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热爱人生有关的社会新闻***急***高分***

1

女大学生热爱殡葬工作无怨无悔驻守人生终点

东方网2月17日消息: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两会中,一位年轻的女人大代表在小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呼吁进一步改进现行殡葬制度,“给予逝者更好的终极关怀”。这位引人注目的女代表就是新当选的上海市历史上第一位来自殡葬业的人大代表金培吉。

记者实在难以将眼前这位清秀的小个子上海姑娘与殡葬工这个职业联系起来,更使人惊异的是,自2004年11月以来,她亲手处理的遗体已经超过1万被过滤广告

具。

2001年,只有18岁的金培吉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作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选择:报考长沙民政学院现代殡仪管理与服务系。金培吉说:“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现在社会上竞争激烈,殡葬业就业相对稳定,毕业以后不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三年的大学生活却让金培吉有了新的想法: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那么有个性,可现在的遗体告别过程往往千篇一律,纯粹走个形式,既难以充分表达家属的哀思,又无法充分展现亡者生前的特点,“人辛苦生活了一辈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能够非常尊严和体面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发生在她第一次接触到尸体时。2003年,金培吉在上海义善殡仪馆进行了两周的实习,尸体、运尸袋、推尸车、冰库、火化炉……无所不在的死亡气氛让这位20岁的姑娘经常感到喘不过气来,从小就不敢走夜路的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惧。

“压抑!”回忆起那段实习生涯,金培吉仿佛历历在目,“每天晚上我都要开着电视睡觉,有时候需要吃安定片才能睡着,空下来就要找人唱歌、聊天来发泄压力。当时就想,这工作给我多少钱也不干了!”

然而理想比现实更加强有力。当金培吉大学毕业时,她毅然谢绝了家人朋友介绍的“更加体面”的工作,来到闵行区殡仪馆炉化组上班,成为当年同班同学中唯一一个选择在殡葬业第一线工作的女生。金培吉说:“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起点,就免不了有终点。殡葬工作虽然平凡却很有意义,我愿意做驻守在人生终点上的那个人。”

炉化组是整个殡仪馆中工作量最大的一线岗位,冷藏、化妆、火化、出灰……有时她一天要给七八具遗体穿衣,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有时她又要为非正常死亡的死者做特别整容,那些可怕的场景让她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

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没有使坚强的姑娘退缩。金培吉用她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赢得了许多死者亲属的赞誉和感激。一位老太太过世,她的子女希望按照当地风俗给他们的母亲穿上“七领三腰”,本没有义务这么做的金培吉一丝不苟地照做。灵车推出,当死者家属发现母亲整整齐齐地穿上了“七领三腰”,感激地握住金培吉的双手连声道谢。

一些同事从金培吉来的第一天起就预言“这个女大学生不可能坚持下去”,可小金却一直干到现在。金培吉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人生感动了万千上海市民,在去年年底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她以高票当选市人大代表。

2

红叶的生命有多长

——南江县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人生的最后两年四个月

2009-03-03 16:04:55作者:黄一婧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56岁的巴山“背二哥”廖庆和像往常一样,背着背篼在南江城里揽活。忽然,墙上一张讣告跃入眼帘。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王书记啊!”一声出口,廖庆和泪水长流。

廖庆和忘不了,就在去年春节,讣告上的这个人与“背二哥”们团年,给每一位“背二哥”夹菜;还是这个人,握着他的手说:“年纪大了,靠背力过一辈子不可能。”没多久,县上办起“背二哥”培训班,教他们种养技术。

那天,廖庆和哭到天明。

那天是2008年11月28日。一天前,与肺癌晚期搏斗了两年四个月的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瑛走了。

王瑛灵前,一条挽幛上写着:王瑛一路走好。落款:全体“背二哥”。挽幛旁,专门接待农民工的南江“背二哥”宾馆总经理韩佳俊痛哭失声。

与“背二哥”们同声痛哭的,有从这位县纪委书记身上认识到公平与正义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的人们,也有曾“栽”在这位铁面无私的小个子女人手下,又被她“拉”上正道的人们。

那天,王瑛家所在的巴中城,全城花圈售罄。

正是大巴山霜重风寒的日子,没有了王瑛的那简朴的家,肃穆却不清冷。王瑛生机勃勃地笑着——在她生前最喜欢的那张以红叶为背景的照片里,在生机勃勃的红叶的簇拥中。

王瑛爱大巴山的红叶,爱得热烈而又深沉。因为,红叶那热烈而又深沉的“红”,是霜“打”出来的,而且霜重色愈浓。

红叶会飘落吗?会。红叶会死吗?不会。年复一年秋风起时,看看那满山遍野壮丽的红!

燃烧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离青川不远的南江县,情况紧急。正在重庆新桥医院接受化疗的王瑛立即拨电话:纪委干部马上到一线!第二天,王瑛不顾主治医生劝阻,中断尚有3天才结束的疗程,赶回南江。

县纪委办公区在四楼。88级台阶,王瑛要爬20分钟。与22个月前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后的任何一次一样,这一次她仍然谢绝别人搀扶——只是这一次爬得更加吃力。这是2008年5月13日。从这一天起,王瑛不是以年而是以天计的生命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对南江县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检查在第一时间启动。为便于指挥,王瑛把宿舍里的钢丝床搬到办公室;为及时听到受灾群众的呼声,她将纪委全体干部的电话号码公布到村,每个乡镇设立现场投诉点。

2008年7月,八庙乡方家坪村群众向王瑛电话举报:该村抗震救灾物资发放搞平均主义。“立查立办!”初核案件的那几天,她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给办案人员询问案件进展情况。经查证,群众反映属实。在研究对相关人员处理的会上,王瑛态度鲜明:严惩。最后,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副乡长分别被免去职务,4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王瑛处理有关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管理和发放的信访举报36件,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14起。

燕山乡枇杷村一社村民王伦贵的土坯房被震散了架。简单作了支撑处理后,一家人说啥也不愿搬出去。

6月10日,一路颠簸,王瑛走进摇摇欲坠的危房。

“这房子不能再住人了,马上搬,人、东西全搬出来。”知道老王经济困难,王瑛自己掏出500元给他,又帮他在信用社协调贷款2万元,安排纪委蹲点同志帮他制定重建规划……半年后,王伦贵搬进120平方米的红砖房时,反反复复想起王瑛走时留下的一句话:“修好后我来给你剪彩。”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是不是医生诊断错了?”王瑛每次到燕山乡,乡党委书记陈和杰总会盯着她问。谁会想到,“总是气色很好”的王瑛,却“蒙骗”了所有人:由于长时间大剂量吃药、化疗,她的脸色发黑、嘴唇发紫、面部浮肿。为了不让大家看出变化,下乡前,她常换上最喜欢的红衣服,精心梳理好假发。

她的包里,常备有3样东西:止痛药、口香糖、口红。疼痛难忍的时候,她就悄悄服几粒止痛药;剧烈咳嗽前,她就反复咀嚼口香糖屏住呼吸;气色不好时,她就躲在角落里迅速涂上口红。为了提神,她茶杯里茶叶常常比水还多。

100斤、90斤、80斤……王瑛的体重直线下落,每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非常吃力。任何一天,都可能是生命倒计时归零的日子。正因为如此,她要抓住这最后的分分秒秒,能多做一点事就多做一点,哪怕倒在正在做的时候!

9月12日,主持召开县纪委职工大会;11月9日,星期天,最后一次到办公室,给纪委班子成员安排工作;11月21日,南江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王瑛意外地出现在会场……在最后的四五天里,王瑛很少说话,也不再接听朋友的电话了,她怕大家担心。“你告诉大家,我没事。”王瑛请挚友向所有关爱她的人报“平安”。

11月27日,王瑛生命的最后一天。一夜难眠,再多剂量的止痛药也不能抵住骨子里的痛。早上起来,王瑛拨打了她的最后一个电话:“我今天到重庆治病。我们是重灾县,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不能有半点闪失……”

“那天,她连自己穿衣的力气也没有了。”王瑛的丈夫、巴中市委政法委干部张勇流着泪说,“但她还是想着工作。”

丈夫背着虚弱的妻子下楼——那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背自己的妻子。

4个多小时后,在距离医院仅仅20分钟车程的地方,在47岁生日的前夕,王瑛永远闭上了眼睛……

张勇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妻子走过的最后两年四个月,那是妻子一生中最艰难也是生命之火燃烧得最绚丽的两年四个月。

红叶总在最美的时候飘落,落进大地的怀抱,与大地融为一体。

坚守

2006年7月,王瑛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巴中市委准备安排她回市里一个局任正职,相对来说,这份工作不如纪检工作那样紧张,回到巴中家里也便于养病。她拒绝了。战士难舍疆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要坚守在自己所热爱的纪检工作岗位。

2006年12月的一天,大河镇福字寺村8名老党员拿着盖有鲜红手印的举报信,找到王瑛反映村干部侵吞退耕还林资金的问题。王瑛把手中的笔往桌子上一拍:“这件事我们一定会给一个明白!”

当天下午,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王瑛带着调查组来到村上。在村上蹲了4天,走访了50多名群众,该退的款都退了,该处理的人也都处理了。群众高兴了,王瑛却轻松不起来:如果没有一种监督机制,一个“福字寺村”处理下去了,还会有很多个“福字寺村”冒出来!经过反复调研,她富有创意地提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员制度。2007年2月,全县522个行政村公推公选出村级督查员522名,12个街道社区推选督查员12名,填补村级监督的空白。县政府采纳王瑛的建议,督查员每人每月300元的误工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建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员制度的工作量和难度,远大于单纯处理福字寺村的问题,可这恰好是王瑛自找的。“生那么重的病,她完全可以不去干这件事。她图啥啊,她是心甘情愿为老百姓当靠山!”东榆镇跃进村老党员张仕奎说。

“心甘情愿为老百姓当靠山”的事,在王瑛20多年纪检干部生涯中数不胜数。

2003年3月24日,几名派出所干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县公安局一些领导弄虚作假,隐瞒包庇,事情眼看就此了了。举报信到了王瑛手上。一向温和的她震怒了:“这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吗?查,必须还生命一个尊严!”刚开始,当事人根本不把这个小个子女书记放在眼里:“你那一套,唬不了我。”还有恐吓电话:“敢查这个案子,你几爷子是不想活了!”

甚至在巴中的丈夫也感受到压力,打来电话:“是不是压力很大?”一阵沉默后,她只说了句“相信邪不压正”就挂了电话。

连续5天5夜,她蹲在办案一线,与涉案人员直接交锋,终于撕开突破口。两个月后,案件水落石出,11名干部被处分,包括县公安局局长和副局长。

“3•24”案就像一座山,翻过这座山,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谁知,生死大坎过早地摆在王瑛面前。

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无论言谈举止有什么改变,人们都不会觉得意外,意外的是王瑛什么都没有变,一如从前:一样的谈笑风生,一样的端庄雅致,一样的“太把工作当回事,没把身体当回事”。

王瑛担任南江县纪委书记8年,接任时被称为“高位接盘”——此前南江县纪委就是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同事们在看,王瑛能不能扛起这面大旗?

8年过去,王瑛走了,这面大旗插在更高的新起点。

南江是国家级贫困县,投资环境一度不好。王瑛给自己压了一副担子:纪检工作如何为发展经济服务?王瑛跑了40多个乡镇、20多家企业、10余个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县执法机关中开展“三最佳”创评活动。即由服务对象、单位职工、社会各界代表参与评选最佳执法单位、最佳执法领导、最佳执法人员,对当选者予以重奖。这一做法,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四川全省推广。

举一反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升到制度创新层面,“三最佳”升级为“五个零”:面对面投诉,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监察零空档;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五个零”的推行,使南江经济发展环境上了一个台阶。近3年,南江招商引资和工业增速在巴中市一直稳居第一。

担任县纪委书记8年中,王瑛直接牵头办理大要案件、典型案件50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没有一起冤假错案,也没有收到过一个申诉。2007年1月,王瑛被中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对这“标兵”的分量感受最深的人中,有在“3•24”案件中被王瑛拉下马的柳昆。

“教训令人成熟,错误只属于过去,你未来的路还长,你要努力。”刚被撤掉县公安局副局长的那年春节,柳昆一家过得异常惨淡,王瑛敲门进屋,一句话让柳昆泪不能止。

春节一过,柳昆主动请缨下派任驻村干部,这一去就是4年。2006年7月1日,柳昆被巴中市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当天下午,他收到王瑛的短信:“大姐祝贺你,真的勇士,是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的人!”王瑛每年都要专门下村去看他。2006年12月的一天,光雾山漫天飞雪,王瑛坐着摩托车,沿着冰封的山路又去了村上。望着王瑛那张被病魔折磨的脸,柳昆哭了,王瑛还是那句“我没事,你好好工作”。非亲非故,王瑛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柳昆后来才知道,像他这样犯过错误、受到处分,又被王瑛关心帮扶的干部,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那是一张长长的名单。

“柳昆”们终于明白:王瑛对他们的关心,不是个人恩惠,而是一个纪检干部代表党组织给迷途的孩子指引回家的路!

不“明白”的人也有:她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给自己找“麻烦”的事,在王瑛生命的最后两年四个月中,远不是一起两起。2007年2月的一天,王瑛正在接受化疗。一份关于县经商委主任涉嫌受贿的材料送到她的病床。这位主任是她的熟人,这个案子又没有人举报。查还是不查?

“查!”没有丁点迟疑。

“你现在都这个样子了,安心养病就好了,还查什么案子?”有人说。他们不知道,在工作中而不是在病床上走过人生最后的时日,是王瑛决绝的选择。她深爱着这片红土地,她要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守护这片红土地的纯净与正义。

从决定留在南江的那一刻起,王瑛就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谢幕方式,一如她喜爱的红叶。

牵挂

2008年4月,王瑛感觉自己病情在恶化。她有太多的牵挂,其中之一是一个非亲非故的女孩。她将自己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时获得的2万元奖金交给同事,专户存入:“这笔钱是给孩子上学用的,即使我不在了,也一定要每月按时寄给她。”

2008年12月15日,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望着自动取款机屏幕上跳出的数字,经管系二年级学生黄霞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出500元!怎么会?每月这个时候,黄霞都会准时收到王瑛汇过来的500元生活费。但现在,王妈妈去了天堂,再也回不来了。

在黄霞心中,王瑛就像妈妈一样。黄霞是南江县八庙乡人,2007年考上四川农业大学,家中因父亲治病欠下2万多元债务,无力支付学费,无奈准备放弃升学。下乡检查工作的王瑛得知此事后,专门来到她家:“小黄,我一定支持你上大学!”2007年8月25日,王瑛把黄霞请到办公室,将3000元现金交给黄霞。到学校后,黄霞每月中旬都能收到王瑛从南江寄去的生活费,生活费的数目和王瑛上大学的儿子张然一样多。现在,又是谁在给她寄钱?黄霞打电话找到南江县纪委一位叔叔,知道真相后顿时泪流满面:“王妈妈,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你的女儿!”在王瑛生命的最后两年四个月,燕山乡党委书记陈和杰陪着王瑛走遍燕山乡的山山水水。她清楚,黄霞只是王瑛先后资助的12名贫困大学生中的一个;她也清楚,王瑛的家境是多么窘迫:一家四口,母亲丈夫和自己都有病,儿子还在读大学;她更清楚,老百姓在王瑛心中的分量和王瑛最后两年四个月的牵挂。

燕山乡是王瑛的挂联点。这儿距县城43公里,路况很差,单边车程两个多小时。王瑛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后,县委决定不再安排她挂联。王瑛急了,找到县委书记,甚至说出“请组织给我继续为老百姓办事的机会”这样的话。“为老百姓办事”,还有比这更硬的道理吗!于是,这个偏远的山乡,见证了王瑛生命中最后两年四个月。

年高八旬的燕山乡秧坝村村民余长泰第一次见到王瑛是在一场大雪中,时间是2008年2月1日,王瑛给秧坝村的乡亲们拜年。年初,南江遭受罕见冰雪灾害。“这样大的雪,活了80岁也没见过几次。”余长泰想,她是怎么来的啊!虽是初次相见,余长泰对王瑛并不陌生。两年里,村里的许多变化,比如平整宽敞的村道、漂亮的微水池,都与这个小个子女人分不开。余长泰不知道王瑛已是病体支离,但是,当一身雪花的王瑛走进他家,他注意到了王瑛异常苍白的脸色。嘘寒问暖中,王瑛突然一阵猛咳。

“王书记,你也有病吧,要注意身体啊。”“我没病,不信我们到外面跑跑看。”大家笑着走出屋外。门口堆着王瑛带给他的年货:米、油、新被子……

相约来年春节,送走王瑛。余长泰怎么也想不到,已经没有来年。2008年12月初的一天,余长泰听到了那个他怎么也想不到、怎么也不想听到的消息,一下子老泪纵横:她都病成那样了,还想着我们这些老百姓!也是在12月初的一天,上两乡洋滩村村民带上扫帚、抹布来到“连心桥”,将这座索桥擦得纤尘不染。

“没有王书记,就没有这座桥啊。”村民们默默流泪。

2004年7月,王瑛正在洋滩村调研扶贫工作,看到一位老农吃力地背牛粪趟水过河,而7月的河水相当湍急。“太危险了!”王瑛快步走到河边。仔细询问,得知洋滩村一社大部分田土都在对岸,老百姓种收庄稼必须趟水而过。发大水时,村民还须绕行,早上八九点出发,到河对岸的庄稼地接近中午,再做几个小时的活,摸黑3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一社还有10多个学生娃要到河对面的学校念书。

“怎么不修座桥?”王瑛有些生气。“我们这里穷,没钱。”洋滩村村主任岳刚说。王瑛在乱石滩上走了几个来回,寻找最适合建桥的位置。第二天,她带来相关部门人员,现场落实资金和材料。

20多天后,这座长120米、宽5米的铁索桥就将洋滩村河两岸连接起来。洋滩村村民在桥头的岩石上錾出“连心桥”三个大字。

秋天,两岸红叶满坡,乡亲们就想起爱穿红衣的县纪委书记。

永生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王瑛生前认识的人,更多的人她生前不认识。人们来了,为的是“给她行几个鞠躬礼”。丈夫每天都要看一看王瑛生前最喜欢的那张照片,王瑛每天都从那儿对他微笑。那永恒的笑容定格于片片红叶那永远的红,宛如不熄的火。

送别王瑛的前一天,柳昆守了王瑛整整一夜,一次又一次地挑亮她灵前的烛火。直到这一夜,柳昆才知道当初自己驻村是王瑛顶着压力给他的机会。只是,感激再也不能亲口对她说。这么多年了,取得成绩后第一时间给王瑛发短信报告已成为柳昆的习惯。前不久,柳昆被巴中市公安局表彰为全市优秀信访民警。只是,这一次的短信再也发不出去。

跟柳昆一样,韩佳俊曾在人生的路上栽过斤斗。早年开旅馆时因违法经营受到查处,使韩佳俊很久都抬不起头。是王瑛帮助他告别过去,走上正道,现在他开的宾馆为南江400多“背二哥”遮风挡雨。在王瑛灵前,他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你指的这条路,我走定了。

20多个花圈,是20多家企业自发送来的。县纪委是企业的“保护神”,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做了那么多的事,可是,“那么多次想请她吃顿饭,一次都没成功。”南江县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奇正不住地抹着眼泪。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王瑛生前认识的人,更多的人她生前不认识。人们来了,为的是“给她行几个鞠躬礼”。

一位中年男子冲进灵堂,痛悔无以复加:“姐姐,我错了!”

8年前,在阿坝某基层林业站工作的弟弟,多次恳求姐姐给他找份好工作,屡遭拒绝:“我的权力是老百姓的权,是我替他们保管的。我解决了你的问题,别人会在后面戳我脊梁骨!”愿望8年未了,弟弟对姐姐充满怨气。如今,姐姐走了,置身于那些来到姐姐灵前的人们中,他终于读懂了姐姐的心。

丈夫手臂骨瘤做手术,人还躺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时,她因查办案件离开医院。母亲患乳腺癌住院,她也只在身边呆了两天。暑假,在外读书的儿子回到家,她周末赶回去下厨给儿子做菜,儿子抱着妈妈说,这是他和妈妈单独相处最长的时间。偶尔一次,她打电话给丈夫说:“会有几个月回不来,你来南江吧。”丈夫急匆匆赶过去,但到第二天也没见着,只好返回巴中。但谁又忍心真怨她呢?时间上,她亏欠家人很多,但在情感上却一分不少。

处理完妻子后事那天回到家,张勇无意间打开衣橱,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不知什么时候,王瑛把他的衣物全部熨烫了一遍,分成春夏秋冬,整整齐齐地叠放在4个袋中。“都病到那个样子了,她还想着尽妻子的责任啊!”

整理妻子遗物时,一个笔记本滚落地上,扉页上,5行相同的字刺痛了所有人的心:“写给儿子的话。”歪歪斜斜,每个字都沾满被泪水浸透的痕迹。她是想给儿子留下什么话,但心里痛,写不下去啊!

“萍娃子,我又来看你了……”丈夫哽咽着,叫着她的小名。墓前,是常常看到的不知是谁送来的鲜花。

张勇每天都要看一看王瑛生前最喜欢的那张照片,王瑛每天都从那儿对他微笑。那永恒的笑容定格于片片红叶那永远的红,宛如不熄的火。

红叶的生命有多长?

不老的大巴山知道,大巴山儿女的心知道。

二、有关宽容的故事新闻

一有关宽容的历史故事

一、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管鲍之交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齐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正因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之后,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因此这样做,是正因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此刻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二、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此刻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此刻已是我的学生。你能够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三、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正因你比我先到办公室。"之后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正因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四、拿破仑的宽容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理解,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能够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必须留意。"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有关宽容的故事新闻扩展阅读:

宽容是最美丽的一种情感,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宽容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其心胸像天空一样宽阔、透明,像大海一样广浩深沉,宽容自己的家人,朋友,熟人容易,因为,他们是我们爱的人。然而,宽容曾经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者自己的敌人则是最难的。

宽容是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的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质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二有关宽容的两则小故事

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版张,不知所措,但权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

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

——

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关于宽容的故事

一段关于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相传,古代有一位方丈,道行很高.平时为人善良,济贫救困,广结善缘,所以深受方圆百里的百姓尊敬和爱戴.

话说有一天,山下村中有一少女因与心上人私恋并怀孕,这在古代是伤风败俗的事,女子一家人都非常气愤,在责难少女的同时追问男方是谁,少女也不敢说出男友的真实情况,在家人的一再逼问下,少女违心地说是方丈,于是在孩子生下来之后,家人就立即把孩子送到了方丈那里,并把方丈臭骂了一通.而方丈并没有申辩,接下了孩子.

方丈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伪善人””老色鬼”的恶名远扬.他是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向他吐唾沫,最难过的是老方丈为了不让孩子饿着,每天都得拖着年老的身体走街串巷给孩子找奶吃.过了很久,那位少女终于良心发现,家人说出了真相,其男友也站出来承担了责任,并坚决要求与那女子结婚,于是一家人又找到了方丈,向方丈赔不是,并举行了赔礼仪式.当别人问起当初为什么本来不是自己的错却要去背那个黑锅呢,方丈回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从此,方丈更加受人尊崇,圆寂之后百姓立碑纪念他.

四概括有关宽容的故事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本片要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比西方的***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哪个多啊?我的随便挑

三、什么是情感类民生新闻我要具体概念。谢谢!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空间和生存面临的各种问题。

情感类民生新闻是民生新闻中贴近百姓情感的一类新闻,外延比民生新闻小。

央视《焦点访谈》中有很多就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