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水的诗句和诗人的情感

1.求有关江水的诗句,有意象和情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赞美江水的两句诗: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抒写思念故乡,眷念亲友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作者借物言志的诗句:千槌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白《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水: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庐山瀑布

孟浩然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2.关于水的古诗的赏析

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3.关于水的诗句及诗句的典故顺便说说关于水的文化作文的思路

被水“打湿”了的中国文化

唐代有个诗人叫许浑,绰号“千首湿”,因为他的诗句之中多带着“水”字,人们吟诵时就会有一种湿淋淋的感觉。比如:“水暖鱼频跃”、“雁来秋水阔”、“雨中耕白水”、“山多水不穷”、“日融春水带冰流”、“暗惜水花飘广槛”、“山行水宿不知远”,等等。

“水”是自然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依赖。清灵的水无所不在,犹如一面镜子能映照万象。乃至比拟万物,因此在诗人看来,“水”是一种最具亲和力与表现力的文学意象。

“水”可以描摹自然绚丽的景色。比如诗人的展望:“云淡碧天如水”(马致远《天净沙》),写出了秋日天空的明净与高远;“春来遍是桃花水”(王维《桃源行》),则写出了春季河汛的灿烂与壮阔。前者如碧玉,后者似桃花,色彩感觉是迥然不同的。又如描绘夜景:“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秋夕》),杜牧是从“凉”的触觉来感知的;而“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惯于长夜》),鲁迅则是从“照”的视觉来感知的,两者各得其宜。

“水”可以形容人类复杂的感情。水是有情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可这水也是无情的——“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苏轼《梦中得小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之喜在于友情的真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李煜之愁在于家国的破亡。

号称“宋诗第一人”的陆游生于水乡绍兴,他的诗句常常借水来抒情,传达自己的心灵体验。“铁骑无声望似水”,是收复中原的渴望;“山重水复疑无路”,是坎坷仕途的困惑;“沛然要似禹行水”,是秉承传统的坚韧;“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怀旧思亲的缠绵;“不饥不寒万事足,有山有水一生闲”,是自得其乐的安恬……

战国时期,诸子皆善于以“水”为喻体,来形象地阐述自家学说,使哲理明白通晓。

老子曰:“上善若水,夫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善”即水之美德,诚如老子所言:处世若水之谦卑,存心若水之亲善,言谈若水之真诚,为政若水之条理,办事若水之圆通,行动若水之自然,人品若水之纯清。如此,生命便进入了至善至美至真的境界。于是老子阐明了“无为而治”的圣人至理。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斯”指流水,比喻过去了的岁月与事物,孔子以此劝勉弟子要珍惜时间。这就是在诗文中多见的“逝川”之典故由来。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善”(《孟子·告子》)。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很好地利用了那个民间俗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把人民比作“水”,既可以“载舟”,也能够“覆舟”,荀子是中国最早提出民主思想的人。

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取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这里的水势被喻为兵形,说明了军事布阵的重要原理。

吕不韦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流水犹如生命,他阐明了“生命在于运动”这样一个哲理。

众所周知,“水”之灵动自由,充满机智与活力,早已丰富了祖国语言的宝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成语有似水流年、如鱼得水、水滴石穿、水到渠成、水流花谢,等等。俗语有“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格言有“天高任鸟飞,水阔凭鱼跃”,“净水知性淡,空竹识心虚”,“涉浅水者觅鱼虾,涉深水者观蛟龙”,等等。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一般的智慧,永驻人间。

“取静于山,寄情于水。”水一样的情感,长流心中。这是我在报纸上看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4.求关于水的诗句和名言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庄子·则阳》▲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史记·滑稽列传》▲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汉·桓宽《盐铁论·贫富》▲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反水不收,后悔何及。——《后汉书·光武帝纪》▲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金以刚折,水以柔成。——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尘羽之积,沈舟折轴。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山无静树,川无停流。——《世说新语·文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过载者沈其舟,欲胜者杀其身。——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洵《辩奸论》▲水激则悍,夭激则远。

——宋·李昉《太平御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西游记》第七十五回▲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汉·刘邦《鸿鹄歌》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晋·陶渊明《杂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心随郎月高,志与秋霜洁。唐·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唐·李白《临江王节士歌》时人莫小池中物,浅处不妨有卧龙。

唐·窦庠《醉中赠符载》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唐·高适《别韦参军》即今江湖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唐·高适《送贵阳孝廉》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唐·杜甫《谒先主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唐·李贺《浩歌》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唐·李商隐《安定城楼》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宋·苏轼《告文宣王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乌江》壮心欲填海,苦胆忧为天。

宋·文天祥《赴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1)忧国忧民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庄子·则阳》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远水不救近火。——《韩非子·说林上》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吕氏春秋·慎热》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史记·滑稽列传》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

——《史记·外戚世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善游者溺,善骑者附。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汉·桓宽《盐铁论·贫富》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反水不收,后悔何及。——《后汉书·光武帝纪》扬汤止沸,莫若。

5.求古代写山水的古诗以及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

“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

“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

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

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

二、汇集的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下面我为您带来汇集的近义词,希望可以帮到您!

汇集的近义词篇1

汇集

【读音】:[huì、jí]

【释义】:累积。

【近义词】:会集,搜集

汇集造句

1.它汇集市场需求的信息。

2.五条小河的水都汇集在这里。

3.戛纳汇集着从世界各地来的人。

4.我们所要奉献的是过去经验的汇集。

5.这里面汇集了中国古诗文的翻译精品。

6.数学被看作是这样的抽象推演的汇集。

7.游行队伍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上。

8.表B-3汇集了五个最低的能态的计算值。

9.全营的人都汇集在空地边一间简陋的小屋前。

10.梅尔维尔在《白鲸》中汇集了各种捕鲸知识。

近义词造句

1.学生在礼堂会集。

2.英国小说通常描写固定的社会集团。

3.我们必须设法直觉地认识各种社会集团的历史。

4.他搜集硬币是作为一种业余癖好。

5.确实,经济学家往往比其他社会集团更倾向于抨击贸易壁垒。

6.毛发既容搜集又便于保存。

7.我把能找到的垫子都搜集起来。

8.他搜集了大量稀奇古怪的消息。

9.他正在为写陶渊明传记搜集材料。

汇集的近义词篇2

一、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其中两个字相近):

(1、3近义词)

惊天动地、胡言乱语、呼风唤雨、改天换地

豪言壮语、争分夺秒、欢天喜地、见多识广

(2、4近义词)

眼疾手快、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千辛万苦

三年五载、左邻右舍、七拼八凑、兴国安邦

二、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含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

惊心动魄、争奇斗艳、生龙活虎、添油加醋、降龙伏虎

高楼大厦、狂风暴雨、满山遍野、翻江倒海、怪模怪样

五颜六色、千言万语、无边无际、一清二楚、火烧火燎

唉声叹气、接二连胜、星罗棋布、翻云覆雨、道听途说

如花似玉、慈眉善目、争分夺秒、地动山摇、无忧无虑

报仇雪恨、酒囊饭袋、咬文嚼字、无依无靠、山崩地裂

无精打采、流言飞语、谨言慎行、赤手空拳、日积月累

品头论足、心灵手巧、口干舌燥、心旷神怡、难分难解

欢蹦乱跳、风平浪静、千姿百态、不声不响、涂脂抹粉

大摇大摆、颠三倒四、捕风捉影、添砖加瓦、平心静气

不偏不倚、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左顾右盼

粉身碎骨、狂风暴雨、旁敲侧击、改朝换代、道听途说

眼疾手快、生龙活虎、惊天动地、七拼八凑、胡言乱语

争权夺利、民脂民膏、千变万化、摩拳擦掌、风驰电掣

海阔天空、添枝加叶、感恩戴德、伤天害理、抓耳挠腮

调兵遣将、千辛万苦

三、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含有两对近义词的成语)

层峦叠嶂、心烦意乱、崇山峻岭、奇形怪状、惊涛骇浪

装模作样、摇头晃脑、文丛字顺、改朝换代、通风报信

能说会道、甜言蜜语、分门别类、追根究底、虚情假意

幸灾乐祸、通情达理、丰功伟绩、歪门邪道、生擒活捉

离乡背井、豪言壮语、汪洋大海、琼浆玉液、斩尽杀绝

深思熟虑、真凭实据、灵丹妙药、凶神恶煞、心满意足

街头巷议、翻山越岭、精雕细刻、生拉硬扯、琼楼玉宇

风言风语、全心全意、必恭必敬、呆头呆脑、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暴饮暴食、非亲非故、怪模怪样、诚惶诚恐

敢作敢为、古色古香、戒骄戒躁、尽善尽美、见仁见智

克勤克俭、疑神疑鬼、偏听偏信、倾国倾城、群策群力

如痴如醉、如火如荼、任劳任怨、十全十美、土生土长

同心同德、先知先觉、各种各样、载歌载舞、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无影无踪、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屈不挠

不伦不类、自吹自擂、一朝一夕、一针一线、五湖四海

朝三暮四、四分五裂、丢三落四、四平八稳、五颜六色

七拼八凑、七嘴八舌、五光十色、千娇百媚、千呼万唤

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军万马、千真万确、千差万别

千变万化、前因后果、千山万水、东倒西歪、南征北战

四、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同时含有近义、反义词的成语)

尔虞我诈、横冲直撞、左顾右盼、新仇旧恨、大街小巷

左思右想、天罗地网、长吁短叹、南腔北调、明争暗斗

生离死别、来踪去迹、东躲西藏、南征北战、鬼使神差

惊天动地、说长道短、同甘共苦、冷嘲热讽、阴差阳错

摇头摆尾、返老还童、欢天喜地、瞻前顾后、同生共死

寻死觅活、昏天黑地、挑肥拣瘦、开天辟地、街头巷尾

东张西望、东奔西跑、手舞足蹈、天崩地塌

五、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含有四个字的近义词)

俯拾即是——多如牛毛、囊萤积雪——刺骨悬梁、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改天换地——扭转乾坤、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突如其来——从天而降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免死狗烹——鸟尽弓藏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品头题足——说三道四、唾手可得——易如反掌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破釜沉舟——义无反顾、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无稽之谈——流言蜚语

狐假虎威——狗仗人势、棋逢对手——势均力敌、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华而不实——绣花枕头、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气势磅礴——排山倒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火烧火燎——心急如焚、弃旧图新——改邪归正、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疾恶如仇——刚正不阿、千里迢迢——山遥路远、秀色可餐——丰姿绰约

焦头烂额——狼狈不堪、千人所指——众矢之的、绣花枕头——华而不实

矫揉造作——故作姿态、千岩万壑——层峦叠障、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脍炙人口——百读不厌、事必躬亲——身体力行、有气无力——无精打采

困兽犹斗——狗急跳墙、殊途同归——异曲同工、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浪子回头——悔过自新、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誉满天下——名垂青史

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原形毕露——暴露无遗

两面三刀——阳奉阴违、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凿壁偷光——悬梁刺股

流星赶月——风驰电掣、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鸾凤和鸣——夫倡妇随、死有余辜——十恶不赦、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瞒天过海——声东击西、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满腔热忱——热情洋溢、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自不量力——螳臂当车

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捉鸡骂狗——指桑骂槐

接袂成帷——摩肩接踵、穷本极源——寻根究底、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穷当益坚——自强不息、穷凶极恶——青面獠牙、一败涂地——全军覆没

截趾适屦——生搬硬套、穷极无聊——心灰意冷、一步登天——平步青云

居官守法——廉洁奉公、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张一弛——劳逸结合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一掷千金——挥霍无度

空空如也——一无所有、神工鬼斧——匠心独运、永垂不朽——万古流芳

空穴来风——事出有因、神气活现——趾高气扬、优哉游哉——自由自在

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神色自若——从容不迫、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十拿九稳——万无一失、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口是心非——阳奉阴违、世风日下——人心中古、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毛遂自荐——自告奋勇、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没精打采——萎靡不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百读不厌——脍炙人口、美中不足——白壁微瑕、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百发百中——弹无虚发、名垂后世——流芳千古、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名列前茅——独占鳌头、同归于尽——玉石俱焚

风姿绰约——秀色可餐、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福星高照——时来运转、磨杵成针——持之以恒、痛不欲生——死去活来

抚掌大笑——拍手称快、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汇集的近义词篇3

汇集的近义词:

搜集收集聚集汇聚

为更好地掌握这个词语,以下是汇集造句:

1、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2、火红的八月,汇集着火的色彩;深情厚意的八月,抒写着兵的情怀;热情奔放的八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3、听着鸟鸣、流水声、树叶的摩擦声汇集成的大自然的歌曲,品味着纯天然的香甜可口的野果,脑中再想象着小动物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嬉戏玩耍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你就真正地与大自然融合在一块儿了。那时,烦恼什么的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你只会享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真正的欢乐!

4、门前一条小河,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是山泉汇集成的。窄的地方,潺潺做响,搭上几块石头,便可涉足越过;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清澈见底,两岸柳丝婆娑,绿草茵茵。

5、泪水,是由一滴滴泪珠汇集而成的;泪水,是由一次次失败形成的;泪水,是由于兴奋、激动的心情导致的;泪水,是母亲那无人知晓的辛酸绘成的。

6、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7、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从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在街道上汇集成一条条小溪。

8、用打听来看人。把获得的信息汇集起来,就可以了解这个人。

三、春夜洛城闻笛 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朝代】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1)洛城:今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4)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5)闻:听;听见。

(6)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7)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小编的答案就到这里了,供大家参考

有心人请留下一个赞鸭!~谢谢Thanks♪(・ω・)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