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别康桥改写为散文

老师满会磨砺你们的,天下文章一大抄,下面的你自己借鉴下再去编辑吧

1

我又再次的来到这康桥!踏过的脚印,随着时光渐渐散去,慢慢的消失尘埃之中。

在过去的那些日子,因为有你,使我的生活不再是一成不变,即使有千万个不舍,但你却一直活在我记忆深处。抬头望星星,怎么如此的闪烁,难道,无法停下一刻吗?当我走时,留下的只有回忆,而我漂流在这条康河里。当我走时,那原本充满生命的康河,变的无奈……。

站在人来人的人群中,我走了,孤单的背影慢慢离去!

2

别了,康桥……

轻轻的离开了这个美丽又令人眷恋的国度,唯恐打扰了这沉静的一切,就如当初踏上西方国土般的静,留下美丽的天空,转身离去。

在那康河的河畔上,一丝金柳垂挂,夕阳将它着上新娘衣裳,她成了这岸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河水看着这一切,静静的投射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康河里油油的青荇,不时随着康河的柔波起舞,多令人羡慕呀!康桥,多么令人眷恋,是我永远的「精神依恋之乡」,在这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河水悄悄的流过榆树下,停下了脚步在此歇凉,水清澈明亮,用清泉亦不足形容,它就像是彩虹那样美,却也容易消逝,撒落在浮藻间,沉淀着异国游子的美梦。

3

再次到康河,旧地重游,很多人事物不再相同,而梦呢?当时的梦去了哪?

找梦…轻轻的撑着船,往康河的上游逆流而去,却只得到满天的星斗,灿烂的光芒,我激动的想唱歌,大声的唱,但是,我不能!我不能打扰了沉静的康河!

离开康桥,为我歌唱的是不发一语的笙萧,夏虫也静悄悄的和我道别,康桥用沉默来掩饰感伤,用沉默向我道别。

悄悄的离开,最爱恋的康桥,就像我悄悄的来探望康桥,轻轻的挥挥手,留下美丽的天空。

别了,康桥……

4

我轻声慢步的离开,犹如我轻声慢步的来;我轻轻的挥着手,任由衣袖在风中摆动,彷佛在跟那西边的云彩再Say good bye!……。

金光闪闪的柳树,我在那河畔边,像是那夕阳中娇柔的新娘,波光里映着那柳树倒影之美,在我的心头如水流波动般的荡漾!

绿油油的荇菜,实湿软的泥土上,水草再水中随波款摆!在康河柔柔的水波里,我跟心只是那其中的一条水草,只因能深深得受到它的浸润……。

那榆荫下的一水池,不是清澈的泉水,而是天空中那美丽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将沉淀着那代表一国游子般彩虹似的梦!

阿~寻找那梦想!就好像称着一只长长的竹竿,向青草更青绿的地方往上游撑去,又好似满满的星辉载满于整船,并在闪耀的斑斓空中吟曲唱歌……。

但是,我难过的不能一同唱歌,悄悄就像代表别的音乐;仲夏的虫儿不再吱吱啼叫,好似为我沉默,沉默笼罩了整个康桥……。

我轻声慢步的离开,犹如我轻声慢步的来,我挥了挥那随风飘逸的衣袖,布袋走任何充满回忆的云彩……。

第三度来到了康桥,心境不同,立场也有了不同……。

傍晚时刻,独自一人来到康河河畔,未通知任何一人,就像当初的我一样,抛下一切地、孤身一人地、毫无预警地闯入这美丽的康桥。漫步康河的河畔,沿着时间的脚步,脑中浮现着记忆中的康河的美…,一直回想着,品尝着那似彩虹的回忆、那短暂又绚丽的美梦…,如果可以,我愿我是康河中的一条水草,沉醉康河的柔波里,永远在也不要醒来。如果可以,就让我在榆荫下醉倒,梦着我还是从前的我、那潇洒的我、不顾一切最真的我…,永远再也不要醒来……。

「梦」,不再完整,而是破碎的梦,沉淀在康河河底,沉淀在我心底,似沉封的美酒般,酝酿愈久愈美,而康河的美、康河的回忆,永远都令我深深地眷恋。

在一次的因缘际会下,那是偶然,却是上天的注定,注定我的快乐是如此的短暂。夜晚到来了,我是否该走了,离开这充满回忆的康桥,星光满天,在这寂静的康桥夜晚里,一切是那么地和谐,听不到一处虫鸣声,好似为我的别离而庄重,今晚的康桥是悲伤的,为我的人生感到惋惜,而我带着这份惋惜,即将告别这回忆的康桥。

再次与康桥相见。

岁月流逝,人事已非,景物依旧。

康桥是这样优美,康河是如此温柔。河畔低垂的金柳,像新娘,在夕阳中娇羞的不敢抬头;那一抹艳影,荡漾在波光里,更荡漾在我的心头。康河的柔波,那似母亲的包容,情人的爱抚,抚慰我的身心。我甘愿做一条水草!在软泥上,随波摇摆起舞。而浮藻间,沉淀的是,揉碎的彩虹,名叫「梦」的彩虹。

寻梦?往何处去?漫溯在星辉班斓中。星光点点,点着灿烂的乐谱。想是放歌吧,但我不能;夏虫也沉默,为此时此刻的愁绪。万籁俱寂,已是别离的曲,静静轻轻悄悄。

在康桥的优美,康河的温柔里,忧亦是忧,愁还是愁;短暂的轻松,片刻的放纵,但终究要回归现实的。该是时候了…

那情感如此断肠,气息冷幽幽,非思非念,此时竟是最浓!惆怅,没有个底,唯独忧伤。愁。

再次与康桥道别。

二、有关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散文赏析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

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

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

文化》)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

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

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

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

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

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

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

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

“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

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

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

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

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

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

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

必带走一片云彩呢?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

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

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

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追悼徐志

摩》)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而

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音节(Internal

rhythm)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烈,

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诗刊放假》

)。反观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

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

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

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

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三、散文诗别康桥

一别之后

两处纠缠

只说三四日,谁知又隔多少年

五六处,康桥边

独抱七弦默默弹

八行书信诉思念

九丈竹篙偏折断

十步虽近,再见康桥如登天

百里康河泛舟难

千山万水家乡远

万条千绪似麻乱,恩恩怨怨理不透,愁愁苦苦道不完

百般曲折又蜿蜒

十月国庆众联欢,独在康桥忆燕山,巨龙长城延天边

九月英国已严寒,家乡富士透红颜

八月人间桂花满,中秋月圆人难圆,谁明白思乡之苦天涯远

七日前秉烛恭香问青天,我生为何要这般?天不应、独泣岭、恰好似

六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花如火,真可恶,偏遇冷水浇花端!心忧忧,好可怜,盼伊盼至

四月天:青葱古树入云端,碧草白云穹际边。翠绿枝柳掩康桥,孤鸭戏水康河岸

三月风轻云又淡,谁料泛舟康河太艰难

只当二月春风送温暖。志摩兄:想不及、料不及,徽音离开你身边。人啊人!巴不得

下一世,你我再遇康桥边。轻轻来,轻轻走,再无离别的辛酸,欲近又远的磨难,辛辛苦苦共同踏过回国的'万水千山,再没有万里相思的心灵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