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到农村老家随笔散文
汽车驶出武昌、汉阳之后,在极目千里的江汉大平原的高速公路上飞驰。
初春时节,艳阳朗照,温风如酒;公路两旁,桃红枊绿;金黄色的油菜花海,青碧的滚滚麦浪,闪闪发光的湖水……把家乡原野上的秀丽景色,完完全全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车上的乘客,讲的都是那久未听到、且带着浓浓乡音的话语。那特别的语音语调,仿佛是从故乡的泥土里飘逸出来的。使人听起来觉得亲,觉得甜,更觉得温暖。
新沟、马口、城隍、刁汉、脉旺、韩集、分水、新堰口……青年时代,我从家乡的土地上出发,远赴武汉求学,曾经走过的一处处熟悉的地名,随着汽车的行进,不断地飞入我的眼帘。
啊!我的老家就快要到了。
老家,是我的生命之根!我从家里出生,在家中成长,从家里走出来进入社会……它是童年的记忆,是青春的梦想,是父母的抚爱,是手足的深情,是邻里的善待……羑灵魂之于归兮,何须庾而忘返。家是我难以遏制的返归本原的冲动,是灵魂依归的内在要求。陶渊明不是在其千古绝韵《归来来辞》中写道:“乃瞻衡宇,载掀载奔”吗?所以,汽车愈临近老家,我回归故土的心情就愈益迫切。
车进村了,我却找不到那泥土砌垒的老屋,村里的房屋已全部改建成了亮敞敞的白墙红瓦楼房了。见到了站着在村口聊天的几个人,我也不知道如何打招呼。因为不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这不,就连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也都感到陌生了。真乃“岁月沧桑,物事全非”啊!
经人们的指引,我终于在村头找到了弟弟的住房。啊!三层小洋房,前庭宽宏,后院平阔。我城里的住房简直没法与之相比。
见到了弟弟弟媳,他们对我的归来,皆欢喜不尽。
问及侄儿及村子里的青壮年辈,他们说,都到外面发展去了。有的打工,有的经商,有的搞房屋装修,有的当老板办企业……并介绍说,他们中有好多人已在外地购买了房屋。有的在县城,有的在武汉,还有的'在南京、广州、上海、深圳……最远的则在乌鲁木齐安家了。这么大的变化呀,我听得连连吐舌称赞。深深地感到:党的富民政策好,小康梦把家乡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晚上,几位儿时的朋友来家里看望我。见了面,大家亲热极了。谈论话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两年,确确实实让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如今城乡差距在慢慢缩小,比如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惠及到了农村、农民。二是支农、扶农,国家没少花钱。比如,村村通公路,开修上百里的排灌渠道,平整土地,基本水利建设……都是由国家出钱兴办。过去是“官出于民,民出于上”、“种田交粮”,现在农村不仅没有农业税,农民种田、卖粮,还享受补贴。三是农村的发展远景喜人。他们介绍说,当前,xx正在石家河搞规模化的大农业试点。预计试点之后,再过两年,现在由各家各户分散耕种的小块承包田,将来都会承租给专业大户进行规模化经营,到那时,农业生产力会有一个大大地解放。
夜深了,他们告辞走了。我却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如今、这么美好的时光,可惜父母己去世了,没有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记得他们在世的时候,搞集体劳动,统一分配。每年交公粮(农业税),卖余粮(农民说自己连饭都没有吃,哪来余粮卖,是卖口粮啊)!那时,农民每年还要负担很多所谓义务工,要自带粮食,菜金、铺盖,到很远的地方去修水库、挖渠道……工地上又饥又饿,生活又苦,挑土打泵活儿又重,病了得不到治疗……许多人是累和病死在工地上的。我为了减轻家里的义务工负担,在老家读高中的时候,毎年也差不多都利用寒假,到离家几十里远的石家河去修水利。往往是学校开学过了几周之后,我才回校上课。往事历历,真乃不堪回首啊!
次日,弟弟带我去离家五里路远的老鹳湖参观养殖场。老鹳湖,过去是一个荒草湖。常年水势浩浩,芦苇丛生。湖水在一片灰暗的雾色笼罩下,隠隐地闪着蓝蓝的光波。老鹳、野鹳、野雁常栖息于此……湖边高一点的岸边,是一片水汪汪的青草地。如今,这里修建了堤埧,架起了围网,分成一块一块,承包给了从河南、山东、安嶶等外地来的养殖大户。他们在这里养龙虾、螃蟹、乌龟、甲鱼、泥鳅、黄鳝……栽胡藕……且产销渠道通畅,产品直接销往武汉、广州、上海。这些外地来的水产养殖大户,他们创造了富甲一方的业绩,其收益大大超过了当地种田的农户。
离开了老鹳湖,弟弟带我到镇上吃早点,家乡称为“过早”。小时候,喜欢吃的家乡小吃,如豆皮煮蛋、肉末米粉。白糖蒸糕、煮包子,贴锅盔。油糍粑……我样样都想去品尝一下。家乡的“过早”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家乡的“过早”文化更让我回味无穷。
农民走五里多路到镇上去“过早”,农民用上了自来水,瓶装纯净水。农村男女青年出门都是摩托车,衣着与城市男女青年没有两样。打起麻将牌来,五元一炮还要围五元……
啊!农村变了,我深信:存在于父老乡亲心头的小康梦,将会更加激励他们快步向前!农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二、有关狗的抒情散文欣赏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有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的。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狗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狗的抒情散文欣赏:两条狗
父亲扔掉过一条杂毛黑狗。父亲不喜欢它,嫌它胆小,不凶猛,咬不过别人家的狗,经常背上少一块毛,滴着血,或瘸着一条腿哭丧着脸从外面跑回来。院子里来了生人,也不敢扑过去咬,站在狗洞前光吠两声,来人若捡个土块、拿根树条举一下,它便哭叫着钻进窝里,再不敢出来。
这样的狗,连自己都保不住咋能看门呢?
父亲有一次去五十公里以外的柳湖地卖皮子,走时把狗装进麻袋,口子扎住扔到车上。他装了三十七张皮子,卖了三十八张的价。狗算一张,活卖给皮店掌柜了。
回来后父亲物色了一条小黄狗。我们都很喜欢这条狗,胖乎乎的,却非常机灵活泼。父亲一抱回来便给它剪了耳朵,剪成三角,像狼耳朵一样直立着,不然它的耳朵长大了耷下来会影响听觉。
过了一个多月,我们都快把那条黑狗忘了,一天傍晚,我们正吃晚饭它突然出现在院门口,瘦得皮包骨头,也不进来,嘴对着院门可怜地哭着。我们叫了几声,它才走进来,一头钻进父亲的腿中间,两只前爪抱住父亲的脚,汪汪地叫个不停,叫得人难受。母亲盛了一碗揪片子,倒在盆里给它吃,它已经饿得站立不稳了。
从此我们家有了两条狗。黄狗稍长大些就开始欺负黑狗,它俩共用一个食盆,吃食时黑狗一向让着黄狗,到后来黄狗变得霸道,经常咬开黑狗,自己独吞。黑狗只有委琐地站在一旁,等黄狗走开了,吃点剩食,用舌把食盆添得干干净净。家里只有一个狗窝,被黄狗占了,黑狗夜夜躺在草垛上。进来生人,全是黄狗迎上去咬,没黑狗的份儿。一次院子里来了条野狗,和黄狗咬在一起,黑狗凑上去帮忙,没想到黄狗放开正咬着的野狗,回头反咬了黑狗一口,黑狗哭叫着跑开,黄狗才又和野狗死咬在一起,直到把野狗咬败,逃出院子。
后来我们在院墙边的榆树下面给黑狗另搭了一个窝,喂食时也用一个破铁锨头盛着另给它吃。从那时起黑狗很少出窝,有时我们都把它忘记了,一连数天想不起它。夜里只听见黄狗的吠叫声,黑狗已经不再出声。这样过了两年,也许是三年,黑狗死掉了,死在了窝里。父亲说它老死了。我那时不知道怎样的死是老死,我想它是饿死的,或者寂寞死的。它常不出来,我们一忙起来有时也忘了给它喂食。
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完全体味那条黑狗的晚年心境,我对它的死,尤其是临死前那两年的生活有一种难言的陌生。我想,到我老的时候,我会慢慢知道老是怎么回事,我会离一条老狗的生命更近一些,就像它临死前偶尔的一个黄昏,黑狗和我们同在一个墙根晒最后的太阳,黑狗卧在中间,我们坐在它旁边,背靠着墙。与它享受过同一缕阳光的我们,最后,也会一个一个地领受到同它一样的衰老与死亡,可是,无论怎样,我可能都不会知道我真正想知道的——对于它,一条在我们身边长大老死的黑狗,在它的眼睛里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情景,我们就这样活着有意思吗?
有关狗的抒情散文欣赏:我家的狗
那年秋天,我正读高二。
一个周六的中午,我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刚进门,屋里蹿出一条灰色的大狗,默不作声地向我凝视着。我吃了一惊,退后几步,看它并没有要扑咬的意思,便一面用眼角瞟着它,一面缓缓挪动脚步进屋。那狗一声不吭,跟在我身后进来,便趴在地上闭目养神了。
我这才松了口气,问:“这是谁家的狗?”
父母正在吃饭。母亲微笑道:“自然是咱家的,你没看它不咬你吗?狗不咬主,它通人性啊!”
我欣喜地蹲下身子端详它,有生第一次亲手抚摸这种常见的动物,它微微睁眼看看我,便又合眼继续睡觉。那种从容和信任令我有些感动,我开始喜欢它。
我家从来没有养过狗,在我的心里,向来对别人家的狗充满厌恶、戒备和畏惧。大概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当你要去拜访一户人家时,刚走到院墙外,便听到狗警惕地狂叫起来,一开门,赫然便见那畜生威风凛凛地堵在门口,冷冷地望着你,简直将你视作来意不善的盗贼或者仇敌一般。这时主人赶紧从屋里出来为你护驾,呵斥它,它虽然悻悻地走开,然而那眼神中依然满是敌意。当你要离去,主人客客气气地护送你出门,你明明没有抢掠它家的财物,明明两只手都是空的,它仍旧不放心地狂叫一阵,直到你走远才肯罢休。这种被提防和仇视的感觉,我非常不喜欢,因此,养狗的人家我一般是不去的,即便去了,离开时也要小心地防着它会不会从背后偷袭过来——当然这种事情从未有过。然而我还是担心。可是当你在外面遇到它时,它却威风尽丧,耷拉着尾巴,灰溜溜地小跑着躲开你。在家里狗仗人势,在外却如丧家之犬,真是令人讨厌。而自家的狗就不同了,它信任你,你也信任它。即使你睡着觉,也大可放胆合眼,而它只会保护你。这是我家的第一条狗,抚摸它时,那种骤然而来的喜悦感令我的心很是舒畅。
可是我离开家不过只有一月,怎么就忽然冒出这样一只大狗呢?
“哪儿来的狗啊?”我问。
“你二叔送的,他家的母狗生了四只小狗,便送给了我们一只。你别看它个头大,其实刚一个半月。”母亲说。
我也有些惊奇,正要说话,那狗像是听到命令一般,如梦初醒地跳起来。我站起身,只见二叔已进了我家院子,他身后蹿出一条大狗,和我家的狗厮缠在一起。原来这是一副母子相见的情景,二叔每天都到我家来转转,大狗便跟着来给小狗哺乳。对这位不幸的母亲而言,其它的儿女都是下落不明的,于是它只好将全部的乳汁和母爱都留给了这唯一还能见面的孩子。有时我父母到田里干活,将狗留在院子里,这位了不起的母亲便跃过我家低矮的院墙来哺乳,因此我家的狗比它的兄弟姐妹都要长大、壮实得多。当天我在一个邻居家见到它的一个兄弟,简直只有我家的狗一半大,而且瘦弱不堪,叫声也完全没有成年狗的中气。一母同胞的兄弟,命运竟然如此悬殊。
从此这只狗便成了我们家的一员,养着它并没有功利目的,穷家破业,没什么值得偷儿惦记的。兴许是不忍心吧,我们没有像大多数人家那样将它拴起来,它一直享有充分的自由,因此养成了不受羁绊的个性。
那时我十分热衷于吹口哨,便用口哨来训练它,不久它便熟悉了我的口哨声,当它在街上和它的朋友们玩耍时,我远远望见,只要呼哨一声,它便会迅速地跑过来。然而它的天性似乎有着不卑不亢的一面,对主人自然是亲热和依恋的,却不流露丝毫的媚态。
第二天我便要回校了,它跟着我一直走了很远,我努力地赶它回去,甚至弯腰捡石头吓唬它,它还是不肯回家,我只好硬下心肠只顾走,不去看它。
那一个月在校过得很艰难,我老是想我家的狗,虽然它长相普通,也不名贵,可是我牵挂它,担心它在路上被偷狗的人害了。那时这种事平常的很。终于捱到回家的日子,当我匆忙返回后,在大门口只吹了一声口哨,我家的狗便飞快地蹿出来,不顾一切地扑在我身上,差点将我扑倒——它力气真大啊!它已经完全长成为一只大狗了。真诚的欢迎是多么令人感动啊,哪怕是来自一只动物!只要我在家,它便形影不离地跟着我,下地干活时,也寸步不离。虽然我要到外地求学,和它相处的时间实在太少,可是它对我的眷恋却是那么真诚和热烈,毫无勉强,毫不做作,真不枉我在它失踪十年后还是如此地想念它,并且为它的遭遇悼挽不已。
又一次回到家,正是正午时分,家门锁着,我知道那时父母在做什么庄稼活,便去田里寻找。果然找到了,父母正在劳作,见了我,便说该回家做饭了。我问狗在哪里,父亲向远处的小树林一指,我望了望,没有看见它,便用力吹起口哨,霎时只见干燥的田野里腾起一道烟尘,我家的狗向我们飞奔过来了,那时我领会到什么叫做风驰电掣。真是由不得我不喜欢它!唉,十年后想起这件事,我的心里依然充满了难言的感动,还有心酸,我究竟对它有什么恩惠,值得它对我如此情深呢?
冬季的一天,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夜大雪。天亮的时候,雪停了,我来了兴致,一声口哨,便带狗到村后看雪。村后是一片广袤的麦田,被大雪覆盖了,莽莽苍苍,甚是壮观。我立在田头,乱发当风,不禁高声背诵起《沁园春雪》。狗也兴奋起来了,一纵身跃下去,在雪地里撒起欢来,转着圈狂奔。那种狂放和惬意,直到今天还记忆犹新。
可是它也有不理睬我、躲着我的时候。放寒假了,我回到村里,便在街上遇见它,我赶紧吹口哨,它分明听到了,抬头看见我了,奇怪的是没有像以往那样飞跑过来,而是扭头便向村南的小山奔去了,在它身边一起狂奔的还有一条黄狗。我很是诧异,回家告知父亲,父亲笑道:“那一定是南屋的母狗,这些日子它们总是在一起。”我不禁感到好笑,这家伙难道是谈恋爱了么?可是也不至于见了我就要逃走啊,难道要为此离家出走么?
果然每天清晨打开大门时,必见南屋的黄狗趴在门口的台阶上等待着,门刚开一道缝,我家的狗便迅疾地钻出去,于是它们便结伴扬长而去。一去就是一天,直到天黑了才饥肠辘辘地回来。此后我屡屡见它们一起游逛,形影不离,而它们也不和村里其它的狗掺和,它们只是寻找属于它们两个的自由和欢乐。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足迹越来越远,甚至有一次,邻居跟我们说在十里之外的集市上见到了它们。这开始让我们担心,那时农村里不断传出偷狗贼出没的消息,不时听说谁谁家的狗被偷了去,我们便商量是否要将它拴起来。可那时我正是满脑子叛逆想法的少年,实在不忍心限制它的自由,最终还是没有拴它。直到今天,我还在想当初的恻隐之心是否用错了地方。
我们只好期望它的聪明和好运气能够保护它。可是它越来越胆大了,甚至开始放肆地夜不归宿。有时竟然连续几天见不到它,我们担心它是否遇了难,却又无从寻找,正在惋惜,它却疲倦而饥饿地回来了。它在家老老实实地呆几天后,正当我们庆幸它厌倦了流浪生活时,不知何时它却又消失于我们的视线了。我们的家,似乎已成了它的旅店。
如此不知多少次重复,两年过去了,我们终于放弃了担心,并且又开始赞叹它的聪明和好运气。两年来,村里丢失或者死亡的狗不知凡几,而我们这只散漫不羁的狗始终安然无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欣慰地认为我们家的狗有着与生俱来的好运气。
大约再好的运气也有用完的时候吧,终于有一次,它已经连续四五天没有回家了,我们开始恐慌,可是并没有出门寻找,那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行为;可是还暗暗心存着侥幸,希望它会突然回来,或者在早晨,一开大门便看见它趴在门口;或者在傍晚,它疲倦不堪地慢慢走进家门。可是直到一两个月后,它最终也没有回来,我们终于彻底失望了。
我家的狗再也没有回来。
我想即使它能够安然归来一次,下次呢?将来大约还是难逃这种厄运的吧。它十有八九是被偷狗的人逮去了,可是我们和乡邻们谁也没有亲见,因此它的最终命运终究成为一个谜。但我们再也没有谈起过它,我只是在心里暗暗为它悲伤,懊悔当初对它的无节制的放任,却又隐隐觉得,这种放任不是绝对的毫不可取。从那时起,我仿佛受了伤,再也没有养狗的勇气了。
南屋的那只黄狗,起初还是天不亮便守在我家门口,连续多日后,终于也不再来了。
有关狗的抒情散文欣赏:奶奶与狗
这是一段很久远的记忆了,久远到就要淡出我的脑海了,无意间与朋友闲聊中,才又慢慢地回忆起来,并且日渐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段时光里。
故事的主角是一条叫做灰灰的小狗,奶奶给她起的名儿,之所以用个“她”字,是因为奶奶特别的宠爱这条小狗,从没有把她当畜生来看,当然小灰灰也很乖巧懂事,十分的招人待见。
童年时期,我一直生活在奶奶身边。数九天的小山村寒风肆虐,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凌晨,农家屋里蒸气升腾,即使早就醒来了,我也赖着不愿起床,趴在暖暖的被窝里,两只小手试图抓住那些钻出锅盖的蒸气。左一下,右一下。徒劳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蒸气反而从我的指间轻柔地溜走了。我那滑稽的模样,逗乐了守在我身旁抽烟的爷爷,与灶间有节奏拉推风箱的奶奶。他们的笑声伴着饭菜的香,随着蒸气在屋里翻腾,那种祥和的气息,别提多幸福了!
屋里渐渐暖和了,雾气也变得稀薄了。忽然门帘一挑,从外面钻进来一个人,四十多岁的样子,狗皮帽子的帽翅没有系起来,向下呼煽着,如同八戒两只耳朵。外面气温一定很低,哈气喷在他的胡须上结了冰,白生生的,如同电影里老神仙的胡须。穿着一件白茬皮袄,脖子上挂着一副棉手套,但只是左手戴着,他佝偻着腰,右手藏在皮袄里,身上的冷气逼着那些雾气径直向我袭来。
“咋!还没吃饭呐。”来人嗓门很大,进门就咋呼,我认得,是三奶家的宝义叔。
“宝义来了,快炕上坐。”奶奶忙从灶霍旮旯里站起身来,拍打着衣服上的碎柴禾,打着招呼。
爷爷往炕里挪了挪身体,嘴里应承着宝义叔的话:“没甚活,闲待着,也就不着急吃饭了。”
宝义叔只是对爷爷笑笑,扭脸转向奶奶:“二婶,我家老狗不是生仔了嘛,一共五只,那些黑的黄的,皮毛颜色好的都送出去了,只有剩下这只灰颜色的没人要,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上有寡妇娘,下有挨肩的四个孩子,一家七八口子,就我和我媳妇一个半劳力的口粮,人都养不活,哪有闲粮喂狗,那只老狗俄(我)都想送人了,俄(我)老娘死活不让呀,这个小仔儿,我实在是没有能力了,有心扔出去,好赖是一条命,不咋忍心,婶子心好,就收留了它吧。”宝义叔说完了,从皮袄里拿出右手,手里抓着一只小灰狗狗。
“行,我留下了。”奶奶挪动着小脚,紧走几步接过小狗,往炕头推了推缩在被窝里的我,把小狗放在我的身边,宝义叔满意地离去了。
“留下它干嘛,你又不喜欢狗。”爷爷不满地瞪着奶奶。
“唉,宝义说得对,一条生命轻贱不得呀……”我的眼球牢牢地被这条小狗吸引了,忽略了爷爷奶奶的对话。这个小家伙简直是太可爱了,她只有一只手那样大小,肉滚滚的,灰色的绒毛闪着亮光,似乎还站不稳,东倒西歪地跄踉着。一对圆圆的黑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仿佛在问:“这是啥地方呀?”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摸它,她胆怯地躲避着,最终还是因为四肢不协调,无奈地发声接受了,鼻子里却发出吱吱呜呜地抗议声。
奶奶取来一只盘子,盛来些米汤放在她的面前,她试探了几下,许是温度正好吧,也没有人的阻拦,才放开胆量伸出小舌头,舔着米汤,不一会儿就舔舐干净了。吃饱喝足后的小狗比之前变的活泼了,她把被窝里的我误认为是她的母亲,一个劲儿的拱着被窝要钻进来,与我亲近。我也很喜爱她,撩起被角就要搂她进来。
“喜欢她赶紧穿衣服吃饭,吃完饭给小狗擦擦毛再抱她,每天和大狗滚在狗窝里,太脏了,可不能让她钻进被子里。”奶奶说着话,把小狗放进了灶旁搂柴禾的箩筐里。我很心痛却不敢制止,怕惹急了奶奶把小狗狗扔出院里去。我狼吞虎咽吃完饭,跳下了地守在狗狗旁边,逗着她玩。奶奶细心地帮着小狗擦洗干净,又重新放上了炕,从此我们家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奶奶给她起了个名儿,叫她小灰灰。
奶奶留下小狗,纯粹是给我找个玩伴,她出生在大户人家,说话办事十分讲究。她对小灰灰很严厉,拿她当做人来训练。不许她往屋里乱叼东西,不能祸害鸡窝,偷看都不允许,规定撒尿拉屎的地方等等,小灰灰一次做不好就会挨打,炕沿下风箱角立着一根小木棍,那就是小灰灰的家法。小灰灰犯了错误,奶奶真舍得打,小灰灰也不反抗,耷拉着尾巴,呜咽地跑开了。但是,若小灰灰做对了,奶奶也会奖励她,白面掺玉粟面做成的馍,一掰两半,放进了小灰灰饭盆里。小灰灰高兴地几口就吃没了,“汪汪。”欢快地冲着奶奶直叫唤。这个时候,笑溢出嘴角眉梢,奶奶满脸的褶皱绽开了花。
在奶奶的调教下,小灰灰越来越通人性了。爷爷有个坏习惯,每晚泡完脚,光着脚丫子直接就上炕了,奶奶就得侍候他,倒洗脚水,再把爷爷的鞋拎到炕沿下,摆放整齐。日子依次循环着,某天晚上,具体的时间我已记不清楚了,奶奶倒了洗脚水回来,看到爷爷的鞋已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炕沿底了。
“乖乖,你给爷爷放的鞋吗?”奶奶问我,我和爷爷一霎时愣住了。我们都忙乎着脱衣服睡觉,就没有下过地。
“难道是小灰灰?”奶奶语气里充满了疑惑,我回头看见小灰灰正歪着小脑袋,盯着奶奶看,仿佛在说:“当然是我了!”模样十分的呆萌。
“一定是你,对吧,心疼奶奶,帮着奶奶干活了哈!”奶奶顾不得放下脚盆,蹲下身子用手抚摸着小狗的脑袋。说来也怪,小狗蹭着奶奶的手,“呜呜”地低哼着,似乎在回答着奶奶。整个晚上奶奶都很开心,她从心里真正的开始喜欢小灰灰了。
这样的惊喜,小灰灰给了我们很多。她似乎能听懂我们说话,帮着我们叼这叼那的,还会照看小鸡仔哩。大概我六岁的时候,夏天,奶奶家的芦花鸡神秘失踪了一段时间后,忽然从偏房里带出一窝小鸡仔,可把奶奶高兴坏了。奶奶任由这些小家伙满院子的乱跑,没有圈起来。小鸡仔似一团团绒球,跟着鸡妈妈玩耍刨食,别提多么的招人喜欢了。也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野狗,就要祸害这些小鸡。当时爷爷奶奶都不在家,只有我自己,那只狗太大了,足足超过小灰灰一倍。我有心想去驱赶它,最终还是因害怕退缩了,只有趴着窗户干着急的份儿。紧要关头小灰灰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与野狗死死地纠缠在一起,那只野狗咬住了小灰灰的耳朵,鲜血顺着毛滴答下来,瞅着让人心疼,我急地落下了眼泪。小灰灰忍着疼反口咬住了野狗的脖子,任凭对方拖拉撕扯,就是不松口。野狗负疼逃跑了,小鸡仔保住了,小灰灰的左耳因此少了半截。
出了这事后,奶奶更加宠爱小灰灰了,在这个家里,她的待遇与我一样,有啥好吃的,奶奶不舍得给爷爷,我和小灰灰却是对半分。在那食物溃泛的年代,我从不无理取闹,自愿的和小灰灰分享着来之不易的美食。到了入学年龄,因为父母工作原因,我留在农村上了两年。那段日子,每到放学的时候,小灰灰便蹲在校门口等着我,我把书包挂在小灰灰的脖子上,嬉笑追逐地跑回了家,同学们都很眼红我,回家和父母哭闹,有的还真为此养过狗,却都不如我的小灰灰聪慧护主,他们望狗兴叹,也只有眼红的份儿。
清楚的记得,九岁那年我被父亲接进城来读书,从此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奶奶家几天。我流着泪离开了奶奶家,我舍不得爷爷奶奶,更舍不得我的小灰灰。自从我回城后,奶奶把对我的思念都寄托在小灰灰身上,和她说说话,带着她做活儿,仿佛我依然在她的身旁,这些话都是后来我回去过假期时,奶奶说给我听的,奶奶对小灰灰的感情也只有我最清楚。半年后村里组织打狗,我们是军人世家,自然要带头,小灰灰也就难逃此劫。家里怕影响我的学习,一直隐瞒着没敢告诉我。
也是小灰灰的命大,被人用镰刀坎破了脑壳,居然没有死。奶奶可高兴坏了,她把小灰灰藏在偏房里,每天用淡盐水敷洗伤口,再用干净的细白布抱扎好。挤些羊奶喂养小灰灰,经过奶奶细心的照料,不久小灰灰便康复了。奶奶依旧把她关在偏房里,嘱咐她不要叫,白天不许出去,就怕打狗队知道了,再次要她的命,小灰灰蹭着奶奶手撒娇,她很听话,真的一次也没出来过,着实把奶奶心疼坏了。
父亲知道后,死活的不同意留下小灰灰,说她毕竟不是人,没有人的心智。况且脑壳还受过那样重的伤,一旦发起疯来,会伤人命的。奶奶却不理那茬,一如常态的对待小灰灰。
阴历六月,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金黄红腮的杏子,闪烁在绿叶间,压弯了枝。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想想就让人流口水。小哥马上就要军校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了。暑假里父亲带着我们回到了奶奶家,父亲说想吃大奶奶家的杏子。奶奶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颠着小脚去了。
当她满心欢喜,抱着一篮子杏儿转回来的时候,她的小灰灰已经被吊在院子里的大杨树叉上断气了,黄澄澄的杏子散落了半个院子,奶奶才知道父亲要杏子只是个借口,目的就是为了支开她,害死她的小灰灰。奶奶眼里冒着火,顺手抄起一把扫帚,满院子追打父亲,五十多岁的父亲陪着笑躲闪着。
“您老不要生气,小狗脑袋受伤了,谁也无法断定没有伤了它的脑神经,万一发起疯来,您可制止不了它的,伤了人后悔就迟了。”父亲好言相劝,奶奶毫不理会,终于打累了,坐在小灰灰的身旁,抚摸着小灰灰柔软的毛,一个劲儿地掉眼泪。
小哥与叔家的两位哥哥挤眉弄眼地,却打起了吃小灰灰肉的念头。他们的小心眼被爷爷看透了,他吐出一个大大的烟圈,对着奶奶说:“好了,孩子也是担心你嘛,整天的和狗腻在一起,别忘了它终究是个畜生。丫丫,扶着奶奶进屋吧,老坐在地上,多凉呀!七十多岁的人了,倒不如个小孩子懂事。”
“民儿,琪儿,你们把狗抬过来,爷爷给你们剥了皮,咱们吃肉哈。”听到还要吃了她的小灰灰,奶奶又急了。
“我看你们谁敢,把我的灰灰谋杀了,合着是想吃肉呀,你们咋不把我也吃了。”
“谁也不许打狗肉的念头,听奶奶的,不许惹她老人家生气了。”父亲忽然变得严厉起来,他用眼神制止了哥哥他们,回头接着哄奶奶。
“娘,您说咋办就咋办,好吗?先起来,坐地上太凉了,若还不解气,打儿子几下吧,狠狠地,儿子皮糙肉厚,不疼。”说完单腿跪下,伸过后背,等待奶奶的责罚。泪水在我的眼里转圈,始终还是被我憋回去了,我舍不得小灰灰,但更心疼父亲。
奶奶举起来的手,轻轻地落在父亲的背上,故事至此就算结尾了。在爷爷的指导下,哥哥们把狗移至叔叔家,剥皮吃肉了。这件事做的很隐蔽,就为了瞒住奶奶,狗肉我一口也没吃,小灰灰的肉我始终无法下咽。
从此奶奶再没养过狗,离世那一刻,奶奶断断续续说出这样一段话:“你们还是吃了我的小灰灰,但她不恨你们,她在那边等着我了,我不会孤单的。”奶奶永远的闭上了眼,嘴角却露出了幸福的笑意。
有关狗的散文文章:
1.关于描写狗狗的散文精选
2.关于写狗的优美散文精选
3.关于写狗的散文800字精选
4.可爱的小狗散文
5.关于描写狗狗的散文随笔
三、我的故事老师散文
张以进老师是我在浦江作家协会文学沙龙每月月底的学习活动中认识的,听他的《怎样写故事》的讲座,听了他的写作精神和方法很受启发,后来我才走上了故事写作的道路。他不到五十岁,个子不算高,和蔼可亲,他在浦江县建设局人秘科从事文秘工作。业余时间坚持文学创作。
最近,张以进老师喜讯不断:一是收到浙江省作家协会的获奖证书,他去年在全国文学期刊发表文学作品获奖多多,成为全省36位受到表彰的作家之一;二是收到了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四本样书,他的21篇故事入选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丛书。从2006年发表第一篇故事,到如今发表40余万字的故事和文学作品,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成就了他的作家梦。三是几家电影公司要给他的作品改编微电影。
一.张老师有个微电影在疯传
几天前,浦江文学写作圈里的QQ群里都在热传张老师的一部微电影《你不是一个小草》,这个故事的原文我早就在浦江小小说文集里看过,当时就感觉是一篇很有正能量很接地气的文章。故事情节如下:
18岁那年,我被分配到一座偏僻的山村中学去教书。当时,我教的是初一语文,开学第一天,我就看到班上竟然有个很特别的学生——一个坐着轮椅的男孩子。还没去学校时,我就听几位朋友说过,教学竞争很激烈,都想多做点成绩,为的就是想早一天离开这个地方,争取往县城调动。班上出现这样的学生,无疑会严重影响我的教学成绩。下课后,我立即跑到校长那里,声嘶力竭地想让校长把这个学生调走。校长根本没有理会我的争辩,也没有答应我的要求,他说,是这个学生选择了我这个老师。我不想听任何理由和解释,我担心我的前途和命运很可能就毁在这个学生手里,但我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当我无可奈何满脸泪水地打开校长室大门时,我愣住了——那个学生竟然也在外面,他的脸上也是满脸泪水。
从学生家长那里,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叫罗晓云。他曾经是一个非常喜欢蹦蹦跳跳的孩子,两年前,他在给外婆家拜年回来的路上,意外遭遇了车祸,被压断了双腿,家中为他花去了全部积蓄,却仍然没有保住他的双腿。他父亲哭泣着哀求我:“老师,你一定要收下他。孩子说过,他一定会听话的。”看着泪水涟涟的父子俩,我再也没有了拒绝的勇气。
开头一段日子,罗晓云确实很听话,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我还发动班里的几位同学组建了爱心行动小组。可没多久,我就发现他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对很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一了解,原来是他车祸期间,家长和老师没有给他补课,上课的时候很多知识都听不懂。没有办法,我只能在课余时间去他家里帮他补课。
在罗晓云家,我一边给他补课,一边从侧面了解他的爱好,发现他最喜欢听的歌就是《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每当他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他的脸上就神采飞扬。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首歌,他回答说:“我是一棵小草,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我知道他的心结还没有解开,遭遇车祸后,失去双腿的他孤单而寂寞,读书的成绩也比较差。怎样才能帮他鼓起勇气呢?
回校后,我在整理资料时,突然发现一本获奖证书,那是我在师范学院的文艺演出中,我表演的歌舞作品获得了优秀文艺作品奖。想到罗晓云那么喜欢《小草》,我的脑海中灵光一闪,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点子。我一边给他补课,一边教他唱《小草》这首歌。
两个月后,在学校组织的文艺大会演中,当坐着轮椅的罗晓云声情并茂地唱完歌曲《小草》时,全场掌声雷动,评委会特别授予他特等奖。当我推着轮椅带他领完奖后,他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我也趁机对他说:“晓云,你不是一棵小草,你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唱歌能行,读书也肯定能行。”
第二天,罗晓云交给我一篇《小草》的作文,里面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是一只折断翅膀的小鸟,当我绝望的时候,我遇到了张老师——一位美丽的天使,她是我的春风,她是我的阳光,让我这棵小草渐渐成长……”读着读着,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把这篇作文认真修改后,推荐到县里参加“小作家”征文大赛,结果获得了二等奖。
从县里领奖归来,罗晓云改变了很多,我也趁机给他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并给他讲了一些身残志坚的先进人物事迹。鼓励他敢于面对生活的挫折,让他对生活充满阳光和信心。
在我的指点下,罗晓云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好几次竟然在学校和县里的语文知识竞赛中获得了名次。两年以后,不知是谁把消息报给了新闻媒体,当地的报纸和电视台以《你不是一棵小草》为题,对我和罗晓云的事情进行了专题报道,让我这位默默无闻的山村教师成了“名人”。原本让我最为担心的一个学生竟然成就了我的梦想,我接到了县城第一中学的调令。
告别罗晓云和全班学生的那天,我和全班学生一起唱起了《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你不是一棵小草,你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是我对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学生的鼓励。其实,在我自己的生活中,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我自己,在教学之余,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创作故事作品,当我的作品在全国的故事刊物不断发表时,我也会对自己说:“你不是一棵小草。”
这部微电影让看过的人深受启发,所以在浦江网络圈里疯传。
二.他的故事短而精
他的故事都不长,那篇《温暖的距离》只有几百字:刘明是一家企业的职工,为人有点大大咧咧。工作之余,就是喜欢摄影。不知什么原因,他经常和妻子磕磕碰碰的,最近妻子竟然提出离婚,这让他很是烦恼。
妻子回娘家后,刘明也在不断思考:他不嫖不赌,工作也还过得去,按理说也算是个好男人,可为什么妻子老对自己不满意呢?这天,刘明和几位摄影爱好者一起,来到一个偏僻山村采风。刘明听说村里有对年过八十的夫妻非常恩爱,他就特别留意那对老人的行动。
第二天一大早,刘明被云雾缭绕的山村景色陶醉了,他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不停按动着快门。突然,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出现了两位老人,老大爷拎着一只皮水桶,老太太拄着拐杖。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山道旁的泉水坑边取水。
不一会儿,两位老人取好了泉水。两个人一人伸出一只手,抓在水桶的拉手上,拎着装满水的水桶往下走。刘明赶紧拍下了照片。
弯弯的山道上,两位老人走走停停,刘明拍摄了不少照片。快到村口的时候,刘明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起初的时候,两位老人抓住拉手的两只手离得比较远;越到后来,两个人的手都往拉手中间靠拢。刘明想,拎水桶的手应该是放在拉手外面才省力,他们怎么都往中间放呢?
看到老人进村,刘明特意去拜访了那对老人。大爷听了呵呵一笑,说:“老伴年纪大了,我该多出点力,所以我把手尽量往中间放一点,可以让她减轻一点重量。”老太太说:“他年轻时候左腿受过伤,我把手放中间一点,可以多为他分担一点重量。”老人的话让刘明感动不已。两位老人看似你一点,我一点,其实都是在心里想着为对方减轻一点。而正是这一点点,两位老人的心相互温暖着,幸福着。
离开那个山村,刘明想了很多:在过去的生活中,他常常是以自己为圆心:除了上班,就是摄影。遇到影友,他就顾自谈天说地,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遇到影友临时召唤,他给妻子打个电话就离家好几天。他在寻求快乐的同时,根本没有考虑到妻子的感受。正是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让家庭的小矛盾逐渐演变成越来越多的矛盾,产生了夫妻之间的隔阂。
到家后,刘明和妻子诚恳地进行了长谈,表示今后将改正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对老人拎水的一组照片取名为《温暖的距离》,端端正正地挂在书房里,用以警醒自己:多为自己心爱的人想一想,哪怕一点点,也可以成就幸福的生活。
他在给我们讲课时说:“故事就是一件事,两三个人,情节多拐几个弯,不要太长,一定要精彩。”
三.他当年的写作梦
张以进读高中时就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学社,他的心中有一个当作家的梦。参加工作以后,他当过代课教师、乡镇报道员、企业工人、报社记者,生活的坎坷让他渐渐远离了那个梦想。但是,他是个不服输的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写作上也从未放弃过努力。
2004年3月,张以进调到浦江县建设局人秘科从事文秘工作。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张以进爱上了看故事,他订阅了《上海故事》、《故事会》等杂志,有空的时候经常阅读一些故事作品。2006年5月,他在网络中认识了江苏的一位故事作者,这位作者介绍他参加了故事作家丰国需举办的故事创作网校。通过学习,他在故事创作方面取得了突破。当年,他的第一篇作品《为爱打折》在《民间故事》杂志上发表。
在故事创作上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后,张以进的心头再次燃起了当作家的那个梦想。平时他很少游戏,玩乐,总是把时间投入到看书学习和创作上。随着创作水平的提高,他的作品先后在《上海故事》、《百家故事》、《中外故事》、《百花悬念故事》等故事杂志发表,许多作品还被《读者》、《格言》、《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转载。在多项全国性的征文征稿大赛中,张以进先后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浙江)廉政小小说大奖赛特等奖、第七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等成绩,坚持不懈地追求,终于让他实现了作家的梦想。
四.另一种快乐人生
故事追求情节,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编织情节,让读者在阅读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是他想得最多的。张以进希望自己的故事温暖、阳光、感恩、励志,正是这样的创作心态,不仅让他开心地进入创作状态,也让他享受故事创作的快乐。
金华报不久前发表了张以进创作的故事《短缺一厘米的爱情》。这个故事讲述一位名叫陈天明的青年,爱上了身材比他高的姑娘柳慧心,姑娘的父亲以陈天明身高只有1.59米为由不同意这门亲事,并提出假如陈天明能够长到1.6米,就同意这门亲事。作为一个成年人,陈天明知道无法再长高了,但他提出了三年让自己长高的条件。三年后,当陈天明把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放到自己头顶时,柳慧心的父亲点头笑了,两厘米厚的小说,让陈天明的身高达到1.61米,他同意了这门亲事。而故事结尾的哲理,更让读者发人深省:一厘米的距离,看似无法逾越,但只要不懈努力,奇迹就有可能发生。这篇故事发表后,张以进接到了很多读者的电话。有位学生特意给他打电话,说他的爸爸把这篇故事剪下后放在玻璃台板下面,鼓励他要不断努力,去创造生活的奇迹。
张以进创作的故事《人生最美好的一步棋》在《上海故事》发表后,先后被《格言》、《思维与智慧》、《读者》等10多家杂志转载,入选福建厦门高三语文试题。
“读者喜爱我的故事,是我最大的快乐。”张以进说,每当在博客和QQ中看到读者的热情评价,他就会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故事创作中的艰辛,这激励着他在故事创作的路上不断追求。
五.不断超越自我
文学创作是孤独的旅行。在故事创作的旅程中,张以进独自摸索、跋涉。好在现在有了网络,让天南地北爱好故事的朋友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了提高创作水平,张以进经常学习故事创作的理论知识,参加一些故事编辑在QQ群里举办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创作水平,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
“放一放,看一看,写一写。”这是张以进老师调节创作的最好方法。有时候,单位里工作比较忙,他很少有时间去关注故事。这时候,他就会在床头放几本《故事会》、《上海故事》等杂志,看看人家创作的故事。网上有的编辑在讲故事创作课程,他总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认真听课,重要的还摘录笔记,平时多翻翻。而最后一关“写一写”,更是重要,因此,他总是不断地寻找精彩故事。张以进最近发表的故事《神笔》中,描绘了一个作家的成功之路———磨砺成就梦想,一个作家用他一生的努力成就了一支神笔,也成就了他的辉煌事业。是的,生活就是这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张以进在故事创作的路上取得了成绩。
“一指梅花”,这是张以进的网名。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时。张以进说:“一指梅花”是“一枝梅花”的谐音,当初开始写故事时,他想,梅花凌霜傲雪,清香四溢,假如自己的故事能像朵朵梅花一样经历风雨,傲然绽放,让读者感受到清香,那是多么快乐的事情。一枝梅花开,清香遍九州。如今,随着张以进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他的快乐也被越来越多的读者分享着。
作为浦江作协副主席的张老师,向社会作者发出邀请:也许你生长在浦江,淡淡的乡愁总是让你魂萦梦牵;也许你工作在浦江,昨日的记忆总是让你历久弥新;也许你邂逅过浦江,美丽的相约留下你永恒的回味。有1800多年历史的浦江,就这样让我们爱恋、牵挂和珍藏。假如你和浦江有缘,请写下你的文字,让我们在2015年用文学作品一起相聚,一起编撰《浦江文学散文卷》,共同描绘诗画般美丽的浦江。作为总编辑的他正在广泛收集精彩文稿,这本书正在编篡中。
张老师现在是浦江作协副主席,浦江散文集总编辑,在建设局上班的空余时间继续创作,他的写作人生为文学爱好者树立了一个榜样,值得我们网络写作者学习。