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容斋随笔·徐章二先生教人》译文与赏析

徐章二先生教人

徐章二先生教人

【原文】

徐仲车[1]先生为楚州教授,每升堂[2]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3]之,父母恶[4]之,如此而不为可也;乡人荣之,父母欲之,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之有也。”成都冲退处士章詧[5]隐者,其学长于《易》、《太玄》,为范子功解述大旨,再复《摛》词曰:“‘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所丑而有余者,恶也。君子能强其所不足而拂[6]其所有余,则《太玄》之道几[7]矣。’此子云仁义之心,予之于《太玄》,述斯而已。或者苦其思[8],艰其言,迂溺其所以为数,而忘其仁义之大,是恶足以语道哉!”二先生之教人,简易明白,学者或未知之,故表出于此。

【注释】

[1]徐仲车:名积,字仲车,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丧父,因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遇石从不踏。着有《节孝语录》、《节孝集》。[2]升堂:开堂讲学,给学生上课。[3]贱:轻贱;鄙视。[4]恶:厌恶;讨厌。[5]章詧(chá):字隐之,双流(今属四川)人,博通经学。仁宗末,赐号冲退处士。着有《发隐三篇》。[6]拂:去除,摒弃。[7]几:可以达到。[8]苦其思:为其精深的思想而困惑。

【译文】

徐仲车先生曾是楚州(今江苏淮安)州学教授,每次开堂讲学的时候就会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想成为君子,如果为此而耗费了你的体力和钱财,你不想做君子还说得过去;如果没有耗费你的精力,也没有破费你的钱财,为什么不去做君子呢?如果乡里的人都轻贱君子,父母也厌恶君子,因此你不愿成为君子,这样也说得过去;如果乡里的人称赞君子,父母也希望你能够成为君子,为什么不去当君子呢?”他还说:“说的是善意的话,做的是好事,思考的是善良的事,这样都不能成为君子,那么就没有君子了;说的是恶意的话,做的是恶事,思考的是坏事,这样都不能成为小人,那就没有小人了。”成都冲退居士章詧隐者,非常善于研究《易》、《太玄》,他为范子功讲解其中的要旨,并用《摛》中的词解释说:“‘对于人来说,好而从不满足即是善;丑而有余即是恶。如果君子能增强其所不足的东西,而摒弃其多余的东西,那么对于《太玄》中所讲的道理就可以完全领悟了。’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仁义之心,我对于《太玄》,也不过是讲述这些罢了。有的人有时会困惑其精深的思想,有时会被其晦涩的语言所难倒,有时会沉溺于它所讲的术数,而忘记了仁义的重要性,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给他讲哪些大道理呢?”以上这两位先生教导人的方法简易明白,而学习的人有的还不知道这些,所以我把他们的事迹记述于此。

【评析】

本文记载了楚州州学教授徐仲车和成都人章詧教学的故事,称赞他们是好老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教学不是填鸭,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循循善诱,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徐仲车教导学生要做君子,就是用对比的方法,指出成为君子既不费力又能得到称赞,为什么不做君子呢?这就比只会讲大道理的老师教学的效果好。

二、陈策***容斋随笔***的原文及翻译分别是什么

原文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麋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翻译: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吕南城人。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移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脊背,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拿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了,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作女儿的陪嫁,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有一个叫危整的,他买鲍鱼,那个市场经纪人玩弄称锤,暗中多给危整称鲍鱼。卖鲍鱼的人离开,他自己留在危整身边,请求说:“您买的仅是五斤,我已经为您秘密地加倍称进了鲍鱼,愿您给我酒吃。”危整一听很吃惊,追赶卖鲍鱼的人出去)几里地让他回来,把多得的鲍鱼的钱付给了他。危整又请那个市场经纪人喝好酒,说:“你只是想要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困的人呢”有一个叫曾叔卿的,他买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北方交换物品,可是没有成行。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一并卖给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已经收了钱,仍然问道:“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那个人说:“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曾叔卿说:“不行,因为北方刚发生灾荒,因此我不用这些陶器前去交换物品,现在难道不应该告知您,以致使您受害吗”于是不再卖陶器给那个人。其实,曾叔卿家里很贫苦,妻子女儿受饥寒,他也不顾虑了。

三、文言文容斋随笔翻译

1.《容斋随笔谏说之难》的文言文翻译

韩非写了《说难》,自己却死在谏说的艰难上,大概谏说的艰难,自古都是这样的。

至于那种知道谏说者想要谏说的内容,接见他却不准备接纳他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言听计从的,这又是艰难而又值得欣喜的事了。秦穆公俘虏了晋侯,晋国阴饴甥前往会盟,他替晋侯去游说是毫无疑义的。

秦穆公问:“晋国和谐吗?”(阴饴甥)回答说:“不和谐。小人说一定要报仇,君子说一定要报恩。”

秦穆公问:“晋人认为国君命运会怎样?”(阴饴甥)答:“小人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不会这样吧!”秦国就放回了晋侯。

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要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肯,说:“(如果有人)再说(这事)的,老妇我一定要向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进来,知道他一定因这件事而来。

左师慢慢坐下后,询问太后身体有无病痛,接着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补充宫廷中黑衣卫士的空缺。太后问:“大丈夫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答:“比妇人更厉害。”

后来谈到太后的女儿燕后,接着大谈赵王三代以来没有功劳而被封侯的那些子孙,被灾祸累及自身(的事例)。太后幡然醒悟,(触龙)又说:“长安君凭什么把自己托付给赵国?”于是太后说:“任凭您安排他吧!”长安君就被送出国作人质。

范雎在秦国渐受疏远,蔡泽来到秦国,让人散布言论激怒范雎,说:“燕国客卿蔡泽是天下善辩的人。他只要一见到秦王,一定会夺取范雎的相位。”

范雎说:“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经通晓了,众人的论辩,我都挫败过他们,这又怎能夺取我的相位呢?”(范雎)派人召来蔡泽,对他说:“您扬言要取代我的相位,有这事吗?”(蔡泽)答道:“有。”(接着)就引用商鞅、吴起、(越国)大夫文种(被杀)的事例(劝说他)。

范雎知道蔡泽想要用这些说法为难自己,就假意说:“牺牲性命,成就名声,为什么不可以?”蔡泽用生命和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用闳夭、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忠告他)当今秦王在不背弃功臣方面,比不上秦孝公、楚王、越王,范雎的功劳比不上商鞅等三人。

规劝他交出相印,(把相位)让给贤者。范雎肃然起敬,消除了原先的恼怒,恭敬地听取(他的)意见,请(他)入府做上宾。

后来取代范雎成为秦国相国的就是蔡泽。秦始皇放逐他的母亲,下令:“胆敢用太后的事来劝谏的,就杀他。”

被杀的有二十七人了。茅焦请求入谏,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

茅焦用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来责备(秦王),话还没有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阴饴甥的言论出自正义,左师的计谋源自爱心,蔡泽的劝说发于情理,像茅焦这样的,真可以说是虎口拔牙的人了。

范雎亲自让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怎么就说比不上蔡泽呢?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2.《容斋随笔》译文

隐居的士人修养身心潜心做学问,只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不渴求为世人所了解,世人也不了解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可能有这类人,我每每惋惜这些隐士没有传记流传。以前得到的上、虞、李、孟四人的传记讲了四个人的故事,因此恭谨地记录下来。

第一个人是,慈溪的蒋季庄,在宣和年间(1119-1125),蒋季庄蔑视王氏的学说,不参与科举考试,独自关门读书,不随便和人交往。高闶住在明州城里,每一年都四五次拜访蒋季庄的茅庐。蒋季庄听说他来了,一定会忙忙(倒屐)出来迎接,和他在小屋里对坐,兴高采烈的和他,从白天持续到晚上,几乎忘记吃饭睡觉。高闶向他告辞他就会远送几里路,两人相处的很融洽。有人问高抑崇:“蒋先生不喜欢和人交往,却只亲厚您,而你也对他时分眷慕,我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抑崇(估计是专用名词,比如他的号)说:“我整年地读书,每有疑问不能明晰,或者理解不完整有没达到的地方,问题经常堆积到数十个,蒋季庄一一解读,全都迎刃而解。”然而蒋季庄的专长,其他人不一定知道。世人所说“知己”就是这样的吧?

第二个人是王茂刚,住在明州林村一处深壑的山沟里,有一个弟弟不喜欢读书做学问,王茂刚就让他学习谋生的手段以生存,而他自己只专心读书,从不随便出门,尤其精通周易。沈焕是担任通盘州事,曾经去拜访他。他的智趣远远超出了书本典籍的记录。王茂刚做学问气势庄严,考究他做学问所得,似乎是刚刚有收获,求学的过程还没结束呢。

第三个人是顾主簿,不知道是什么人,南渡(南渡长江,南宋)后寄居在慈溪。以清廉坚贞为准则,安于贫穷卑贱,不为世人了解却不悲观。但对于日常生活,即使做小事也一丝不苟。平时早晨起床,等买菜的人从门前经过,问一捆菜值多少钱,按照菜贩所说给钱。其他的买饮食、衣裳也如此。久了人们都相信他佩服他,不忍心欺骗。如果一天的用度足够了,就静心翻阅古籍,不与人交往游玩。乡邻中有不安分守职、武断地强加自己意愿于别人的人,大家都讥笑他说:“难道你是顾主簿吗?”(顾主簿这么受人尊敬的人都安分守己,你算哪根葱)

第四个人叫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守行为固执而廉洁,受到了邻里的尊敬。周日章开学堂教授徒弟,只收取足够自己使用的费用,不符合规矩的钱一分不收。周家很贫穷,经常整天没有吃的,有时邻居送他们一些东西。赠送的东西经常接不上他家的用度,周日章宁愿和妻子忍饿,终究不去请求他人。深冬时穿着纸糊的衣服,有客人来拜访,也高兴的请进来。望着他的面容表情,听他的议论,大家都很惊诧。县尉谢先生送他一件衣服,对他说:“您不曾要求帮助,我自己希望向您表达敬意,接受无妨。”周日章笑着回答到:“一件衣服和一万钟粮食是一个概念,如果我无故接受礼物,这是不明辨礼仪的。”最终推辞了。汪圣锡也知道他的贤德,认为周日章像古代所谓的“独行者”。

这四个人,实在应该写进史书啊。

3.容斋随笔译文

容斋随笔(秦以关中之地)

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韩、燕弱小,置不足论。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①,诸侯莫能与之争。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卒之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殇国。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②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虽赖田单之力,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③,丧其甲士,不能偿,身道囚辱以死。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④,利令智昏,轻用⑤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

(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晋:春秋末,晋国为韩赵魏三家卿大夫所分,各自立国,史称三晋。②狃:贪。③名都:指汉中郡。④代韩受兵:公元前260年(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将白起攻韩,又与赵争夺韩的上党郡。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大破赵军,杀赵军统帅赵括,全坑赵的士卒四十余万人。⑤轻用:指赵王中秦反间计,令赵括代廉颇为主将。

《容斋随笔》语段参考译文:

秦国凭借关中(肥沃)的土地,日日夜夜向东践踏六国,一百多年,就全部消灭了它们。虽然说(秦国)得地利、善作战,因而能百战百胜,(但)根据我的考证,其实是六国自己有招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韩、燕两国弱小,放置一边不足以谈论。另外四国,魏国因为惠王而衰败,齐国因为闵王而衰败,楚国因为怀王而衰败,赵国因为孝成王而衰败,(他们)都是源于喜好战争贪图土地的缘故。魏国继文侯、武侯之后,全国的土地,比三晋还大,诸侯国中没有谁能够跟它抗争。可是魏惠王屡次攻打韩国、赵国,志在吞并邯郸,(却)被齐国挫败,军队覆没上将(庞涓)战死,最终被秦国围困,国土一天天地缩小,丢失黄河以西七百里土地,离开安邑而以大梁为都,几代不振,最终国家灭亡。齐闵王继承了威王、宣王的功业,崤山以东各诸侯国没有谁比它强盛,而他却由于贪心于从攻打宋国中获得利益,向南侵犯楚国,向西侵犯三晋,想吞并二周而自立天子,于是被燕国屠杀,虽然依赖田单的力量,得以恢复丢失的城池,(可是)子孙丧气,孤孤单单的以求自保,最终落入秦国的计策,束手成为俘虏。楚怀王贪心商於六百里的土地,被张仪欺诈,失去他的名都汉中郡,死伤了他的众多士兵,也不能够抵偿,(最后)自身遭受拘留侮辱而死去。赵国因为上党的一片土地,代替韩国接受秦国的攻击,利令智昏,轻易任用百姓死亡,同一天埋葬在长平的士兵超过四十万,几乎使国家成为一片废墟,侥幸没有立即亡国,最终也没有逃脱一样的命运。这四个国家的君主,如果为了保住国土与邻国和睦相处,敬畏上天把守好自己,秦国即使强大,又怎么能施加于我呢!

4.容斋随笔卷一八月端午裴晋公进士试题翻译

八月端午唐玄宗因为自己是八月五日出生,所以将这一天命名为千秋节(怎么跟朝鲜的金core似的).(玄宗朝的大臣)张说在《上大衍历序》(大衍历是玄宗朝时颁布的历法)中说: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这天红光满室(祥瑞啊祥瑞)的夜晚敬献.《唐类表》中有玄宗朝另一位大臣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中说:月亮只有秋天第二个月(仲秋)时最好;太阳端午最明亮(是不是有点隐隐逸唐玄宗为太阳拍马屁的意思呢?).然而凡是每月的五日都可以成为端午的.裴度修禊的故事(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顺便春游下)唐开成二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要在洛水河畔举行祭祀,前一天告知了河南留守裴度.裴度第二天召集了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中书舍人郑居中等十五人一起在舟中摆起酒席,从早到晚,先是玩水嬉戏,后来又招歌伎唱歌跳舞,一边是纸墨笔砚准备吟诗作赋,另一边是美酒,就像是在仙境一样,一旁围观的群众很多.裴公先写了一段,周围的人纷纷相继应和,白居易写了十二句诗呈上,此诗收录在了白居易的文集中.现在人描写三月三日上巳节(和修禊活动差不多),很少引用这个故典.我查考《裴公传》,裴晋这一年起用为河东节度使,开成三年因病乞求回洛阳养老.唐文宗上巳节时在曲江招待群臣,裴度没有参加.皇帝特地赐给他一首诗,诗者刚到裴度家门口他正好去世.离前一年他们饮酒作乐正好一年.然而白居易还有一篇诗作叫《奉命应和裴劳大人三月上巳节在太原龙泉游玩兼回忆去年在洛水游玩之作》,这首诗写于开成三年,那么裴度应该(不是这一年死的)是开成四年死的.新史(《新唐书》?)上写他开成三年死应该是写错了.宰相表中记载他开成三年十二月升任中书令,开成四年三月去世.而帝王本纪已经佚失,唯独旧史(《旧唐书》)的纪,传中记载的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