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笔记文言文
1.求一篇文言文的读书笔记
学好语文不愁金秋九月,同学们开始了崭新的学习生活。
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然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其实,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又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
语文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苦海无边,何处是岸?勤奋是舟,规律做桨;老师导航,顺利抵港!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
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
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
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
“思欲丽”,必多写!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
如此,方可谓:“笔磨秃”。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
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
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细思考:学而思,思而得。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求精熟:启。
2.谁能帮我弄几篇古文的读书笔记《晋后略》
○晋武帝
世祖自平吴之后,天下无事,不能复孜孜于事物。始宠用后党,由此祖祢采择嫔媛,不拘拘华门。父兄以之罪亹,非正形之谓,局禁以之攒聚,实耽秽之甚。
昔武王伐纣,归倾宫之女,助纣为虐。而世祖平皓,纳吴姬五千,是同皓之弊也。
○贾后
贾后既杀杨庶人于金墉城,又信妖巫谓“后既死,必诉怨于先帝”,乃覆而殡之,施诸厌劾、符书、药物以含瘗之。
贾后以鹿车出承明东掖东门,诣金墉城,食金屑而死。
○成都王
成都王围京邑,城中鱼肉无出,营巷卖死驴马肉,杂死人肉卖之。
成都王围京邑,城中无菜,采陈韭芥以为膳菜。
○张方
张方兵入洛,诸官府大劫掠,御宝织成流苏皆分剖为马帴。
张方围京邑,决千金堰,千沟渠枯涸,井多无泉。
○荀勖
钟律之器,自周之末废,而汉成哀之间,诸儒修而治之。至后汉末,复隳矣。魏氏使协律知音者杜夔造之,不能考之典礼,徒依于时丝管之声,时之尺寸而制之,甚乖失礼度。于是世祖命中书监荀勖依典制定钟律。既铸律管,募求古器,得周时玉律数枚,比之不差。又诸郡舍仓库,或有汉时故钟,以律命之,皆不叩而应,声音韵合,又若俱成。
◎刘漠
漠少以清识为名,与王夷甫友善,并好以人伦为意,故世人许以才知之名。自相国右长史出为襄州刺史,以贵简称。
○冯播
插字友声,长乐人。位至大宗正,生荪。
○武含
武含字景纬,官历中庶子,迁散骑常侍。以母在日诲云“汝修其意,仕当为尚书郎”,惧进叙有违前言,乃辞常侍,为吏部郎。
《魏晋世语》
刘放、孙资,共典枢要。夏侯献、曹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指谓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
司马景王命中书郎虞松作表,再呈,不可意,令松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形色。中书郎钟会察有忧色,问松,松以实对。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景王曰:“不当,尔耶?”松曰:“钟会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卞伯玉赴中书,诗曰:跃鳞龙凤池,挥翰紫宸里。
杜夷字行齐,为儒林祭酒。皇太子凡三至夷舍,执经问义。
刁协迁尚书令,诏曰:尚书令协,抗志高亮,才鉴博朗,朕甚喜之。
范宁字武子,少好学,多所通览。拜中书郎,专掌西省。居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孔演字元舒,晋国建,与庾亮俱补中书侍郎。于时中兴肇建,庶事草创,演经学博通,又练旧典,朝仪轨制,多取正焉。由是元、明二帝亲爱之。
刘超字世逾,迁中书舍人。时台省初建,内外多事,超出纳书命,以忠慎称。理身清苦,衣不重帛。
徐邈字景山,以儒素坐好学,尤善经传。烈宗始览典籍,招延礼学之士。后将军谢安举邈应选,补中书舍人,专在西省,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每预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烈宗甚爱之。
孙盛字安国,为秘书监,加给事中。笃尚好学,自少至长,常手不释卷。既居史官,乃著《三国阳秋》。
郭璞,太兴元年奏《南郊赋》。中宗嘉其才,以为著作佐郎。
殷浩北伐,江■为长史,■取数百鸡,以长绳连脚,皆系火,一时驱放,飞过堑,集于羌营,火皆燃。
3.阅读三篇课外文言文,并做好读书笔记孔子观于周庙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选自《荀子·宥坐》)
阅读这个故事之后,我得到了两点启示:1.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2.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听信传言,要亲自动手验证。
谋攻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选自《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最光辉的军事思想,同时他提倡的谋略也是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个思想始终贯穿于《孙子兵法》之中。
文公伐原
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选自《国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以诚信立天下,不讲诚信就办不成事,讲诚信就会使想办的事情水到渠成。
4.求500字随笔10篇+名人传、西游记(半文言文版)的读书笔记+8篇读《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西游记读后感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
二、古代文言文散文
1.古代文言散文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意思不止一个。对骈文说,是不用对偶的单笔,所谓散行的文字。唐以来的“古文”便是这东西。这是文言里的分别,我们现在不大用得着。对韵文说,散文无韵;这里所谓散文,比前一文所包广大。虽也是文言里旧有的分别,但白话文里也可采用。这都是从形式上分别。还有与诗相对的散文,不拘文言白话,与其说是形式不一样,不如说是内容不一样。内容的分别,很难说得恰到好处;因为实在太复杂,凭你怎么说,总难免顾此失彼,不实不尽。这中间又有两边儿跨着的。如所谓散文诗,诗的散文;于是更难划清界限了,越是缠夹,用得越广,从诗与散文派生“诗的”“散文的”两个形容词,几乎可用于一切事上,不限于文字。——茅盾先生有一个短篇小说,题作“诗与散文”,是一个有趣的例子。按诗与散文的分法,新文学里的小说、戏剧(除掉少数诗剧和少数剧中的韵文外)、“散文”,都是散文。——论文,宣言等不用说也是散文,但是通常不算在文学之内——这里得说明那引号里的散文。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称抒情文,或称小品文。这散文所包甚狭,从“抒情文”,“小品文”两个名称就可知道。小品文对大品而言,只是短小之文;但现在却兼包“身边琐事”或“家常体”等意味,所以有“小摆设”之目。近年来这种文体一时风行;我们普通说散文,其实只指这个。这种散文的趋向,据我看,一是幽默、一是游记、自传、读书记。若只走向幽默去。散文的路确乎更狭更小,未免单调;幸而有第二条路,就比只写身边琐事的时期已展开了一两步。大体上说;倒底是前进的。有人主张用小品文写大众生活,自然也是一个很好的意思,但盼望做出些实例来。读书记需要博学,现在几乎还只有周启明先生一个人动手。游记、传记两方面都似乎有很宽的地步可以发展。我以为不妨打破小品,多来点儿大的。长篇的游记与自传都已有人在动手;但盼望人手多些,就可热闹起来了。传记也不一定限于自传,可以新作近世人物的传,可以重写古人的传;游记也不一定限于耳闻目睹,掺入些历史的追想,也许别有风味。这个先得多读书,搜集体料,自然费功夫些,但是值得做的。不愿意这么办,只靠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判断力,也可写出精采的东西;但生活的方面得广大,生活的态度得认真。——不独写游记、传记如此,写小说、戏剧也得如此(写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却又得多读书了)。生活是一部大书,读得太少,观察力和判断力还是很贫乏的。目前在天津看见张彭春先生,他说现在的文学有一条新路可以走。就是让写作者到内地或新建设区去,凭着他们的训练(知识与技巧)将所观察的写成报告文学。这不是报纸上简陋的地方通信,也不是观察员冗杂的呈报书,而应当是文学作品。他说大学生、高中学生都可利用假期试试这个新设计。我在《太白》里有《内地描写》一文,也有相似的说话,这确是我们散文的一个新路。此外,以人生为题的精悍透彻的——抒情的论文,像西赛罗《说老》之类,也可发展;但那又得多读书或多阅世,怕不是一时能见成绩的。
2.古代最好的的10篇散文(一)古文(10篇)顺序:篇目→体裁→出处→作者→朝代→补充常识1.劝学→诸子散文→《荀子》→荀况→战国→儒家,主张“性本恶”。
古代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赋体散文、说理散文、游记散文、奏章。2.邹忌讽齐王纳谏→历史散文→《战国策?齐策》→西汉刘向编辑,我国规模最大的国别体史书。
《触龙说赵太后》。历史著作,包括通史(《史记》《资治通鉴》)和断代史(《汉书》、二十三史)两种。
编排体例,包括编年体(孔子编订的《春秋》、左丘明编写的《左传》、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国别体(左丘明编写的《国语》、陈寿《三国志》、刘向编辑的《战国策》)、纪传体(《史记》、二十四史)三种。3.屈原列传→历史散文(人物传记)→《史记》→司马迁→史圣,西汉。
《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均出自《史记》。《报任安书》出自《昭明文选》。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中唯一的通史),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鲁迅称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汉书》(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南朝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也是国别体史书)合称为“四史”(都是纪传体)。
《史记》与《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合称为“史学双璧”。4.陈情表→奏章→《文选》→李密→西晋。
奏章,大臣写给皇帝的文书。5.滕王阁序→骈文→《王子安集》→王勃→唐代→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骈文,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字句整齐、音韵和谐,以四句、六句为主,又称“四六文”。6.师说→说理散文→《昌黎先生集》→韩愈→唐代→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二人合称“韩柳”。《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7.阿房宫赋→赋体散文→《樊川文集》→杜牧→唐代→世称“杜樊川”,与晚唐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过华清宫》。8.六国论→说理散文(政论文)→《嘉佑集?权书》→苏洵→北宋→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文章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9.游褒禅山记→游记散文→《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号半山,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属于“唐宋八大家”。《桂枝香?金陵怀古》10.赤壁赋→赋体散文→《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苏轼→北宋→号东坡居士,其词开创豪放派。
《石钟山记》《念奴娇?赤壁怀古》。
3.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另说,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
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
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三、苏轼文言文代表作
1.苏轼在古文诗歌词作方面的代表作
苏轼在古文诗歌词作方面的代表作(如各类只要一篇,则选其中的第一篇):
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教守战策》、《留侯论》、《喜雨亭记》、《韩文公庙碑》、《答谢民师书》
诗:《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吴中田妇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新城道中》、《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荔枝叹》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水龙吟》(是花还似非花)、《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
2.苏轼的散文代表作1、《留侯论》《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
2、《记游定惠院》《记游定惠院》是北宋词人苏轼谪居黄州时期所作的散文,文中记述了苏轼与二三友人一天愉快的游赏,随物赋形,信笔抒意,以淡雅的笔触,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渲染出一种清新隽永的意境。引人人胜,耐人寻味。
3、《晁错论》《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晁错。这篇文章总结了削藩失败是晁错被杀的原因。
作者认为,晁错被杀,首先有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的压力和受到政敌中伤的原因,但又提出了另一个观点,即晁错自己也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才给了政敌攻击他的机会。同时,作者通过对晁错改革失败的叹惋,表达出自己愿意为国效力但有志难展的抑郁心情。
4、《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5、《石钟山记》《石钟山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文章通过记叙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强调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在艺术上,此文具有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灵活等特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3.苏轼的诗词文代表作分别有那些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①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②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稼说(送张琥)】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
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
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
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
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
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
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
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
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
也,其亦以是语之。
4.求苏轼的十首宋词代表作苏东坡一生写过许多经典好词,豪放、婉约兼而有之。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5、【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9、【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0、【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5.求一篇苏轼的古文苏轼代表了北宋诗文的最高成就,尤其是散文成就为最高,其转益多师,采众家之长,加之其才气横溢,文采风流,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苏轼的许多散文名篇,是诗文革新运动丰硕成果的重要标志,代表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
(一)、苏轼的文道观与苏轼散文的艺术风格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士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答虔倅俞括》)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例如“日与水居”的人“有得于水之道”(《日喻》;此点与《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相同)。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象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史论、政论—苏轼擅长写议论文。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韧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 2小品文史论、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正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例如《日喻》中的两段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