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娟最经典的散文
李娟最经典的散文如下: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是李娟的一篇经典散文作品。文章以一个普通的早晨为背景,描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李娟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琐事的重视和热爱,并反思了人们在忙碌中追求幸福和满足的意义。
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温暖描绘,李娟引导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生活,体验平凡中的美好。《盛开的花朵》《盛开的花朵》是李娟撰写的经典散文之一。
知识拓展:
李娟,1979年7月21日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籍贯四川乐至,中国当代作家。
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报纸开设专栏。2003年1月,出版首部散文集《九篇雪》。2010年6月,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
2011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奖”。2012年,相继出版长篇散文《冬牧场》与《羊道》系列散文。2017年,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后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人物经历:
1979年7月21日,李娟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
李娟上中学时,因为没有户口,学校曾拒收她。高一那年,妈妈带李娟回到四川老家,做小生意赔了钱,一家人决定重回新疆。李娟转到富蕴县二中,后来索性退了学,跟妈妈学裁缝。她们的生意并不好,于是只好进入山野,跟着哈萨克牧人转场。
在阿勒泰山区,她们开过小店,卖小百货。李娟也曾到乌鲁木齐打工。将近20岁时,她开始业余写作和投稿。
2000年冬天,在照顾重病外婆的闲暇时间中完成了《九篇雪》。2003年春天,从乌鲁木齐结束打工生活回到家,之后在朋友帮助下成为地委宣传部的办事员,做些办公室的服务性工作,自此开始了网络写作。几年间,写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和两部“阿勒泰”集子。
2007年,李娟离开办公室,回到草原,一头扎进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与他们共处3个月,此后又用3年多的时间,完成53万字的《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夏牧场》先后发表于《人民文学》杂志2010年第11期与2011年第2期。
2010年6月,出版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该书集结了李娟1998-2003年之间完成并在《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处发表的散文;7月,出版散文集《我的阿勒泰》;11月,与《人民文学》杂志“人民大地·行动者”的非虚构写作计划签约。
同年冬天,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去往乌伦古河以南120公里处的冬牧场,在地下一米深的地窝子里生活了3个多月。
2012年春天,将家从阿克哈拉牧业村迁至阿勒泰市郊农村,也在城里买了楼房;6月,出版长篇散文《冬牧场》;8月起,相继出版《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2013年7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9月,推出新版《阿勒泰的角落》。
2017年6月,出版随笔集《记一忘三二》;11月,出版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该书收录发表在《文汇报》同名专栏的短篇散文。2018年4月,《遥远的向日葵地》入选2017中国好书;8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2020年7月,推出新版《记一忘三二》。2021年2月,《冬牧场》英文版在美国出版;3月,查思出版社在英国翻译、出版了《遥远的向日葵地》。
2022年7月,当选新疆作家协会第九届主席团副主席;9月,作品《羊道》三部曲由花城出版社再版。
二、求李娟的散文集!
阿勒泰戈壁滩上的小精灵——夜读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2013-03-21 14:08田雪雁
上午正开会,一位用户突然打来电话说已谈妥的函件业务不做了。我当时愣了一下,有点窘,有点怨,有点不解,关键是有种被“捉弄”的感觉。
这样的情绪一直延续到了晚上,当我读罢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时,之前所有的窘、怨和不解等负面情绪很快就被另一种情绪所替代,李娟笔下乡居生活的朴素和淡泊,如一股电流,瞬间击中并感染了我。眼前出现了作者笔下遥远的阿勒泰——新疆最北端的大草原和戈壁滩一些寂静、固执的美好景象。
在翻开《我的阿勒泰》之前,我以为与电视连续剧《我的娜塔莎》里的娜塔莎一样,阿勒泰是个人名,而且还是个有着新疆气息、一头卷发的大眼睛男孩。读后才发现,阿勒泰并不是人名,而是个我不熟悉的地区名,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端,用官方的介绍来说,阿勒泰就像中国地图“雄鸡”身上一簇华丽的尾羽。李娟从小就生活在如此华丽的一个以哈萨克为主要人口的小县城,即使后来离开家到阿勒泰市工作,她悲悯善良向上的心,还让她始终魂牵梦绕着那里的大草原和戈壁滩。那里有她的母亲、她的外婆,有跟老古董一样实在的给予她帮助的牧马,属于她的马、羊、鸡、兔,更有属于她的绿洲、泉水、沙漠和积雪。我认为,正是这些自然环境、风俗习惯,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等浓郁的异域风情和地域文化滋养了敏感、热情的李娟,让她用文字为读者创造并呈现了属于阿勒泰大草原和戈壁滩原生态的荒原美,让人觉得那个地方是对得起“金山”之美称的,是令人向往的。
“所谓的好散文,就是能用平白朴素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意蕴来。”我觉得李娟在她这本散文集里就传递给了我们一种独特的意蕴,更重要的是她为读者呈现了自己生动活泼而富有张力的描写功力,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比如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里说到坐摩托车时,李娟说,“很多时候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等到了地方,都成罗圈腿了。”读到罗圈腿,我忍不住笑。笑,是我对李娟生动描写的一种高度认同,因为我在童年生长过的黄土坡上也过有此类刻骨铭心的体验,我相信没有体验过的人是不会有坐摩托坐成罗圈腿的深刻感受的,也是写不出如此生动活泼的语言的。提到在戈壁滩上戴头盔,李娟写道,“我妈给我弄了个头盔,可那玩意儿沉甸甸的,扣在脑袋上,压得人头晕眼花,根本没法戴,只好挂在脖子上,任它垂在后脑勺那儿。可风一吹,头盔兜着满满的风使劲往后拽,拽得脖子上那根带子卡在肉里,勒得人头晕眼花,还吐着半截舌头。”一个扣,一个挂,一个拽,一个勒,李娟再次显现她娴熟的描写笔法,没有直接去写荒原上风沙的肆虐力度,而是紧紧抓住头盔这个道具,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递进,从头盔让人头晕眼花,直至最后吐着半截舌头,将戈壁滩沙尘漫天的恶劣环境彻底剥光给人们看,让你觉得阿勒泰戈壁滩的春天是荒蛮的,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土地沙化是多么的恐怖。在《“小鸟”牌香烟》里,李娟说,她们家卖的其他烟还有“红雪莲”、“青城”、“哈德门”……等等。对此妈妈懒得再作创意,于是除“小鸟”烟以外,其他的烟一律被称为“红色烟”、“绿色烟”、“白色烟”及“黄色烟”。如果有两种烟的包装纸同为白色,则区别为“左边的白色烟”和“右边的白色烟”。与其说这个妈妈可爱,倒不如说是李娟的描写功底深厚,是她用文字塑造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新词汇,而且在汉话和哈萨克语之间胡乱翻译却能干净利落地让人豁然而知的可爱妈妈的形象。
李娟——阿勒泰戈壁滩上的一个小精灵,却以悲悯的心在散文土地上种了一棵大树。《我的阿勒泰》实在是一本了不起的书。读李娟的散文,就像绿荫下乘凉,让人心生宁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有了这些正情绪,一次小小的营销失败显然已经不那么重了。
三、李娟的散文经典句子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李娟冬牧场
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李娟冬牧场
滴水泉如同这片大地上的神明。它的水,一滴一滴从无比高远之处落下,一滴一滴敲打着存在于这里的一切生命痕迹的脉搏,一滴一滴无边无际地渗入苦寂的现实生活与美好纯真的传说。
——李娟我的阿勒泰
我扭头看向左面,再看向右面,看向上面的天空,除了我以外——在我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在一起的……----李娟《这世间所有的白》
●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幽梦影》中这样写道:“春听鸟鸣,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几百年前张潮就在四季轮回中听天籁之音,他说,这样才是不虚此生。可是,我们置身喧闹浮躁的尘世间,有多少春夏秋冬,没有停下匆匆的步履,倾听落雪的声音,细听鸟鸣与虫声了?----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