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实秋散文中年
梁实秋先生的的《雅舍小品》已有很久未读了。前几天,从书橱里翻出来,放进手提包,瞅得丁点时间,拿出来翻翻,还是饶有一翻趣味。我精心为你整理了梁实秋散文中年,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我以前在读《雅舍小品》的时候,写过一篇随笔小文,叫《晚风吹响萨克斯》,我说:《雅舍小品》真是一本好书,梁实秋真乃妙语惊人。纵观中国近现代文坛,能够妙语连珠,令人捧腹的,我看只有两位,一位是梁实秋,另一位是林语堂,他们真不愧是文学语言的大师。
梁实秋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有洋洋一百万言的《英国文学史》。还有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这是他穷三十年精力而成,集四十卷之巨。还有《远东英汉大辞典》也是他主持编篡的,同样是蜚声海内外的浩大工程。等等等等。
这些浩大工程,一个人穷其一生只要完成一项,也许就能名垂青史了,何况梁先生有如许之多。梁先生自谓:平生无所好,惟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余光中就曾评价梁实秋的“雅舍”笔法:“清俊简洁,点到为止,文白相济,放而能收,引证则中外兼采,行文则庄谐并作,时而夸张而令人惊喜,时而含蓄而耐人寻思。”
我个人倒是认为,梁实秋的文章既有晚明遗风,又有西方小品文的洒脱,如果说鲁迅先生的文笔是恣肆凌厉,才气毕露,梁先生则更显得温柔敦厚。
我最喜欢他的笔风,不作高深的题目,在寻常的`人生中体味出独特的感受,熔学问、智慧、情趣于一炉,集恬淡、细腻、幽默为一体,透出一种婉约而淡雅的美。梁先生常常幽默得可爱,读来每每令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回想,不得不叹服他下笔的犀利和到位。
例如他描写官办机关办事员的冷脸时就说:“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儿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哪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真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这是几年前一篇文里的几段话,如今翻来重读,还颇以为然。
读到那篇《中年》,觉得梁先生说得真好——这顾影自怜的习惯逐渐消失,以至于有一天偶然揽镜,突然发现额上刻了横纹,那线条是显明而有力,心想那是抬头纹,可是低头也还是那样。
再一细看,头顶上的头发有搬家到腮旁颔下的趋势,而最令人怵目惊心的是,鬓角上发现几根白发,是一惊非同小可,平夙一毛不拔的人到这时候也不免要狠心的把它拔去,拔毛连茹,头发根上还许带着一颗鲜亮的肉珠。但是没有用,岁月不饶人!
细致地刻画了中年人特有的心态。我想,这篇文章一定是梁先生尝过中年的诸般滋味,细品人生特定阶段的酸苦之后,才得以写出如此生动的感触。
唐诗人郑谷有一首诗也叫《中年》,诗说:
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
苔色满墙寻故第,雨声一夜忆春田。
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
诗人在淡淡的春天又一次到来之际,蓦然发觉,自己已步入中年,这中年滋味,在这漠漠春色里有些莫名的怅然轻轻涌上心头。在情与愁都何以堪的时候,对花花却无语,只有借酒消愁了。
旧时故宅已是苔痕上阶绿,难以找寻,春雨淅淅,勾起对春日田野的追忆。在这日渐衰迟的中年,稍觉安慰的事情就是感觉自己在炼诗方面有点长进,寂寥长日里,把多年前的旧诗作翻出来,看看那些诗作的确有些稚嫩,忍不住就圈圈改改了几联。
这首《中年》,更多的是怅然和寥落的心情,不似梁实秋的中年,有催人向上的那么一点力量,他说: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里藏了多年的陈酒,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这几句,足以使中年之怀堪慰吧。
二、梁实秋散文《中年》告诉你:人生从40岁开始!
梁实秋(1903-1987),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梁实秋的文笔幽默,在这篇《中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将年轻女子比作牛奶葡萄和燕子,将中年女人比作金丝蜜枣和鹌鹑,在轻松调侃中给人以思考。读完此文,看不到人到中年之后的遗憾,仿佛只听到先生的高谈阔论和爽朗的笑声。
他认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青春和活力,但也有愣头青的不成熟;而中年人有中年人的魅力,人到了中年,像醇酒更加有味道,就没必要再和年轻人比拼容貌和青春,而应该好好享受岁月沉淀下来的厚实。最后,他总结说,人到四十岁不算晚,反而认识清楚了自己,可以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所能享受的生活。
三、梁实秋散文之老年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梁实秋散文之老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走得很停匀,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宴会中总是有人簇拥着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这是离入祠堂之日已不太远。
上下台阶的时候常有人在你肘腋处狠狠的搀扶一把,这是提醒你,你已到达了杖乡杖国的高龄,怕你一跤跌下去,摔成好几截。黄口小儿一晃的功夫就窜高好多,在你眼前跌跌跖跖的跑来跑去,喊着阿公阿婆,这显然是在催你老。
其实人之老也,不需人家提示。自己照照镜子,也就应该心里有数。马溜溜毛毵毵的头发哪里去了?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耄耄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秃。瓠犀一般的`牙齿哪里去了?不是熏得焦黄,就是裂着罅隙,再不就是露出七零八落的豁口。
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这个像大熊,那个像天蝎。下巴颏儿底下的垂肉变成了空口袋,捏着一揪,两层松皮久久不能恢复原状。两道浓眉之间有毫毛秀出,像是麦芒,又像是兔须。眼睛无端淌泪,有时眼角上还会分泌出一堆堆的桃胶凝聚在那里。总之,老与丑是不可分的。尔雅:“黄发、齿、鲐背、老、寿也。”寿自管寿,丑还是丑。
老的征象还多的是。还没有喝忘川水,就先善忘。文字过目不旋踵就飞到九霄云外,再翻寻有如海底捞针。老友几年不见,觌面说不出他的姓名,只觉得他好生面善。要办事超过三件以上,需要结绳,又怕忘了哪一个结代表哪一桩事,如果笔之于书,又可能忘记备忘录放在何处。大概是脑髓用得太久,难免漫漶,印象当然模糊。目视茫茫,眼镜整天价戴上又摘下,摘下又戴上。两耳聋聩,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倒也罢了,最难堪是人家说东你说西。齿牙动摇,咀嚼的时候像反刍,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戴围嘴。至于登高腿软,久坐腰酸,睡一夜浑身关节滞涩,而且睁着大眼睛等天亮,种种现象不一而足。
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叹也无用,乐也无妨,生、老、病、死,原是一回事。有人讳言老,算起岁数来斤斤计较按外国算法还是按中国算法,好像从中可以讨到一年便宜。更有人老不歇心,怕以皤皤华首见人,偏要染成黑头。半老徐娘,驻颜无术,乃乞灵于整容郎中化妆师,隆鼻准,抽脂肪,扫青黛眉,眼睚涂成两个黑窟窿。“物老为妖,人老成精。”人老也就罢了,何苦成精?
老年人该做老年事,冬行春令实是不祥。西塞罗说,“人无论怎样老,总是以为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年。”是的,这愿望不算太奢。种种方面的人欠欠人,正好及时做个了结。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各有各的算盘,大主意自己拿。最低限度,别自寻烦恼,别碍人事,别讨人嫌。“有人问莎孚克利斯,年老之后还有没有恋爱的事,他回答得好,‘上天不准!我好容易逃开了那种事,如逃开凶恶的主人一般。’”这是说,老年人不再追求那花前月下的旖旎风光,并不是说老年人就一定如槁木死灰一般的枯寂。
人生如游山。年轻的男男女女携着手儿陟彼高冈,沿途有无限的赏心乐事,兴会淋漓,也可能遇到一些挫沮,歧路?NFEA8徨,不过等到日云暮矣,互相扶持着走下山冈,却正别有一番情趣。白居易睡觉诗:“老眠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话是很洒脱,未免凄凉一些。五欲指财、色、名、饮食、睡眠。五欲全销,并非易事,人生总还有可留恋的在。江州司马泪湿青衫之后,不是也还未能忘情于诗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