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爱玲散文集***流言***大概讲什么

出名要趁早。《流言》是她一本散文集,收录了她1943、1944年的陆陆续续写的一些东西,将散见于报端的文字,集中在“流言”两个字下,书名取自“WrittenonWater”,水上写的字,说它不持久,但是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书中所谈的内容并不集中,谈到吃,谈到看书,谈到画,谈到她可爱的姑姑和她热情的朋友炎樱,还有一些序,里面还闪现着那时上海另一个女作家苏青的身影。一点点的,可以渐渐看到那时的上海,那时的张爱玲。

比起她的小说来,散文显得更加有人气些,生活的气息浓浓的溢出来,像是刚盛出来的米饭的热气,不像小说那么的苍凉。张爱玲,此时只是个聪明,有些慈悲又有些刻薄的上海女人,对着你说,甚至,有时还非常的幽默。是的,这个集子,还有着张爱玲的可爱,她和姑姑、朋友一起,生活得热热闹闹。

不过,这毕竟不是张爱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整个集子里,最让人难忘的几篇,却都是典型的张爱玲的风格,一个苍凉的手势。

一是《私语》。追忆的是童年琐事,但是却不是普通的童年,写到他的父亲和弟弟,“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写到父亲和母亲离婚后的情况,一个敏感倔强的小女孩,还有她癫狂的父亲。“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并没有斥责和控诉,只是在多年之后,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慢慢说当年自己的事,平静的语调掩盖了一切。

还有那篇流传甚广的小故事,《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你也在这里吗?1944年左右,是张爱玲人生美丽幸福的时刻,也是陷阱,是劫数,这段时间,她认识了胡兰成,并且不顾众人的反对嫁给他。这段婚姻,持续到1947年。

只顾着说这个集子,忘了说这本书的插图了。图画本是最近出书经常采用的形式,图片和字结合,有更多的内容。比起以前《流言》的版本,增加的图片,让文字显得立体。负责图文编纂的陈子善真是让人钦佩,将张爱玲在文中提到的种种物什,都想办法展示给大家看,旧报纸、建筑、老照片,连《蔷薇处处开》这样老电影的剧照都有,实在是有一番工夫的。其中最多的是张爱玲自绘的插图,不是很美丽很精致,但是让我们看到一个自娱自乐的小女人的样子。

想来,若是当时的人读起张爱玲的这本书,定然是像我们现在读到时尚杂志上的专栏的感觉。张爱玲那时的生活,在普通人看来,一定是一件华美的袍子。而,在她自己,虽然享受着书画、京戏、吃食,还有爱情,但是终究,还是要忍受袍上的虱子。

最普通荞麦

张爱玲自小就有绘画的天分,目前所见她最早的画作是中学时代的漫画《某同学之甜梦》,原载1936年12月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第四期,画的左下角有她的英文签名AiLing。

二、《流言》读后感

    这本书,有满书的佳言警句。书中的很多话语长久地留在我的脑海中,让人与之产生共鸣让人慨叹让人对这个女子不得不刮目相看。这就是张爱玲的《流言》。

    张爱玲的《流言》,收录她1943到1944年所写文章的一本散文集。该散文不同于她的小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她的童年,她的亲人,她的朋友,通过她的详细的描述,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烬余录》。写她在香港的战乱生活。不写战火漫天,不写枪林弹雨,写战争开始后港大学生的非正常生活,写避难,写自己和伙伴怎么满大街地找冰激凌。有一些俏皮,有一些戏谑,却也饱含着浓浓的无奈和苍凉。死里逃生的年轻人会为了无聊而结婚,因为疼痛整日叫着“姑娘啊姑娘”的病人死去的时候所有人都欢欣鼓舞,“立在摊头上吃滚油煎的萝卜饼,尺来远脚底下就躺着穷人的青紫的尸首。”„„战争时期,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她说:“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像我们一样,然而我们每人都是孤独的。”很多人都清楚自己的自私空虚,但很少有人敢于说出自己的自私空虚。这是她的犀利,对别人,也对自己。

    还有《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满含爱的柔情。彼时的她也正是爱着的吧,和胡兰成一起构筑着“现实安稳,岁月静好”。可惜这样的美丽时刻,是幸福,也是劫数。即使是对女人看得那么透彻的她,在爱情里也会情愿卑微。但张爱玲到底是张爱玲,一旦决定转身,就决绝地不留一点余地。

    还有她对社会对人的独到见解。《到底是上海人》中对上海人的评价,“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颇为中肯。《更衣记》中对衣服和文化的追索,别有风味。《公寓生活记趣》更是将市井生活描绘地诗意盎然。更不用说《谈女人》中对女人透彻客观的认识。这也是她的天才之处,在别人不以为奇的地方看见诗意,从老生常谈的话题中提炼出深意。

    不知道哪位大家曾经说过,即使张爱玲没有写过小说,仅凭她的散文,她也能跻身于当代最有名的散文家之一。比起她的小说,她的散文有更浓的生活气息,尽管时时仍能看到她一贯的苍凉。让我们且听她的言语,去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张爱玲吧

三、张爱玲散文集《流言》精彩片段

比起她的小说来,散文显得更加有人气些,生活的气息浓浓的溢出来,像是刚盛出来的米饭的热气,不像小说那么的苍凉。张爱玲,此时只是个聪明,有些慈悲又有些刻薄的上海女人,对着你说,甚至,有时还非常的幽默。是的,这个集子,还有着张爱玲的可爱,她和姑姑、朋友一起,生活得热热闹闹。

不过,这毕竟不是张爱玲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整个集子里,最让人难忘的几篇,却都是典型的张爱玲的风格,一个苍凉的手势。

一是《私语》。追忆的是童年琐事,但是却不是普通的童年,写到他的父亲和弟弟,“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写到父亲和母亲离婚后的情况,一个敏感倔强的小女孩,还有她癫狂的父亲。“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并没有斥责和控诉,只是在多年之后,像在说别人的事一样,慢慢说当年自己的事,平静的语调掩盖了一切。

还有那篇流传甚广的小故事,《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四、张爱玲《流言》的艺术性

《流言》是张爱玲的随笔散文集,可以说是大珠小珠满玉盘。张爱玲称爱默生“警句很多”。在本书中我们倒可以看到张爱玲满篇的警句佳句。如“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到底是上海人);“中国人喜欢法律,也喜欢犯法”(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多数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对的事’方才快乐,婚姻仿佛不够不对的”(谈女人)等,不胜枚举。...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张爱玲在上海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流言》。对之所以取名“流言”,张爱玲后来作过解释:“以前《流言》是引一句英文——诗?Written on water(水上写的字),是说它不持久,而又希望它像谣言传得一样快。我自己常疑心不知道人懂不懂,也从来没问过人。”(《<红楼梦魇>自序》).与《传奇》交上海杂志社出版不同,《流言》是张爱玲自己当“发行者”,由上海五洲书报社“总经售”。为了此书的出版,张爱玲没少操心,自己找纸张,跑印刷厂,用她好友苏青的话说,就是“郑重付刊”。张爱玲承认的“处女作”不是别的,是她二十岁时上海《西风》月刊创刊三周年纪念征文的获奖散文《天才梦》。因此,或许可以这样说,..(详情请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