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及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分布在五、六单元),课外诵读10首(见“附录”)。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词鉴赏题上失分较多。在期末复习之际,本人特就如何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作一些思路上的梳理,并对本册中的部分名篇、名句作一些赏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一定的帮助。
一、明确考点
1.辨识常识。即记忆和了解一些涉及作者、朝代、作品体裁和文化常识等的内容。
2.理解诗意。这是从思想内容角度考查理解能力,包括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等。
3.感知形象。要求考生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4.品味语言。主要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5.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二、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的表意功能。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表现出汹涌澎湃的情态。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传达出诗人超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适之情。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副词。如:“巴山楚水凄凉地。”一个“凄凉”,写尽了诗人无限辛酸的感情。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节奏短促,既增强了韵律感,又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如:“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从视觉角度看,红白映衬,色彩鲜明。“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句中富有色彩的词语,渲染了阴沉昏暗的雨前景象,烘托了诗人凄恻愁惨的心情。
(3)数词: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确数。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第一类: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第三类:思乡怀人。如: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第四类: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两种方式。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互文、双关、衬托、对比、对仗、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四)重视书面表达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应注意书面表达。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也可用阿拉伯数字带上括号)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指的是见解能够自圆其说。
三、重点示例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
(答案: 1、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本意: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哲理1: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哲理2: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即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等)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的理解。
3.试赏析这首诗。
(答案:1.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3.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三)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3.试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些赏析。
(答案:1.这首诗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2.含义之一:“惶恐滩”、“零丁洋”指两个地名;含义之二:惶恐忧虑的心情和孤苦伶仃的感觉,写出了形势的险要和境况的危急。
3.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这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已经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四)饮酒(陶源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怎么理解?
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4.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和消极的意义?
(答案:1.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是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2.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看见了悠远的南山。此句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3.景物描写。鸟倦了,也知还家,人,更不应奔波于世俗官场,而应回归优美宁静的大自然,做到真正的返朴归真。
4.陶渊明是个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渴望自由的淡泊,独善其身的人。积极的一面: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消极的一面:但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其身,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上说,他的退隐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
(五)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自挂云帆济沧海。
1.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
3.本诗是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答案:1.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是: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3.①巧用历史故事;②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③跳跃式的结构。总之,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的,是乐观向上的。)
(六)本册中其它重点诗句的鉴赏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极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词人对历代受苦受难民众的深切同情。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移情于物,对新生命进行热烈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两句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议论而不离写景,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操,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二、八级上册古诗词18首赏析
1.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18首
望岳(东岳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西岳华山)西岳岭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望岳(南岳衡山)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星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满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使至寒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书后十首古诗 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烈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鹏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静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说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跪求:八上语文十八首古诗我这个是北师大版的语文古诗
《小石潭记》柳宗元
《望庐山瀑布》李白
《站立起来的水》伊路
《游高粱桥记》袁宏道
《游高粱桥记》袁中道,跟上面的不一样
《白洋潮》张岱
《黄生借书说》袁枚
《敕勒歌》不知
《凉州词》王之涣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
《使至塞上》王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夜雨寄北》李商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如梦令》李清照
《声声慢》李清照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就这些了,希望能帮到你
我其实就是一个7年纪升八年级的,我手里有书
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赏析《桃花源记》赏析【注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捕鱼为业:以打鱼为职业。
为:动词,作为。○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顺着,沿着。
溪:(一条)小河。行:行进,这里指划船前进。
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
○交代桃花源发现起因。“忘路之远近”。
预示进入奇境,又为下文“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伏笔。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忽然,突然。逢:遇到,碰到。
夹岸溪的两岸。数百步:这里指在几百步远近的范围之内。
落英:落下的花瓣。一说指初开的花。
缤纷:叠韵联绵字,用来比喻多,纷繁杂乱的样子,这里是纷纷扬扬的样子。○写境界之异。
“忽逢”表明无意中发现。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甚异之:对这种景象感到很惊异。
甚:副词,很。异: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之:代词,指以上所叙景象。复:副词,又,再。
前行:向前走。欲:想,要,想要。
穷:动词,彻底弄清。其林:那桃林。
其:代词,指桃花林。○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
写武陵人无意中进入通往桃花源的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得:获得,得到,见到,这里可译为“发现”。
一山:一座山。仿佛:双声联绵字,似乎。
若: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叙事实大体如此。可译为“好像…一(似的)”。
○穷林而得山,山又有口,步步引人入胜。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6)然开朗。
便:副词,就。舍:旗弃,扔下。
初:副词,表示时间,开始时。才通人:仅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刚刚(能够)。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跨入一个新的天地。土地平旷(kuàng),屋舍(sh色)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6)交通,鸡犬相闻。平旷:平坦宽阔。
旷:空阔,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交通:交错连通。鸡犬相闻:(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景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xī)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0),并怡(yí)然自乐。
其中:那里面的人。往来;来来往往。
种作:耕种劳作。衣着:指身上的穿戴。
悉:副词,完全,尽。如外人:和外面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黄发:指老人,旧说老人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以指代老人。
垂髫:小孩垂下的头发,用以指代小孩。并副词,表示不同对象都发出同一动作,可译为“都”、“全都”。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写桃花源中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气氛。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见到一片充满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乃:副词,就所从来:从何而来,从何处来到这里。名词性结构。
具答之(渔人)全都回答了他们。主语渔人承前省。
之:代词,指桃花源中人。便要(ya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的同音假借,邀请。作食:做饭。
○渔人与桃花源中人相见。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闻:听说。此人:指武陵人。
成:都。问讯: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shuài)妻子邑(yi)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i)与夕人间隔。自:自己,桃花源中人。
云:说。先世:前代祖先。
避秦时乱:意思是在秦代时候为躲避战乱。率:带领。
妻子:老婆孩子。妻:妻子。
子:孩子。邑人:同村的人,乡亲。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不再离开这里。
复副词,再。焉:代词,这里。
遂:副词,便,就,于是。间隔:间离,隔绝,不通消息。
○桃花源中人自述入山原委“避秦时乱”影射现实。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问渔人现在外界是什么韩代。今:现在。
何世:什么朝代。世:朝代。
乃:副词,竟有“意外”的意思。不知有汉:不知道有过汉朝。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魏朝和晋朝。
○五百年朝代更替全然不知,真是目空今古。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此人:指渔人。为:介词,向。
具言所闻:把所知道的全都讲出来。皆:都。
叹惋:叹惜。○叹惋外界屡遭世乱。
衬托世外天地的安乐。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馀人:村里其他的人。复;又。
延:邀请,引导。皆出酒食:都摆出酒肉饭菜招待。
○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很好客。停数日,辞去,停数日:停留了几天。
辞去:(渔人)向桃花源中人告辞离别。句中主语承前省。
此中人语(yǜ)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人:指桃花源中人。
语:动词,告诉。云:动词,说。
不足:不值得,不必。为:介词,跟,向。
外人:外面的人。○叮咛不要向外界传扬,为下文重寻不见、与世永隔伏笔。
通过问讯、款待和嘱告,写出了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和真挚,并借其“避秦时乱”的来历,影射当时晋宋易代之乱。既出,。
4.八年级上语文诗四首之赏析没明白你的“赏析”是什么意思,是译文?归园田居·其三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使至塞上》译文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渡荆门送别【译诗】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更加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登岳阳楼(其一)【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5.人教版八上语文课后古诗赏析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
3、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
5、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不废江河万古流。
7、_______________,青春做伴好还乡。
8、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9、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10、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1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
1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
1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
14、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
15、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17、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18、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19、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20、_______________,占尽风情向小园。
21、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
22、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
23、壮志饥餐胡虏肉,_______________。
2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
2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26、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28、金玉其外,_________。
29、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31、莫道桑榆晚,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
33、他山之石,_______。
34、_________,行万里路。
35、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毁于随。
36、非淡薄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俭以养廉。
38、_________,行者常至。
39、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
40、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
41、_________,勿施于人。
42、_________,其怪自败。
43、_____招损,____受益。
44、_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
45、_______有所短,_______有所长。
46、城门失火,________。
47、________,不如归而结网。
48、人无远虑,________。
49、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
50、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
51、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
54、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56、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
57、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58、_________从鱼跃,________任鸟飞。
59、_________,则不如无书。
60、前事不忘,___________。
6.八年级上册的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赏析和思想感情《长歌行》今译: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野望》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熟读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早寒江上有怀》[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想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题解]: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这是一首抒情诗。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
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
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
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
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
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约10550个字。
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赏析
江苏省如东县孙窑初级中学(226402)宋彬斌
《春望》赏析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泊秦淮》赏析
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写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次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写诗人的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七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
三、八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
对于八年级的语文来书语文知识不只在课本,课外的学习也很重要,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集,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集(一)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其实也是自况。【练习】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贞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现的画面。严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毫不动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好似亲密近邻。(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远大抱负,又充满了对朋友的真挚的情谊。赏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示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诗句一改古代许多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练习】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集(二)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意】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赏析】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这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练习】 1.“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诗人为什么“怆然而涕下”?
感叹时空无限,人生有限,壮志难酬,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意】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赏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示例: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既写出了山水景物,真是诗中有画,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愉悦恬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练习】 1.《终南别业》作者是唐(朝代)王维(姓名)。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小谢: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眺为小谢。览:同“揽”。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和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八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集(三)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诗人与相爱的人难得见上一面,分别时更是难分难舍,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残”字给人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者以春蚕和蜡炬自喻,“丝”与“思”谐音,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奇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练习】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思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意】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举头仰望,天上寒月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千头万缕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
【赏析】这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书写离愁的词作。上片写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下片劈空而来,似波涛汹涌,将全篇推向高潮。作者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形象,自然的表达出来,感人至深。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练习】 1.《相见欢》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 2.这首诗下片直抒“离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请再写出两句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古诗词。
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千头万缕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这句话用丝喻愁,将词人那种时刻萦绕心头的难以化解的“离愁”写得生动可感,十分形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意】此诗作于长庆三年(823)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京城街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远胜过绿柳布满京城的春末。
【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早春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绝胜”一词是远远超过的意思,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景色对比,着力赞美早春之美,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练习】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飞来峰上一座高高的塔,站在上面可以看见日出。不怕有云彩挡住我的视线,都因为登高望远心胸宽。
【赏析】《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八尺是一寻,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千寻塔高。第二句“见日升”,从一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这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