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抒发诗人爱国情感的诗词

1、《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将士们在边塞,不畏苦寒,顽强战斗,他们许下誓言:不打败进犯的敌人,我们誓不还乡。

盛唐的边塞诗是豪迈的,摆脱了以往的低沉伤感,边塞诗变得雄壮有力,将士们付出生命,依然苦之如贻。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位忠勇无双的将军,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梦里又传来了战斗的号角,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辛弃疾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将军的豪情,将军的壮志未酬,在这首《破阵子》中已然十分动人。

3、《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玄宗召李白入京,李白的狂喜可想而知。

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见其得意的神态,自负的心理,李白是那么的踌躇满志。

4、《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把菊花写出万千豪气的,唯有黄巢。

“冲天香阵透长安”,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黄巢借咏菊以抒抱负,全诗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

二、《乙亥杂诗》是不是一手爱国诗

乙亥杂诗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浙江杭州东城马坡巷,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终年五十岁。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仕宦家庭,前辈多在朝廷或地方为官,且在文学或学术上都有著书立说和一定的素养;母亲是位女诗人。这样的家庭,很自然培养了龚氏的文化底蕴。龚自珍所处年代是清中期嘉、道两朝社会变革时期。龚自珍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活动是读书、应考和著述。二十八岁到四十七岁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龚自珍步入官场,于腐败、黑暗的宦海里孤军奋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后,在朝廷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参加了国史馆重修《清一统志》的工作,充任校对官。此间,他广泛结交要求改革时弊和主张严禁鸦片的朋友,在政治、经济、边防等方面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在文学上致力于诗文、词的创作。四十八岁到终年为第三阶段。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四十八岁,由于他“动触时忌”,愤然辞官南归。在南归途中,创作了组诗,后集成《己亥杂诗》;以后回乡任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任讲席。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集成的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文的一半以上。这个诗集只有一种七绝体裁,四句二十八字。就是在这些短小精悍的诗里,反映了龚自珍异常广阔的生活面,书写了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诗集写作的时间共九个多月。但从牵涉时间看,长达四十多年。论人物,有名有姓的就达一百二十多人,从朝廷大学士到家中老保姆。论学术,涉及经学、史学、佛学、小学、地理、典制、金石、食货、礼仪。写行踪,则由京到杭,又由昆山到固安,再回昆山,往返九千余里。抒情怀,则有去官出都、沿路见闻、应接亲友、别墅闲居、风雪长途、妻儿聚会、杭州追悼。述身世,则有师友相会、科场遭际、冷署生涯、著作删存、典籍存佚。其余触景生情、因事记忆的更不在少数。

如此繁多复杂的内容,都被龚自珍收入短短的七言四句之中,无不充分展现了龚氏卓越的才华和学抱。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龚自珍用锋利的笔端触及整个封建官僚制度的著名诗篇。这里他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对当时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人才横遭摧残,一片死寂的政治局面给予了无情的谴责和抨击。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同样,龚自珍借题发挥,托事抒怀,对旧式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龚自珍处于欧美资本主义的魔爪伸向东方、伸向中国并迅速发展的时代。龚自珍就是当时能敏锐洞悉英美等国侵略企图的人,他坚定的禁烟思想,在他南归途中写的几首诗里反映得极为突出。

津梁条约边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这首诗指出了清政府颁布的禁烟条款已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但是鸦片烟馆里吸食鸦片的人却照样门庭若市。近代反对殖民侵略的政治家林则徐就曾气愤地说过:“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清政府内部实际已经形成了一支吸毒、贩毒的卖国势力,这些人利用职权,包庇纵容外国侵略者的鸦片走私活动,致使鸦片走私已成公开和半公开的状态。龚氏以憎恨嘲讽的笔触,揭示了鸦片能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的根源。

勿须多引,龚自珍以尖锐、犀利、变幻的妙笔,囊括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丰富内容,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他读万卷书、用万卷书、志于革新的意象和过人的胆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写下《己亥杂诗》中令众人瞠目的诗篇。

清代嘉庆、道光两朝数十年间,从诗坛上看,人才是十分寥落的。仅有诗可查的,绝大多数亦陈陈相因,创新之才极少。龚自珍在这一时期出现,实在是起了扶衰救弊的作用,其实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己亥杂诗》就其艺术特性来说,处在十九世纪中叶的龚自珍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他是在继承,也是在创新。他的继承,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接受这一面;他的创新,则反映了他敢于揭露腐朽,抨击现实,勇于革新的这一面;所以说正是“艺高人胆大”。龚氏曾评价自己的诗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恃。”

《己亥杂诗》极为全面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的思想意识和思想动态,他强烈的革新思想,又必然影响他的诗和诗风。在龚氏的身后,中国社会的变革猛然以跳跃的形式向前发展,这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从另一方面说,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雄伟的境界,瑰丽的形象,深沉的思想,新奇的观念,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整个诗坛。晚清以来,爱好龚诗的人很多。曾经一度,学龚诗、集龚句蔚然成风,不乏龚自珍忠实的崇拜者,这不能不说是龚自珍及其诗文的造诣和魅力了。人才。

注释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三、体现爱国情怀的诗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赏析: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

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项羽,因为他宁肯战死也决不再回江东。

赏析:

《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最后两句,作者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翻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金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赏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该诗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4、《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翻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赏析: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6、《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

屡经磨难,只因遭逢国有危难,臣子尽忠之时;义不容辞,遂置身于枪林箭雨之中。

时运不济,山河破碎若风卷柳絮;境遇艰难,身世国运似雨打浮萍。

当年领兵曾经由惶恐滩,自勉国士不可有愧;如今北上路过零丁洋,遗憾孤臣不能再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大丈夫自当取义成仁,问心无愧!

赏析: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此诗前二句,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8、《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9、《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10、《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离家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赏析:

《出塞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这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