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缝补衣服的诗句
1.关于缝补的诗句
关于缝补的诗句 1.关于裁缝的诗句有哪些
1.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释义: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2.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释义: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3.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宋: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释义:看身上已经穿得破旧的春衫,清楚地记得这是当年送别时,你在灯下连夜剪裁制成。
4.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唐:李白《庐江主人妇》
释义:你贤惠啊,为路过你家的客人缝补衣服。可惜却像城墙树上的乌鸦孤独的鸣叫。
5.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唐:白居易《寒闺怨》
释义: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6.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唐:张纮《闺怨》
释义:去年离别正是北雁南飞,今夜灯下衣已不见流萤踪迹。
7.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唐:孟浩然《闺情》
释义:妻子在家独自等待,只好将情意裁进衣中。
8.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唐:杜甫《白丝行》
释义:女工精心地制作舞衣,细心地把舞衣熨平,看上去是一件不曾剪裁的舞衣,不见针线缝过的痕迹。
9.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唐:虞世南《中妇织流黄》
释义:还怕裁缝做完衣服后,却没有办法送到交河。
10.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唐:张籍《妾薄命》
释义:想到夫君此行抱着必死不归的心情,妾身便当作为夫君裁剪黄泉下穿的衣服。
2.关于裁缝的诗句有哪些
1.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释义: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2.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唐:李白《子夜吴歌·冬歌》释义: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3.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宋: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释义:看身上已经穿得破旧的春衫,清楚地记得这是当年送别时,你在灯下连夜剪裁制成。
4.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独宿夜空啼。唐:李白《庐江主人妇》释义:你贤惠啊,为路过你家的客人缝补衣服。
可惜却像城墙树上的乌鸦孤独的鸣叫。 5.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唐:白居易《寒闺怨》释义: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6.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唐:张纮《闺怨》释义:去年离别正是北雁南飞,今夜灯下衣已不见流萤踪迹。
7.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唐:孟浩然《闺情》释义:妻子在家独自等待,只好将情意裁进衣中。
8.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唐:杜甫《白丝行》释义:女工精心地制作舞衣,细心地把舞衣熨平,看上去是一件不曾剪裁的舞衣,不见针线缝过的痕迹。
9.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唐:虞世南《中妇织流黄》释义:还怕裁缝做完衣服后,却没有办法送到交河。
10.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唐:张籍《妾薄命》释义:想到夫君此行抱着必死不归的心情,妾身便当作为夫君裁剪黄泉下穿的衣服。
3.有没有“缝补心的碎”诗歌,是谁写的
《缝补心的碎》文/出水芙蓉兮——和崔齐诗作《我和她》当失眠在枕上飞行那美丽妖艳的罂粟花便缠绕了左右睡在它的梦里关不上的心门如散了架的蒲公英款款游荡随着一首轻柔的神笛来来去去我知道你就是黑夜里最重的行囊不是说好了吗不去看你的风景不去阅读你的文字不去打开有关你的记忆不去涉及有你的世界世间多庸医冷冷的冬夜,残灯孤影下我穿针引线用生疏而颤抖的双手缝补心的碎《我和她》文/崔齐手里没拿折扇没提鸟笼我只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她经过时我眼前亮了一下有点失态但我没吹口哨更没敢张口她从天而降衣袂飘飘莞尔一笑从此我心上多了个豁口世间多愚医我夜夜仰望星空可惜不识天文茅草屋里我以粗笨的手缝补记忆。
4.古人关于思家的诗句
【游子吟】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提示:
母亲为即将远去的儿子缝补衣裳,临行时密密地缝补,担心他要很长的时间不能回来。子女像小草般的爱心,难以报答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母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外,遍插茱萸少一人。
提示:独自远离家乡为客,每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远远知道兄弟们此时会登上高山,佩戴茱萸,他们也一定会想到少了我一人。
5.关于救援的诗歌
举起火把也举起爱的呼唤,牵念成点,成线,成团四面围拢的乡音八方包围迷失,灾难危险火急救援这是一支自发的队伍名称叫人道领队是情着装叫暖拒绝冷漠公益在行动蓝天救援也救援蓝天《柿子熟了》越过点碎成花的懵懂倾慕的羞涩穿过初春催生深秋的火红庭前山间栉风浴雨的伟岸燃起串串心灯成熟的琼浆饱满的厚重舍己的深情举起瞭望惊艳回眸飘然而来的身影幸福吧踮起脚尖甜蜜捧读轻触舌尖的诗情《指天为父》暮色翻滚着苍茫拧弯挺拔的山脊阳坡的青再也驮不住盛年时的托举一弯再弯弯成咳血的褐色染漆抬着如山的沉重跋涉吹吹打打的泥泞白花匍匐弯了又直的诀别一路向西雨在下雨在下终是被梨园浸透的小路掮送一抔黄土染黄西天的弧度此后我便指天为父《芦苇》深扎泥土形销骨立的无欲把心掏空绿了,黄了,枯了曾经悠扬的芦笛微颤的芦花笑容褴褛轻拂耳际,低低絮语万般慈爱风声,雨声潇潇洒洒霍霍收割声秋霜惨白,寒露凝重在水一方忽略疼痛终取骨为柴噼噼啪啪燃成团团白絮飘飞《我的白发换来饱满的消息》——献给辛勤的教师们不仅仅是春天我在圣洁的土壤上耕耘播种看你干涸我浇水看你膨胀我松土时刻扶正四方袭来的倾斜终于可爱的你从我们的肩膀抽出发芽的消息除草打药施肥培育凝敛的时间蓬勃起成长看你饱满吐穗看我果压枝低年复一年直到白露为霜《木拱桥,我家乡的骨骼》良木弓下身曲出苍穹的容纳曲而不挠村头的祖母祖母的祖母背影沧桑铁蹄践踏河山你颤了三颤的腰身泰山不倒饥饿啃空的荒山踉跄而来的脚步你空腹伸出搀扶母亲瘦弱的侧影如今的我脊背模仿成桥手足抓牢石头的根拱起年岁的腰身桥站成坚定的我站成蓟州家乡的名片散文诗《老屋或影集》我有一本影集初时崭新的封面是爹娘青春的容颜也是老屋年轻的装束二寸黑白照片的岁月爹板寸娘齐肩姐麻花辫一甩,我羊角辫一竖弟戴上有军徽的童帽父母臂弯环抱着我们老屋和影集里的全家福艰难岁月,爹娘粗布衫上汗碱的结晶喂不饱四张鹅黄的小嘴骨缝皲裂的老屋漏风漏雨折线断裂的影集修修补补四只小鸟绕梁之后的高飞伸展的臂膀泊下爹娘和老屋白发皱纹斜刺看过来的瞳孔彩照里沧桑的颜色如此瞩目爹老了,拄着儿孙的拐杖娘老了,儿女递来搀扶影集斑驳,老屋摇摇欲坠暮年的爹娘笑容浑浊却清晰浮出四世同堂的幸福老屋已随父母去了天堂延展出三室一厅的爱如今沉甸甸的影集满是沉甸甸的情我是那么爱你我的皇天我的厚土我的爹娘我的老屋满满的爱满满的人间。
二、母亲的针线散文
母亲的针线散文1
有些人,时间长了就淡忘了。就像母亲手中的线,越是拉得长了就把衣服放得不漂亮了。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总把我感动着,父为了我和哥哥的学费亲出去奔波了,就在父亲走后的几天,母亲就把父亲最喜欢穿的夹克拿出去洗了洗晒了晒!晚上一个人坐在床头的烛光下缝补着什么,我探头看见,原来母亲在缝衣服。我没有进去,静静地在门口看着母亲,因为我害怕我一推门会惊扰到母亲,以免母亲把本来满手刚刚长好的懂疮再刺到。
我看见母亲翻来覆去的看着父亲那件已经满是补丁的夹克,母亲是在找衣服哪里又破了吧。不一会儿,母亲笑了是带着些许的得意的笑,像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样!原来,是母亲找到衣服上的有一个需要缝补的地方了。母亲拉了一条很长的线,一针一针地认真的补着,可是我在门外就看见那缝补的很不好,明明留着很大缝隙,但我看见母亲却很开心似的!而且眼睛不时的带着些什么看看窗户外面。缝好了,母亲把衣服折叠的好好的放到了衣柜。转身又坐到了床头。我悄悄地退步回去睡觉了。
时间如梭,记得那是又快过年了,父亲打电话回来说过两天就回来了,我很开心!而母亲嘴里唠叨着——你回来干什么?儿子的学费够了吗!你还有这个家啊?你回来干什么……可是我却看得见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只是母亲压抑住了她的思恋和她的盼望,而我们儿女又怎么不明白那份等待是多么珍贵!
第二天,儿子惊讶的看到母亲又把父亲的那件夹克拿出去晒了晒。晚上,母亲取出针线又一个人坐在床头,慢慢地把父亲走时缝的地方拆开了,然后拿来很短的一根线,因为衣服破的地方是很小的。用了好长时间母亲才把那地方缝好,线也刚刚用完,我吃惊的是那破的地方我尽然看不出来了!母亲又唠叨了几句,似乎是说“要回来也不早点说,那么多的衣服都还没有给你洗洗晒晒,我还以为你还要在外面过年咧”。儿子心里酸楚的不知道该和母亲说说话。还是……
直到今天,儿子才明白,有个人,时间愈久我们却愈想念。就像母亲手中的线,越是拉得长了,我们却越是明白那份等待越是珍贵越是饱满幸福!
母亲的针线散文2母亲喜欢做针线活,已80岁高龄的她无论到哪个子女家居住,都带着针线筐。这两年她视力下降,每次做针线活时总让我们帮她把线纫得长长的,或是多纫些针以备急用。为了让她放下手中的活,我们把她的针线筐藏起来。
前些天,我去看母亲,她竟呆呆坐着。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像小孩子一样给我个脊背。我转到她面前,发现她两眼满是泪水。我小心翼翼问她到底怎么了。“我麻将不会打,书不会看,你们让我干啥?”她愤愤地说,“那针线筐还是你爸去上海时给我捎回来的……”很少发脾气的母亲几乎吼出这些话。
母亲的话像利剑划过我的心,让我觉出自己的残忍。
父母一生恩爱有加,父亲知道母亲离不开针线活,出差回来时总会给母亲带回针线筐。针线筐积攒多了,竟各式各样:紫褐色藤条编织的椭圆筐、青青柳条编织的圆形筐……每个都是母亲的宝贝。她先是给我们姐妹六个做鞋,后来给孙子孙女做鞋,再后来,母亲做的鞋没人喜欢穿了,她就给父亲一个人做。
那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父亲退休,两人结束了聚少离多的日子。我们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已不需再为子女过多操劳。父亲总是把母亲的针线、顶针、锥子、剪刀、布料等依次归位到针线筐内的格子里,母亲用什么一目了然。急性子的母亲把针线筐里的物件弄乱了,父亲再帮她整理。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父亲看报纸杂志看累了,竟跟着母亲学做针线活。他的笨手笨脚常惹得母亲笑声不断,母亲说他歪歪扭扭的针脚是“蚯蚓找它娘”。他们的爱情在母亲细密的针线里穿行。
可这样幸福的日子总是那样短暂。父亲64岁那年,突发急病再没有醒来,针线筐里还有母亲为他做的半拉子布鞋。手脚麻利的母亲几乎用了一年时间才做完那双鞋。那一年,母亲的泪水伴着细密的针脚滴落,直到父亲周年时将鞋烧了,母亲才仿佛了却一桩心事。从此,那个针线筐就再也没离开母亲,脏了,她怕洗衣粉腐蚀性大,就用牙膏去清洁;破了,她用布头一针针地补好。
父亲离开我们已15年了,母亲在我们面前一直很少提及他,原来她一个人默默地抚摸着针线筐时,就是在默默地怀念她和父亲纯朴的爱情……
我的双眼满是泪水。我说:“妈,我现在就去取你的宝贝。”母亲听了,幸福从皱纹里绽放开来。
母亲的针线散文3连队派来搬家的拖拉机,已经在院子门口了,帮忙的朋友忙进忙出,收拾东西装车,这已经是我家第五次搬家了。
搬家了,我的针线筐装上了吗?老太太又再唠叨了。我放大嗓门对她说,装上了,你的老古董!
忘啥也不会忘了你老人家的针线筐,您就放心吧!老太太十几年前的话。仿佛还在我耳旁呢喃!
今年又搬家了,老太太的针线筐装上了吗?装上了。妻子说:
这已经不是老太太的话了,说这话的是我,不再是母亲了。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二年了,泛黄藤条针线筐还在,该有五十多年了吧!该比我的年龄还大才对。
这是“母亲”的针线筐,跟随了她一辈子的针线筐,如今被我们继续珍藏着。
记得打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了这个藤条编的针线筐,编的很精致,那可是母亲的宝贝,据“母亲”说:那是从老家河南带来的,针线筐里放满了各种缝补用的布头、针头线脑儿,还有缝衣做鞋的各种用具,像线轱辘、剪子、顶针、锥子、袜底板儿、合线的拨愣坠子、真像个小“百货店”,这是“母亲”一生中最真爱的物品,它一直伴随着“母亲”左右,不论白天黑夜,“母亲”干完一天的活,得个闲空就守在针线筐跟前,为我缝缝补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母亲”用拨楞坠子,纺麻绳的情景,“母亲”牙齿叼着梳好的麻皮子,一手把拨楞坠子的线绳高高吊起,一手往前续麻皮子,拨楞坠子飞快的旋转,柔软的麻皮子拧成了线绳,慢慢的拉长,直到快撑不起的时候,然后麻利的收起,再继续先前的动作,不知疲倦的拨转着纺着……直到那拨楞坠子细细的杆杆上麻绳缠成了椭圆型的大轱辘,之后收起缠成线绳疙瘩。
有些时候。“母亲”会叫上我同她一起合线绳,缠线疙瘩,母亲把线把子盘在我两只小手的手腕上,然后让我撑起,我的小手就随着“母亲”缠线团的动作,左右摆动,线绳就在中间不停的窜上窜下,就像牵着两颗强力跳动的心,因为共振荡起的波浪在翻腾。心那么的滚烫。
那时家境难,“母亲”经常把持着这个针线筐,为我缝补扯破的衣服。那时淘气啊,衣服不是胳膊腿破就是屁股烂,烂了就让“母亲”补,补丁摞补丁是一件很荣耀的现象,全然不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只是厌烦“母亲”的嘟噜唠叨。最惹“母亲”生气的一次,是贪玩好斗的我,和别的孩童一起淘气,爬沙枣树,沙枣树的刺把袖子挂烂了个口子,就是不愿意脱衣服,想出去玩,母亲不愿意,拉着我的胳膊直接就缝上了,还没缝好,小朋友来叫,挣脱线就跑去和小朋友疯去了。年龄大了、知道了。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可是,“母亲”仍然是缝缝补补,剩下一点小布头都舍不得扔,每一颗扣子掉到地下,她都会弯腰捡起放在针线筐里备用,直到她不能做针线活了,穿针引线眼睛不好使了,针线筐就放进家里的“博物馆”。
艰难的生活时常让母亲感到酸楚和无奈,谁让我们生活在那个什么都短缺的时代,怪谁呢。我时常看到母亲把针线筐架到腿上,长时间地整理布头和针线,以掩饰她眼眶中的泪水。这真是:“向来多少泪,都滴针线筐”。
别说那时家家生活都很艰难,穿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哥哥穿后弟弟穿,姐姐穿了妹妹穿。大的穿完小的穿,一件件往下传,破了就补,补丁上面再摞一个补丁,那是常有的事,记得母亲常说的一句话“笑破不笑补哇!”
在我记忆里,一直都是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快乐的成长,母亲做的鞋,结实耐穿,穿起来柔软舒适,而且透气吸汗,所以那时没有听说谁有脚气的。
千层底布鞋做起来很费功夫,又得纺麻绳、打袼褙,还得做鞋帮、纳鞋底,做一双鞋要经过好多道工序,才能做成。真是应了古人孟郊写的那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记得天气暖和时,“母亲”常挎着针线筐和邻居家的杨大娘、蒋大娘坐在屋山头,晒着暖,边聊天边做针线活。她们纳鞋底儿的,纺麻绳儿,缝缝补补的日子还算惬意……
纳鞋底儿的活很累,通常麻绳要穿得长长的,得使劲抡着胳膊,每纳一针都要先用锥子比划着用力扎一下,这样针线过的时候才滑溜,如果感觉针不滑溜了,便在头发上蹭两下,那是蹭脑油增加润滑剂呢!每纳一针,动作就像拉弓一样,要拉动好几下,排列整齐的梅花针脚,一行一行在鞋底上行走。麻绳从鞋底拉过发出的“蹭、蹭”声十分清晰入耳,这样纳出的鞋底才结实、耐穿。
长辈们在一起说说笑笑,谈些个这家长那家短的。我们小孩子也在一旁凑热闹,跑来跑去的,如果不小心碰翻了谁家大娘的针线筐,就会惹来一顿训斥。
针线筐整整伴随了“母亲”的一生,她把对我的爱和祝福都缝进了那密密麻麻的针脚里。“母亲”一生艰辛,她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当过童养媳,因为没放脚,所以经常倍受小脚的痛苦和折磨。我娶妻之后,妻子就经常为她修理她那变了形的脚、剪脚趾甲。感受着她那个时代,愚昧的痛苦,修剪着儿媳对婆婆的爱心。
“母亲”,当了一辈子的家属,为操持这个简单的家,捡柴、烧饭。都已经过去了。可那常常在微弱的煤油灯灯光下穿针引线的疲惫身影时常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那一年,“母亲”去世了,走完了她八十九年的沧桑岁月,我们含泪安安静静的把她送走了,我和妻子望着她留下的藤条编的针线筐,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决定把它留下。看着它总觉得,里面的剪刀、纽扣、顶针、碎布头儿……都是“母亲”的无言关爱和温暖。我想:“母亲”在天国仍然、一直还在用着她的针线筐,小心而细致地,力求把曾经的贫穷落后、缺吃少穿的残缺日子缝补成圆满。针线筐里装的是“母亲”的期盼和憧憬!我保存了母亲的针线筐、看到针线筐和里面的东西就觉得母亲永远地守护在我的身边。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居民楼入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人们的吃和穿,都上了档次。针线筐也不多见了,可是,“母亲”针线筐还在,因为针线筐永远装着我童年的美好时光,缝补过岁月,连缀着情感,还有母亲把持着针线筐时那慈祥的笑脸。
开车了,我在回忆中被急促的叫喊声打破,
一个愣怔,“母亲”的针线筐就在身边。
伴着我们又搬进了新家,
那是一座崭新的楼房。
母亲的针线散文4母亲年轻时,学得一手漂亮别致的针线活,特别喜欢绣花。她总是在我的一件件普通棉布衫上或布鞋面上,绣一只小花或图案,让女儿出门带着她亲手绣出的美丽。小时,家里贫穷,母亲常说:“穿衣要珍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记得父亲的一件外衣,母亲洗完后习惯性的反着晾晒,我惊奇的发现:父亲肩膀上那长方形的补丁一块摞着一块,每块补丁的针脚,细密瓷实的像鱼肚里抠出的块块鱼籽,一层压着一层、一堆摞着一堆;裤子的膝盖上、屁股上大圆套小圆又像一棵老柳的年轮清晰聊眼。我穿小了的衣服,鞋袜总是妹妹接着穿。穿坏的衣服袖口上,尽管打了补丁,也是那样的别致,记得有一件我穿小了的绿布衫,袖口处磨损了一个洞,母亲就用一块粉色的棉布剪成花瓣形状,银针穿红线、不到半根烟的功夫,我那残损的袖口变成似花瓣绽放的新袖衫;我穿过的旧鞋子也不列外,母亲把鞋面洗刷干净,从她珍藏的褶皱绣花图上,铺上一块草纸、找一根火柴棒蘸着烟灰,精心地描下一对翩翩飞舞的蝴蝶,绣在鞋面的前脸上,妹妹穿在脚上,乐滋滋、笑眯眯,两只蝴蝶随着少女的律动,一高一低、一左一右像姐妹、像母女,你追我赶欲落草丛中的花朵去采撷花粉酿成生活的甜蜜。
古人常说,一家人“男耕女织”我家却是“女耕男织”。家里的庄稼活妈妈干的多。父亲学到了一手“机器织袜”的好手艺,他每天迎着晨曦,挑着袜机走在乡村的集市里、镇子上。机器往地上一放,准会被姑娘、媳妇们团团围住,她们各自拿着用纺棉车纺出的线穗子,给上学的孩子、跑外的丈夫织一双新式的“洋袜子”。这就算是农村当时最时髦的品牌了。我家的经济来源就靠父亲披星戴月的织袜子获取。每到冬天闲暇时,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住在两间东厢房的草屋里,千针万线昼夜不停,忙着把一年的单衣棉衣鞋子都做好,为的是不误农活。
记得我6、7岁时,就爱看母亲绣花时上下穿针的动作和神态---娴熟、安详,灵动的手指不停的上下挥动。口中还哼着小曲,尤其晚上在飘舞的小油灯下,我躺在母亲的身边母亲那张白暂清秀的面容凑在油灯下,显得那样的俊俏、慈祥、善美。再听着她口中哼出的那支《沂蒙山小调》,随着她那纤细带有老茧的手指在我身上轻轻拍着,口中的韵律如同渗入了我的血液,浸润着我幼小的心灵,那悦耳的小调随风飘荡在两间清贫的小屋里。一种相守相望的天伦之情暖融融地飘动着……这就是我小时候,泰山脚下的李家堂村的家。
我10岁那年,被妈妈当“儿子”送进清一色的男儿学堂里。母亲把她人生经历的爱、恨、辛酸、忧愁和志气都寄托在我的身上。她即不让我受委屈也不许我比别人家的男孩子差,平日的生活中,凭着母亲天生的心灵手巧,把我打扮的出众又“洋气”。她的初衷也许是在掩盖、弥补她留给女儿的遗憾吧!母亲的那张清秀白暂的脸庞中,老天赐给她一双潭水一样的大眼睛,清澈明亮,长长的睫毛、高高的鼻梁。可是,她生了我和妹妹,自己容颜的优点,一样也没留给我们。我们长大后还埋怨她吝啬呢。我想,她生来的那双巧手,也许就是想要弥补女儿的缺憾吧。
印象最深的是:我上高小的那一年,乡里来了一位有文化有知识的妇女主任,有一天,她来我们村里开会,村里的妇女们都要看看这位现代派的女干部,她梳着齐耳的短发,戴着一顶黄军帽,穿着一身黄制服,腰里还扎着一根宽宽的带有亮环的腰带。妈妈真是一见钟情啊!确切地说,是看中了她身上的那件黄制服。妈妈想法主动和村干部要求中午派饭到我家。妈妈的请求被批准,她便跑回家精心准备,拿出她的最高厨艺做了几道菜,吃饭时,村长作陪。母亲转着弯地夸奖那位女干部的身材、口才,特指身上的黄制服漂亮又气派,夸来夸去被聪明的妇女主任识破了动机。村长忙说:“嫂子心灵手巧,你不是要学做咱妇女主任的制服吧?”母亲不好意思地连连点头,妇女主任马上脱下制服递到母亲手中。母亲接过制服赶紧铺在早已准备好的草纸上,照葫芦画瓢地一气描摹。等她们吃完饭,母亲如愿以偿地送走了她们,又迫不及待地翻箱倒柜,找出一块叫“蓝士林”的新布面打开,再把那画好的纸样子舒展地铺在布面上,一片一片地裁下来,再一片一片的用针线连起来,试穿在我的身上比比大小、宽窄,直到合身时,母亲再用手针按原制服的细密针码,一针顶一针地缝起来。做这样一件制服,比起平时的一件普通便衣要费几倍的工夫呢,况且绝不是一般手艺的人能敢做的,直到做好后,母亲找来一个取暖的瓦罐子,灌上开水,包上布,让我抻着袖子熨烫垫肩、熨平针码。这就是母亲手工代替缝纫机的处女作。她端详着,自言自语地说:和缝纫机的针码也不差上下。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种如同完成一项新的工程建筑那样的喜悦和兴奋。我再一次试穿后,母亲就立即叠好,放进了我们家那个唯一的木箱子里。
半个月后,在全乡召开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前的那天早晨,母亲才拿出了这件新制服,像是重新审视了一遍她那如意之作。先让我贴身穿上白衬衣,再穿上蓝制服并把白衬领翻在外面。又配好相同颜色的裤子,不带花边和任何图案的鞋子,母亲上下打量后说:“不错、很精神。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也像那次来咱家的那位妇女主任一样,让乡亲们瞧得起。”接着又严肃地嘱咐道;今天上台发言时,不要怕,一定像男孩子一样为学校争光。
我穿着母亲做的那件气派的新制服,兴奋又不自然。像犯了错误似地蹑手蹑脚地来到学校。一进教室我站在门口,活像个千瓦的灯泡刺激着教室里的双双眼睛,男同学瞪着眼伸着舌,女同学手摸着我的制服,围拢在我的身旁。投来羡慕的目光。我的思绪乱成一团,大会发言稿的内容在脑中七零八乱。幸亏老校长把我叫走,为我解了围。
从那天起,我读懂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她和祖祖辈辈的母亲一样让她们的儿女穿上母亲缝制的衣衫去耕耘,去干考,去江湖闯荡,仕途跋涉。年年岁岁,红尘滚滚。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即是如此。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像风筝一样牵在母亲手里,个个儿女都是母亲期盼中的龙、凤,又像一盏盏漂亮的孔明灯带着各种愿望高高地飘在空中,亮在祖国的大地上,亮在代代母亲疲惫却充满希望的心窝里。
母亲的针线散文5今天大雨倾盆,收拾沙发的角落,露出了我的针线笸箩。薄薄的竹篾编成的透风撒气、空隙太大的所谓的.针线笸箩还经常把我的顶针和针线纽扣漏出来。为防止丢失,只能在里圈缝上一层布,摆在眼前,咋看咋觉得不顺眼,远不如母亲的针线笸箩精致实用!
农村的炕尾经常摆着一个圆圆的物件,外表光滑,里边细腻,材质是用秋天的包裹在玉米外边的那一层层薄皮做成的。到底怎样做出来的,怎样才能把那么柔软细腻的玉米叶做成这样的一个挺括光滑细腻的针线笸箩,还真得需要功夫呢!仔细观察,原来是把软软的洁白的玉米皮先拧成结实的绳子。这可是个技术活,力气小了,绳子拧得不紧,表面就不光滑细腻。力气大了,玉米叶又撑不住,会断掉!玉米绳子拧好了,就要套在一个圆圆的模子上开始编了。要保证每一根玉米绳紧密的靠在一起,才能保证编出来的笸箩致密光滑。也不知道那些手工艺人们还有没有传人?再见到这样的针线笸箩,也已经不是玉米叶子拧成的绳子编的了,已经是工厂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了,像是缺失了灵魂的孩子,千篇一律,挨挨挤挤的站在摊位上。
母亲的针线笸箩里有针头线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本鞋样书,书名叫《收获》。书的封皮已经不知去向,母亲在上面抹上面糊糊,粘了一层厚厚的草绿布做了封皮,封皮上的陈年旧灰已经完全覆盖了草绿色,封皮上还钉上了一个大大的黑色布纽扣。鞋样子是不允许我们动的,我的鞋样最小,父亲的最大。每年冬天,母亲都要拿出鞋样,在我的脚上比量三四次,先做一双大小合适的,过年的时候穿;再做一双稍大一点的,等来年春天穿;再做一双更大的等到秋天才能穿。母亲就这样一个冬天都在做鞋。每人三双,我,哥,姐,父亲,最后是自己的。往往不等做完这些鞋子,春天来了,又要开始种田了!我们都在春天里穿上新鞋上学下地,而母亲总是再穿去年穿过的已经严重变形的鞋子下地干活。鞋样书里的鞋样年年不同,谁的鞋样在第几页,谁的鞋样今年要再加大一些,母亲都会用笔记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也上学了,颇认得出几个大字了,于是常常会去翻看鞋样书,也因此弄乱了鞋样,虽偷偷地摆好了,也难免会招来许多责骂!于是细心的母亲再挨个比量我们的脚丫,重新记录下来!
有多少个夜晚是伴着母亲纳鞋底的身影入眠的!豆大的油灯冒着黑烟,细细的麻线穿梭于手中的鞋底中。母亲做的鞋鞋底厚,穿着不硌脚,别人用四层袼褙纳底,母亲是用六层。鞋底太厚了,仅仅靠一根大针和顶针的力量是穿透不了的,那就需要针锥了。先用针锥扎过鞋底,再把穿有麻线的针头穿过,一只鞋底纳完,手上就会有大大小小无数的针眼,那是针锥扎偏了的结果。母亲一个晚上就能纳完一只鞋底,白天就做鞋帮。做鞋帮可是要求很高了,针脚要细密,均匀,还要结实。母亲做的鞋帮那叫一个漂亮!我的鞋子一般会用花布做,鞋子的延口就用好看的绿色延边。针脚整整齐齐的排列着,群蚁排衙般等待着检阅,穿在脚上,走到大门口,真希望每一个路过的人都看看我的鞋。
母亲的针线笸箩常年的烟熏火燎,累月的抓抓摸摸,上边一圈已经油腻发亮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当作宝箱。昨天我们会从里边找到一颗玻璃球,今天可能就会有一颗漂亮的纽扣,期待着明天会有什么好玩意儿,每天晚上睡觉前翻翻母亲的针线笸箩成为我的必修课!
思绪回到眼前,面前的针线笸箩羞涩的躺在角落里,我的针线笸箩里早已没有了鞋样书,也没有了大针锥,更没有了鞋底和舒服养脚的布鞋。
门口的耐克鞋摆了一串,是孩子们已经不需要布鞋了!是十几层布做成的鞋不适应宽宽的水泥石子路了!母亲的布鞋只能留在了记忆里,母亲的针线笸箩也已经遗忘在老屋的无人居住的土炕上了!
母亲的针线散文6母亲去世有些年头了。母亲手上遗留下来的物件已经不多了。年前家里扫尘。媳妇把柜子里底下一个长年不用的老藤筐要当垃圾扔掉去,被我看见了。
睹物思人,我当即说:
“那是母亲用过留下的针线筐,不要扔,留着。”
媳妇一头雾水!
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树藤编制的筐子。它高二十厘米多一点,直径五十多厘米,如筷子一般粗细的木藤来回交织编制成的,十分牢固实用。几十年时间过去了,针线筐的颜色一片灰暗,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淡黄色。
回忆那时人们的衣装,不光颜色单调,而且几乎都打着补丁,不管是棉衣,还是单衣,不管是外衣,还是内衣。奉行的是: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精神,很少看到有人长时间穿着新衣。除非过年过节,或是结婚做“新人”的那么几天。
见物思亲。想起母亲一手带大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另有个弟弟叫“三崽佬”在六岁时得了“急性脑膜炎”不幸去世。在上有老,有爷爷奶奶,下有我们四个。操劳家务一生的母亲,该有多辛苦,可想而知。人生四件事:衣食住行,那一样不让母亲操碎心。靠父亲一个人当营业员的工资收入、母亲和我与弟妹还要做家属工,例如削竹筷子,纺火麻绳等,赚钱补贴家用。母亲还要买菜做饭操劳家务活。缝补浆洗衣服也落在母亲肩上。现在想来,母亲重担真是不可思议。但母亲确实就承担了几十年,直至我们四兄弟姐妹外出独立工作生活,母亲才松了气。
母亲的针线筐体积大,放的东西也很多。除了有针线,剪刀,尺子,浆糊碗和各种新旧布条外,还有我的玩具也放在里面。例如:弹珠(玻璃球),包包子(香烟盒纸折的三角包)等。母亲白天要做饭炒菜等,缝补衣服做布鞋,只好利用晚上。我和弟妹往往和母亲围坐在大方桌边,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做作业,母亲缝补衣服。经常是我们作业做完了,母亲还在做针线活,直至深夜。
小时候,我们小孩子天天都“打赤脚”。尤其是男孩子,除了冬天的几个月,我每天早上一下床就“打赤脚”去上课。要进高中读书了,母亲日赶夜赶早早为我做了两双布鞋。还买了一双解放鞋,说是雨天穿。这时是十五岁的我才开始有鞋穿了。看到今天我的孙子各种胶鞋球鞋换了一双又一双,花花绿绿的塞满了鞋柜,真是感慨不已。
母亲年年都会在过年时给我们几兄弟姐妹做一、二套新衣,尤其是我这个老大。那时是兴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来做。母亲也要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来做几天,按天付工资,每天包两餐饭。母亲说是“划得来”。裁缝师傅自带缝纫机、针线等工具,女徙弟一头挑着缝纫机,一头挑着放着工具的小箩筐随师傅东一家西一家地上门做衣裳。东家则准备好各种用布、棉花等等。母亲为节省用布,往往提前几个月就着手准备,除了买新布新棉花以外,更多的是拆洗旧衣服,把还能够用的衣料从旧衣服上拆下,作为做新衣的贴边,衬托,口袋布等。穿新衣服是我每年最美的记忆。
母亲缝补衣服总是会尽量做得细致一点,针线活好一点。不但注意补丁布与被缝补的衣服颜色的保持一致,针脚也缝的十分细密,穿这样有补丁的衣服也十分漂亮贴身。母亲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们四兄妹补衣服,花白的头发,粗糙的大手拉着细细的线,一针又一针的情景,至今在脑海里仍然十分清晰。今天看到母亲留下的针线筐,我仍然十分怀念慈母点点滴滴的恩情,心中感到阵阵酸痛。
孟郊的《游子吟》又在我眼前浮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优美名家散文
阅读名家散文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不同的文化情感的表达,以下是我整理的优美名家散文,欢迎参考阅读!
泪流回眸天长难收泪流回眸天长难收,夜深悲痛的相逢爱上了地久,离开的渡口有誓言的注定,却没有缘分的承诺,回眸的泪水让什么说出了分手,徘徊的边缘丢失了委屈的回忆,难得的泪滴依然卷走相随的梦念,陌生的清晰画面依然拥抱婉转的惜别,隔着的颤抖梦想在容颜上的街口,话语的辞别泪许芬芳的境界,换来心碎的祝福,希望的缘分在崖口能听到梦的声音,回忆的痕迹戒不掉表情的声音。
卑微的包围重温了旧日的约会,冷淡的衰落见到了偷心的泪,曾经的入睡拥抱悲哀的体会,难舍的选择唱着情歌,熟悉的着迷已经珍惜着陌生的温柔,煮沸的思念开始起航断梦的延续,旋律的魅力舞动着咒语的麦克风,匆匆的内心牵着瞬间的泪水,选择的祝福一直后悔的照顾巧语,思念瑟瑟打翻了沧田,秋风卷卷改变了容颜,飞跃千山改变了眉间的眼眶,失落的鸿雁一如从前。
起初的摸样灌溉尘世的流芳,断曲的交流是聚散的千古流芳,传说十载梦易伤,神游一方泪两行,阳光下的愿望没有初见的筹码,青春是一个单翼的翅膀,无法属于自己的飞翔,放手的消失走进了泪水,蓝天的渡口有一步奈何,夕阳的最初是黎明的彼岸,无忧的天空遮住了彩虹的忧愁,卷走的伤痕,留下的泪水还是那么无情,心儿向梦流淌,约儿向醉凄凉。
千言愿意的甜蜜唱出了害羞的勇气,万语的方式相依表达,浪漫的夜空没有阳光的灿烂,希望的雨滴难以看到祝福的彩虹,喜怒着开花的情绪如何结果,欣赏着软禁的疲惫,无法入睡,陶醉的裂痕让资格无法加温,暴雨的地平线是遥远的终点,清醒的安稳失望着生活的快乐,感觉着沉淀的空闲开始改变,发现的考卷没有落墨的心弦,时间的黑夜挽救着心灵的回答。
飘逝的海洋却有怀疑的风浪,讲起的梦想追逐时间的彷徨,醉人的收获无法坚强,哭泣的躲避背叛了太多的委屈,打击的祝福变成了泪水的流逝,淋湿的醉过逃离在梦想的命运里,故意的陷阱有着痕迹的呼吸,吻戏着空气的美丽,黑夜再绘,也画不出往常的相遇,戒不掉的落脚地,强烈的风景卷起思念的冻结,绝望的选择孤单的沉默在享受,迷惑的仅存哭泣在无言的风雨里。
飘出的故事无法改写历史的泪水,重来的最初只能温存在梦的含泪里,浮写的全部不是心中的描述,放佛往事历历快乐,谈起名字的弦,哭泣不止,难以开始,何必结局,续演的台词在内心收拾,错觉的结尾有一张失眠的照片,座位的冒险是眼角的感谢,仅有的习惯已经改航布痕,来不及的陪伴无法相随追忆太多,删除的快乐已经开始流泪,躲避的等待卷入残梦。
不会降落的感动还是那样带动着风景,断了的北极星擦过北极的拥抱,是相望的回眸,流泪的爱没有明天,亲吻的昨天已让心残,孕育的泪容依依不离,弹奏的故事那么神奇,约会的传说无法穿梭,打扰着假装的好戏,想念着熟悉的陌生,还是那么着迷,记不住的寻常路依然醉的走了过去,想象的天堂不会歌唱等待的梦想,疲惫的转角画上无谓的风吹,无期的风月还是那么执着。
心中表达了太多的过往,不知何去心随,看着花开的年代,心中芳香的彼岸走不到天涯的梦想,随着时间的安排,看见了太多的画面,走在风景线的边缘,还是依然那么的脆弱,淋湿的回眸看不到影子的起落,当风月再来,十指摊开,来去的时间擦去太多的皱纹,呼吸着背叛的迷宫,走在离人的涯口,人不来该问,话不来该应,多少的彩虹没有让那颗等待的心看到,多少的时间无法抹去现在的模样回到年少的醉梦,琳琅的剔透依然回味过多的镜子,看着俗语的表达,想着梦想的位置,走的来到了念里的泪中,来的朗诵不了曾经的曲子,时间还是那样明亮,夕阳还是勾魂晚睡的淋漓,时间不语,地点无声,曾经还是的曾经,现在已经没有曾经的芳香与温馨的无知,那份淡薄,让现在的心如此的冷落,那份美丽,没有因为现在固定而灿烂,残留的余温照亮出发的未来,却无法点亮拥有的减少。
墨语不还,思念如旧,曾经的发展已经变成现在的追求,过往的转动不是今天的收获,泪滴的卷轴依恋着芳香的年少,却无法回到时间的温暖,醉还是那个醉,醒来已经无法体会从前,看着幸福的光轮,夺走的幸运的时间,福气却让背后的影子哭泣,味道的渲染无法改变丢失的泪滴,让思绪整理,话语相送的时间还是回眸在曾经的仿佛里,这样就埋没着眼前的画面。
抒写的草原看不见回眸的期待,思念的情海多少的遥远,风月曾践踏,泪水难追忆,花开是年华的一代,岁月不留恋,心门却走远,爱意的灌溉看不见属于内心的欺骗,背叛的眷恋已经画牢垂心系成了情债,什么样的改变是内心的期待,什么样的话语是彩虹的约会,情海依然是那个情海,泪水不是洗刷容颜的时间,相约,难约,再见,在时间的泪水里见不到眼前的话语。
呼吸着体会的奢求,相拥的狼狈躲避在时钟里,模糊的广场让心痛沉默,漫天的牵手哭红了快乐,偶遇的理会成了此世的思念,星光下的故事没有逗留,爱慕的闯影下诉写心扉,再见的无奈一直安排,轻易的苦泪猜来一个“断”字,冷静的感觉放弃了结束曲,流水是不回家的童话,秋天的美丽让孤单一过再难,努力的明白却依赖的伤害,惩罚着安慰的呼吸。
情是谁的爱,爱上了谁的债,辗转回眸伤了谁的心,感是谁的梦,梦伤了谁的念,风月溅起勾魂谁的醉,泪是谁的许,许下的誓言丢了谁的承诺,缘份注定再也不见,心是谁的命,令出勾走了谁的泪,纵横身影摆动了谁的运,容是谁的面,醉了谁的谁,为谁谱写红尘倒写尘埃,谁的十指不连心,谁的相约不连梦,谁的相望不流泪,眷恋的情海难以倒退身影,迷情的眼神难以转身。
聆听鸟鸣的幸福半夜时分,在睡意朦胧中,突然听到一声“豌豆都熟”,惊慌失措的叫着,像急急匆匆地逃离。
在城市生活,多少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了。呼啸而过的火车,一路鸣笛的汽车,周而复始的叫卖,尖锐刺耳的卡拉ok,构成巨大的轰鸣。我们一直生活在喧嚣之中,退化了各种感官。
还是农村静美,在我的家乡,当走入田园的深处时,感官可以酣畅淋漓地发挥到极致,可以看到碧蓝的天空,可以嗅到幽远的花香,可以感到清风拂过肌肤,最美的是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鸟鸣。
当“布谷——”“布谷——”的叫声响起的时候,春天就来到了家乡。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在田间或是在村头,布谷一声接一声地叫个不停。不知是一只还是两只,它们总是把自己掩藏起来,在某一个地方,非常直爽地叫着,像一阵一阵的春雨洒遍家乡的各个角落。那叫声就像乡民的性格,不会敷衍应付,不会炫耀卖弄,羞涩的后面是豪爽。声声“布谷”催得乡民们心里发焦,于是,家家户户都扛起锄头,拿起铁锨,开着拖拉机或是赶着牲口,到田间开始了春忙。田地里,羊儿跑,狗儿叫,小孩满地跑,惊得麦田里的野鸡惊叫地拍打着翅膀飞跑。
也许是三五天,燕子就飞来了。它们仿佛城里人,回来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房子,一套房子的房价不菲呢,他们夫妇俩要建好几天。找到去年旧巢的,兴奋地叫着,呼朋引伴,邀请做客;没有巢穴的,忙碌地在水洼边叼着新泥,只有休息的时候才叫几声,算是同主人打招呼。燕子的社会生活同人类没有什么两样,建好房之后就是结婚,然后生儿育女。不久,就会见到两三只小脑袋探出巢来,叫声又细又小,充满了童稚;而当父母回来的时候,它们都变成了大嗓门,叽叽喳喳地高叫着,欢闹着,整个庭院都充满了天伦之乐。
不久,麦梢黄了,黄鹭鸟来了。黄鹭属于高端大气那种类型,它们常常停在村庄的树枝上,卖力地叫着:“各家各户,豌豆都熟。”有时候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小巧的身体,穿着黄色的外衣,披着黑色的围巾,卖力地引吭高歌。它们生长乡村长在乡村,性格质朴,懂得感恩。庄稼哺育了它们,此刻,它们不停地催促乡民收获庄稼,“各家各户,豌豆都熟”,声音中充满了期盼,掩饰不住焦灼。
喜鹊在乡村最常见,乡民们都叫它们“脸墨喳子”,别看它们的脸黑,在乡民心中可是报喜的使者。“喜鹊叫,亲戚到。”喜鹊要是在谁家的枝头叫几声,主人的心里一整天都是甜甜的,家里要有喜事了。独特的身份使得喜鹊很高雅,它们不随意叫,叫的时候也是“喳喳”两声,余下的就是沉默。平常的时候,他们都躲在田野里,在无人的树林里筑巢生活,很少看到它们的行踪,就像是名人。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它们才回到村子,站在各家各户的屋顶,“喳喳”地叫着。要过年了,得给乡民们送点贺礼,捎来喜讯。
而在城市,是听不到这样的鸟鸣的。偶尔听到的一两声,要么是从鸟笼里传出,撕心裂肺的;要么是从公园里传出,声声哀怨,充满乡愁。在城市可以看到的鸟就是麻雀,它们是一群流浪汉,失去了生活的土地,它们只能在垃圾废品中谋生。即使听到了它们群居的叫声,一点也感不到快乐和谐。就像生活在被钢筋水泥隔成方格空间里的市民一样,它们各扫门前雪,甚至老死不相往来。
而听到这样的鸣叫,是需要有淡然的心情的。城里人太忙碌了,他们要忙着挣钱,买房,结婚,生子,音乐厅他们都不愿去,谁还会停下来听一听鸟鸣呢?没有人懂得鸟的语言,没有人听出鸟的亲切,鸟的欢乐,鸟的期盼,鸟的忧伤,他们和鸟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实际上,他们何曾倾听过同类甚至自己的声音呢?城市很繁华,信息很发达,他们却封闭自我,与世隔绝。
在城市生活,我却常常怀念乡村,怀念乡村的鸟鸣,聆听鸟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爱上如烟的女子静静地点燃一支烟,空寂的内心到处是你的影子,我知道,这个时候只能想你,你无处不在地充溢着我的空间,让我如何不想你?
蓝色的烟雾里,是你并不真切的脸,认识你,缘于你的文字,世间竟然有一种文字能够如手中的烟雾一样直入心肺,徘徊在我的胸中,牵扯着我的五脏六腑,我从此记住,如精灵般飘渺睿智的女子,具有穿透力打动内心的文字,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如皓月清风,如波澜起伏,如繁花飘落,如流风回雪,我想认识你,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我这个自认铁血的男儿为之心折?究竟是怎样兰质惠心的女子,能掀起我坚如磐石的内心波澜?
你的文章我篇篇跟贴,你挥洒自如,飘逸如风,展现着极致完美的靓丽,我用我的诗,用我的词,表达着我的心迹,长侠归来兮,声声追问,爱你,爱你的文字,爱到骨子里,爱到血液里,你如旋转的舞者,只在意跳出最优美最曼妙的舞姿,全不管台下掌声如潮抑或是无声无息,全不管我热烈的追寻如醉如痴。
寻觅中得到了你的电话号码,迫不急待地忐忑不安在打过去,因为我们在论坛上早已相识,话筒里是你职业性的问候,清爽的笑声,让我一时语塞,我报上姓名,你却在寒喧,我知道你的冰雪聪明,也明白你有难言的苦衷,我只想献上自己最真诚的问候,可我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你用风轻云淡的话语敷衍我炽热的求索,曾经那个寂寞如烟的女子,缠绵在我的心肺之间,可是,那种风轻云淡的味道,却有着拒人千里的冰冷,哪个才是真实的你?你纠结在我的内心,让我如何能够轻松放手?
爱上吸烟,爱上你的文字,吸烟成瘾,今生戒的掉,爱上你,如烟的女子,成瘾成痴,你的脸隐在我的烟雾里,飘忽在我的眼前,却无法捉取。你说你站在一步不能走错的山巅上,你说你如履薄冰,步步小心,当我不顾一切地闯进你的世界时,你只是礼节性的回应,你说你很感动,你说你从内心深处感谢,我不要你的感动和感谢,我要走进你的内心深处,感受你的喜怒哀乐,与你共担人生风雨,与你同赴前缘后世,把你的手给我,我会给你温暖,把你的心给我,我愿以生命护卫,你在害怕什么,轻灵如烟的女子?
你谨慎而小心地防备着世俗的冷刀暗箭,你不肯掏出自己的心,你不肯放开自己的怀抱,你不肯让我深入到你寂寞的内心,你不让我看到你流泪的悲伤。我只能却步,为自己的无能悲伤。你尽量爽朗地微笑,却掩不住落寞的伤感,你试图假装世俗,却无法遮盖你与生俱来的清高,你假装豪放地饮酒,我知道你的内心深处在流血,你不是你表面的模样,你的文字不会欺骗我,那字字杜鹃啼血的哀伤,那句句心灵深处的回响,不是表面世俗的寒喧所能掩盖,千般相思,万般惆怅,只作了文章,生生断人肠。我只是你美丽独舞的观众,可我不要你凤凰涅磐,不要你寂寞哀伤,我只要你快乐幸福,只要你露出真实的微笑,你这个如烟的女子啊,始终徘徊在我的胸腔,让我心肺纠结疼痛,却又眼睁睁地无能为力。
你说不喜欢暗夜的烟花,瞬间的烂漫过后是黑暗的空寂,你说你不能承受落花的苦楚,惜春常怕花开早,我分明看到你的'内心的挣扎,我分明看到你敏感的落寞,你如暗夜的烟花开在我黑暗的夜空,你如初春的花朵扎根在我空旷的田野,自以为是的我总以为能够理解你,能够温暖你的冰冷与寂寞,可我始终徘徊在你的灵魂之外,始终无法感知你的内心悸动,更无法拥你入怀,用我所有的阳刚与热血灌溉你寂寞的空间,你灿烂的文字如烟轻灵,如烟温柔,如烟侵蚀,穿透我的身体,让我无法释怀,你寂寞的文字如雾,让我无法捕捉你真实的容颜,你这个充满诱惑的精灵,让我爱烟一样爱上你,恋上你文字的味道,恋上你灵魂的舞蹈,今生不肯能放手,来生不会再错过你。
你这个如烟的女子,缠绵在我的胸腔,流动在我的血液里,深入到我的灵魂,直到每一根发丝,与我朝夕相处,与我唇齿相依,在我的呼吸之间,在我的举手投足,我早与你融为一体,爱上烟,爱上你,青青烟雾里有你的美丽的舞姿,让我用圈圈环绕套住你,爱上你,爱上寂寞的烟雾,戒不掉的烟瘾戒不掉的你,请让我,默默吸烟,默默爱你……
天若有情天亦老墙上的老像框里还有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黑白的,人工在脸颊涂了两抹桃红,但高鼻大眼,两条长辫子,很漂亮。再加上高挑身材,母亲称得上是个美人。美女如果不是大家闺秀,那也应该是小家碧玉、温婉可人的。但母亲不是,相反,她粗枝大叶,风风火火,嗓门洪亮,随时随地都在斥责我们。她每天都匆匆忙忙如八爪鱼一样不知忙些什么,她永远不会在雨天时微笑着给我们送雨伞,也不会在我们领到奖状时疼疼抱抱我们。她不读书不看报不养花种草,自然更不会养小动物。嫌那些猫啊狗啊又脏又吵。所以,一直以为母亲是不细腻和温柔的。
岁月慢慢堆积,逐渐沉淀成母亲另一张照片,背景彩色,面容苍白,脸颊平添了皱纹,老得失去了风采。不知那张照片什么时候挂上去的。也不知何时发现母亲喜欢养些小动物了。
最初家里有一些鸡。每年春天,母亲都要买些刚孵出的小鸡,那些毛茸茸、嫩黄鲜活的小生命被母亲小心的放在木箱里,箱内悬挂着电灯泡,太阳般的温暖照耀着它们。几个月后,小稚鸡们就会变成雄赳赳的大公鸡或羞涩的红脸母鸡。“公鸡杀了吃,母鸡留下蛋吃。”母亲说。
后来家里有多了几只鸭子,一样从小茸球般稚嫩的生命开始,母亲每天早上赶着它们出门下河,晚上吆喝它们回家。时间一长,渐渐长大的那些鸭们就积极主动起来,每天天刚亮,它们就“嘎嘎”地喊母亲起床,开门,它们自顾自的排好队,跟母亲道别,下河吃食或玩耍去了;晚上天刚擦黑,它们就又排着队摇着肥硕的屁股唤母亲开门,回家睡觉。有时大门紧闭,它们也决不会跟着其他的鸭子到别人家串门。
如果说母亲喂鸭子的动机和喂鸡的动机一样,为了吃或是下蛋,那我不明白楼梯口的小笼子里那两只小荷兰鼠有什么用。它们是鼠类,但比老鼠可爱、漂亮,黑白相间,浑圆肥胖,拖着细细的尾巴,不停地吃、吃、吃。草根,花生叶,青菜,饭米粒,什么都吃,吃够了就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母亲常趴在楼梯口看它们半天。
母亲也开始养猫和狗了,问人家找的小猫小狗,健康俊秀,也就罢了,但她常常会无缘无故的在路边拾一些“老弱病残”来。有一只小猫,病得快死了,被主人丢弃,母亲拣回来,阿司匹林,银翘片,云南白药,乱七八糟地喂一通;还一口一口嚼东西给它吃。母亲一生勤劳,身体健壮,只有牙齿不好,她用松动的牙齿慢慢嚼花生米,煎饼和肉,嚼得让我们担心。她一口口嚼碎了食物,再用手指抹到猫的嘴里。折腾几天,终于回天无术,才将那猫彻底掩埋。
还有一次拣过一只小流浪狗,那狗很丑,非常的丑,两只眼一大一小,颜色不一、眼珠混沌;家狗的体形,但又有狼狗尖竖的耳朵;浑身的毛棕黑不分,且一块一块的班驳着。一条杂种癞皮狗。我们都不喜欢它,不理它,但那条狗不管我们的冷眼,它有母亲的照料。它每天拼命的吃,撒着欢的长,最终长成一条膘肥体厚,身形高大的癞皮狗。
对了,院子的角落里还有几只大白兔。有一只刚刚做了妈妈。五只刚出生的小兔子,眼睛紧闭,全身通红,赤裸无毛,像一只只丑陋的小老鼠。它们的身上盖着兔妈妈从自己身上薅下的毛,但母亲又给它们缝了一床小小的被子。一天三次,母亲将小兔子送给兔妈妈喂奶,等到它们一个个撑得肚儿圆,就让它们在阳光下晒晒太阳,然后再给它们盖上被子,端进屋里。饶是小心,小兔子还是被家里的小白狗看到了,吃掉了一个。母亲大怒,手拿小棍,将狗赶到兔子旁边,喝道:“你还吃不吃?这也能吃!下次再吃我打死你。”一棍子打到狗身边的地上。小狗吓得“哧溜”一声跑了。
一院子的鸡、鸭、猫、狗、兔,热闹非凡。如果我的女儿再到,那更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声。她亲猫抱猫,把狗踢得满院乱串;她还会一边拔草喂兔子,一边把鸭赶到鸡窝里,我被吵的心烦意乱,禁不住问母亲,年轻时她不是最讨厌喂这些东西了吗,怎么现在喂了这么多。
母亲说:“年轻时养活你们就不容易了,哪里还顾上养别的,现在你们大了,都走了,我闲着没事。”
忽然间明白,我们也不过是母亲养大的一群小猫或小狗,长大了,被别人相中领走或是不想呆在家里独自出去闯荡,终于只剩下母亲一人。她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她可以对我们细声细气的讲话了,她也可以温柔的看着我们抚摩我们了,但四周静无一人。于是她有了大把大把的寂寞和孤单,于是她开始养那些小动物,鲜活的,生病的;美丽的,丑陋的;只要是生命,她通通惯以无比的耐心和爱心。
也终于明白“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的含义。原来,情感如生命会慢慢变老,那些在年轻时因为时日匆忙和生活繁重来不及表达和释放的情感,那些被压抑了一生的感情,到老了会越来越深远,越来越醇厚,越来越——细腻和温柔。
恨,这一种极端情绪人们在,特别是在自己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受到某种自认为是冒犯或是伤害的对待时,总是难免会产生出一种情绪,尤其是那些从不省醒自己因而缺少内敛,盲目自信自视清高自以为是又受不得一点委屈的人们,每当这个时候,这样的一种情绪就会愈发得激烈而积聚成一种极端的情绪——恨。
心里产生了恨意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财力物力或权力,通常他会立即采取报耻雪恨的举动,特别是那种因欲望破灭而生出的恨,更会令他变得百倍地疯狂!而那些既无财势也无权势的人也会将此恨埋入心底寻找或者等待时机以牙还牙!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还击的方式,都不会给实施者带来任何的胜利的喜悦!因为恨,就象一颗不良的细胞,随着实施者复仇计划的实施,这颗不良细胞也在不断地得到养分而逐渐成长为一颗最终将浸蚀掉实施者心灵的毒瘤!因此,从他心里产生恨意的那一刻起,他的内心就再也无法得到平静!所以,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在我读技校的时候曾遭遇到这样一件事。我似乎有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称呼身边的人,也许因为那些称谓常常介于昵称与诨号之间,所以通常被我特殊称谓的人都很乐意接受,久而久之那些称谓也逐渐为其他人所借用,因此也就纵容我更加地随心所欲起来。记得那时正上映《甲午战争》,里面有一个“大人”的称谓,也许是因为那些个大人的威严与我们班主任的威严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吧,不觉中我便把“大人”一词与我们的班主任联系在了一起,班主任姓熊,我便在私下里称她为“熊大人”。渐渐地,也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在私下里把班主任称作熊大人。真是习惯容易成自然,自然之事又有谁会再去在意呢?我就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对老师不恭!直到有一天,我突然被班主任传唤到她跟前。班主任压抑着气愤一脸严肃地责问我为什么给她起外号?外号,在我的心里一直被认为是含贬意之词,而我从不认为“大人”一词含贬意!所以,经班主任一问,我一时没有回过神来。班主任继续问为什么叫她熊大人?我才恍然。因为事发突然,我完全找不到辩答之词,只能低着头任由班主任发落。
自从读书以来,我从不记得曾被老师批评过,更不用说是被班主任如此数落,当时的那个郁闷的心情真是无言可述。很快就被同学告之原来我挨的这轮冰雹应该归功于一个知青学姐为表现自己去班主任那里邀功。这位学姐虽说是我的技校同学,但她弟弟却是我初高中的同学,所以我与她的关系自进校认识之后一直都还算不错。完全料不到她会来这么一着,真是把我气蒙了!我恨她恨得真是咬牙切齿,巴不得她立刻从地球上消失——幸亏我当时没有那个能耐!我以为我会永远记恨她——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我曾经在《幸运的女子》中提到过,我技校的同班同学多是大我们这几个应届高中毕业生许多的知青哥姐,所以,尽管我们还处于少不更事,但他们都早已到了可以谈论婚嫁的年龄。那个知青学姐其实是个很热心的人,尽管她也因为丢了多年的书本而学得很吃力,她却仍然乐意去帮助同桌那个对学习更感头痛的知青难友,不仅如此,还从生活上也给予关照,比如帮忙缝补衣服之类的。也许是处于他们那个年龄,这样的举动难免会引起人们的猜测。所以,受到学姐那个门第思想尤为严重的母亲特别嘱托的班主任,很快便把这个情况作了反馈。这下真是不得了了,学姐母亲大发雷霆,非让学姐道个一二三来。学姐被逼急了,一赌气,索性来了个假戏真唱,开始跟那个知青学哥真正交往起来。
然而,爱情却不是靠赌气就能产生的!随着交往的进行,学姐越来越觉得自己与学哥格格不入,便提出分手。分手却不象牵手那样容易。学哥的父亲是“我的工厂”的一名老工人,所以膝下儿女有好几个陆续进了“我的工厂”,相比于外单位子女的学姐来,可谓有点势力了。所以分手不但遭到学哥的拒绝,更招致学哥兄弟姐妹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学姐因随便与人牵手得罪了母亲,这时也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真是有点走投无路了。
我从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如此强烈的女性思想,学姐处境艰难的消息把我对学姐曾有的恨意驱散得无影无踪。我与其他同学立即行动起来声援学姐,学姐在大家的支持下终于坚持到了最后——把自己从因冲动而困入的泥潭中解放了出来。
从那件事情以后,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令人不快的事情在我的身上也时有发生,但即使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即使在一时间令我产生了无法排解的极大的怨气,但恨意,似乎再也无法产生出来!
很多年过去了,我总是在想,当初自己以为会长久的恨意为何会消失得那样的迅速那样的彻底?恨与谅解相比,究竟是哪一个的力量更为强大呢?表面上看起来,恨,似乎更有力量,然而,恨,却更具有毁灭性——对人的心灵的毁灭!因为,我们在恨的时候,我们的心胸会越来越狭窄,目光会越来越短浅,所以,我们在恨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并不快乐!而谅解,却会促进我们放开心胸,把目光投向远方,所以谅解,会令人的心灵复苏!因此,对人而言,复苏的心灵比毁灭的心灵更有益更积极更上进!
虽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天天快乐,但是,我们可以缩短自己不快乐的时间!无论遭遇到什么,如果我们能够省醒,能够内敛,能够自尊自信,能够换位思考,能够逆向思维,也许,我们就能够自立自强,能够敞开心扉,能够放眼四野,能够豁达大度,让恨意无影让怨气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