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裕禄为人民诸葛亮名言是什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汉语成语。意思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老赵散文随笔
星期三一大早,我刚到单位,迎面碰见同事小李,“小X,知道不?老赵昨晚去世了。”他对我说道。听到是老赵去世的消息,我顿觉心里一紧,“不可能吧,才两天不见,人说没就没了?唉,世事无常啊。”我的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来,一种莫名的感伤不由地涌上心头。
老赵,是我们单位的门卫。他是一位退休老干部,退休手续刚办完还没有几天呢,就寻思着出来找活干,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穷苦人家出身的人,生就的穷命,在家里闲不住啊。说起来,我和老赵还真有点缘分。那年,我刚从基层所里调回机关,老赵呢,来我单位干门卫工作,相差也就那么几天的光景。现在算来,我在机关工作已经近十年了,早已经走过了风华正茂的年龄,老赵呢,也是步入七十岁年纪的人了,想想真让人感叹时光太匆匆,在和老赵的朝夕相伴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之交。
记得他刚来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来单位上班,走到单位门口,我的目光透过门卫室的窗户向里看了看,发现一位老者在椅子上坐着,穿着很朴素,身体胖胖的,感觉很陌生的样子。“看着一点也不像那个廋老王啊。”我心里正想着呢,他看见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门口问我:“你在这上班啊?”“是啊。”我说道。“我是赵XX,以后叫我老赵就行,那个老王身体不太好,我来接替他的班。”老赵说。我对他笑了笑,心里感觉得到老赵的热情和快言快语。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在单位经常地加班,老赵呢,刚来,和单位同事还不熟悉,有时,他看见我办公室还亮着灯,就会敲门进来,问我吃饭没有呀,干工作不要太累着自己啦,累了就歇一会儿,等等,说心里话,老赵关心的话语,听得我总是心里暖暖的。有时候,写材料写得累了,或者打不开思路的时候,我就会跑到门口去,坐在门卫室里和老赵聊会天。慢慢地,和老赵接触多了起来,也对他有了更深地了解。
人的一生里,总会有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就像老赵一样,说起自己的经历时,总是滔滔不绝,语气里充满着自豪感。老赵说他退休前,一直在乡镇政府工作,他不到二十岁就参加工作了,在基层一干就是近四十年,从一名普通的干部,农业技术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干到农技站站长的位子上。想起我自己来,也是在基层干了十几年了,个中滋味心里自知。现在想来,也许,我和老赵之间,更多的是因为他和我父亲同龄,看到他总让我想起父亲来,和他说起话来总有一股亲切感,又都是农民的儿子,又有着同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所以在日常的交往中,我们两个人就有了很多共同的语言和话题。
在和老赵不断地交流中,我知道他也是穷苦人出身,他上学时,广大的农村经济条件还很不好,他家里的日子过得还很艰苦。他说过,在他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的伙食很差,他每个星期去学校前,家里都会为他贴补一点口粮。走时,他身背着竹篮子,里面放着家里人给他放的杂菜馍,红薯窝头,还有几根粗大的萝卜咸菜,在那样的境况下,这已经很不错了。几十里的路程,每次都是徒步走到学校里的,每到学校开饭时,有时候人多等不及了,老赵就着凉窝头,腌菜,匆匆忙忙地啃着吃,就算一顿饭了。他说,那时候正在长身体,饭量也大,家里备的干粮也不是很足,有时饿的两眼发昏,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还没高中毕业时又赶上什么运动来。后来,幸运的是,他因为是贫农出身,被村里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父母亲年龄大了,都需要照顾,家里又缺少能干活的劳力,还是在老村长和乡亲们帮助下,他才上的大学,他应该用所学的知识回报乡亲们,老赵思来想去的,就主动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工作,扎根到基层去,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老赵说,那时候,国家人才短缺,他的同学大都留在了城市里,后来还有不少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是班里极少数要求回家乡工作的,当时班里不少的同学都说他有点傻。很多同学说大家好不容易才走出土窝窝,离开了黄土地,都希望自己能分到大城市里去,可你却要求回老家,不知你是咋想的?无论同学们怎么说,老赵还是坚持回到了家乡。
返回家乡后,老赵被分配到了乡镇政府,那时候,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的生活条件还很艰苦,乡里那时还叫人民公社,也没有什么站所之分,他所学的专业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干工作就像当时流行的那句话一样,社会主义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直到包产到户的时候,三农问题提上日程,老赵被乡里聘为农业技术员后,他所学的专业才算真正地有了用武之地。最初那两年,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老赵的记忆最为深刻。有次,上级分配下来几车磷肥,乡里按照要求分发到指定的几个村子做实验用,乡亲们却不愿意在田地里施用,说什么看着像石头粉,上地里能行?拉沟里填坑还差不多。那时候农民种田,流行着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乡亲们对出现的新生事物还不能完全接受。老赵作为技术员,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想来想去,他只能让事实说话,二话不说,他拉回去一些让他自己的家人先带头用,随后才有大胆的乡亲跟着往地里撒。那一年,施用磷肥的庄稼苗长得很壮实,收成也比往年好了很多。第二年,不用再费什么口舌,无论上级拉回来什么肥料,还是什么农药,只要老赵一号召,乡亲们都积极配合使用,乡亲们都相信他,老赵就像一面农业科技的旗帜,飘扬在家乡的土地上。老赵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走遍了家乡的每一道岭,触摸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身影。他亲眼看着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亲身感受到乡亲们逐步地走向文明,富裕的新生活,作为一名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他从心底里感到由衷的高兴。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特别是农业种植方面的经验。老赵说,农业的大发展不是他的功劳,这一切都缘于科技的力量,他对自己最初的选择和决定一点也不后悔。他说,广大的农村天地广阔,最能锻炼人,磨砺人的意志品质,有很多的先进人物,像我们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还有带领群众致富的史来贺,吴金印,李连成等,不都是在基层干出来的吗?老赵的话一语中的,说得我频频点头,心服口服,相似的工作经历,相同的家庭出身,我和老赵总是聊得那样的投机。
想想老赵,比比自己,记得我刚毕业那年,本来想努力留到大城市里,那时候觉得大城市那里都是好的,感觉那里的天比农村的蓝,那里的水比农村的甜,那里的人生活都是无比幸福的,更觉得留在大城市里工作有面子,光彩光鲜,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留在大城市里,为此,我难过了好一阵子。后来,我分到了县上,机关里有不成文的规定,所有刚毕业的学生都要到基层进行锻炼,过了一定年份后,单位才会根据需要往机关里调动。那一年,我被分到了基层所,刚分到所里时,所里领导很器重我,说盼望几年了终于分来了大学生,好好干,基层一样有前途,基层最能锻炼人,基层的工作干好了,让你在那里干都能干好。尽管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所领导话语的意思,但感觉到他的话听起来很温暖。慢慢地习惯了,觉得基层挺好的,接触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容易相处。在单位里,我和大家相处的和睦融洽,加上我本来就勤学好问,头脑灵活,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大伙都对我高看一眼,慢慢地,我就不在想留在大城市的事情了,那种当初分配工作时的失落感也渐渐地甩到了脑后。由于我工作干得出色,很快就得到提拔,当上了所里的`副所长。现在想来,自己就是留在大城市里,也不见得怎么样,农民的儿子,扎根在家乡的土地上工作生活,也未必是坏事情。只是与老赵比起来,我觉得自己离他的思想境界相差甚远,心里不免对他又多了几分敬重和敬意。
平时,外人进出单位,老赵总是先让来人登记签名,然后再问来人有什么事情,找谁,还给人详细说出所找人的办公室的位置,他说话的声音很友善,态度和蔼可亲,外来人员都能积极配合他的工作。我们放到车棚的车子,不用上锁,等大家都来到后,老赵就会把车棚的铁门锁上,谁有事需要骑车,只要喊他一声,老赵很快就会把铁门打开。单位的报纸和信件送过来后,老赵都会先让邮(投)递员放到门卫室里,然后趁自己闲暇的时候,把报纸和信件送到我们的办公室里来,那时的老赵,尽管才六十来岁,走起路来却不算利索了,每每看到他迎着夕阳的余晖,双手捧着报纸和信件,拖着略显蹒跚的步履走进我们的办公室里时,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满是感激和感动。送报纸和信件的事情,这本来就不是门卫的工作,有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发放,或者本人到办公室里领取。老赵说,发报纸和信件不算什么事情,正好可以锻炼一下身体,身体好了,多活上几年,多和大家相处几年,多看上几次日升日落,多好啊。我被老赵的乐观深深地感染和震撼。
去年的时候,老赵觉得心脏不好,老是感觉到心跳加速,去医院一检查,果然是心脏出了问题。我们来单位上班时,只要见到老赵的老伴和他一起在门卫室里住,不用问,肯定是老赵的心脏病严重了。他的老伴和他风风雨雨,共同携手度过了几十年光阴,尽管没有享多少福,两个人的感情却很深厚。老赵说,自从他得了心脏病,他老伴一直劝他不让他干了,和她一起回乡下老家安度晚年去,可老赵说离不开我们单位,大家相处近十年了,单位的领导换了好几茬了,可与大伙的感情越来越深,他真是舍不得走啊。他的老伴没有办法,只好让他在床头上备好应急的药品,严重的时候,他老伴怕他有个万一,就过来陪着他,守着他放心一些。仔细地想想,人上了年纪,也真是不容易啊,可我们每个人总是要渐渐地老去的,我们谁也阻挡不住岁月的洪流。
唉,老赵说走就走了,是那样的无声无息。
前几日,他的老伴和儿子来单位收拾他的东西,我刚好和他们打了照面,就帮忙一起收拾。他的老伴,也就是我日常叫大娘的人,她说:“你老赵叔可没少夸你,工作干得好,懂事。他最和你合得来了,可惜他走了。”说着的时候,她不停地抹眼泪,我也跟着一起掉眼泪。望着大娘日渐憔悴的面容,我嘱咐她一定要保重身体,来县城的时候,别忘了来单位看看,大伙都会欢迎您的。大娘要离开了,我们单位一行人送她送出好远。老赵走了,大娘就是我们的牵挂,我们一定会去看望她的。
现在,门卫室又来了一位新人,可不知怎么的,只要走到门卫室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老赵。
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段落分析
穆青、冯健、周原著。发表于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收于《散文特写选(1949—1979)》。1962年冬天,正当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来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他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通过过细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县委一班人树立了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决心,制定了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为把理想变为现实,他忍着肝痛亲自随“三害”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进行实地调查,绘成了排涝泄洪图。
当1963年秋季兰考受到更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袭击时,他又顶着剧痛的肝部全力投入生产救灾,冒着风雪访贫问苦,激励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作为一个县委书记,他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并以满腔的热情帮助犯错误的同志,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的群众,兰考的斗争,直到他病重住院治疗,并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心里仍然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表示死了也要看到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的宏愿。通讯以生动感人的事迹,歌颂了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党员、好干部。作者饱蘸感情,通过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并从客观的环境描写中渲染了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读来感人至深。
四、***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简介:
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的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鲜血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要杀出条路来。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去了。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的话,说得大家心里热呼呼的。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作者简介:
穆青,1921年生,回族,河南杞县人,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著有《穆青散文选》《彩色的世界》《十个共产党员》《新闻散记》及《穆青摄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