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读书的优美散文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关于有关于描写读书的有哪些打动你的句子呢?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读书的好句,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好句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勤动笔墨勤看书。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读书好句
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罗曼·罗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读书好句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读书好句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读书好句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勤动笔墨勤看书。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二、关于读书的散文名篇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的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被印刷过的白纸黑字曾经是令人仰望的符咒,因此,读书很可能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营造斯文,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以数计抛掷生命的游戏,而自己和旁人还十分安慰。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交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一点听起来不难理解,事实上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阅读时常常处于一种失落自我的被动态势,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其实,即便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年轻时老师都是说必须读只能遵循,到了中年发觉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就有权利拒读。人家好端端一本书,你也是好端端一个人,没有缘分就应该轻松地擦肩而过,如果明明别扭还要使劲儿缠在一起难受半天,多不好。
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有些朋友不理解:雪白的纸,乌黑的字,怎么能印出一篇篇这样的文字来呢?这是一种好心肠的痛苦,但不客气地说,这种痛苦产生于文化禁锢下的习惯和文化暖房里的梦幻。生活格局的开放,书报市场的开拓,使各色社会情绪有了宣泄的机会和场所,从总体看来不是坏事。例如嫉妒,既然有一批人成功了,难道那些暂时末成功的人连嫉妒一下都不可以?雨果说,一片树叶受到阳光照耀,它的背面一定是阴影,阳光越亮,阴影越深。树叶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白纸黑字不会只反射阳光,它们也传导阴影。把阳光和阴影加在一起,才是一个立体的社会。因此,不仅要允许嫉妒,也要允许做作,允许伪饰,允许炫耀,允许老滑,允许跋扈,允许酸涩,当然,也要允许你的不舒服,允许你的不理睬。从事事关注、事事难容,转变为关注不多、容忍很多,这应该是我们社会观众的一大进步。
以文字犯案,当不在容忍之列。但是我仍然要说,不要在文字官司上过于敏感。几百年的你争我斗,几十年的匕首投枪,使我们报刊上的有些文章保留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剑拔弩张、刁酸促狭,这是一笔沉重的历史旧帐,不幸让这样几个作者肩负着,是很值得同情的。他们缺少法律常识,缺少人格概念,从来没有把人间的名誉当一回事,与他们打官司,自己也要回到人生的启蒙期,真是何苦来着。他们的日子一般都过得不宽裕,因为根据经验,人的生态和心态是互为因果的,一打官司,他们就要赔偿大笔的名誉损失费,从人道主义的立场看,又于心何忍?前不久我在东南亚的一些城市间独个儿漫游,遇到一位相知多年的佛学界朋友,问他这些年在干些什么,他居然说一直在打一桩名誉官司,我听他介绍了案情,觉得他遇到的事情在我们这里只能说是一种谁也不会在意的家常便饭,对他如此认真深感困惑,就笑着请教:“佛家讲究宽容,你这样打官司与佛教理义有抵触吗?”他回答,“如果我不去制限他们,他们还会继续伤害众生,因此我这一拳出去十分慈悲!”我似乎有所憬悟,但回来一想,又觉得这毕竟与整体环境有关。整体环境还很不卫生,你就没法对落在身上的尘埃过于认真。有一个卫生的念头就好,慢慢来,别着急。
三、读散文的好处
1、丰富想象力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2、学习里面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
3、领悟更多的道理
阅读散文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