现的内容,要能充分突出多媒体系统图、文、声、像等特点,使之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内部”、“地震”、“火山”等题材,将遥不可及或微不可现的事物展现出来,配之于声音、动画,这样,有助于启发思维、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一堂优质的自然课,不仅仅在于使用了何种优秀的课件,而应对课堂教学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优秀的教学设计,辅之于优秀的课件,则锦上添花;反之,教学设计平常,即使是制作精美的好课件,也只能是效果一般。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前,首先应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方案,并充分考虑到学生为主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然后再考虑如何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秀特性各个击破。同时,制作自然课件要防止将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将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成科普宣传材料,只让学生看,而缺少师生学习进度的控制与调节,因此,自然课件要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意义的学习环境。
应给学生构造一个非线性的网状学习情境,因此,我们制作的课件不应是顺序式,应是非线性结构。利用PPT的超链接功能,可以使课件进行跳跃式选择,既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又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和切换。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师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要进行角色观念的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紧跟科技的发展,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秀功能,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模式的变革,为造就跨世纪的建设者作努力。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课随笔【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一、备课
我一直认为我们信息技术的备课是很难备的。学生的差异很大。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了。那么总观开学到现在的备课,我觉得我在以下方面有些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现在大家一般都要考虑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虽然我每次准备的时候也一直对三个目标进行设定,但到最后实现的时候却总出现问题。从知识目标来讲,一般2个目标(或者说2个知识点)学生还能掌握,再多就问题多了。很难真正的实现。所以总觉得课堂效率很不高。技能目标的就更有困难,农村初中学生的差异尤其明显,那么达成度方面差距大,分层教学虽然对此有所改善,但见效不大。情感:情感目标的培养我总没有到位。这点很欠缺,总会因为课堂中部分学生的不认真而忽略这个方面。
2、课堂教学资源的准备。我一直认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准备很重要,书上有些例子不错,但有些就在实现的时候有些困难。由于平时工作忙的缘故(兼职教务),通常我使用书本的例子。但一个班上完我就发现问题了。所以通常在后面几个班上的时候改变事例。那也正说明了我在课堂教学资源的准备上没有很合理。甚至可以说我欠缺了思考。而且,教师的课堂资源准备对学生来说是兴趣激发的关键,在这里我尤其需要加强。
3、课堂作业布置与反馈。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去年和今年两次的论文上选取了这个话题。因为,我们的课堂作业对学生去提高信息素养其实是很重要。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那样的感受。我们上课的时候举什么例子,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就照搬这个例子,一般他们不会自己去思考创新。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对初二学生讲到word综合应用的时候,要求大家选主题用图形和艺术字来表现中心思想。当时,我首先演示了《夜空》这个主题,后来我大部分时间给同学练习。但发现,结果令人很失望,同学们的作业大部分都是《夜空》,个别没有完成。只有一个同学选了个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就感觉同学的思维模式的定化。那唯一的那个同学,他主题明确。而且图形简洁却震撼。而且这居然是我所教授的真个初二年级的中最具有感情的。大半的同学都是依葫芦画瓢。在请大家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家忽略了作品的主题、表现形式,却仅仅关于作品和现实的相像程度。通过这个我在后面很多教学中不允许同学用老师讲授过的事例。但到最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居然不能完成作业。这个方面也是我需要很多思考的地方。
二、课堂教学
我这里对于课堂教学主要提一下:课堂语言。我可能在课堂中是个比较严厉的人,所以我的语言并不风趣。在我听了其他青年教师的上课后,我其实很惭愧,我的语言的苍白无力。那么我想课堂有效性中课堂语言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应该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去听别的老师上课,去听取他们语言的使用。那么在后来几堂课中,我尝试风趣点。效果有所改善。
以上是我在参加会议之前所想的,但参加会议后,我思绪万千。于是,我另写一些感受。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课随笔【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笔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过学习,我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
在此前提下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的优化。这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第三,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当然在日常的应用方面我们还是要注意如何“融合”,信息技术还是不能取代文本的学习,两者的尺度应有很好的把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发现,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更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课随笔【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通过阅读《迈向新时代》一书,我感触颇深。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利用图形交互界面、窗口交互操作、触摸屏技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
在现代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一个小小的临时演员,而是接近于主角的重点配角。它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习惯、质量等等。
下面就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几乎颠转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以完全授课式——学生完全接受式,转变为现在的教师的辅导授课式——学生自主学习式。
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教师的知识量、上课方法以及备课情况,甚至教师的职业责任心也都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哪怕是现代中国,在一些较为偏远以及偏远的地区,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好,更不用说用上“信息技术”这个对于他们而言非常抽象的词语,他们的学习情况、所见所识等显而易见没有其他教学环境较好的地方的学生要好。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教学环境较好在这里指的是拥有哪怕只是简单的多媒体的教学环境。
而在现代的授课方式中,学生为主角,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能够在课下随意查阅到想要查阅的知识。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教师的答案也不再是绝对正确,在学生的面前,教师也不再是“万金油”,教师可以不懂学生的问题,甚至有时候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的情况。
另外,在现代的授课方式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就相当于是第二教师。多媒体可以展现教师所需要表现的内容,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下,学生也可以通过拷贝课件或者各种课程教学内容,回到家中进行复习,比起传统的只有笔记方式,更加地方便,更加受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内容,由传统的书面内容教学,进化为现在的各种形式内容的教学,包括声音文件内容、视频内容、游戏内容等等,多种多样,也足以让学生们眼花缭乱了。
传统的书面内容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一,课程枯燥,所有外在的知识都需要教师来教学,然而,教学的过程中,速度快了也不利于学生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以语文课程为例,课文就那一篇,课后练习就那几道,可是考试却不是那么一点,更多是牵扯到一堆有关的作者背景、文章背景等等。可是如果是放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上,哪怕是对于那些对知识贪婪的学生而言,内容也是充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查阅,也可以通过课堂的询问老师得知各种各样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备课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备课,寻找可能用得到的知识点,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来表现。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查找课文相关的知识,甚至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课程讲义等。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也是有所变化的,由传统的教师乏味讲授,到现在的互动学习。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的交流都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课程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课程上。也许在课程之前,教师就给学生们布置预习自学的任务,而学生预习的时候,通过寻找各种资料,帮助了解了课程的内容、背景等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了解到老师的讲授内容,所以同时也加快了教师讲授的进度。有的学校班级会建立校园网或者班级群,这样甚至在学生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也可以彼此分享资料、想法等等。甚者,现场的教学过程不在现场发生,而是发生在了班级群里,学生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听老师讲课,课程过程简单,内容也是分享的,学生也可以更方便更自由地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讲,好容易地提一两个问题,学生也许早被乏味的东西给熏睡了,更不用提说回答问题了。相比于此,现代教学中,PPT的广泛运用,视频、音乐课堂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教学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少有深度的问题也显得简单易解。
总体来说,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深之又深的,我们应该学习着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为学生们服务,为祖国的未来作铺垫。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观课随笔【第五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随笔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知识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完整,只能是有所涉猎,但是在技能性方面,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应能掌握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评价和完善的方法。在动手能力方面:对于给定的课题、目的、问题,能合理地使用一定的信息手段,对必要的信息,自主地或与人协同地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创造,并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发布信息、传递信息。
在对算法和编程的教学中,我曾经提过为了求解某一问题,进行某种决策,需要大量地收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送入计算机,以一定的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是一种以信息技术求解问题的过程。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与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相比较,对信息的评价,并以这完善的信息的活用过程更为重要。因为在决策或者寻找解决方法的时候,难免出现人为的错误,如何避免这种错误,只能在最后的结果和实际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比较,对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在反复修改决策或者方法,最终得到想要的目标结果。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教育中,应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此,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方面是以信息技术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例如使用多媒体,使用因特网学习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其它课程的学习,充实,完善或补充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不足,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它课程内容的学习,了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因此,整个信息技术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知识性的检测,更是对老师提出的更为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