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示无语的歇后语是什么

表示无语的歇后语如下:

1、不见棺材不下泪——死心踏地

指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知忏悔。也作:不见棺材不掉泪——死心塌地。

2、怀儿婆过独木桥——铤而(挺儿)走险

意思:“挺”谐“铤”;“儿”谐“而”。比喻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3、狗撵摩托——不懂科学

讥讽违背科学规律的人或行为。

4、缺牙巴咬虱子——撞端老

“缺牙巴”的意思是牙齿不齐的人,南充方言说“缺牙巴坐上席”,牙齿缺不容易咬准东西,所以有此说。“碰端了”,即碰巧了,多用来比喻事情的成功纯属偶然。类似的还有“缺巴子咬虱子——过碰”。如来讲经一一佛(胡)说“如来”是佛,如来讲当然就是佛说,谐音“胡说”,形容打胡乱说。

5、【对镜子作揖——自我恭维】

作揖:古时的一种见面礼仪,两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弯,向人敬礼。恭维:为讨好而赞扬。指自己夸自己。也作“对着穿衣镜作揖——自我崇拜”“对镜子打躬——自尊自敬。”对镜子鞠躬——自己恭维自己”。

6、不见棺材不下泪——死心眼儿

比喻非等到亲眼看到最坏的结果,才肯相信自己错了。

二、无语的歇后语是什么啊

无语的歇后语是:

1、死人嘴上贴封条——无话可说。

2、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3、冬天的知了——一声不响,一言不发。

4、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5、傻小子拜年——无话可说。

歇后语的组成:

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

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三、无语的歇后语有什么

内容如下:

1、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2、包办的婚姻——身不由己。

3、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4、霸王别姬——无可奈何。

5、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形容人无语的歇后语有哪些

形容人无语的歇后语有:

1、端别人的碗——服别人管

2、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3、包办的婚姻——身不由己

4、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5、抱着蜡烛取暖——无济于事

6、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7、黄泥已掉到裤裆里-不是屎(死)死是屎(死)

8、羊肉未吃到——惹了一身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