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散文怎么写
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优美之散文很少,这一个批评或许显见得不甚公平而需要相当之说明。不差,确有许多声调铮锵的文章,作风高尚而具美艺的价值,也有不少散文诗式的散文,由他们的用字的声调看来,显然是可歌唱的。实实在在,正常的诵读文章的方法,不论在学校或在家庭,确是在歌唱它们。这种诵读文章的方法,在英文中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字眼来形容它。这里所谓唱,乃系逐行高声朗读,用一种有规律、夸张的发声,不是依照每个字的特殊发音,却是依照通篇融和的调子所估量的音节徐疾度,有些相象于基督教会主教之宣读训词,不过远较为拉长而已。
此种散文诗式的散文风格至五六世纪的骈俪文而大坏,此骈俪文的格调,直接自赋衍化而来,大体用于朝廷的颂赞,其不自然仿佛宫体诗,拙劣无殊俄罗斯舞曲。骈俪文以四字句六字句骈偶而交织,故称为四六文,亦称骈体。此种骈体文的写作,只有用矫揉造作的字句,完全与当时现实的生活相脱离。无论是骈俪文,散文诗式的散文,赋,都不是优良的散文。它们的被称为优良,只有当用不正确的文学标准评判的时候。所谓优良的散文,著者的意见乃系指一种散文具有酣畅的围炉闲话的风致,像大小说家第福(Defqe)、司惠夫脱(Swift)或波司威而(Boswell)的笔墨然者。那很明白,这样的散文,必须用现行的活的语言,才能写得出来,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语言所能胜任。特殊优美的散文可从用白话写的非古典文字的小说中见之。但吾人现在先讲古典文辞。
使用文言,虽以其特殊劲健之风格,不能写成优美的散文。第一,好散文一定要能够烘托现实生活的日常的事实,这一种工作旧体的文言文是不配的。第二,好散文必须要具有容纳充分发挥才能的篇幅与轮廓,而古典文学的传统倾向于文字的绝端简约的,它专信仰简练专注的笔法。好散文不应该太文雅,而古典派的散文之唯一目的,却在乎文雅。好散文的进展必须用天然的大脚步跨过去,而古典派散文的行动扭扭搦搦有似缠足的女人,每一步的姿态都是造作的。好散文殆将需用一万至三万字以充分描写一个主要人物,例如斯得莱契(Lytton Strachey)或巴莱福特(Gamaliel Bradford)的描写笔墨。而中国的传记文常徘徊于二百字至五百字的篇幅。好散文必不能有太平衡的结构,而骈体文却是显明地过分平衡的。
总之,好散文一定要条畅通晓而娓娓动人,并有些拟人的。而中国的文学艺术包藏于含蓄的手法,掩盖作者的真情而剥夺文章的性灵。吾人大概将巴望着侯朝宗细细腻腻的把他的情人李香君描写一下,能给我们一篇至少长五千字的传记。谁知他的李香君传恰恰只有三百五十字,好像他在替隔壁人家的祖母老太太写了一篇属褒扬懿德的哀启。缘于此种传统,欲研究过去人物的生活资料将永远摸索于三四百字的描写之内,呈现一些极简括素扑的事实大概。
实在的情形是文言文乃完全不适用于细论与传记的,这就是为什么写小说者必须乞灵于土语方言的理由。《左传》为纪元前三世纪的作品,仍为记述战争文字的权威。司马迁〈纪元前(140——80)为中国散文之第一大师,他的著作与他当时的白话保持着密切接近的关系,甚至胆敢编入被后世讥为粗俗的字句,然他的笔墨仍能保留雄视千古的豪伟气魄,实非后代任何古典派文言文作者能企及。王充(27——107)写的散文也很好,因为他能够想到什么写什么,而且反对装饰过甚的文体。可是从此以后,好散文几成绝响。文言文所注重的简洁精炼的风格,可拿陶渊明(365——427)的《五柳先生传》来做代表,这一篇文字,后人信为他自己的写照,通篇文字恰恰只一百二十五字,常被一般文人视为文学模范。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裼穿结,簟飘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这是一篇雅洁的散文,但是照我们的定义,它不是一篇好散文。同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证据,它的语言是死的。假定人们被迫只有读读如此体裁的文字,它的表白如此含糊,事实如此浅薄,叙述如此乏味——其对于吾人智力的内容,将生何等影响呢?
这使人想到中国散文的智力内容之更重要的考虑。当你翻开任何文人的文集,使你起一种迷失于杂乱短文的荒漠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它包括论述,记事,传记,序跋,碑铭和一些最驳杂的简短笔记,有历史的,有文学的,也有神怪的。而这些文集,充满了中国图书馆与书坊的桁架,真是汗牛充栋。这些文集的显著特性为每个集子都包含十分之五的诗,是以每个文人都兼为诗人。所宜知者,有几位作家另有长篇专著,故所谓文集,自始即具有什锦的性能,从另一方面考虑,此等短论,记事,包含着许多作家的文学精粹,它们被当作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中国学童学习文言作文时,需选读许多此等论说记事,作为文学范本。
作更一步的考虑,这些文集是代表文学倾向极盛的民族之各代学者的巨量文字作品的主要部分,则使人觉得灰心而失望。吾们或许用了太现代化的定则去批判它们,这定则根本与它们是陌生的。它们也存含有人类的素质,欢乐与悲愁,在此等作品的背景中,也常有人物,他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环境为吾人所欲知者。但既生存于现代,吾人不得不用现代之定则以批判之。当吾人读归有光之先慈行状盖为当时第一流作家的作品,作者又为当时文学运动的领袖,吾人不由想起这是一生勤勉学问的最高产物,而吾人但发现它不过是纯粹工匠式的模古语言,表被于这样的内容之上,其内容则为特性的缺乏事实的空虚,与情感之浅薄。吾人之感失望,谁曰不宜。
中国古典文学中也有好的散文,但是你得用新的估量标准去搜寻它。或为思想与情感的自由活跃,或为体裁、风格之自由豪放,你要寻这样的作品,得求之于一般略为非正统派的作者,带一些左道旁门的色彩的。他们既富有充实的才力,势不能不有轻视体裁骸壳的天然倾向。这样的作者,随意举几个为例,即苏东坡、袁中郎、袁枚、李笠翁、龚自珍,他们都是智识的革命者,而他们的作品,往往受当时朝廷的苟评,或被禁止,或受贬斥。他们有具个性的作风和思想,为正统派学者视为过激思想而危及道德的。
二、文言文写为叙事散文
1. 100字以内自编文言文有抒情叙事描写
长歌行星回路转,三周寥落,斯年行将去。
回首遥望,当年豪华朱门,如今蒿草生。五霸闹春秋,七雄并天下,帝王之事,一去不反。
中原逐鹿,几人能还?不过崤函封骨,向天三哭。粉黛佳人,可怜一世。
莲花蹑步,金响玉应。吴王筑台西施游,武帝金屋藏阿娇,飞燕身轻掌上舞,真人哭泪女儿红。
叹斯人已逝!章台柳已枯,人皆为尘土。巍巍明堂,居河之阳,天子宫阙,普天来朝。
一旦东迁,不过禾黍萋萋。纵高庙朱阙,难承千秋雪!少年骄狂,行世羁傲。
看如今,琼林事何在?乌啼尚满天!可叹云间豪客,登楼快哉,浴王风。笑问苍天,谁人与共?长天孤雁,霜寒月冷。
更念长亭更短亭,千古谁能堪?笑曰:百世之后,回首再看。
2.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叙事文,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要有用哦初中老师在上如何做阅读题的课的时候有发给我们班每人一份资料.我现在慢慢打字+复制给你.
①记叙文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以文言文写作文写景500字用简体字现代文:晚秋的时候,万物萧瑟使人的忧愁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巴山的景色在晚秋却别有一番韵味。刚刚到达巴山,顺着古道进入,沿路而上,就可以到达山顶。这中间,山水景色醉人,特别是早晚的时候,彩色的霞光犹如五彩的霓裳环绕在山间。等到晨光渐渐照射进云雾之间,山中陡峭的岩石和险峻的山岭的形状就显现出来了。山间也渐渐能听到鸟兽的声音了,这时候俊俏的山脉这才苏醒过来。秋风穿行山间,吹拂着雾气和霞光,犹如美女的玉手浣洗山间的霓裳,拉开山间的沙雾。雾散去之后,才看见秋天萧瑟的落叶把漫山遍野染成了金黄色。我感慨巴山秋天的美景,但想到虽然山色如此美丽也终究是进入了凋零的时节,不由得感到哀伤。我再次观看山间的秋景,只看见寒冷的秋水感知到了我的悲伤而将悲伤也化入了自己的心头,萧瑟的树木得到了我的哀愁之意也愁上眉梢。原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天的忧愁啊,山色虽然俊美,但是人们常常会为了即将逝去的美好事物而感到悲伤,所以人们会为秋天感到悲伤,这种感情融入到了秋天的景色之中,所以又显现出了秋天的萧瑟,秋天的悲苦。我现在才明白了,原来这世间,最容易感染事物的不是其他什么,而是人的情感,无论群山还是坚硬的石头,感情都可以渗透进去,比水还要强。
文言文:暮秋时节,万物萧瑟而生忧。然巴山(你想写其他山自己改名字)之景却别有韵味。初至巴山,循古道而入之,遂至其巅。其间山色醉人,朝暮之时,霞彩霓裳环绕其间。待晨色渐入云雾之间,陡石峻岭之形渐现。山间遂闻鸟兽之声,俊山初醒。秋风行走山间,吹雾拂霞,若佳人之玉手浣霞彩之霓裳。雾散而云消,始见秋之落木染秀色之山为金。吾感巴山之秋景,然忆之虽为奇幻之景,亦已为凋零之时季,哀愁由此而生。次观山间秋景,但见寒水知悲悲于心,萧树得愁愁上眉。如是谓之秋悲,山色虽美俊,然人多悲于易逝之美,故而悲秋,此情融于秋色,故现秋之萧瑟,秋之悲苦。吾始觉人世间何物最易染于他物,此物谓之情。虽群山坚石,亦能渗之,强于水。
4.求叙事散文名篇阅读这本书《读名著·学语文:朱自清散文精选(名师全新解读)》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一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如《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二是以《背影》、《儿女》、《给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三是以描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如《航船里的文明》、《论吃饭》和《论气节》.。
5.怎么写叙事散文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6.摘抄课外的叙事体和对话体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是《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属于记言散文里的驳论文.论语——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所以他当然是语录体啦!
他们不是同一个概念.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
对话体.即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通常是两人)对话的内容.对话体与其它文体不同的特征在于,它体现了对话者的在场性,因此也容易让读者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聆听古代贤哲的教诲,生动而形象.)《孟子》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较之《论语》篇幅加长,议论增多,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形式.有些篇章还保留着语录体的形式,是孟子语录集结.但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
三、怎样将文言文改写成白活散文
1.怎样把古文改写成散文
先明白意思,翻译成白话文,然后运用你所能想到的优美词汇,在串起来写成散文,散文的写作一、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
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
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学。”(《早晨的太阳》序)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
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
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二、善于构思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
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
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第一、确定体裁。
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第二、寻找线索。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一是感情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
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冰心的《樱花赞》。三是人物线索。
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
2.怎么把文言文改成白话文蒲松龄的么?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呵呵,参考参考哈!字词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5.常用字词:
惧:恐惧。从:跟随。故:原来(一样)。驱;追赶。窘:困窘。恐:恐怕。顾:看到。瞑:闭眼。暴:突然。毙:杀死。股:大腿。寐:睡觉。黠:狡猾。
3.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这已经是白话文了。
看来得给你补一下语文,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官方文体,从明清开始到近代,我国发展出了白话文,白话文接近口语,老百姓容易懂得。你这段话应该是近代人写的。
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
要读书和做人,首先要立下志向。想想从古代以来的圣明贤达的人和英雄豪杰像我这么大的年纪时,是什么样的志向?是什么样的学问?是什么样的才干?我现在哪一样比得上他们呢?想想父母让我读书,请老师来教课,是什么样的愿望?是什么样的深意?我哪一样对得起父母?看同龄的一辈人,父母常常夸赞的人,是怎么样的好?父母常常批评的人,是怎么样的坏?好的要学,坏的一定不能学。心里面要像明白了,坚定信念,每个念头都要学好,每件事情都要学好,自己有坏的地方全部要深刻醒悟坚决改正,一定不能有一点点放松,不能照原来那样地能混就混。一定要争取像古代的圣明贤达的人和英雄豪杰小时候那样,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用心,不被别人耻笑。志向怕不树立,更怕不坚定。偶然听到一段好话,听到一件好事,也知道心动羡慕,当时也说我要像他一样。没过几天,这个念头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这是你的意志不够坚定,还因为不能立下志向的原因。如果一个心思向上,还有什么事业不能成功的呢?
顺便bs一下一楼的,就知道分,一点网络道义都没有。就像有人落水了,他的同伴拿出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求你救人,你却说:才几百块钱,连我洗澡的钱都不够。
4.古文怎么改成散文现代散文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⑵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文中的经、传、史也是散文
5.怎样把古诗文改写成现代散文忽然觉得时光过得好快,红尘路上走走停停,叶子绿了又黄,花儿谢了又开,心事浓了又淡,一些事已忘记,一些人又被记起,就像花开花落一样自然。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相遇的转经筒上总会有遇见,总会有别离。每一次初逢的美丽,犹如一树花开。记忆里总有那么一朵花一绽成海,时光里总有那么一段情,绿树成荫。掌心的记忆里,和着春风细雨,让时光停在某一刻,借光阴之手,保存着你经年的微笑。每一个与生命交集的人,都是来让我们变成一个有温度的人。
光阴里有些瞬间,经历时没有特别,回想起来,却胜过千言万语。缘分的深浅,在于相处;心灵的相知,在于默契。最深的牵念不在言语,而在于懂得,总有一些温暖溢满我们的心海。灵魂的守望,是最美的对白,值得念起的缘,一定是妥贴在光阴中的花朵,即便是隔着光阴,隔着岁月,隔着千山万水,也能生出芬芳的美意。
有一种相伴,是默契,无需言语,只是心与心的品读;有一种相惜,是一种懂得,无需交集,只是一个眼神,便可会意。最好的陪伴,不是在心灵深处,而是与时光相依。最深的牵挂,是心灵的相伴,如一缕春风,似一杯暖茶。只轻轻的一个问候,便春风拂面,满目柔情,时光里相遇和别离,犹如花开花落,总有一些情意,能跨过山高水远,将一些爱,写在每一个月白风清的日子,让心与心不再孤独,情与情不再相隔。尘世山高水远,即便不能永远握住你的手,能陪你走过一段路,便是最美的修行。
“红衣褪尽芳心苦,曾记花开不记年”。时光的剪影中,有多少熟悉的身影若隐若现,有多少温润的情意,在岁月的流逝中,若即若离。掌心的花开,涟漪于心湖,总会在时光深处,浅浅地诉说那些过往。在我走过的风景里,有你相伴,我不曾孤单;在我散落的旧时光里,有你相陪,便是晴天。
不经意间听到一首歌就会神往,不经意间看到一句话就会感动。我们都是善感的人,在人生的路上风雨兼程。或许,你正青春年少,对未来的路迷茫;或许你身处中年,因为责任而备感疲惫;或许你已年衰,感叹迟暮,静看夕阳无限……无论你是谁,要走怎样的路,只要和明朗的人在一起,内心的浩瀚,便会成为温暖的故乡。无论走过多少日子,有懂得,有花香,有阳光便是幸福。
细嗅岁月的花朵,醉了欢喜,旧时光将所有的懂得深藏。我想,我是懂你的,懂你的每一个眼神,懂你的每一声叹息,就像花朵懂得露珠,就像时光懂得韶华,我懂你的孤单与彷徨,懂你生活的不容易,你不必总是去抱怨,也别去问值不值。成熟,是含泪在奔跑,人活着重要的是心情。有时候,沉寂只是光阴的斑驳,心中的风景才是自己的。岁月重叠,愿生活将你温柔相待。如果心情能够沐浴阳光,我为你写下的春天,一定不会遥远。
多少次我向着有你的方向遥望,想像着你站在阳光下的笑脸,身边飘落着花瓣雨,犹如年少时那倾心的遇见。隔看一朵花开,有守望和向往。灵魂孤独处,于文字的馨香里相对而坐,慢慢成长。在草木闲情的光阴里,看一年四季,春光秋色,冬雪夏凉。光阴的素笺上,写有青春的懵懂、中年的苦涩,也有夕阳下回眸一笑的意味深长。这一路,山一程水一程,不管你在或者不在,我都能感知到你的温暖。淡淡的生活浅浅地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地走。
心与远方的约定在春花烂漫时,心与情的相守在冬雪染眉间。深情的季节,有风拂过我的城,灵魂里便有了灿然的惊艳。我知,你会来,没有邀约,却是你恰好来,我恰好在,如春意扣动心弦。这一路上,我寻觅着,用一朵花开的明媚,把自己融进平平仄仄的诗行里,在掌心的脉络里,为相遇的默契,刻下永远。
所有的相知,都不及陪伴的长情,感谢那些一起走过的温暖,写满了我倾心的漫长光阴。一个人面对风雨,有苦涩,也有迷茫,坚定的脚步和花开的远方,芬芳了一段寻梦的路途,相信美好,便能遇见美好。于是,我就在你来的路上,微笑着等你。
6.如何将古文改写成现代文古文改写的技巧江苏邱孔龙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改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改换体裁,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戏剧改写成故事,小说改写成戏剧;可以改换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如将描写改成叙述,把叙述改成描写。
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但一般不改作原作的主题和风格。
今天我们进行古文改写训练。把古文改写成现代文,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这种改写,要求根据原作的内容进行材料安排、结构层次上的较多调整,带有新的构思。改写时,要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形式。
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按要求进行改写。那么在改写的过程中呀哦注意哪些问题呢?一、古文用词比较精练、含蓄,感***彩较浓厚,也就是说它们内在含义比较丰富,改写者有驰骋想象的余地,可以把原作简洁的词句展开成具体的景象,铺叙成一定的场面。
曹刿与鲁庄公、乡人的辩论,都是闻其声不见其形,所以可以从双方辩论的神态举止入手。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更为丰满生动具体。
改写的作文一般是允许根据原作的意思发挥想象的。二、改写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作的中心思想。
这就要求想象和联想要符合原作精神,不能任意想象、扯得漫无边际。《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来写。
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这些言论充分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这一点就不能改变。
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就不能铺展开来写,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三、改写要注意形象性。
改写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曹刿与乡人交谈时的神情肯定与他和鲁庄公交谈时的神情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与对象的身份有关系。
那么,对此时的曹刿的神态刻画就有必要。四、插入了丰富的想象,将原来文中没有的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和行为都加了进去,但没有改变原作的主题思想,成了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曹刿毕竟是一介百姓,那么他去找鲁庄公交流自己的见解时有没有犹豫彷徨呢?这些对表现人物性格都很重要。我们还可以想象,鲁庄公见到一位平民来找他交流国家大事时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可以想象他的前倨后恭,从而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还有一个点可以想象,就是在战场上,鲁庄公听了曹刿的意见后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回师后,他除了询问曹刿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外,有没有对他进行嘉奖呢?以后有没有重用呢?又如: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精彩改写: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街坊邻居无一不夸奖称赞。
有一日,他父亲的朋友孔君平前来拜访。不巧,父亲正好有事出去了,孔君平便叫出了九岁的孩子。
孩子给客人端上了茶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知道这孩子才思敏捷,又一时兴起,指着杨梅开玩笑道:“早闻你的聪明才智,不知是否真也?喏,此是君家果。”
杨梅和孩子是同一“姓氏”的,故此一说。那孩子早已领悟其中的含义,眼珠一转,决定就来个顺水推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又和孔君平是同一“姓氏”。孔君平一愣,见这孩子婉转又有力反驳了自己的话,明白这孩子头脑里的智慧并不是吹的。
他为这个孩子而高兴,忍不住拍手叫好:“好哇,孩子!小小年纪如此优秀,长大一定会有所作为。”孩子只是含笑不语.要做到“有所作为”,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二、>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精彩改写:自古边陲多战事,将士戍守无憾心。
是他心中家乡的青山绿水,流云飞瀑,换做了塞外风光无限,更是陌上春草连天。柴扉妇儿煮米,江边妻子烹鱼。
有珠玉斜佩佳子;有妆粉翠暂修暖阁;有泥土芳香轻抚的田野,有朝阳中露珠乍破的晶莹;有春风拂面杨柳如烟的宁静。在这安宁美好的时刻,家妇手扶新枝,心中不忍看幼子离去,眼望从军的爱子离家背影,泪染衣襟,那是母亲心碎的无声悲泣。
7.把古文改写为一篇白话故事有个屠户天晚回家,被狼追赶(古人一般很简洁,省略了中间的过程)。
(正好)路边有晚上干农活的人留下歇脚的茅屋,他就跑到里面躲了起来。狼把爪子从茅草的墙壁间伸进来(抓他),屠夫连忙抓住狼的爪子,使它不能离开。
屠夫想:也没有办法能弄死狼啊!(忽然想起身边)只有一把一寸来长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上的皮,用吹猪的办法(用力)的吹气。他拼命的吹了一会,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于是用带子捆住狼的爪子。
屠夫出了茅屋一看,狼已经被吹胀的象牛一样了,腿伸直了不能弯曲,嘴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着狼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