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写好随笔

回答即随手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的,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所以要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如果能坚持记教育日记,那么您会发现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经不太记得的事,但是在当时它是如何地让您受到震动。

2、随便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说的话说清楚了,也不一定要凑到1000字。如果您没想好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但是这件事却让您有所触动,不说不快,您也不必硬憋着,要找什么理论做依托,您可以把事情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3、随心这里讲的随心有两层意思,一是随心所欲,没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笔要随脑。文章是笔写出来的,但却是大脑想出来的,所以随笔是笔要随脑。

4、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观察。教师生活于学生之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待读的书,和孩子的每一次倾心的谈话,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工作之余要读一点书,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处及与教育现实的结合点在哪里,所谓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眼光;有正确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发现。

5、最后,要想写好随笔,关健还在于动笔,动笔写了,才能有好的随笔。

一是要率真,纯真。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譬如徐喆雯的《求医》,写了她挂急诊的经历。看病谁没有经历过,有什么好写?然而作者并不这么想,或许是这段经历已深深刻在她的记忆中,因此,虽是随手写来,却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关切和医务人员的冷漠对比着写,通过一系列细节,真实可信地写得丝丝入扣,感动着读者同她一起呼唤“医德”的降临。你可以说她写得太浅,你也可以说她就事论事,未揭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但我觉得,能写得真实可信,令人感动,对于一篇中学生的习作,也就可以了。有了这样的叙事基础,今后的提高是并不难的。反之,为了讨好老师、家长或编辑,事情还写不清楚就动脑筋虚构、造作,以至于抄袭、拼凑,把成人的“瞒”和“骗”那一套先学过来,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我们要从随笔的“真”开始,来抵制和扭转作文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二是要引人向善。随笔要写得真实,是否意味着什么都能写,写什么都是“如实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要写,要反映,我们的目光应对着什么?我们的兴趣应当在哪里?我们当然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是是非非、祛恶扬善,该是我们必须养成的习惯。就拿詹颖珏写的《心底的旋律》来说,面对一批孤儿院里的小朋友,人们大多是同情、怜悯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人轻视甚至厌恶他们。而我们的作者呢,则是“尝试着去接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由于她“用人世间最真诚的爱叩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这篇习作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此吧!十分可贵。我们应当同这位小作者一样,与人为善、引人向善,不游戏人生,不圆滑逃避,也不偏颇固执,这样,随笔是能写好的。

三要给人以美。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毕竟也属于文学作品,不应当与美绝缘。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人们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美感,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在这一点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会给我们启示的。他写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楼梯”,那“没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马桶”的“设备”……但我读了却和作者一样,“永远不会嫌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因为他还写了住在这里的人,写了那对爷爷奶奶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写了那几乎整个弄堂的邻里都与他和睦相处……正是这些人间的真情挚爱,使他“感到一种幸福,单纯的幸福,无所奢求的幸福。”写得多美啊,可以称得上意味隽永了。这要比那些随便发泄、无病呻吟的作品有价值得多,也绝非那些矫揉造作、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总之,只要我们真心朝着真善美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终有一天能写出好的随笔作品的

是要率真,纯真。既然是随意而写,最好不要虚构,不要涂饰。写真事,抒真情,直言自己的认识见解,虽不一定完整深刻,却因为来自生活,发自肺腑,自有它的生命力在。譬如徐喆雯的《求医》,写了她挂急诊的经历。看病谁没有经历过,有什么好写?然而作者并不这么想,或许是这段经历已深深刻在她的记忆中,因此,虽是随手写来,却把她患病的痛苦、父母的关切和医务人员的冷漠对比着写,通过一系列细节,真实可信地写得丝丝入扣,感动着读者同她一起呼唤“医德”的降临。你可以说她写得太浅,你也可以说她就事论事,未揭示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但我觉得,能写得真实可信,令人感动,对于一篇中学生的习作,也就可以了。有了这样的叙事基础,今后的提高是并不难的。反之,为了讨好老师、家长或编辑,事情还写不清楚就动脑筋虚构、造作,以至于抄袭、拼凑,把成人的“瞒”和“骗”那一套先学过来,那才是可悲又可怕的。我们要从随笔的“真”开始,来抵制和扭转作文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二是要引人向善。随笔要写得真实,是否意味着什么都能写,写什么都是“如实反映”呢?也不是。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要写,要反映,我们的目光应对着什么?我们的兴趣应当在哪里?我们当然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就是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是是非非、祛恶扬善,该是我们必须养成的习惯。就拿詹颖珏写的《心底的旋律》来说,面对一批孤儿院里的小朋友,人们大多是同情、怜悯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人轻视甚至厌恶他们。而我们的作者呢,则是“尝试着去接近他们,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由于她“用人世间最真诚的爱叩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她也“真正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这篇习作的价值或许就在于此吧!十分可贵。我们应当同这位小作者一样,与人为善、引人向善,不游戏人生,不圆滑逃避,也不偏颇固执,这样,随笔是能写好的。

三要给人以美。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毕竟也属于文学作品,不应当与美绝缘。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写随笔,若是能从一般的人们不以为意的生活中发现、挖掘出令人愉悦的美感,并以优美的文笔把它反映出来,那就既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能力的锻炼。在这一点上,清川的《老屋子·新主人》是会给我们启示的。他写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那“很窄很深的弄堂”,那“吱吱嘎嘎的楼梯”,那“没有浴室”“有的只是木制马桶”的“设备”……但我读了却和作者一样,“永远不会嫌马桶臭、弄堂窄、老房子的破落”,因为他还写了住在这里的人,写了那对爷爷奶奶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写了那几乎整个弄堂的邻里都与他和睦相处……正是这些人间的真情挚爱,使他“感到一种幸福,单纯的幸福,无所奢求的幸福。”写得多美啊,可以称得上意味隽永了。这要比那些随便发泄、无病呻吟的作品有价值得多,也绝非那些矫揉造作、晦涩难懂,故作高深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总之,只要我们真心朝着真善美的目标努力,日积月累,终有一天能写出好的随笔作品的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二、随笔怎么写

随笔的写法如下:

1、按照自己的心情来描述。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2、表达出写作的意图。写随笔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随笔之“随”字,正是突出了其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的特点。

3、要有一定的随意性。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4、不拘一格。随笔的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当然,放开笔头不等于乱跑野马。作者在写作随笔时,总是如实道来,避免矫揉造作与人为的拔高,它注意联系实际,促进人们心灵的交流,因此,优秀的随笔,总那么可亲可信,就像是与读者拉家常。

三、个人随笔怎么写这4点小技巧能帮助你。

什么是个人随笔?个人随笔是一种具有短篇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在1988年出版的《美国最佳散文选》的前言中,罗伯特.阿特万就已经说明,作者们之所以对个人随笔抱有持续高涨的热情,是因为这种形式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提出个人随笔的四个要素:即笔调、形式、戏剧性和真实。

接下来分别介绍个人随笔的四个要素,作者在写作时可以借鉴:

一、笔调。个人随笔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并且要以第一人称写作。作为作者来说,你必须设定他或她自己的视角,不要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作者在写作时要真实及大胆地分享自己的深层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二、形式。个人随笔处于小说和诗歌的交界地带,包括个人回忆录也属于这种情况,作者要学会将个人的体验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用诗歌的技巧对其加以润饰,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因为对故事和诗歌的平衡才使得随笔具有丰富的魅力——既灵活性。唯有灵活方能够适应多变的形式,又不失深刻,能够展现精彩的个人经历。

三、戏剧性。个人随笔不是板起面孔像古代学校里教的那种八股文。个人随笔是一种基于真实生活的讲述,只能写真实生活本身充满戏剧性,这样作者才能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到戏剧性中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真实。个人随笔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随笔通常是基于某件真实发生的事情,作者对此会有充满深意的内在解读,但并不会说透,读者必须自己去辨别。一篇精彩的散文就像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当读过第一段时,读者就会找到他想听的内容。当读完一整篇随笔文章时,会带给读者一种思想,一段回忆,一种由作者的经历而变得更加丰盈的情绪。正因为这样,共鸣才从此产生。

下面来欣赏一篇名人作者是如何做到上述四点的呢?摘自一篇由乔治.R.克莱创作的题材《第四种类型》(2001年春季号)

题标:万物开始的地方

内容:6月9日,星期二,大约11点半,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我遇到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没有什么。

这里是剑桥市,我本来以为垃圾是在每周三早上清运的,不过好像弄错了。不管怎样,我开车顺着Mass大道一直开到头,然后转进LEE街,打算找一个停车的地方,结果发现自己被卡在了环卫垃圾车的后面。LEE街不是主干道,所以是一条单行线。路两边停的都是车,根本超不过去。垃圾是橘黄色的,是那种工程车。两名工人正在整理收拾,街道两边一人一侧。在西侧(我的左边)工作的男人是个小个子,灰白头发,带着金丝边眼镜,简直就是一个助理办事员的形象,除了没有支着胳膊和一副“别盯着我看”的表情。另一个长得奇丑:下巴上有个十字形的印,有点像费尔纳德乐.朗,没精打采又很强壮,做事慢悠悠。他对那些垃圾箱很有耐心,动作优雅地举起它们,轻拿轻放,不带一点怨气。尽管脸上稍有嫌恶,也表达的只是“这种工作确实中味道不好”的意思。在清理LCC街东侧这一边过半的时候,他停在了一所带花园的房子外面。在人行道上左右看了看,发现没有别人注意自己;又向窗户里看了看,确保屋里没有;然后,他小心翼翼又意志坚定地,抬起他那长长的右腿跳了进去,越过沿街很长的一段路,来到了花园的中间——那里种了许多长很大张的叶子,还开着颜色各异的花朵的植物。他把身子伏低,伏低,再伏低,然后突然把脸埋在了那片最大的叶子里,深深呼吸了好久,至少有半分钟都没抬头起来。整个过程看不出他情绪的任何变化,既看不出高兴或不高兴,也看不出紧张的样子。他就那样面无表情的站着,然后小心地退出花园,回到他的工作中。我想弗兰纳里.奥康纳是对的——这就是万物开始的地方:去感受。

上述是一个让人感到意蕴丰富的故事。作者是怎样做到让你跟着一辆环卫垃圾车然后就领悟出“万事源于感受”这个道理的呢?

接下来,我分享该篇随笔涉及的四个要素:

1、笔调。克莱在对你讲话:早上发生了一件事情,他说,不怎么重要,但是非常奇妙。作为读者,你会立刻服膺于这种笔调,因为这就像一个朋友在对你讲话。

2、形式。全文叙事清晰,整个故事在一段内完成。

3、戏剧性。作为读者,你会学得故事的开头很老套,但是当懒散的大个子男子出现,走上人行道,然后写到他弯腰,越变越低,你开始被吸引了。他在干吗?直到他突然把脸埋进最大片的叶子里然后吸了至少有半分钟,这个大个子开始让你动容了。

4、真实。克莱在这里急停,男人回到他的工作中,而无表情,但是焕然一新。然后引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观点,万物源于感受。

在《非虚构写作艺术》一书中,李.特坎德描述了四种掌握个人随笔写作技巧:

一、润饰描写。不要人为地追求精确,要加强人物性格和场景设定的戏剧化效果。

二、使用对白。重塑你印象中的会话场景,但是不要写那些并未发生的对话。

三、加入内在视角。让读者通过你的眼睛亲临实境。

四、在场景中锁定目标。场景是以行动为主的,是电影化的和三维的。它们的画面感建立在能够使读者进入其中的动人细节上。

本篇文章讲述关于个人随笔的写作技巧,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