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漠孤火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边塞的雄浑景色而生出的慷慨悲壮之情。诗人寄情寓景,将自己的孤寂情绪溶化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并从中得到净化与升华,表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悲壮情绪。

大漠孤烟直的出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原诗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的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诗人怎样情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诗人豁达情怀。

此句出自于《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一、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三、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4、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5、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6、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7、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线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

10、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四、赏析: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五、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六、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唐诗闲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谈艺录

2018-06-18百家榜创作者,文化爱好者,优质创作者

关注

读唐诗,有三个人绕不过去,分别是李白、杜甫、王维。一般的界定是“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杜自不用多说了,王维则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这使我们每读王诗,就想到苏东坡说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又被后人称为“诗佛”(对应李白的“诗仙”,杜甫的“诗圣”),这里的“诗佛”不仅是说王维诗中的宗教意味,而是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得一手好印(当然,他是不会刻印的,那个时候,可供文人刻印的石材还没有发现,要到元代才发现。)他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画像)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极喜欢王维,他借林黛玉之口表达了他对王维的喜爱,也同时让现在的我们提到中国古诗词学习,就一定想到有一段必读的文章,就是《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一章,我们试着看其中一段: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当然,这是《红楼梦》里有关诗论的重要章节,甚至其重要性要超过大观圆赛诗及联句章节,曹雪芹通过香菱、黛玉、探春、宝钗等人物之口说出了他自己的文艺主张,随着《红楼梦》这一章节的广泛传播,王维的这首《使至塞上》诗,也随之广为人知,而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脍炙人口,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称这两句是”千古壮观“的名句,后世几乎一提塞上风景,就会提到这两句诗。今天我们来读一下这首诗。全诗如下:

(香菱学诗)

我们熟悉的王维是很少写边塞诗的,这是因为他没有这样的经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写就必须有生活,但我们看王维写山水田园诗写到了极致,不管是“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抑或“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又或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比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是如画一般的写景名句,他太擅长写景状物了,因此,当他的生活中硬生生地挤进来边塞军旅生活时,他又把边塞风光和物事描写发挥到了极致。他看了一场猎事,于是他写道:“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状物写人精炼而准确,画面感强烈。今天这首诗亦是诗人在生活中亲历边塞之后,以他超凡的写景绘景能力创作的佳作。

那一年,是唐玄宗开元25年,大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下旨让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旨奖掖慰问,要出塞去慰问,对于一个文官来说,显然是苦差事,对于王维来说,这次慰问之行,实际上是王维被排挤出了朝廷,因为一趟边塞慰问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失意的边塞之行途中,王维写了这首诗。

(单车欲问边)

“单车欲问边”,只有单车,王维的随从极少,甚至是寒酸的,对于“问边”这件事来说,以单车的规模行进,王维心中是有牢骚的,更何况,要去的地方非常远,“属国过居延”。居延的具体地址是现在的甘肃省张掖县西北,那是真正的边塞。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千万里的距离,从繁华的国都到荒蛮的边塞,诗人只用了10个字就写尽了,诗人像征篷一样出了汉塞,又象北飞的孤雁一样进入了胡人的地域,其实,居延当然还是汉地,但感觉上,诗人觉得自己被扔在了异国他乡,跟前面的“单车”呼应,一肚子的委屈、激愤、郁闷、失落,都聚集在这十个毫不起眼的记录行程的文字之内。

前面说了,王维擅长写景状物,他能把平常所见,如画卷一样再现在诗歌之中,是真正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只是截取了自己看到的边疆沙漠的一个剪影,大漠宽广无垠,是横向的辽阔,但这份辽阔又不是单调乏味的,在无边的沙漠中,有烽火台燃起的孤烟,“直”直地耸立,这是纵向的扰动,在柔美的沙海之上,在横向水平的天地之间巧妙地安排了这一根劲拔、坚毅的孤烟,没有树木,没有山峦,就只一缕孤烟,傲然挺立,如卓尔不群的气节;九曲回肠的黄河河道,是悠长而婉转的,不用“长”字不能写尽,天的尽头,又只有一轮“圆”圆的落日停在天边,为什么是落日呢,一则唯落日才敢直视,才给人温暖的感受,一则落日让人伤感,时空苍桑感更加强烈。苍茫天地间,大漠漫漫,长河迢迢,却只有直上的烽烟与西坠的落日伴着孤单的诗人,单车问边!

(长河落日圆)

当诗人把情绪化入眼前的情景之后,他又把目光拉回到了现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萧关)了,但将官却不在,只遇到了骑兵斥候,告诉他,他要见的河西节度使远在燕然前线。

后边会怎样呢?诗人没有写,怕只能继续前行,向边塞更远处进发了。诗人选择了戛然而止,但这突然的停止,其实是有愤然的情绪郁结其中的。将官在前线征伐,文官们在朝廷上勾心斗角,只有他一个孤单的使臣,漫行在无边的沙海之中……

边塞诗当然是壮阔飞动的,但在王维的笔下,却多了一份婉约的动人情怀,这种情怀不是无病呻吟,不是专事描摹、雕词琢句,他只通过正常的写景之语带出情绪,写出情感,是真正的“情语即景语,景语即情语”的浑然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