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读书的散文

爱读书是一个好习惯,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爱读书的散文500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篇一:爱读书

我自小时候就很爱看书。

自我开始认字,我就爱上了书。漫画书,讽刺幽默的传统漫画、叙事的多幅或连环卡通漫画、探索性的先锋漫画都吸引了我;科技书,神奇而现实的打动了我,让我也有了做一个科学家的理想;故事书,用有趣的一个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吸引了我。

当我第一次走进图书馆,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里面整齐地放着几十排书架,上面摆上了无数的书,看的我眼花缭乱。我顺手拿起一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里面的故事情节马上就吸引了我。历经千辛万苦,福尔摩斯和华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案子。特别是一个个惊险的瞬间,让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本书(当然,我最佩服的是福尔摩斯的智慧了)。

自那以后,我便在常书海中穿梭了。当打开一本书时,就好像轻轻感受到杨柳风扑面而来;就好像慢慢感受到杏花雨从天而降;就似乎全新体验到竹林带给你的轻松与快感。而每一本书与每一本书之间的风格又迥乎不同。读《伊索寓言》后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滋味,让你顿时豁然开朗。在笑过、乐过、哀过、伤过每则寓言中的主人公后,你便会记住不能和这个人一样自私、自立、自弃、自卑、自负……要像那个人一样自尊、自爱……

现在,我最喜欢的书是《未解之谜》,我从里面学到了许多知识,像:百慕大三角的谜团,UFO的谜团,我现在都知道了。它已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

我对书总会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读书可以结交朋友、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所以我爱读书。

篇二:爱读书

我很喜欢读书,同学们都叫我“书虫”,我吃饭时读书,坐车时读书,早晨起来,我不刷牙不洗脸也读书。

有一次,老爸给我买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很喜欢看,正当我读到,“两组猎狗成钳形之势将猴群包围起来……”时,老妈走过来说:“子皓别看书了,该睡觉了。”我心想:等爸妈睡了,我继续看。于是我偷偷把书藏在枕头下,上床睡觉了。

躺下后,我一直没睡直到三更半夜,等我听到客厅没什么动静的时候,我就慢慢拉开抽屉,把手伸进去,开始翻找起来。咦?这个圆的应该是兵乓球,这个方块,应该是魔方,这个圆柱形的应该是手电筒了,我刚要抓起,因为我太重,床板发出“咯吱”一声,我急忙装睡,可是没什么动静,于是我再次把手伸向手电筒,拿起后飞快地钻入被子,从枕头下拿出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停也停不下来,我看的很紧张,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就好像进入了故事的情节,与主角在一起探险。正当我看的起劲的时候,盖在我身上的被子被掀开了,我回过头一看,用手电筒一照,只见一张白色的大脸是老爸,这下是“杯具”加“餐具”了……

我这样看书的经历只有一次,比如做作业看书,回家时看书等等,不过这是第一次被发现,看来我看书要看时间不能无时无刻看书,下次要吸取教训。

篇三:爱读书

大家都说小鸟爱蓝天,老鼠爱大米,但要问我最爱什么,那就是书了。我可是个名符其实的啃书族,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我啃书的故事吧。

事件一:夜读。那一天晚上,我正看着书,正看着一段精彩的片段,铃却响了,然后妈妈就说:该睡觉了。随手就给关上了灯,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合上了书。我在心里想:妈妈真烦人,每次我看到精彩的地方就关灯,你有政策,我也只好想对策了。对了,外面不是有个手电筒吗?我可以用它来看书呀!一想到这,我就赶紧跑到妈妈的卧室门外,听了听妈妈已经睡着了,我就赶快跑到电视桌,拿起了手电,一路小跑跑到卧室,看起书来,直到瞌睡了,我才放下书,去睡觉了。

事件二:课堂读书。那一天,我正上着英语课,可我是身在课堂心在书中,下课时排了老长老长的队才借到了书,可是我还没有翻开书,上课铃就响了,唉,上课铃,你为啥不能晚点来呢,那样我就能多看会书了。只能用这种办法了偷看!我旁边的一位同学自愿当起望风的。他前几次都好好地提醒了我,可他也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啊,可想而知,我们双双落网,被抓了个现形。

篇四:爱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这句话十分贴切,人需要不断地从书中学到新知识。

从小时起,我就开始读上了书。不过那时的我并不识字,只是在睡觉前,让妈妈给我读一读《幼儿画报》。里面精美的图画是我的最爱,有时还不等妈妈读完,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下一页去看那些惟妙惟肖的插图,这令当时的我感到十分新奇、有趣。等我长大点了之后,妈妈开始给我读各种童话书,从《安徒生童话》到《格林童话》,从《365夜》到《1001夜》,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着了魔。每天吃完晚饭都缠着妈妈给我读故事,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令我记忆犹新。

在上了小学一年级后,我认识了拼音,便开始读一些带拼音的小书。我比原来读书的时间更长了,因为我可以随时随地的读书,不再只是晚饭后的那几小时了。但这时我感到自己读书还有些吃力,毕竟读书时还要先认字。随着我不断的学习,我可以读没有拼音的书了。虽然不认识多少个字,但起码能在没有拼音的帮助下自己读书了,这对我来说是个超越。渐渐地,我认识的`字多了,就开始读一些字数偏多的书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墉的《成长.成功》那一张一张的纸上,记录了一个孩子家庭成长所经历的各种故事。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从书中得到知识和快乐!

篇五:爱读书

谈起我,眼睛大大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两根又浓又粗的眉毛和一张圆圆的脸蛋。单个看没什么特别的,但凑起来却显得不错,对了,我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爱读书。

说起我爱看书,亲人们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因为我爱看书给我起了好几个外号:“书呆子”、“小书迷”、“书痴”……既令我开心,又令我不服气。

说起我爱读书,这儿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一次,我将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做完,就跑到书柜前,拿出新买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越看越入迷,一分钟,两分钟……半小时,一小时……转眼间,时间已过去了两个小时了!我仍然盯着书看,眼睛也渐渐模糊了!我睡着了,梦境竟也是关于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的,我去游览了世界各地,见了各种奇怪的疾病,了解了动物、植物、气候……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有人叫我:“快点吃饭了,都快九点四十了!”啊?怎么回事?我不是才吃过“饭”吗?妈妈生气地说:“胡说八道!我什么时候做饭了?快吃饭!都睡了整整一个小时了!”“啊!原来去世界各地游览是梦呀!”我一拍脑门说。

你们评评看,我是不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如果是,我也希望你能来崇文街小学205班找我——魏玉琢,希望我们成为好朋友。

篇六:爱读书

大家好,我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密晶晶,今年十岁了,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先听我介绍自己吧!

我长着一双圆圆的大眼睛,耳朵大大的,鼻子挺挺的,嘴巴红红的,留着一头乌黑光泽的长发。脸蛋儿像一个圆圆的红苹果,非常可爱!

我的优点是上课爱回答问题,老师时常夸我是个积极发言的小朋友。

我喜欢看书,经常一看就是一天。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家里看书,没过几天就看完了我所有的书。但是我还想再看一些童话故事。但是家里没有这些书。我就想图书馆的书一定很多呢!于是我就跑到图书馆。到了那里我便问图书馆的阿姨:“我想借本书可以吗?”阿姨说:“你想看什么书啊?”我迫不及待的回答道:“我要看童话故事。”阿姨说:“有,我们这儿的书啊可全了,应有尽有!”“太好了,太好了!”我在阿姨的帮助下找到了我想看的书,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图书馆下班时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可我还没看够呢,急死我了!好心的阿姨又给我介绍了《寓言故事》《谜语大全》《一百个问题》几本书让我借回家看。这下好了,回家也不用担心没书看了!瞧!我看书就是这么着迷!

书籍是人们进步的阶梯,我喜欢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冲浪。我爱读书,我很快乐!

篇七:爱读书

课余时间,谁都有自己的天地。我却是总喜欢与书紧紧联系在一起。

书,仿佛是座长亭,在我跋涉了千山万水之后,让我歇歇脚,让我忘却暂时的劳累和烦恼。我与书相伴,无怨无悔。《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封神演义》……这些都是我曾经读过的书。

书,不仅陶冶了我的情操,还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在知识进取的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高尔基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人们常言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朋友,告诉你吧,当我翻开《奇闻怪异故事大观》第一页时,我就被其中所收集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奇闻怪异的事所吸引。《离魂病》、《外星人的抢地劫》、《百年巧合》、《女神探》等惊心动魄的故事,带我进入一个个神秘的奇境异地,使人流连忘返。

书,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趣味横生、美妙动人、启人心智的故事,给我打开了一扇扇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思维、探索世界的窗口。看着这些书,我仿佛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飘荡着、飘荡着……

啊,博览群书,神游书海,它让我知晓了“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的中华灿烂文化;它让我领略了千种山光水色,万般民情习俗。

我爱读书,这是我唯一的爱好。

篇八:爱读书

在我们班,每当提起我这个阳光而又乐天派的小男孩,大家都会把我和“笑”联系在一起。因为在学校里,幽默搞笑可以算是我的强项了,但在学校背后,我还有静的一面呢!那就是爱读书,为此还闹了不少笑话。

那是暑假的一天,妈妈去买菜,我只好“独守空房”。妈妈前脚刚迈出门,我便把自己的房门关上,拿出了书,因为只有书这位好朋友才能帮我消除孤独。渐渐的,《马小跳的故事》把我的心紧紧揪住,我时而被张达的大嘴所惊愕,时而被唐飞的企鹅肚所逗笑,不知不觉便身身临其境,忘却一切。

“为什么不开门!”一声怒吼把我吓一跳,猛然后头,只见妈妈怒目圆睁,后面还跟着气喘吁吁的爷爷和奶奶。我一脸茫然地望着他们,自己没干坏事呀!原来妈妈买菜回来,由于没带钥匙,摁了几次门铃也不见动静,以为我出了什么事,便急忙跑到爷爷家取钥匙,爷爷也怕我有什么意外,也跟来了。当看到我安然无恙,才送了一口气,弄的大家啼笑皆非。

可是,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爱读书吗?因为在书中,我时而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粗犷塞北;时而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清丽江南……在书中,我可以与孟子、孔子对话,可以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攀谈,还可以向泰戈尔请教,与鲁迅、巴金会面……正所谓“饮茶书窗前,悠然见前贤。”

这就是爱读书的我,你爱做什么呢?请告诉我吧!

二、关于读书的散文

关于读书作者:耳东曾经爱书近乎痴狂。

至今仍然能很清楚记得第一部读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早忘了是向谁借的,书前大约撕了有十多页,书尾不知撕了有多少页,每一页纸都卷着边,稍用力大一点,就会撕破。那时候,我的年龄应该还很小,应该不超过十岁。之前,除了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似乎也没有什么适合那个年龄的孩子阅读的书籍。

其实,对于我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主要内容已经记不起多少了,仅记得主人公的名字,还有一段略微暖昧的描写。至今想起来,仍然会为自己能记得这段描写而有些羞愧。年少时光,整个世界在我的心里还是一片空白,那些能剌激得心怦怦乱跳的情节现在读来平淡无比,只是一种很意像的描述,与现在的下半身写作相比,用天上地下犹不可比。

那个时候,只要能找到的小说,不管内容精彩与否,走路看、吃饭看,甚至上课也偷偷看。也许正是那个时候的积累,很多时候,我宁愿一个人缩在他人视线不能及的角落,用那些残留在记忆中的文字构建起的画面,来串起我的成长,我的快乐,企望它们淹没现实的生活。

曾经那样持久、痴迷的沉缅于文字带给我的欣喜中。

可现在,那种痴迷于一个故事情节的情形已经没有了,不知是书在我的生活中已不再显得奢侈,还是现实中太多的诱惑让我不能够再那样持久、那样痴迷的沉缅于书中。尽管,总是习惯在床头触手可及的地方堆放一些书本,可渐渐浮燥起来的心让我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从前那样,得着一本书,就一气儿看完。也许正是那个时候的阅读方式,让我对于借阅这种获得书籍的方式始终产生一种排斥。更不喜欢时下盛行的网络阅读。

我所想要的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当夜深人静,或者一个静静的午后时分,一个人,倚在床栏上,最好是夏日,躺在阳光照射的窗前,一只柔软的布艺沙发,身旁是刚擦拭过还泛着水色的地板,手中是盈盈一握,散播着好闻的墨香的书,阳光从窗口泻下来,照在地板上,散射开的余光恰到好处的照亮着书页。读一段,沉吟片刻,没有人再催着提醒我还书的期限。我可以从从容容,一个字一个字细捋出人物关系和故事的脉胳。

书架上满满的几架书,有些书好多年都没有翻一下,但每次收拾屋子时,还是会用目光一本一本的抚摸它们,目光掠过书脊,书中的内容便闪现出来。我总会微笑着迎合这些记忆。

拥有这些书的同时,也沾染上一种不良的习惯,总是在一本书还没有读完的情况下,又拿起另一本书,多数时候,目光和思想都浮游在一些看似浅显的句子里,然后思想便如脱僵的野马,任着想像散开,这样的时候,我总是会想,也许,书里的故事就在我身上。

只是,它们发生在远离我的另一个城市。

很怕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喜欢读书,每当看见引用大段文字装点的文章,心里总是有一些惶惑。细想起来,如果不是再把那些读过的书找出来,我甚至不能完全无误的描述出一些精彩段落的原句。这让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读书。于是,惶惑更甚。

可我仍然喜欢现在的读书方式。

书,如果不作为专业探究的工具,就应该成为如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一样可以愉悦我们的生活用品。即便有时候并不为了阅读,只是手执一卷,只是任着目光痴然的望着窗外,想起从前,想起远方,那盈盈一握的书卷,便成了贴心的伴儿。因为,它除了吸纳我们的故事,还可以将它们流传开去。

读书,始终不是读给别人看的……『散文天下』关于读书作者:一帆枫叶��读适合你的书如果你的专业不是文学,你大可不必去读那些被称之为名著的书。

对一个普通的爱书者,他不必认为读某部书是“必要的”。许多名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沉闷而拖泥带水的,如果你看十八世纪的书,其中会有大段大段的道德说教,而十九世纪的名著里充斥着毫我意义的景物描写,你尽可以跳读,甚至因为这些原因干脆不去读整部书。不要由于看不进去这类书而怀疑自己,大多数时候这都不是你的错。有些作品是由于它的作者出了大名,被胡乱选进了文集,如果读雪莱的《猫》,你是无法从“一只猫咪真痛苦,确确实实不舒服”这样的劣句中感受到诗之美的,那不如忘掉它!

总之,你和适合你的作品应该是一见钟情,这种钟情不要受社会意见的左右。

许多名人和名著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但不必是你个人必须欣赏的。你个人的原则应该是率性而读,你的阅读应该带给你最大的快乐,让你看了第一段,如果不看第二段就会当场憋死。

此外,人的年龄与接纳性有着极大的关系,这就像河水的发展,在上游它是涓涓细流,而它的中下游会越来越易于囊括更为广大的东西;也像树的枝头,每一时刻它都在寻找高于现在的高度。所以如果你的年龄刚好适合琼瑶,那就坦然地读她。等你长大了,你自然会得到更为高级的东西。

读书如饮酒读书不要以功利为目的,比如通过读书成为作家和有名的学者,或者通过读书能在聊天的时候力压群儒,或对女朋友交谈时口若悬河。读书只要使你笑了,哭了,使你思索了,就完全达到了目的。它就像饮酒一样,只是陶醉足矣,根本不必作出诗来。而且你(不能)像酒鬼一样,对酒产生崇拜,这恰恰是读书人的大敌。一个读书人能否做出伟大成就,取决于他与书的正确关系。他必须是爱书的,但又不能溺死于书海。

1856年4月11日,马克思写给女儿劳拉一封家书,他说:“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旨。”

你不要把读书变成苦读,当成艰苦的任务,否则难免做出些头悬梁、锥刺股之类的傻束,这种作法不要说是为了欣赏,即使为了赶考,也再蠢不过。试想,困到了必须靠头发的牵痛和铁针刺皮肉才能不倒下去的程度,你的阅读还有什么愉快可言?何不先去大睡一觉,然后悠闲自得地读上几页。

一岁读一部书不要认为一岁读一部书这个目标太低了。如果你能活70岁,你将读70部书!你可以随便找一位朋友,让他开一个读书清单,你会发现,他列不出70部。

10岁以前,你不可能一年读一部书,那时损失的10部要在中学或大学时代补上,这意味着,学生时代你将每年多读2至3本书。这并不算多,因为这恰是你读书的季节。

困难的是,30岁以后,当你从事与书关系不大的工作时,你还能不能一岁读一部书?如果不能,你将是一个因精神世界贫乏而未老先衰的人。

对于少数爱书如命的人,一年只读一部书又是一个忠告,在信息时代,一年读许多书的人,无疑将会显得呆头呆脑,因为他在这个时代必须应付的许多事,都由于滥读而贻误了。在今天,读书破万卷的人,下笔定无神。这个时代有更多的方法带给我们欢乐,

读书已从求知和娱乐的主导地位,降低到与影视、广播、磁带、唱盘、报刊、旅游同等的地位。青年时期读书不必贪多,以求得更广泛地融入生活之中。中年以后不要放弃读书,

它可以保持浪漫、天真、年轻、清醒。

保持你的书橱英国作家阿斯查姆在《校长》一书中,记述了他最后一次拜访简·格雷夫人的情景。那天,格雷夫人坐在窗子旁,正在阅读苏格拉底关于死亡的精采篇章。当时,她的父母正在远处花园里游猎,犬声相吠,喊声越窗而入。作家见她不随家人出猎而独自倚窗读书,便惊讶不已,但格雷夫人说:“他们在花园里得到的全部快乐,远远不及我在柏拉图的书中得到的多。”(苏格拉底的言行全部记载于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书中。)书籍就是这样一种奇幻的东西,如果你能在印刷品时代日渐远去的时候,在你的房间保持一套书橱,你将把持住明洁的性情,因为读书比任何一种愉悦的方式更需要心智的宁静,也更能带给你安详。在越来越躁动的世界里,书籍会给你一个栖息地,它是另一个世界,收藏着许多人、许多时代、许多地域的传奇。它所赋予你的思想远比现实生活赋予你的更为生动,正如湖水里反射的湖光山色总是比真实的湖光山色更加美丽迷人一样。

三、一篇关于读书的散文

中国历来崇尚文化尊崇读书人,书香门第是对一个家庭最高的褒奖,读书人文化人令人尊敬,所以在旧时大门上的“门对儿”几乎都重复这样十个字:“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些人家索性镌刻在大门两旁。

时至今日,无论商品大潮如何上翻下滚,培养孩子读书的观念始终不渝,“书香”依然是世间最让人艳羡的“香”,在书香面前,什么花香、酒香、肉香都要退避三舍逊让几分。程颐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解缙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从小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解缙家对面是一家财主,门对富豪家后院的竹林。大年三十早晨,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以读书为标榜。

粉碎四人帮以后,书店每每来了新书人们常常要排队购买。但如今,书店门可罗雀。笔者目光所及,很多人是有钱,但是很少光顾书店。

自从改革开放,人们的工资里有了书报费一项。可是好多人,临到报销是托门子、拉关系,开几张买书的发货票,充作门面。

要读书,首先是藏书。说起来国人的藏书,让人汗颜。2006年,我国人均拥有藏书量为0.39册。上海的人均拥有藏书量最多,为4.48册,安徽省最少,人均为0.15册。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经验交流会上获悉的。这组数字虽然陈旧,时至今日我想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看过一幅漫画:有人将“新华书店”的牌子中的“书”字扛走了,换了个“酒”字,倒也切中时弊。

解放以后,八路军进城先在显要之处建邮局和书店。十分不明白现在一些县城,书店是退避三舍,羞于见人。有些书店是名存实亡,鲜有像样的图书。余以为书店是衡量一座城市的品位的尺度。一座没有像样的书店的城市,是一座废城、一座废都。

那时曾流传一个笑话:说是有人到书店买书。对服务员说:“同志,有白居易的诗集吗?”

服务员说:“没有,我们只有白乐天的诗集。”

“那我不要!”

但是如今书店举步维艰,只有武侠……白乐天投笔从戎耍起了大刀!

对藏书的破坏,无过于文革。很多家庭藏书付之一炬。其中不乏,至今按页论价的宋版书。当然就更谈不上读书了。

后来改革开放,许多工厂建立了图书馆。学习之风气遍及全国。但是后来国企改革,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一组数据: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有关人员介绍,“十五”期间,通过实施“两馆建设项目”,我国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目标,各地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事业经费都有明显增长。2005年,各级图书馆的财政拨款达27.7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近一倍;人均购书费为0.457元,比2000年增长59%。

2006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为0.508元。最高的是上海,为7.904元;最低的是海南省,为0.081元。据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透露: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仅4亿册,人均0.3册,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2册的标准;全国公共图书馆一年的公共经费,人均不足0.3元。

2008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995万册,落后于上海(6394万册),居全国第二;江苏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796万册,居全国第三;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179万册,居全国第四;山东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141万册,居全国第五。

2008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1.3元,落后于上海(7.61元)、天津(2.8元)、北京(2.13元)、浙江(1.53元),居全国第五。

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在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