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有这样一段定义:“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教育。”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传承了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为主要目标;又凸现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重视的技术教育。那劳技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才能更好地担当此重任,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对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教学内容,培植劳动观念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鲜明的课程目标:“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也规定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因素极为广泛,几乎每课都有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如通过学习《家政》中“手缝”、‘洗涤“、“烹饪”、“编织”、“家用电器”、“种植”等课程时,积极启发学生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树立以劳动为荣,以不劳动为耻的观点;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农村、工厂,了解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使他们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粮食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同时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班队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光荣,劳动伟大,我们有机会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用自己的劳动来服务自己,服务他人,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还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每一册教材的“技术初步”中都会安排两、三节“设计制作”课,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剩的废旧材料、边角料进行再利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制作小摆设、日用品等,可以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等。
课堂教学是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渠道,我们每一位劳技教师都应该紧紧抓住这一主渠道,寓教育于劳技课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思想内容,把教育渗透到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在每一节课上之前都要认真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渗透进德育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强化动手操作,磨炼劳动意志
劳动与技术课应把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文化领悟紧密结合起来。光让学生动手还远远不够,因为劳动不只是一时的参与,要形成一种劳动的观念、品质,还需要学生至少在接受劳技教育期间,持续地参与劳动。劳技有利于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一是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二是有利于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体验愉悦感、成功感、责任感;三是有利于他们在劳动技术学习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等等。
许多劳动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孩子能力的锻炼,更是对孩子意志的考验。如在从事缝衣、钉纽扣、择菜、打扫卫生等劳动时,没有细心和耐心是做不好的;而在做菜、烧饭、整理居室等劳动时,没有条理也是不行的;在从事较繁重的农艺或体力劳动时,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更是完不成的。因此,经常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这一良好品质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如在上《钉纽扣》一课时,需要学生动手钉纽扣。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舍不得让他们做家务,更何况是针线活了,所以刚开始钉纽扣时,有好多学生把缝衣针都扎在手上,有的甚至流血了。于是有的学生就不想钉了。我看到后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每做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说你的爸爸、妈妈,在工作时肯定也碰到过不少困难,但他们想到的要让你生活得好一点,即使再苦再累,他们都咬紧牙关挺过来了。更何况你的这点困难对你的爸爸、妈妈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再说,我们还学过不少名言警句,都在提醒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于是学生就要迎难而上了。学生在这些持久、艰苦的操作中能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从而激发起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进而锤炼出吃苦耐劳的性格,增强抗挫折能力,养成了爱劳动的好品质。
三、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劳动品质
劳动与技术课应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校内外劳动与技术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它对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有其独特的功能,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有利于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深化德育教育。
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家政烹调》单元学习后,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在父母的指导下,当一天“爸爸”或“妈妈”,合理安排家中的伙食。在这一天里,学生要完成“确定制作什么样的菜→收集信息→采购原料→择菜、洗菜→烧菜”这样一个过程。星期一一到校,许多同学都大叹苦经,有的说:“当了一天的家庭“煮妇”,可真累呀!”有的说:“平时总嫌我妈烧的菜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昨天我也尝到了辛苦一天还被别人批的滋味了!”但也有同学认为苦一点、累一点值,因为觉得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光荣。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在我校开展的三年级学生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了解花卉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学生通过参观我区的植物园、农林大世界,访问、查询资料等途径,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种植和动手操作方面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持之以恒的品质及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加强成功体验,感受劳动乐趣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劳动与技术的教材也正顺应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里特征,提倡用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使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活动以技术作品来展现。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的作物等。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产生了制作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心里愉悦,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实践活动中,从而真正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教学“家政•烹饪”后,利用班队课开展了一次包馄饨比赛。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一个小组把同学组织得有条不紊,而且效率极高。原来他们在商定好方案后进行了分工:女同学分两组,一组去买主料菜馅,另一组将必要的辅料准备妥当,如油、盐、姜、葱、鸡蛋等;男同学和面、擀面皮、剁肉,最后再一起合作包饺子。他们按照这步骤实行了流水作业,创造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当大家正忙得热火朝天时,他们就让老师和同学来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在这样的活动中更能让他们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升华了集体荣誉感,真正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为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团结协作品质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学习了编织课后,以班级为单位推选几名选手进行手工编织比赛,并对手工织品在劳技教室展览,对比进行评选,并在全校公布评选的结果。许多学生为班争了光。一方面使学生巩固了编织技术,另一方面让同学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学习劳动技术的价值。
正如《纲要》说的那样: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相信我们抓好以上四点,定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
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巩固其祖国的最深切感受。这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响下,我们经常忽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了解一个人与国家的密切关系,真正把自己视为祖国的未来,有远大的理想,并发挥主人的作用。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让学生区分是非,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非法,教育学生有关法律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许多学生都是法律知识的宣传者,他们通过法律等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法律意识,成为守法的好学生。
百年规划,教育导向,作为教育者,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教导和混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祖国的支柱。
5、加强人情教育。
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解释朋友之间的良好帮助外,学生还会背诵朋友的诗,加深他们对朋友的了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庭,老师,学生,友谊。
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是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应该给予一点爱,以实现我爱每一个人的美好未来,每个人都爱我,并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修养吧】注重品德培养树立良好家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孙云晓: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
三、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1、国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祖国的“大爱”。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信念,更是一种行动。
2、作为小学生,爱国就应该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心家乡的变化……在汶川地震后,我们同学们默默地把自己的零花钱节约下来,捐给灾区的人民;奥运会时,我们积极争当自愿者为奥运加油,为奥运宣传;当听到神七上天的信息,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宜昌市在开展三城联创活动中我们争做文明小市民。
3、作为小学生,爱国就应该天天佩戴红领巾,严肃参加升降旗仪式,高唱国歌,眼睛望着国旗,在心中默默地感激那些为今天幸福生活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
4、作为小学生,爱国就应该诚实守信,讲社会公德。在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乘汽车主动买票给老弱病残让座,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爱护公共电话亭,注意关灯,节约每一度电,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滴水,吃完盘中餐,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5、对于公物要爱护好,千万不要搞破坏,也要劝诫别的同学不要破坏公物。这些都是集体财产或者国家财产,应该要学会去保护好它们。小学生虽然对很多国家大事不是很了解,不过也应该尽早耳濡目染,这样利于更好的培养他们对时事变化的敏感度,加深对这个国家和世界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