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上语文的n种理由

爱上语文的n种理由如下:

1、语文学习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语文涉及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可以帮助我们领略到不同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滋养。

3、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语文学习需要我们大量阅读和思考,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语文学习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各种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的修养和素质。

6、语文学习让我们学会用准确、流利、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7、通过语文学习,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和乐趣,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8、语文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9、语文学习可以让我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拓宽我们的知识视野,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

10、语文是学生考试的一门必修科目,通过认真学习语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为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1、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括了文学、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还有讲演、辩论、写作等实际运用的技能。

12、喜欢语文是因为我喜欢了解发现世界。了解了文字就可以看看书,书的世界永远是丰富多彩的,或打打杀杀,或紧张激烈,或语言华丽,或朴实无华。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各式各样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13、喜欢语文,是因为它使我能融入社会,看明白各各种各样的文字,才能使我们不至于到时候将自己置于死地,而是将奋发向不断突破。

14、语文就是一个文字加语言的艺术课,可以向他人表达自我,也可以品读各类书籍,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希望我能学好语文成为一个语言流淌,博览群书的人。也希望我能够在语文的基础上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含义,从而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15、喜欢语文是因为喜欢文章的抑扬顿挫,喜欢词藻的华丽丰富,喜欢文字的优美,喜欢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欢古诗词的源远流长。

二、学习古诗未过时的理由!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531435106助理二级(132)||我的知道|我的消息(1/1)|百度首页|退出

我的知道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知识掌门人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 MP3图片视频百科

帮助设置

百度知道>艺术>诗词歌赋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学习古诗未过时的理由!

悬赏分:10-离问题结束还有 9天 19小时

学习古诗未过时的理由!麻烦大家详细点,1句话的那些就不要发咯嘛

提问者:耐ˇ⒉ˇ-试用期一级

我来回答: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如果需要图片来说明回答内容,可以上传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积分规则

回答共 3条

评古诗是否过时首先要认清这是一个什么时代。古诗出现的社会基础是我国处于奴隶和封建社会时期,经济不发达,文化普及率低。在古代,古诗可以说是文人雅士的时尚。当今时代的主题是经济发展和全球化。信息的迅速传播更有利于社会发展。通俗的文化更符合时代要求。从这一点考虑,古诗不符合现代对文化的要求,也就是过时了。

但是,在文学领域,古诗却拥有永久的魅力,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不了解古诗的人不会完全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它是中华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说它过时了就是从根源上否定了中国文化。因此在文学领域,古诗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被忽视。

并非时下流行的就都是进步的。文明也有衰退的时候。时下的通俗文化是否是进步的还值得怀疑。当人们文化水平都提高了,大家也就不屑于说那些没营养的话了。

回答者:爱在凝眸处-江湖豪侠十级 4-10 13:38

教育家有神经病

回答者:闪亮的人生-试用期一级 4-10 19:25

比如:被唱成流行歌曲

被用做广告词

被用来做为超级女声们拉票的工具

看了下面的文章你就会明白了

享受阅读温暖人生

从来没有比现在更感觉到阅读对于现在孩子的重要性。我对阅读的认识而且是与日递增。每当与其他家长在谈及我的观点的时候我都觉得我热血沸腾的。也许很少有人能理解我的感受,我渴望用我对阅读的认识来更新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而且我会在仔细斟酌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后把我所想所思贯穿在我的教学管理中去。

关于阅读我面对的第一次思考是我在美国学习的那段日子。住在SUSAN家的时候我看到周末他们夫妻两个带着儿女去图书馆借书,一家四口每人在去之前都有自己的计划。借回来不仅有书,还有音像。回来之后仍然有自己的读书计划,父母,尤其是工作的父亲,在吃晚饭的时候不忘要盘问孩子们的读书进展以及感受。在我的记忆中,那个十岁的男孩在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父亲在询问孩子读书感受的同时也回忆着自己当年读这本书时的想法种种。家中吃饭的时候充满了笑声,是阅读带给不同年代人不同的幸福和享受。

美国的图书馆是非常先进的,虽然我学习的是座小城,可是那座大学的图书馆已经比我们省图书馆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硬件设施都要发达数倍。计算机就有数百台,可以做网上查询和阅读。真正的藏书更是被系统管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珍贵的音像资料。如果有学生证,一切都是免费的。我没有借阅任何东西,除去时间太短看不完的原因之外我更多的是怕我会嫉妒,会心痛——为什么一样是知识分子,我们面临的确实不一样的学习氛围呢?自从做了教导主任主抓教学以来,我关于教育理念的思考在逐年加深。我很欣慰我是个对待教育很认真的人,我庆幸自己还没有被年龄被现实被虚伪和浮华把我喜欢学习的进取心腐蚀了。我比从前更有时间和机会学习和思考了。我用很多的时间来听课,在每次学校大型考试结束后我都会对试卷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对老师的成绩进行综合横纵的衡量。在每次的衡量和分析过程中,我思考的更多了。

现在初中的语文教学随着教材的年年更新,在开始的时候遭到很多老师的抱怨。尤其是中考考纲的逐年变化,更是让很多都已经习惯了数十年教一本教材的老教师们困惑了——为什么我们把教材上的文章都教完了,考试试题中却没有一点书本上的知识点?这样的考试试题让我们到底怎么上课?随着新教材的层层深入,新的教育观念的推广,我们的老师也开始慢慢习惯了,也在抱怨的同时已经开始着手想着各种办法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了。

最明显的调整有两个,一个是对文言文重视,加大古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另一个就是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而科学的阅读习惯。

文言文在中考试题中的比例在近五年内每年递增的速度实在是快,而且题型变的也越来越活,不再是最初的默写和翻译了。其实单单从现在的幼儿园要求几岁的孩子在不认识几个字的情况下背诵《三字经》我们就应该感觉到,我们正在悄悄地萌发起了对中国古文化重视的觉醒。这是良好的开始,我很欣慰我的孩子赶上这样好的教育制度教育气候。

我比较重视孩子对古诗的背诵,现在我儿子已经在他七周岁的时候能流利地背诵81首古诗词了。其中有很多我干脆没听说过,多数听说过却背不完整。随着他的进步我也在进步,我QQ里的名字就是叫“轻罗小扇”,是我偶尔听见儿子背诵杜牧的《秋夕》时候我随手起的网名。当听他用稚嫩的声音背诵着“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有“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我是骄傲的,欣慰的。

有很多人会疑问:让这么小的孩子背诵这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他可能真正理解其中含义吗?每每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都会反问对方:试问,我们小的时候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我们曾经背过的经典名句呢?有多少是我们在长大以后才逐渐了解原来古人的真正用意呢?当我们年少的时候怎么能体会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可笑,而当我们真正到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年纪了,方才能用羡慕而无奈地感叹回忆我们曾经“强说愁”的浪漫。如果我们没有年少时强制性的背诵,到老的时候想用的时候我们拿什么来感叹呢?所以我总是把背诵这些古诗词比喻做学习游泳一样,小的时候学会了,等到长大不一定什么时候用到了都会拣得起来运用自如的。已经是属于我们本身的一个本领了,很可能由于时间长我们记忆的不准确了,但是儿时的记忆是确实存在的,当你在合适的环境下,或是看书或是写作或是演讲,当你想表达其中一种想法的时候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便会脱口而出,恰如画龙点睛般的惟妙惟肖。

正是这种对古诗词大量的积累才奠定了孩子今后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待续)

当我们和孩子一起看《还珠格格》的时候总要被小燕子背成语和古诗时候的滑稽而逗乐。现在想想皇帝或者说琼瑶还真符合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呢!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童年只有一次,阅读也许带不来分数,但是舒展的是童心,培养的是人格。看《教育报》,有个叫张圣华的人写的东西让我感动。他说:童年并非只作为童年阶段而存在;童心的价值远远越了年龄界限,在一生中发挥着神奇的力量。

所以说在童年时代的阅读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记忆。我现在每次在吃胡萝卜的时候,“咯吱咯吱”的声音总会让我联想到小时侯我妈妈给我讲的老毛太太的故事。里面说老毛太太冒充妈妈晚上到一个孩子家,吃着小孩子的手指头发出了声音,其他的孩子问她吃的是什么,她就回答说是吃胡萝卜呢。这种联想没有一次会例外的,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生吃胡萝卜我都会想到这个恐怖的故事中的这个细节。还有小时我最怕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因为唐僧太糊涂竟然把孙悟空赶走了。每次看到孙悟空被冤枉时我都很难过,憎恨唐僧的肉眼凡胎。直到现在我仍然不愿意看这一集,电视里面每次看到的时候我都会逃避。

很多小说和电影里面都描写过孩子时候经历的事情给长大以后的人带来了的影响。例如《城南旧事》。还有前几天看的法国电影《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里面的男人总会想起他父亲是怎么样在河里把他的和别的男人亲热的母亲淹死的。还有《捉迷藏》,一个有些恐怖的美国电影。也是通过孩子的眼睛来制造悬念的。她亲眼目睹了父亲杀死母亲的过程,却被父亲用另外一种方式折磨着。所以一个孩子的童年是否阳光将直接影响他一生的性格。而性格偏偏又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如果一个人拥有过没有被污染过的童年,那么,他今后的人生色彩的感觉就打好了底色,对人生和各种事情的关照就可能有了生命的视角;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相当于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那么正如杨红樱所说的,应该给孩子一个舒展童心培养人格的机会,那就是储藏童年,为的是给未来以阳光和希望。

其实储藏童年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去游乐场开心地玩;和小伙伴们无猜地游戏……但是这些都是直接的,平面的。《教育报》上提出了一种被叫做“折叠式”的储藏童年的方式,那就是阅读。

现代人大多都意识到了对孩子教育要早的问题,不说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逻辑,单单是卡尔威特的观点和哈佛大学女孩的成长就曾被商家赚了多少钱无人知晓。很多父母在孩子没出生就开始了胎教,我在怀孕的时候还曾经强迫丈夫对着我的肚子读过童话呢。但是我们太多的父母都是盲目的,不系统的在忙着。很多习惯甚至还在没成习惯的时候就夭折了。给孩子买的书也是盲目的,没有什么计划的买,随意性很强。心情好的时候就给孩子读点故事,心情不好就让孩子自己看。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上我们太多人都是没有什么原则的,至少我是这样的。

后来看一个外国电影,好象是〈E.T〉。我看见一个妈妈在孩子晚上临睡觉的时候为孩子读〈彼得潘〉的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于是当天晚上我对我儿子说:以后每天你睡觉前妈妈都要为你读故事,如果妈妈忘了或者懒了你就惩罚妈妈。在儿子监督下,这是我唯一的能坚持下来的为儿子做的好习惯。而且自从孩子上学以后,我在他临睡觉前的内容里还增加了他先为我读一篇短一点的故事,我给他读稍微长点的文章。如果我们谁先不遵守规则,谁就要接受对方的惩罚。还好,这个也坚持下来了,我很庆幸。

试想一下一个不会感动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个人提出:教育,就是个让孩子能体验幸福的过程。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阅读,就是个让孩子能体验感动的过程呢?

我们且不说阅读过程中孩子是怎么样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打动,就仅仅从孩子的识字量、孩子的阅读速度、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这几个方面我们就应

当感谢阅读。阅读应当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最好的方法。今天我儿子还自豪地对邻居讲:我识字多因为我看的书比别人多!其实我还想给他补充一点,那就是:他阅读速度比别人快也是因为他看的书多!

今天我再次仔细阅读了我对〈教育报〉里关于阅读方面的文章,里面有个观点给我又敲了警钟,那就是:家长在儿童阅读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笔者担心家长们的功利主义思想一不小心又会腐蚀到儿童阅读:有些家长肯定会见缝插针地强调“读书学知识”、“写读后感”、、“提高某种能力”等,这些就偷梁换柱地成了儿童阅读的主要目的。

笔者认为作为家长,在儿童阅读过程中有责任做好这样几件事情:第一,引导孩子接近书,培养对书的情感和兴趣以及持久的阅读习惯;第二,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引导孩子进入书中;第三,与孩子共同阅读,相互交流书中的内容和阅读感受;第四,给孩子展示读书成绩的机会,让他们把读到的说出来,这一点在班级读书中很重要。第五,对孩子进行读书奖励。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布置作业,不要强迫孩子阅读某些书,不要打扰正在阅读的孩子。读什么书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是问题书,如果孩子感兴趣,家长和老师尽可能要放手。也不必对孩子们读后的“胡思乱想”可以进行纠正,他们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自我修正。

只要孩子的眼睛盯到了美丽的书页上,一个美丽的故事就开始了,世界就正在发生着神气的变化,一颗心灵就好象一棵禾苗一样被阳光和雨露滋润着,成长着。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关于上海大学邓伟志的访谈录,里面提到他在选取博士生的时候除了考试还有个特别的标准,那就是:请列出你读过的自己认为重要的书单。我很敬佩这个在名片上只写着“读书人”三个字的教授。这个人在考察新生和考察学生的时候,都特别侧重阅读与思考的能力。他说:博士就是要做研究,能做研究才有可能成为博士。了解考生读书情况,重在评书,重在对书的评析上。从他对书的评析上就能看出他的研究能力。读书与思考的能力也直接涉及到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和文风。博士的论文需要硬着头皮去看的,现在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

他还建议学生读书应当“三七开”,即三分专业内,七分专业外。人才也应该做T型人才,即开掘面广才能掘的深。

写到这里我再次认识到作为家长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在学校作为老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很多人都问我这个教英语的孩子妈妈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孩子补习英语,哪个英语培训班好等等。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一直比较犹豫,一方面我个人认为孩子这么小就学英语实在没必要,另一方面看见好多孩子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的儿子上英语课竟然都不爱张嘴感到很矛盾。所以我不知道该怎么给人家答案,只能说,我自己不太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还是问问别人吧。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气愤,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把人家的语言位置提高到高于自己语言的位置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还没学扎实呢,何必要学外语呢?况且还要学的那么早呢?学习外语是要有语言环境的。我个人认为,只要平时随着课本教材学,掌握必要的语法和词汇量能应付考试就够了。至于口语和听力不是学英语专业的人没必要掌握的那么专业,等有机会出国,呆上半年就足够回来做个英语老师了。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一旦它实现了沟通的目的后不是搞本专业的就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琢磨它。相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汉语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如果不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和积累,长大很难去阅读更深奥的书本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我们本民族语言和文学习惯的培养。

也是从〈教育报〉上,我的上述观点得到了现在被誉为“著名英语教育家”李阳的肯定。我非常欣慰。他说:他认为学好英文的基础是你的中文水平。一个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的朋友告诉他说:在国外呆的时间越长,越会发现,制约你英文水平进一步发展的,往往不是你的英文,而是你的中文水平。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如果你的中文水平不高,那么你的英文水平再高,也肯定高不到那里去。中文水平是一个人英语水平的极限。所以他现在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幼儿时期的中文教育。他就是想让我们的孩子大量背诵四书五经等优秀的中国古文经典,训练人的记忆力和奠定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将来才能更好地学好外语,走上世界。我期待他也能琢磨出一套“疯狂中文”来挽救我们的中国古文化。

想想不是么?就单单从我们这一代人来看,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完整背诵出什么古诗词呢?而再看看台湾的作家,就从琼瑶给小说主人公起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她的中文功底是多么深厚。孩子学校要求学生要背诵〈三字经〉,当儿子问我“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里面的窦燕山是谁的时候,我只能回答说:不知道,等我有机会给你查查。说的时候我心是悲哀的,我们这代人真正能读懂文言文的又有几人呢?

现在中考中的阅读语段类型在逐渐扩大,除了当年有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以外,还增加了现代诗歌和戏剧。尤其是文言文的考察,再也不是当初的默写和翻译,也开始了对陌生的课外的文言文进行整体阅读综合考察了。面对这样的中考趋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古文积累和阅读训练呢?(待续)

看到有人在论坛里回贴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喜欢阅读,外国的孩子就喜欢?那么我又想多问一句:我们中国的家长又有几人喜欢阅读呢?生存在有阅读氛围的家庭的孩子又有几个呢?

《教育报》一连几天都有人在谈现在教师的“不读症”,一个老师的梦想是想让学生记住:那是一个让我爱书的人。试想一个孩子整天生存的空间主要以学校和家庭为主,那么他身边最能影响他的人除了老师就是家长。

有人说:如果这个世间是个小溪,我们就是这溪里面的小鱼,整日游走于各种各样的饵之间。对于做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事业、家庭、婚姻、老人、朋友同学等社会交往都可能是诱惑我们的饵。我们很可能会因为贪图一个饵的美味或者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碰触明知是饵的东西,忘记了给自己一个自由阅读的空间。

很多家长很可能还没有注意到现在中考试题上细微的却是如同浪潮一样向我们袭来。新教材给考试在设题上逐渐向我们开启一扇门,里面有一些我们从前未曾注意到的风景。仔细想想再看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之变化所在。首先,从今年开始,我们的城市从原来考试的语、数、英、理、化增加了政治和历史。这就意味着今后我们再也不会重视五大主科了。我们的学校、家长都是在跟着考试的指挥走,现如今有了可以让学生博学的学科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假期我们很多班主任给学生和家长留的作业里面都有:每天观看《新闻联播》并写下至少两条你认为重要的新闻;每周看《动物世界》、《神奇的地球》、《探索》等电视节目;养成看报纸的好习惯,把你认为能让你思考的新闻报道写下来;看《上下五千年》等历史性书籍……。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师和家长都正在开始了重视孩子关注政治、正视历史的教育。

新课改后中考试题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语文和英语试卷中阅读占的比例正以连年递增的现象发展。原来中考时语文的阅读篇目都是课文里面学过的典型课文,后来才慢慢出现了现代文阅读。由开始的一篇变成了三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一个。近两年又增加了现代诗歌、戏剧的阅读题。过去文言文只是背诵和默写,现在也增加了阅读分析。今年我们市的中考题竟然还显赫地让学生用已给的上联和横批写出对联的下联。语文试题的变化让我们仿佛逛服装市场一样,总要感叹流行的步伐怎么会这么快,刚买的衣服还没来得及穿怎么就过时了似的。

英语试题更是不甘落后,这个学科在十年前曾经是最前卫的学科了。是教育学科改革步子最大的科目,而这就如同越是老城市发展的越慢一样,现在英语却突然成了课改最要求复古的学科了。从前我们教研员倡导的上英语课要“翻天覆地、海阔天空”现在都成了批判的教法了。从前我们要快乐教学,要重视创设语言情景而要求我们的英语老师各个都像个猴子似的在讲台上表演。本来教的是初中生却让我们像对待学前儿童般的用各种玩偶做教具,用幼儿园阿姨一样的声音对学生上课,现在都不再提倡了。谢天谢地,老师终于可以有个老师的样子了。原来提倡要重视对话,重视听力现在变成了重视单词的积累、忽视语法的过于强调、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重视写作。英语的试题在阅读上的变化是唯一年年分数递增的。篇目由原来的两三个,变成现在的五六个。尤其今年竟然把平时单独拿来考察的翻译、词汇等题型都放在了阅读文章里面了。如果平时没有足够的阼br/>?读训练,就根本答不出好成绩来。连作文也都开始效仿语文了,竟然由原来的一个很简单的字数在80—100之间的短文变成了两篇文章了。而且还不是任选其一。

面对这种飞一样的变化,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又该做些什么呢?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对学生或者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了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正忙于初一新生的入学报到,紧随而来的考试、分班让我特别疲惫。但是最让我头疼的是看着那些为了自己孩子能分个好班而奔波着的父母们。如果这个时候你让他们从身上割下二两肉、献出半斤血来,他们都不会有半点犹豫的,只要孩子能好,他们愿意牺牲一切。牺牲的同时,他们不但没有抱怨和痛苦,反而为了自己能找到关系并有机会去牺牲自己来沾沾自喜。他们觉得这个时候,能把孩子送到所谓的好学校和好班级是一个人能力的象征。所以他们不惜一切代

三、古诗词方面的经典书籍

古诗词经典书籍推荐1:《人间词话》

王国维

提到词话著作,王国维是绕不开的。

因为很少有一部论著,能像《人间词话》那样久负盛名。

也很少有什么文学理论,能像王国维提出的“三重境界”一样成为古典文艺美学的集大成者。

而在这些成就之外,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王国维先生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真实。

他自信大胆,喜好分明,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词,他会直言不讳地表达,比如姜夔、吴文英的词;

而在面对辛弃疾和纳兰性德的词时,他又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直观体验,他在书中尽言心声,丝毫不为条条框框所限。

古诗词经典书籍推荐2:《最美的宋词》

布谷鸟

没有拼音,没有赏析,没有词人生平,没有编者脑洞大开的意淫,甚至连注释都没有,有的只是一首首词,白纸黑字,一页一词。

编者说,剔除政治桎梏,唯美是从。

所以这本干净的小册子,包含的大多都是唯美婉约而又经典的清新之作,仿佛生来就是为了让人翻来覆去地读,而当你读透了,翻烂了,谙熟了,你也就懂了,宋词里的大美。

而其背后的美丽,总是在不起眼的外表之下,等待着和它共鸣的读者一起熠熠生辉。

古诗词经典书籍推荐3:《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如果你想鉴赏诗词,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的时候,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和一般解读不同的是,叶嘉莹很少去纠结词人们的技巧和格律,而是专注于他们的历史境遇,人生追求。

教读者通过感受文字背后的情绪,去感受一首词背后的世界。

这个世界,风还是风,云还是云,你站在风云之中,感受到的情绪,和一千年前的词人,并没什么不同。

古诗词经典书籍推荐4:《诗境浅说》

俞陛云

这本书的作者俞陛云,来自书香门第,他的`祖父俞樾是著名的晚清国学大师,而诗人、散文家、红学家俞平伯则是俞陛云的儿子。

这本《诗境浅说》,是俞陛云专门写给儿子的唐诗启蒙书。

书中俞陛云精选了大量经典唐诗和名句,为我们点出诗句中“境界”的深妙,寥寥数语,却直击精髓。

跟随他的文字,我们就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诗情画意。

俞陛云为儿子自编唐诗教材,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对于文化的简单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更是一种文化的浸染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