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散文鉴赏要点,并举例说明

散文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散文鉴赏教学。散文鉴赏有五个要点:慧识“文眼”是基本点,理清“文脉”是切入点,体味“文心”是关键点,领略“文韵”是支撑点,品味“文语”是兴奋点。

在散文鉴赏学习中,学生常常不好把握文章主题和字里行间隐含的内容。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经常读一些经典散文,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散文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为散文鉴赏打下一定的基础。散文鉴赏教学的重点就是教授学生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实现美育和德育的目标。

一、慧识“文眼”是基本点

散文是情与景的交融,是心灵感悟的源泉。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语言精美的散文,往往都会像人有明亮的眼睛一样,这是散文永恒的魅力之一。“文眼”是揭示文章题旨、把文章思想与艺术融为一体的闪光点,是文章表情达意的立足点。“文眼”可以是一字一词,也可以是一景一物,在散文构思中起着艺术聚焦的作用。它与中心思想不一样,比中心思想更加凝练细致,可谓点睛之笔。因此,学生在鉴赏散文时只有全身心投入,让自己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意境,领略到有画龙点睛作用的“文眼”。“文眼”的设置因文而需,因文而异。如《琐忆》开头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文眼”,是全文的纲,是联系“琐事”的“红线”,既精辟又传神。再如《捕蛇者说》中的“苛政猛于虎”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它统领全篇,贯穿全文。作者有时就用这种安放“文眼”的方法来突出文章主题,创造意境,表现写作意图。“文眼”既可以将全篇情节串联起来,又制约着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焦点,又是把思想和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重心。

二、理清“文脉”是切入点

“文脉”是指作者行文时的写作线索和思路脉络。“文脉”的清晰和有致其实是作者逻辑思维能力的展示,所以能否理清“文脉”关系到鉴赏散文的成败。散文是言情的艺术,其内容必须依靠一种固定的结构来显示。线索是文章的脉络,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就如顺风行舟,事半功倍。学生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抓住散文的内在线索,寻根溯源,探寻作品的思路,理解散文的特色。

细察作者的思维轨迹,弄清文章的思想脉络,将结构框架准确地描画出来,是了解作者观点和思想的前提。如巴金的《灯》是以事物的形象为线徐徐展开的,朱自清的《绿》是以空间的顺序变化作脉串连成文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以人物为络写成的。再如,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可以感受到季老的淡定、豁达、执著、雅致和从容跃然纸上,真正全文贯通的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也就是荷之所以能触动作者、牵动作者情丝和感染读者的内在神韵。在语文课堂上,每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乏味时,鉴赏散文总是一种较好的调节剂、兴奋剂,令他们趣味倍增,继续轻松前行。

二、散文主要考察哪些知识点应如何作答

1.先吧文章通读一遍,了解大致结构以及主旨(这是关键,因为其他题都是在考察对主旨的理解),如果第一遍没读懂就再读一遍,不要慌张

2.做品析词句的题,先谈修辞手法,再谈表达效果,一般不能缺少“形象生动”四个字

3.做理解句子含义的题,一定要紧紧围绕文章中心来答,尽量把自己能想到的都答上

4.还有一种题型就是文“作者为什么要……”“为什么说……”,这种题通常在文中找得到答案,而且就在题中所考察的句子附近,只要自己归纳一下就型了

解答主观性阅读题,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高考阅卷评分都是按概括的要点来评分的,要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二.沙里淘金法

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要“依文解题”。解题时就应在指定的段落中筛选信息,进行“沙里淘金”,即排除多余的无用的信息,“淘”出有用信息的语句。只要无明文规定,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作答。

三.组装焊接法

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首先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重新进行“组装焊接”,最后作恰当规范的表述就可以了。

如何提取文中信息?一般说,简答题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的,答题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所以就要我们对信息进行“整合”。“整合”是现代社会一种相当常见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是对信息进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组的过程。下面有几种方法作参考:

1.定位提取

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镶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题干设置的问题定位在文章的某些段落,然后再作信息提取。

2.剥离整理

即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剥离整理,把信息转化为合适的答案。剥离就是剥落和分离,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在于将有用信息跟黏附着的非信息词语分离;而整理则是对已经脱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调整和理顺,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数量确定、主次移位和顺序排列等。

3.重组优化

即按照命题的意图和语言的特点对信息重新配置,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等,使之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

四.随俗顺时法

“随俗”,指答案中的用语要尽量采用语文专业的术语和习惯说法;“顺时”,指答案中的说法要符合文章的写作时代或时下的流行说法。

结构方面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强化、深化、升华、画龙点睛……

情节方面的作用:悬念、铺垫、反差……

修辞方面的作用:反衬、对比、夸张、生动形象……

写作手法方面的作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象征、虚实结合、寓褒于贬……

五.顺藤摸瓜法

这种解答方法需要整体阅读,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迅速而准确地解答题目。

六.借石攻玉法

指解答简答题时要充分利用本题题干信息,充分利用他题答案信息(有些先出现的小问题还可以为解答后边出现的大问题提供答案基础或思考线索,甚至有时小问题本身就是后边大问题所求答案的一部分)。

七.字数达标法

答案用语要规范化,要尽量用完全句,要避免语病;同时,只要字数允许,在语意要准、文字要精的前提下,就要尽量多答点,即能用词组作答的不用词,能用句子作答的不用词组。因为既然不超字数,文字答得多点,要点往往能接近完备,否则,可能会丢东忘西,遗落要点,造成失分。

Ⅱ、现代文阅读题的题型及训练策略

一.主要有四种题型

1.摘取型

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就能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组合。

2.阐释型

这类题常常是对文中抽象含蓄的关键句或重点句加以阐发,使之易于理解。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弄清上下文的关系,瞻前顾后。“泡开”原句所含意义。

3.分析型

这类题型常常是对阅读材料中的事与理、是与非作分析讲解,其关键在于读懂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理清事理的内在联系,据因论果,或据果论因。

4.概括型

即根据要求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抽象归纳,提炼出文段的主要内容或本质特点。概括型综合性强,必须综合运用摘取法、阐释法、分析归纳法,才能准确地概括。

三、如何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与文章主旨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正如题目所言,我们一定要细心品读文章。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明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其次,我们要分清这篇课文是写事为主呢,写人为主呢,还是写景为主。说得具体一些,如果是以写事为主的课文,要弄明白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参与事件的主要人物;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课文,要大致了解写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主要表现,通过这些表现,了解他有怎样的思想品德和性格特点;如果是写景状物的课文,要了解写了哪些景和哪些物,这些景物与别处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等。也就是说,无论是写事、写人,还是写景,我们都一定要注意其中特殊的东西。最后,既然是概括,那么我们就要在概括清楚的基础上,注意表达的简洁。比如说注意字数呀。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准确”、“清楚”、“简洁”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三大基本要求。

概括内容,一般有两种基本句式:“谁+干什么”和“什么+怎么样”。前者一般用于概括写事和写人的文章,后者一般用于写景的文章。

四、散文概括要点

(1)课题填充法: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内容的bai高度概括。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最后检查。

(2)段意合并法:先清理文章脉络,再写出每段段意,接着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主有次,就取主要的,舍次要的。注意,合并时要对各段大意作修整——删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最后检查。

(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只要抓住重点部分的段意,再加上必要的补充、交代,就成了。(最后要检查)

(4)语句摘录法:有些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内容上有中心句。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成了。注意: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联或精简,最后检查。

(5)重点罗列法: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概括主要内容时可以先分解再综合,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注意把它们整理成表达通顺的话,最后检查。

扩展资料:

1、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2、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