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散文***
文/江红斌
春天花朵的绽放从迎春花开始。但在我们花乡,真正的春花烂漫则从惊蛰节气开始。
经历了雨水节气水汽氤氲的十多天,甚至听过几场淅淅沥沥雨声之后,阳光突然在某一天灿烂起来,晴空万里,气温骤然升高。你天天在看的那些树上初绽的花蕾,便如青春期的孩子那样,从饱满到盛开,一天一个样地膨胀,令人瞠目结舌。
这时,你再看道路两旁的黄花,除了蓬蓬勃勃、灿烂金黄的油菜花以外,还有另一种丛生的黄花。那黄花的枝干浑圆光滑,藤蔓上开出鲜黄色、花形下垂的钟状四瓣花朵。绚烂的黄色远远望去,像一堵黄金砌就的城墙,威风八面且金碧辉煌。你认为是迎春花就大错特错了,这其实是连翘花。如果你仔细分辨一下,就能找出迎春花与连翘花的不同特点。相比较连翘花,迎春花的花瓣起码是五瓣到六瓣,钟形的花朵向上开放,且迎春花的枝条不是圆柱状而呈多边形。
你即使没有听到第一声春雷的鸣响,也不打紧,那连翘花的钟形花朵也如春风中的铃铛一样,在你耳畔叮铃铃响起,惊醒了你春天的梦。那么,你就在连翘花的声响中毫不迟疑地来吧,来我们花乡先睹为快吧!
沿着花卉路或者樱花大道,或者紫荆小径抑或悬铃木乡间小路,你进入我们花乡,瞬间就被鲜花和绿树包围起来,湮没在鸟语花香的海洋之中。此刻,不由得你不陶醉了。
那玉兰花正在热烈地开放。高大挺拔的玉兰树树冠上开满了儿童拳头大小的花朵,放眼望去,犹如城里的华灯初上,炫目耀眼且富丽堂皇。那白玉兰洁白无瑕,象征着纯洁;那红玉兰鲜艳如血,象征着热烈;那紫玉兰秀美端庄,象征着成熟;那粉玉兰温柔典雅,象征着梦幻。玉兰花,点化了春天的绚丽。
那舶来品的樱花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开放,满树的花蕾,让人目眩神迷。白樱花耀眼夺目;红樱花艳丽妩媚。
春天的花朵是有性格的,各有各的不同。比起玉兰花和樱花的争强好胜、热情似火的豪放不羁性格,楝花、枣花、石榴花都是含蓄型的,你看那些树,沉稳无语,像不像情窦未开的少女啊!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海棠花更是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不像大多数花朵那样,着急匆忙地开得满身满树的鲜花。海棠花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先长绿叶然后再蓓蕾开花,次第开放,有条不紊。虽然此时有的海棠花急不可耐吐出殷红色的蓓蕾,却也是绿叶的黄嫩早已爬满树梢。
最令人陶醉的当数那在花树间跳跃嬉戏鸣叫的鸟儿们了。花喜鹊和灰喜鹊三五成群在刚冒出嫩芽的沙兰杨树梢头颉颃翻飞,喳喳的叫声时而嘹亮,时而激昂。双双相随的大概是两口子,叫声虽大却也温柔;如果五六只喜鹊像两大阵营对垒一样互相鸣叫,想必是为了某种不为人知的事在争论不休,仿佛人间的大辩论。山雀、云雀、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娇小玲珑的雀儿与麻雀钻在大叶榕树茂密的树叶之间,叽叽喳喳,一刻也不停歇,仿佛是没有出五服的本家,总有说不完的家乡情话。活泼可爱当数身体形似灰椋鸟的白头鹎了。白头鹎灰褐色带条纹的脊背,肚腹及眼眶灰白色,尤其是头顶那一束羽毛最显眼,洁白如雪,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却未老先衰的名字——白头翁。白头鹎不善群居,至多三五个聚在一起,大概是以家族为单位群居生活吧。群居的白头鹎比较忠于生活,安安生生地在各种大树的枝头间跳上跳下,甜甜蜜蜜地叫上几声,仿佛在倾吐天伦之乐,悠闲自得,好不惬意!只有独居的白头鹎,会飞到较高的树枝梢头,隐身在杨树或柳树抑或榆树的嫩叶之间,拼命而不停歇地鸣叫着,像是在对爱情的不懈追求,又像是对情爱的不懈渴望。叫声一忽儿清丽婉转,柔肠百结;一忽儿粗犷激越,兴奋异常。一忽儿低声私语,令人平添遐思;一忽儿如泣如诉,令人肝肠寸断。叫声感情丰沛,七情六欲如人一样收放自如。无论何种声调,听在你的耳朵里,一样动听一样煽情,令你百感交集。红嘴黑鹎比较慵懒,只是懒洋洋地把肥硕的身躯架在较粗的枝干上,吐出一连串舒缓的变换着音域的和声,怡然自得。野雉鸡的性情却不是表里如一,不像一身华丽的外表那样温柔可人,一声“嘎”的嘶哑叫声,短促粗野,豪放豁达,令人想起泼辣能干的家庭主妇。即使这样粗犷的叫声,被早春的风吹来,阴柔了许多,听了让人也倍感亲切。
我亲爱的朋友,你刚才是否在欣赏一首配乐诗朗诵呢?那田园里的鲜花和绿树就是一首诗,众多鸟儿的鸣叫就是给诗歌配音的交响乐。请欣赏吧,这配乐诗朗诵将陪伴你此次的整个行程,希望你且行且珍惜。
来到我们花乡,你可以自由选择笔直平坦的康庄大道,也可以自由选择已经水泥硬化路面的阡陌纵横的乡间小路,尽情欣赏路两侧的农田。原先一望无际的只有单调绿颜色的麦田,经过土地流转以后,绝大部分农田改种了经济效益比较高的绿化树种。田间种着大叶榕、香花李、法梧桐、刺槐、枇杷、银杏、松、柏……等等等等;低矮的绿化树种最常见的有冬青和石楠。这两种灌木仿佛是天生的绝配夫妻,形影不离、如影随形。冬青色绿,石楠色红,相互搭配,相得益彰。经过修剪,又可以长成冬青树和石楠树,一样好看一样美化环境。
在这错落有致的绿化树林里,夹杂着许多咱们前面介绍过的花卉的栽培,使得大块大块的农田有了立体的感受,尤其春暖花开的季节,农田再也不是呆板的单色调,而变得多彩多姿,丰满且五彩斑斓。这是新型农业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愉悦。这愉悦令你有了游览整个花乡的冲动,而且令你有了不得目的欲罢不能的冲动。
都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的,花乡也是如此。当不经意走过一处浓密的树林时,树丛后面传出的人声冷不丁会吓你一跳。这是花农在栽种冬青和石楠,扦插的枝条已经长出根须,需要在大田里开垄,分枝栽培。花农们完全是日常生活打扮,鲜衣丽服,时髦的穿戴,更增添了农田的鲜亮。花农们的工作非常轻松,游戏一般。
对于花农来说,春天更是收获的季节。惊蛰过后,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全民植树进入了高潮。这个时节成了花农销售花木的旺季。花农家里除了老人和儿童,精壮的劳力都要到花田苗圃刨苗销售花木。各个花卉园林的门口停放着成排的私家车和拉货的大型卡车。园林中不乏来采购的商家和被招来刨苗木的工人。吵吵嚷嚷的讨价还价声,工人们刨树发出的声响,以及人们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混杂在一起,气氛热烈而幸福。
我们花乡原先也同中原农民一样,秋麦两熟,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只是在荒地庭院种植些许花草树木,用以观赏和美化庭院。花乡人种植花卉源于祖先的传承。从花乡人多姓“苗,田,花,苑”等与种植花卉树木有关联的姓氏来看,花乡种植花卉果木的渊源由来已久。还有那座葬着花神的大冢几十年前还在,史书上记载着花神冢的方位。关于花神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当地也广为流传,人们耳熟能详。这些足可以证明,花乡种植花木的历史久远。
最初的花木种植有可能是某农民出于对花木的喜爱和执着追求,也可能是基于穷则思变的种植转型。一户花农种植花木成功了,就会带动身边许多人效仿。而政府看出了致富的苗头,出台政策引导花农扩大花木种植。牵线搭桥,政策倾斜等一系列的便利措施,使花乡迅速富裕起来,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在花乡,因为种植花木大大增加了土地的经济收益,土地流转取得成功。而土地的转型,使土地增收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形成良性循环。
亲爱的朋友,请你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留心一下我们花农的生活吧。你看,这每一个所谓的花木苗圃公司,其实就是一个或大或小的真实家庭,一个集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家庭式结构的实体。一般而言,苗圃的门口种上一到数棵参天大树,树荫遮天蔽日。在大树下搭一所房子,用来接待顾客、盛放苗圃所用工具。有的人家干脆把家搬到这里,生活工作都在苗圃。有的花农,用丝网把林木高高地围了起来,在里面养上鸡鸭等家禽,既能散养家禽,又能保护林木不受虫害,实现了立体养殖种植模式,增加了每亩产值。当你在看到这样立体养殖模式的时候,在浓浓的树荫下,听着悠闲自得的鸡鸣鸭叫,心情愉悦,顿生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之情吧?
新的种植模式不需要大型农机具的集约化生产,完全可以用家庭式的种植销售模式促进农业的大幅增收,花农收入增加。苗圃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显著增高,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在这里居住更加适宜。这是宜居的、幸福的、欢乐的、健康的农家。在这里,谁还会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的变迁,在祖国的天南地北来回迁徙居住呢?!
几声野斑鸠突然从静默状态下苏醒,“咕咕、咕咕”叫了几声。把你从沉思中唤回来。再往道路的远处望去,香花李已经热烈地开放,泛着些许艳色的白花把树木打扮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早已蓓蕾满枝的大榆树终于萌发,结出成串的榆钱。最是早熟的柳树,在鸟儿的喧嚣里,不卑不亢地萌出嫩黄青绿的叶片。叶片还很羞涩,只是部分绽放。有的舒展在树梢,像是给柳树戴了顶皇冠;有的舒展在树的中间,像是给柳树穿上一件黄马甲;有的舒展在树的下部,真像一位妙龄女子穿了件时髦的连衣裙,衣袂飘飘,风摆杨柳,煞是迷人。这时的你不免又要慨叹起来,美,太美了!你找不出更加美妙的词语来形容这美时美刻。早春的花乡已成人间仙境一般。耳朵里仿佛听到了除百鸟鸣唱以外,所有的植物也在发出玄妙的声响。春风吹拂小树的沙沙声,抽水浇地时发出的哗哗流水声,甚至花瓣舒展的声音,小草钻出地面的声音,种子发芽的声音,虫子苏醒的声音,还有麦子拔节的咯咯声响,都在你脑海里很响亮地演奏出和谐的旋律。这是春的旋律,这是春的声音。这旋律和声音令你和所有亲历者都生发出青春生机勃勃的感慨!你陶醉了,闭上眼睛,深深吸一口带着百花馥郁芬芳的清新空气,慢慢,极慢慢地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小心翼翼吐纳。那份惬意那份舒心无以言表,此刻即使死去也在所不惜,你甘愿像落英缤纷的玉兰花,化作一汪春泥来护花。
花乡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她内在的美,你需要静下心来,去思索去感受,用心灵的耳朵去聆听花乡的美,这样才能给你一种美的震撼感受。什么劳什子的世外桃源,在这里简直就一文不值!
呼朋唤友来花乡吧,除了说这里美不胜收,还能说什么呢。
偷偷地,告诉你花乡的详细地址——史庄,一个创造美感受美的地方!来的时候,请你口袋里装上这篇能发出和谐春声的文章。这是一张名片也是一张导游图。请做好长期的心里准备吧,谁能担保你来了以后会不会乐不思蜀呢?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二、当代名家散文
张晓风散文(柳)
原文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
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提”,或是韦庄的“睛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怎么的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了。
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穿风衣的日子》
每次穿上风衣、我曾莫名其妙的异样起来,不知为什么,尤其刚扣好腰带的时候、我在错觉上总怀疑自己就要出发去流浪。
穿上风衣,只觉风雨在前路飘摇,小巷外有万里未知的路在等着,我有着一缕烟雨任平生的莽莽情怀。
穿风衣的日子是该起风的,不管是初来乍到还不惯于温柔的春风,或是绿色退潮后寒意陡起的秋风。风在云端叫你,风透过千柯万叶以苍凉的颤音叫你,穿风衣的日子总
无端地令人凄凉——但也因而无端地令人雄壮:
穿了风衣,好像就该有个故事要起头了。
必然有风在江南,吹绿了两岸,两岸的杨柳帷幕……
必然有风像旧戏中的流云彩带,圆转柔和地圈住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棠残叶。
必然有风像歌,像笛,一夜之间遍洛城。
曾翻阅汉高祖的白云的,曾翻阅唐玄宗的牡丹的,曾翻阅陆放翁的大散关的,那风,今天也翻阅你满额的青发,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
风是不是天地的长喟?风是不是大块血气涌腾之际搅起的不安?
风鼓起风衣的大翻领,风吹起风衣的下摆,刷刷地打我的腿。我瞿然四顾,人生是这样的辽阔,我觉得有无限渺远的天涯在等.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行道树》张晓风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敬畏生命》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三、名家散文精选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春》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3、《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4、《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
5、《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