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小城故事
文/木石亦心
前几天云去参加妹妹的婚礼,途中经过那座小县城,就是她曾经度过四年青春的地方。
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城还是老样子,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和大气,却依然亲切。当车行驶在城北那条熟悉的马路上,树木风般掠过时,思绪如潮。随寒风一起飞扬的还有那些旧时光,那段小城故事。
青葱岁月,曾经在风家,他那个斗大的房间。风执一支横笛,吹奏《葬花吟》,《枉凝眉》,让云来猜曲名。心有灵犀,还用猜吗?当风的眼睑垂下来准备就绪时,云就知道了曲名。多少次风低徊深情的吹奏,多少次悠扬着两颗干净的心。累了,就停下来,相互对视,无语但深情。
连院子里闲聊的局外人,都说也真是不错的一对。风和云也想应该是一对吧,要不为什么连名字都成双呢。两情相悦的幸福,总是走得太急,甚至来不及牵一次手。
风曾说,“缘分”这东西,可以拆开来讲的,有缘无分的人注定不能相守,有分无缘的注定会相守可又未必幸福。
“分”在这个词里的含义就是名分了,比如我们老家说的娃娃亲,很小的时候两个人经媒人介绍父母点头算订婚,名分就有了,有缘无缘是长大后的事情。两个人谈得来姻缘就圆满,才是真缘分。
“缘”呢,云认为是冥冥中注定的不经意的遇见。引用张爱玲的话:于于千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后,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是对缘最出色的诠释。
云是家里的长女和骄傲,父母拒绝了所有上门提亲的人,让她安心读书;而风不同,和他订婚的红对他一直都很好。先不说有缘无缘,早在云之前,初中时他们两个就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定下了分。
初中毕业后,风考上高中,红就在家务农。同年,云也从县城边上的一个小村子来到县城,仿佛要赶赴一场前世的约定。
高一要结束时,因为加入文学社的机缘,风遇到了云。两个热爱文学的人总是有讲不完的话。那年纪单纯如水,不谙风月,不谈爱情。宝黛、三毛、汪国真、席慕容等等是他们常说的话题。
有一次聊起缘分,风说其实很早就留意到了云。高一运动会三千米长跑时,没想到她纤细柔弱的小身体居然蕴藏着那么惊人的耐力,能拿到第四名的成绩。从此云就一直在他印象中了,没想到还可以做这么谈得来的朋友,很幸运。云又何尝不是呢,他们的笔名是早就起好的,远在他们相识之前,这绝对不止是巧合,或多或少总有叫做缘分的东西在里边。
相知的两个人沉醉在缘分的天空下,不曾想到过结局,自然不知道这种交往自始至终只能是一段苦情。
除了上课和晚自习的,两个人大都在一起。周末如果有一个回老家,那周一无论如何也会约在一起谈谈回家的所见所闻。风家就在离县城很近的村子,他经常带好吃的给云,有瓜子、麻花、粽子等等他说要喂胖她。
周末,有时三五好友到风家海阔天空,有时风单独带云去。他家人都很和善,也不把她当外人,一起择菜一起吃午饭,一起返校。
有时,他们去学校河堤后边的桃林,看《红楼梦》,背唐诗宋词。
两人相识后,放假不再是乐事,各回各家不能相守,假期便成一种煎熬。于是常写信,每次村委会喇叭上喊云取信,她都兴奋到心头小鹿乱撞。风的信总是先到,说说所见说说想念,云总不着急回复,却偷偷咀嚼被人牵挂的滋味。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清晨、傍晚、雨里、雪中、月下,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俩人的足迹。
高三那年的冬天,北风萧瑟。风过生日,说红来县城给他祝贺,约云也去。云有不祥的预感,再三推脱。招架不住社团那帮好友的劝说,硬着头皮去了。
记得是个周末,云落寞地坐在旁边,不见风的影子。她知道肯定和红在一起。云大哭,并不是吃醋,因为从没有提过爱情,但总感觉要失去什么。没人劝得住,云只是痴痴地拿了一沓洁白信笺书写一纸心情。直到风来,读着哭着,然后突然跪下,对云道歉,说欠她太多,只等来世。云已经是泪人,记不起如何扶起风的。只记得对风说:你只管做你认为对的事情,与我什么关系,我是你什么人,我哭我的我写我的,我为我的心。
突然就想起黛玉的那句话:我为我的心。如果真那么纯粹,真有那勇气,说出某个字,或许是不一样的结局。
那次以后,风小心地和云交往着,唯恐一日不见。
高考还是到了,风考得一塌糊涂。云理化丢分了。两个人接着在不同的地方复读,都由理科转为文科。一年未见。第二年的高考,那么多考生,两个人却在同一个考场相遇,他们更相信缘分。
云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可是风再次落榜。等待开学的日子,云再到风家,他的父母仍然一脸和气。只是趁风不再的空当,很有深意地拉着云的手说:“以后你上了大学,办了城里户口,他还在家种地,你爹娘愿意吗?”他们没继续说下去,云知道言外之意,以后你上大学变心了怎么办,还耽误风的好年华。云不语,也没告诉风。
知子莫若父,那次风的父亲到县城办事,发现了他的自行车,就肯定他去省城找云了。事实上他的确来到了云就读的大学,在男生宿舍住了一晚,并告诉云回去要和红退婚。两个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转变,向爱情靠近。
后来的事都是云听说的,风从省城回到了村子,拿了订婚礼就要退给媒人。风的父母坚持这门亲事,他拿了刀以死相逼,结果还是没能拗得过父母。
再后来风打电话通知云要结婚了,声音很低沉,云天旋地转不知怎么回的宿舍。那段时间血压低得要命,上课也听不进去。紧赶慢赶织了一件羊毛围脖还记错了结婚的日子。再相见,风已经是别人的新郎,只是风比当年他过生日时更冷。那次的第一个拥抱也是最后一个拥抱将两颗心靠近,仿佛爱情近在眼前。可是分开的霎那,爱情又倏然不见。
终是结束了,那段如水岁月。从此,风云不再纠缠。
低头,看看怀中熟睡的女儿,摸摸她的小脸,云笑了。窗外,浓雾已经散开,天逐渐明朗,前边的路还长。有爱人有女儿陪伴,总不能让过去再泪了眼、伤了心,云幽幽地想。
再见了,小城!
再见了,小城故事!
2008年1月旧文,整理祭奠老时光!
二、小城故事的散文随笔
小城故事的散文随笔1
一九八三年的春天来的比较晚,南方小城初经春雨,潮湿中带着点黏人的泥土气息。
巷口的糊汤店异常火爆,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华捧着有点烫的碗,轻轻的吹着,然后缓缓地将糊汤递给面前的芳。“我不饿,你先吃吧!”芳把碗推给了华。“不行,你先吃,你还要赶火车呢。”华又把碗捧给芳。“玩够了没有啊,这碗放哪呢?”老板又端过来一碗,不耐烦的瞧着二人。
“给我,给我。。。”华尴尬的接住,偷偷瞥了一眼芳,芳耳朵红红的低着头。
“明儿我就去单位打申请报告,组织上不一定能批下来,你在等我几个月!”芳边吃边说。
“多大点事,都等你一年多了,不差这几个月,等过完年我把俺家那院子捯拾捯拾,给你腾个地方出来,娘说了,就怕你住不惯。”华呵呵的笑着。
芳突然抬起头来正好和华的眼睛对上,“如果调动批文下不来,咱们的事就得再缓缓了”
华突然激动的握住芳的手,“别瞎说,实在不行我就过去。”
站台上的火车已经驶离,华依然追着跑出了半里路,他看到泪流满面的芳冲着他招手时,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安。。。
春去秋来,芳再也没有踏足过这座南方小城,那一年父母将其关于屋内,苦口婆心劝说大学毕业的芳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婆家。
而华借着亲戚的关系出海经商,这一别,十年匆匆而过。
当年的糊汤店已经不在,而故事依然在发生,南方小城变化飞速,改革开放的春天不仅带来了富裕,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
又一年过去,当他们再度重逢与南方小城,各自发白的鬓角又在述说怎样的情愫。
也许故事只是故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他愿不愿意说,或者有没有合适的情境说,亦或是有没有合适的对象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会,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可。
过眼云烟,浮世尘华只不过是凡人背负的罪过,当双手合十,学会放下,又有几人能懂。可悲的不是死心不改,可怜的是回头无岸啊……
二月南国春水柔,
一宿花落雨初收,
梦里少年吹箫伴,
一眸相望各自愁。
小城故事的散文随笔2忙了好久,终于有时间可以闲下来。难得闲一日,本想出去散散心,但是身上却犯乏无力,便没有出门。呆在家里,一个人静静的趟在横椅上,前些天的阴霾已被清晨的一缕阳光所打破,望着窗外的灿烂,心里居然美滋滋的。是在心悦什么呢?我喜欢这样宁静而安逸的日子,什么都不做,就这么静静的趟着,虽有些慵懒,但是对我来说这就是幸福。
我不喜欢终日的忙碌,也不喜欢四处奔波,可能是我的青春荷尔蒙里缺乏冒险的基因吧。我就喜欢静静的'生活,无忧无虑,不去想那些庸人自扰的问题,不去管那些钱权利益的争议,就这么静静的,美美的。
我喜欢睡懒觉,这或许不是个好习惯,但是对我来说,那是我生活规律的一部分,我喜欢一觉醒来天就早已大亮,怡人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我的小窝里,感觉暖暖的,然后翻滚着身子,慢慢的钻出被窝,悠悠的洗脸漱口整理行头。一切弄完,我便骑着单车,沿着那江边的小道慢行。清晨的空气,配上江畔的红花绿草,那是一种享受,或许对于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这的确算得上是享受。
江畔来晨练的人很多,有跑步的,有打拳的,有摆摊唱曲的,有逗鸟溜狗的。而我选择了骑行,不是不喜欢跑步打拳,而是骑在车上,感受着那晓风拂面的清新,穿流在这繁华与宁静相碰撞的城市里,行过大街,走过小巷,那种惬意,又是一种别样的风情。骑乏了便停下来,环顾一下四周,看看那摩天的巨楼和亘古的亭台,下车喝一杯豆浆,吃两个烧饼,或者干脆灌下一碗热乎乎的猪脚米线,那种舒坦,全身上下无不透露着喜悦。
吃过了早点,便又骑上车悠悠的返航。大清早的我喜欢去东城门口的书吧里坐坐,泡壶清茶,或者喝点咖啡,我每天都是这里最早的客人。老板是个很喜欢看书的女孩,心灵手巧的她总喜欢在墙上贴点情感优雅,静人心灵的句子。我很喜欢这些句子,问她是哪里摘来的,她总是腼腆的说都是自己写的,自己喜欢,就随便抒发了点,真是见笑了。这里的书很全,期刊更新也很快,我每天早上都喜欢在这里静静的看会儿书,这里的客人不是很多,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快节奏让人们都无法来享受这份心灵的洗涤吧。虽然生意不是很好,但女孩却依旧坚持着,按她的话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肉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虽然现在的人没有旅游的时间,也没有了阅读的习惯,但是相信终有一天,那些忙于奔走的人累了,会停下脚步,慢慢走近这里,来感受那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我很佩服着女孩的勇气,她有梦想,并在为此而坚持不懈的努力着。她是幸福的,比起那些终日忙碌,却不知所谓,在钱权圈里旋转的人,她幸福的太多太多了,因为她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静静一坐便近晌午,吃过午饭,小歇了一下,便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每天悠悠哉哉也不是办法,总得养家糊口,写点东西,赚点稿费,也算可以帮补家用吧。我和我的文字,走过了岁月的河流,直至今日,依旧相伴着,写作渐渐的已经沉淀进了我的生活里,每天写点什么,不需要刻意,也不用强逼,随性的写点什么,这样心里会觉得很舒服,就像窗外那阳光一样,暖暖的,灿烂的,洋溢着幸福。
晚饭一过,一家人便出门散步,逛逛街,看看这灯火辉煌的城市,喧嚣已经成为这座城市夜晚的写照,但宁静却依然存在着,在万家灯火里依旧能够透露出那浓浓的暖暖的别样的宁静。我最喜欢一天的这个时候,趟在沙发上看看电视,打一盆热水泡泡脚,和妻子围坐在一起,填填词,对对诗,然后把白天的工作成果拿出来,两个人头逗着头,脚对着脚,评论一下,修改一下,便等待着明天发稿。又或者吧,和孩子一起画画画,玩玩音乐,妻子喜欢民族乐器,我比较喜欢即兴一点的吉他,孩子就喜欢吹吹打打,一家人笑着闹着渐渐到深夜。
我习惯晚睡,等妻儿睡着了,我便一个在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世界,简单或许是一种幸福,但对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比他赚取钞票艰难的多。转头望向熟睡的妻儿,我感觉很欣慰,我有一个温馨的家,简单而幸福,孩子乖巧听话,妻子贤惠可人,我不会去想象千金白银,或者是良宅广夏,我只喜欢简单安宁的生活。成就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或许是证明自己价值最好的东西,但是没有人来分享,那一切都没有意义,只要有人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那有没有成就又有什么区别呢。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都这样的度过却也不觉得无聊,反倒感觉生活的很充实。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周末,约上老友,去湖边钓钓鱼,或者在院子里下下棋,喝点小酒。那些年我们或许会谈论得激情昂扬,意气奋发,但现在却只是拉拉家常,问问寒暖,要不就是老友谱了个新曲,要我去和词,又或者是我做了一桌美味,叫他来品尝。这不是岁月催人老,而是我们都早已经看淡了,放下了。
又或者带着妻儿去郊外踏青,经常在都市里生活人们,有空出来走动走动是很好的。踏着青草,嗅着荷香,划一叶小舟,泛江徜徉,波光粼粼的水面涟漪荡漾。江岸上有一所小学,学生们也常来这里郊游,他们迎风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背着书包,唱着歌,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欢畅。
书读的多,心中故事自然也就多了,坐在船上,和孩子妻子讲一讲心里的故事,那些意境,那些让人心中激荡的东西。一边讲着,一边划着船,就这么缓缓的飘摇着,直到夕阳西落。看着妻儿脸上挂着的笑容,我的心在高兴中翻滚着泪潮,一个男人只要能让自己的妻儿一直都这么开心的笑,那他的人生就算是成功了。
岁月悠悠,我愿这样一直过下去,宁静的生活,慵懒的人生,怡人自得的快乐,在这小小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我选择宁静,选择安逸,这便是我的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的散文随笔3望三秦烟火于云端,听巴山夜雨于窗前。扼成渝之要津,聚沱江、涪江之清流。一江水,一座城,应韵成生。安居于岳,普州人世世代代躬耕于这片热土。
――题记
一
故乡的县城,原来我认为它是很小。小的只容得下乡音和那些静默的粉墙黛瓦,亦或滴滴嗒嗒的雨声,枝头懒散的阳光,几声啾啾的鸟鸣,走街窜巷的叫卖声、茶馆里的说书声。
但现今看来,它远非我想象的样子。三月烟柳莅水,清影弄波。三两枝桃花开在寂寞的竹篱外,它们并不在乎无人问津,也许时光会薰染成一纸桃笺,给远方思念的人一封书信。石板路连着阡陌,曲折的岳阳河不声不响地淌过城市裸露的身躯,摩挲着它的每一寸肌肤,然后奔向田野、远方。鳞次栉比的高楼在一片蓊蓊郁郁中失陷、沉醉不醒。
偶儿也听到一些吴侬软语、南腔北调,这些异乡客大多是来普州作投资的商人。
“老板,来一碗伤心凉粉。”客多时随便选一个旯旯角角一坐,吃得头上冒烟,挥汗如雨。“这个麻辣真他娘霸道。”张口伸着舌头,却又欲罢不能,筷子还是不中自主的伸向了碗里。不言而喻,伤心凉粉最容易勾念起乡愁,对于这些异乡游子也会想到故土、母亲。生活中的麻辣辛酸、人生五味自然会在一道美食中品出一二。
“老板,给我炒一份坛子肉,听说这是你们普州的特色菜哦?”老板满脸堆笑,这个咩不用说了,古代时没有冰箱,突遇家中来人来客招待自然很不方便,那时赶集又远。而巴蜀之地的百姓几乎都会做坛子肉、油底肉,也方便储存。家中来客,不失为一道好菜。
百姓过年杀了年猪,就把适合作坛子肉的留下,以备用,这样就可吃上几个月。由于蜀中天气多阴雨潮湿,烟熏腊肉也放不了几个月就长霉了,而坛子肉放在全封闭的坛子里,能储藏的时间较长。入口化渣,肥而不腻,适台搭配各种生鲜蔬菜,自然成了一道美味佳肴,故一直流传至今。
做坛子肉说来还有些讲究,一层罗卜丝咸菜,一层炸成金黄的肉墩,抹上五香粉入味,再放在萝卜丝、豆角的坛子菜上。做咸菜的罗卜丝需晒干才行,否则坛子肉做出来是酸的。肉多余的油脂会被咸菜吸收了,肉有菜的清香,菜有肉的浓郁之味,相得益彭。吃起来肥而不腻,入口化渣,只要肉一入锅,肉的芬芳素无形之中会被诱发出来,风一拂,远远能闻它的香味。
几位搞房地产的老总听店家如此一说,菜还未上桌,口水在喉咙里早就响个不停了,敲着碗向老板催菜了。
盘龙黄鳝、凉拌米卷、春笋炖鸡、乌鱼三吃……说到普州的吃啷个(怎么)说得完。
二
吃好了,你也可就近到县城周边的圆觉洞、千佛寺、木门寺到处转一转。普州有中国石刻之乡、佛雕之乡之美誉,可与大足石刻媲美,石刻起于唐,兴于宋,佛雕栩诩如生。故,普州之地香客甚是鼎盛,如见老者慈眉善目,少男少女眸子如清潭照影,儿童一脸阳光,你不必讶异,物宝天华之地,自受地域人文风情和古风薰陶。
若你累了,可在南山公园瘦诗亭小坐。这里曾是诗人贾岛驻足之地,他也许听着圆觉洞的钟声、木鱼声入迷,在此放下了所谓的功名,在一片片紫竹婆娑中看龙飞凤舞。我不知,当时的他是否为大唐的国运祈祷,在圆觉洞双手合十?他最终选择了在这片土地安魂、静守。
站在忠孝亭可见普州全貌,抗日战争时,很多人从这里走了,再没回来。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有些人埋在了鸭绿江的那边,仅一江之隔。我想,他们是为国而战,是不想让以美帝国主义的多国联军饮马鸭绿江,让国土再遭到别国的入侵。他们于国是忠的,对父母我不知是不是孝?如果是,我想是大孝吧!没国哪有家?岳飞母亲为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他们谁又不是英雄楷模呢?
一夜春雨万物新,新城灯光如虹,塔林星徽闪耀。老城一河柳絮护堤,几多门市若壁挂珠帘,似透非透,令人浮想翩翻,店主是鹤颜的老者?还是玉树临风的少年?或是娉婷而立的女孩?
那一条长长的青石雨巷没有回应,我仿佛看到了丁香一样的姑娘,惊鸿一瞥,再不见油纸伞下的模样。只见长满苔藓青砖的雨巷,影子悠长悠长,但我不知自己为什么这么寂寥、这么忧伤?
三、小城故事散文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这首经典老歌送给这座开发小城,在合适不过了。
这座小城对外开放20余年了,异国的风情早已十分的浓厚。走在大街上,你无论问一个人都会几句俄语,简单的你好、谢谢!甭想难住牙牙学语的小孩子,也甭想难倒连走路都要拄拐的老人。
在中国人眼里的西方国家人情薄面,感情开放!我开始也这么认为,但从这几年开始做生意,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俄罗斯人,对他们的生活渐渐的有了一些了解。
城市洁净,空气清新,无污染现象。俄罗斯客商每天流量剧增,大街上匆匆购物的俄罗斯人,也在习惯着中国文化,衣着打扮已慢慢的在适应中国的潮流。
其实我很赞赏俄罗斯人的个性,说自己喜欢说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瞧,走过来一位俄罗斯老太,看样子足有六七十岁的样子,臃肿的身躯,走起路来像唐老鸭,抹着红红的嘴唇,头上高高的吊着两个小辫,小辫上还扎着两朵大大的红花。这样的打扮在中国人眼里必是精神有问题。她却美在其中。
在这座小城里,中国小伙娶俄罗斯媳妇已不足为奇,生出来的宝宝那才叫可爱呢!整个一个混血儿。但奇了怪了,我发现没有中国姑娘嫁给俄罗斯小子的。生意不好时,大家在一起也议论这事。俄罗斯男多女少,还有其因俄罗斯男人给人一种不安定因素,酗酒,抽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日子思想吧。你瞧,大街上,商场里随处可见俄罗斯男男女女手拎酒瓶子,边走边喝,嘴里吐着酒气,欲仙欲醉之感。
但不全是这样,今天就有一对俄罗斯夫妻感动了我。改变了我对俄罗斯人的`看法。
快到中午时分,走进来一对约40多岁的俄罗斯夫妻,举止文雅、大方,很有素养的谈吐。他们手拉着手很亲昵的交谈着,选购着,我并没去打断他们,不想破坏这样的气氛。过了一会儿,他们停下来很有礼貌的问我价格,我一边回答一边介绍服装的质量。看他们很累的样子,端过来两个凳子让他们先坐下来,然后又给他们拿过来自己买的瓜子,那个丈夫抓了一把很有礼貌的说声谢谢!妻子却摆手不要,我以为她不喜欢瓜子。转眼却让我惊奇的看到一幕,丈夫用手剥开瓜子,把瓜子瓤放在了妻子手里,就这样丈夫剥瓜子,妻子吃瓤。我当时感动的眼泪都快出来了,连赞他们,为他们竖起大拇指。丈夫看我夸他,还来劲了,起身去亲妻子,夫妻相拥了一下,多年夫妻还如此恩爱,实在让人羡慕!
他们买完服装走了,我目送他们走出好远,这一幕让我陷入了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